?

淮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現狀與優化對策研究

2022-02-11 09:34李方平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22年21期
關鍵詞:淮河流域環境治理水資源

李方平,紀 靈

(蚌埠第二中學,安徽 蚌埠 233030)

集約安全用水對保障社會穩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國一直高度重視水資源利用,出臺一系列水資源環境治理政策,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口號,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凸顯水治理的重要位置?;春恿饔蛩Y源利用和保護問題不容樂觀,一方面流域內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且人口基數大,造成人口規模失衡;另一方面,淮河流域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原因在于經濟發展初期采取粗放型開發方式,以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水資源環境的污染為代價,提升經濟發展水平?;春铀|污染,嚴重破壞了生物多樣性和水資源,降低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水資源是一切經濟生活的必要稀缺資源,水資源的利用經歷單一利用、綜合利用、可持續利用,利用模式逐漸由單一向多維轉變[1]。水資源的利用及安全一直備受專家學者的關注,提出應從提高能源結構低碳化、能源行業碳減排、生態系統3個方面實現水資源與碳中和循環的協調發展[2]。學者認為水資源污染、水資源脆弱性、水資源承載力、水資源可持續性以及水生態等問題是研究水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基礎[3],在識別水資源污染問題上,應借助單因子水質標識指數法和多元統計法等手段定性定量地評估水質生態問題[4]。

學者基于水量、水質、旱災以及洪澇災害4個方面考慮水資源的脆弱性,同時結合自然環境脆弱性、人為脆弱性以及承載脆弱性3個維度構建多層次多角度的指標體系,或基于粗糙集和BP神經網絡系統[5],改進AGA-AHP法[6]來定量評價淮河流域水資源脆弱性以及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演變。研究指出,在時間上水資源脆弱數值逐年減小,東西地區的水資源脆弱性有著較為明顯的地域差異,且呈現東強西弱的特點[7]。水資源的脆弱性和承載力是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識別影響流域水資源可持續的潛在風險要素[8]。面臨水系統功能受損的挑戰,基于“兩山理論”[9],通過WSI可持續指數[10]、壓力-狀態-響應(PSR)模型[11]研究得出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應走生態資源經濟化與經濟發展生態化的發展模式[12-15]。

綜上所述,學者們針對水資源利用與安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從時間與空間上對水資源利用效率及空間分布特征進行多維分析,為水資源研究提供了基礎。但是鮮有學者通過微觀調研數據針對淮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現狀進行分析,基于此,筆者通過在淮河流域周邊進行問卷調查,關注微觀個體的水資源利用情況,并進行統計分析,更為精準、細致地分析水資源利用問題。

1 實證分析

1.1 數據來源及處理

數據來源為調查問卷,問卷以設計的問卷為基礎,以淮河流域居民對淮河流域水污染的認知情況為內容,調查方法為封閉式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淮河流域居民。共填寫問卷300份,并對問卷的完整性進行檢查,將不完整項目超過一半的問卷剔除,以保證問卷的有效性。檢查回訪問卷的準確性,檢查數據是否有誤,是否有記錄錯誤導致的異常值。最終回收有效問卷298份,有效回收率約為99.3%。

1.2 信度與效度檢驗

效度分析用于分析研究項目是否合理和有意義,利用信度系數驗證。結果見表1。

表1 信度分析結果

由表1可知,研究給出4種系數檢驗結果,值均高于0.9,說明研究數據信度質量很高,問卷能夠反映出淮河流域居民對淮河流域水污染的認知情況是穩定且可靠的。效度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效度分析結果

由計算得知,所有研究項對應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P值為0,說明研究項信息可以被有效地提取。另外,表2KMO值大于0.6,說明研究項的信息量被有效提取,反映出淮河流域居民對淮河流域水污染的認知情況真實有效,問卷可以進行下一步分析。

1.3 統計分析

本次調研的受訪者年齡集中在18歲~30歲之間,占比為80.16%,30歲~50歲的人占比13.27%,50歲以上的有3.06%,人群年齡結構較為年輕。受訪者的文化程度在高中占比4.08%,在本科及以上的比例高達95.92%。在受訪者中,針對淮河流域水資源現狀、生態保護現狀、環境保護現狀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3。

表3 描述性統計結果 單位:%

在18歲以下的受訪者中,57.14%的居民有些了解當前淮河流域水資源現狀, 85.71%的居民認為需要加強水河流域生態保護,57.14%的居民認為環境現狀一般。在18歲~30歲的居民中,75.68%的居民認為需要加強生態保護。30歲~50歲的居民中,68.00%的居民認為需要加強生態保護。50歲以上的居民中,63.64%的居民認為環境現狀一般,僅有36.36%的居民認為需要加強生態保護?;春恿饔蚋浇鱾€年齡段的居民均對水資源現狀有所了解,并且50歲以下的居民認為需要加強生態保護,對生態環境較為重視,50歲以上的居民對環境現狀較為擔憂,認為環境現狀一般,急需改變。在學歷分類中,高中學歷的居民中半數有些了解水資源現狀,半數則對水資源現狀非常了解,其中87.50%的居民認為需要加強生態保護,37.50%的居民認為環境現狀一般。本科及以上的居民中,48.63%的居民有些了解水資源現狀,51.37%的居民對水資源現狀非常了解,其中71.23%的居民認為需要加強生態保護,54.79%的居民認為環境現狀一般。在淮河流域附近的居民中,擁有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居民普遍較為關心生態現狀,認為環境治理需要從生態角度出發。綜合來看,淮河流域周邊的居民普遍較為關心水資源與環境現狀,并對當前的水資源現狀、生態保護現狀、環境保護現狀表示擔憂,認為需要加強治理。

受訪居民中,基于年齡與學歷分類的樣本中,66%以上的居民均認為淮河流域的環境治理改善較為顯著,對淮河流域的環境治理表示肯定。在淮河流域環境改善的過程中,居民對參與環境治理的態度有所差異。在年齡分層中,18歲以下的受訪居民中,1/3認為環境治理需要政府與企業的參與,1/4認為自身需要參與到環境治理之中。原因可能在于,這部分受訪群體處于學習階段,平時在校園之中,較少參與到環境治理的過程中,因此對環境治理的過程了解程度不足。對比學歷分層中高中學歷的居民,1/3的受訪居民認為環境治理需要政府、企業與自身參與。與年齡分層的結果相對較為符合。其余分類中,受訪居民均認為環境治理不僅需要政府與企業,自身也需要積極參與到環境治理之中。

受訪居民針對淮河流域水資源現狀的評價中,水資源現狀、生態保護力度、環境現狀、水資源環境是否改善、水源附近是否有污染源、飲用水是否安全等問題是影響總體評價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以受訪用戶總體評價指數為因變量,上述指標為自變量進行回歸,以此確定影響居民水資源現狀評價的關鍵因素,結果見表4。

表4 回歸結果

依據回歸結果,淮河流域受訪居民對水資源的評價中,關鍵因素是水資源環境是否改善,回歸系數為0.709,在影響因素中的影響程度最高,說明居民對水資源現狀的評價中水資源是否改善的直觀感受占比較重,對水資源變化的敏感性較高。水資源現狀、生態保護力度、環境現狀、水源附近是否有污染源、飲用水是否安全的系數分別為0.376、0.353、0.378、0.427、0.257,在居民評價淮河流域水資源現狀中起次要作用。說明在淮河流域附近居民看來,水資源現狀在評價體系中所占比例并不顯著,但這并不意味著居民對水資源現狀關心程度欠缺,相反居民認為水資源的評價并不應該從現狀出發,而是基于改善程度,通過水資源優化給居民帶來的直觀感受進行評價更加合理。

2 結論與建議

基于淮河流域居民對淮河流域水污染的認知情況微觀調研數據,通過信度與效度檢驗,確保調研數據的可靠性與有效性,并通過數據統計分析淮河流域水污染現狀,結合數據分析結果進行回歸確定影響認知情況的關鍵因素,得出三大研究結論:①居民對政府、企業水污染治理的關注度提升,對水資源改善程度的關注度最高。我國已在部分地區開展了流域生態補償工作,但基本都是政府主導,靠政策扶持完成,部分居民在很大程度上認為水污染治理主要是政府的事,對于自身及其他社會組織應該做的和能夠做的工作缺乏清晰認識,較多關注與自身生活相關的水環境問題。②淮河流域水環境治理任務十分艱巨。流域洪澇災害頻發,水污染治理面臨巨大壓力?;春恿饔蛐钏?、引水、提水、調水等水資源配置工程系統尚不完善,山東半島、江淮流域、淮北平原水資源配置能力不足,水資源調度手段匱乏。流域水資源安全能力不足,水源安全建設困難?;春恿饔蚝雍臻g被占用,河湖面積縮小,水土流失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河湖調控蓄水和生態功能弱化。③居民對淮河水污染治理接受度較高,且大都重視水污染防治。大部分居民能夠認識到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愿意實際參與到水污染防治的行動中,并且對水資源評價保持理性態度,認為水資源的現狀并不是決定水資源評價結果的唯一變量,淮河流域附近居民更多關注的是水資源改善情況,在政府與企業治理的體系之內,居民不僅起到了監督作用,也會自覺參與到治理體系之中。

基于此,筆者提出3點建議:①將構建綠色健康的河湖生態體系放在首要地位,政府應當查漏補缺,促進評價方式多元化發展,在考核生態環境的同時,政府應當充分考慮上游地區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訴求,加入當地居民生活質量和經濟發展的考核。②健全綜合跨區域管理機制,淮河流域上下游城市政府應該達成合作,共同管理,統籌工作的實施。③另外,健全資金使用制度,地方政府應盡快建立并完善多元融資機制,考慮補償方式的多元化,可以加入市場手段,同時在資金投入方面可以進行多方面的成本和效應分析,建立生態保障基金,為工作的實施做好經濟保障。引入智慧型水環境保護,將新興技術與水環境保護深度融合,堅持技術創新,提升現代化水平,建立并不斷完善水資源質量評價和監測系統。自然、經濟和社會三方面遠不足以全面評價水資源的價值,政府在完善生態考核體系時應該結合技術需要,更加科學有據的建立評價和監測系統。國家大力推動數字淮河建設,淮河流域各省政府應當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結合智能化控制、GIS(地理信息技術)、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云計算等信息化領域的先進技術,積極構建具有“四預”功能的智慧流域管理體系。強化流域綜合管理與分層治理相結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立足流域河湖水生態環境、水文化主要特點及問題,強化涉水生態空間保護與管控,推進河湖生態保護及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加強水利與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因地制宜、分層次、差異化構建河湖生態廊道,推動水文化建設,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文明和治水興水成果。

猜你喜歡
淮河流域環境治理水資源
淮河流域省級河湖長第一次聯席會議召開
《水資源開發與管理》征訂啟事
2019年河南省水資源公報(摘錄)
聯合國環境治理體制
魏山忠副部長率隊赴淮河流域安徽、山東開展汛前檢查
數字傳聲:環境治理變中向好
加強水文水資源勘測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
水資源配置的現狀及對策初探
嘉興市:多措并舉推進環境治理上臺階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進河長制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