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社會創新服務”理念的旅游地學規劃類課程的教學模塊設計
——以東華理工大學旅游地學與規劃工程專業為例

2022-02-13 01:46吳汪洋劉金花張慧娟
中國地質教育 2022年4期
關鍵詞:景區實訓規劃

吳汪洋,劉金花,柴 樂,張慧娟,李 文

東華理工工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社會創新服務”理念是一種結合“社會創新設計”思維和“服務——學習”實踐教學的國內外前沿教學模式,旨在通過設置新型多樣的模塊課程、技能實訓和社會服務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規劃設計能力和社會服務意識[1-2]。當前,城鄉規劃、旅游規劃、社會工程等專業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上都積極嘗試開展內容與方法上的創新服務設計,解決課程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專業性與應用性不足、學生反饋不夠等問題[3]。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在景觀設計領域開設“設計與建造”模塊化課程,打造專業技能實訓實驗室和社區服務中心,為學生、教研團隊和社區創建了實訓基地與服務平臺[4]。國內眾多高校也將課程與社區服務整合為教學模塊,基于學生能力鍛煉和社會專業需求安排社會服務活動,促進學生的學習反思和互惠發展過程[5]。

東華理工大學旅游地學與規劃工程專業是以地質學、地理學和旅游學理論為基礎,以地學旅游規劃與管理為目標的“新工科”專業[6],其中旅游地學規劃類課程是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地學旅游規劃與設計、旅游景區設計、地質公園學、旅游策劃等課程。在當前“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下,該課程的教學需要轉變傳統的“概念+案例”教學模式,設置更多服務于“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等社會發展的教學模塊,引入沉浸式體驗的實訓手段,開展產學研一體化的專業實習,實現課程的應用型人才培育目標[7-8]。本文將根據專業規劃類課程的內容與目標共性,基于教學理念、資源、方法的創新化和服務化目標,設計規劃類課程的基礎理論、技能實訓和社會服務三大教學模塊(圖1),發揮專業課程的社會創新與服務價值。

圖1 旅游地學規劃類課程的教學模塊設計結構

一、基礎理論模塊

旅游地學規劃類課程的理論體系整體是程序化的框架,從旅游地學區位調查、評價,到規劃區的旅游功能區布局、旅游服務設施配備、旅游景觀設計,再到旅游活動、產品和營銷策劃,表現出前期準備、中期構設、后期評估的規劃過程。為突出規劃類課程的構思創意性、制圖技能性和社會應用性,課堂教學需要轉變傳統的“概念入手——案例佐證——習題鞏固”的教學形式,面向社會需求和專業發展形勢,從教學理念、內容和方法進行基礎理論模塊的創新設計。

(1)積極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美學鑒賞、實踐求索、環境保護等價值觀念。旅游地學規劃類課程需要對國內外豐富的旅游資源進行美學價值、科研價值和社會經濟價值的識別與評價,在規劃設計地學旅游景區的過程中不斷融入具有大眾審美與獨特藝術的風格和思想,以及充分體現服務大眾生活、保護地學資源與環境,促進地區產業經濟轉型的現實意義。

(2)引入新工科建設理念,突出專業的前沿領域和新技術方法,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強調對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旅游地學規劃類課程必須緊跟旅游發展全球化、可持續化、創新化和體驗化的趨勢,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示國內外先進的規劃模式和方法,倡導社會大眾參與地方旅游建設與管理,凸顯專業的生態特色、產業特色和文化特色。

(3)教學方法上突出知識點的核心價值,開展作品式的精雕細琢。從旅游主題的定位、旅游形象的設計、旅游線路的規劃到旅游景觀小品的設計,需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檢索資料、軟件制圖、交流討論等形式進行藝術品式的雕刻,而擯棄淺嘗輒止、機械重復的習題訓練模式。

(4)教學過程應以完整連貫的地學旅游規劃流程為框架,從規劃區位調查到景區總體規劃、詳細規劃,需要在內容結構、素材引用和方法運用上實現前后關聯與論證,讓學生在未來的專業就業和科研中熟知旅游規劃的程序、方法和內容體系。

(5)內容素材上,既要保障傳統經典的規劃案例分析,也要積極引入國內外先進的旅游地學規劃設計樣例,同時從本地和身邊尋找考題,便于學生在實地調查分析中深化理解。

東華理工大學旅游地學專業綜合規劃類課程的內容設置,對當前課程內容存在的信息滯后、結構獨立、社會應用性不強等問題進行主要內容調整、能力目標強化、思政元素融入和教學反饋細化(圖2)。為突出教學內容的社會服務功能,構建地學旅游景區評價、旅游市場分析、旅游活動策劃、旅游產品設計和景區景觀設計等9個專題,挖掘課程“地質與生態環境保護”“社會服務與國家貢獻”“美學鑒賞與文化傳承”等系列思政元素。同時,各專題緊密結合當前“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地質文化村”“國家公園”“雙碳”建設等旅游規劃熱點和社會發展需求,進行課程經典與實時案例教學。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收集學生調查評價表、規劃設計圖、旅游策劃方案書等反饋成果,建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精品資源庫。

圖2 東華理工大學旅游地學專業規劃類課程教學模塊組成

二、技能實訓模塊

落實專業的“社會創新服務”理念需要基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旅游地學規劃類課程要求培養學生扎實的旅游地學資源調查、景區規劃、景觀設計等技能,而這些技能需要創建相應的實驗實訓條件[9-10]。根據規劃類課程間的關聯性,技能實訓模塊包括專題課程設計和綜合應用拓展,具體實驗實訓內容與方法包括:

(1)地學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包括地理學、地質學旅游景觀的野外識別、旅游資源的吸引力發現和科學分類、旅游開發的區位調查,旅游環境容量的調查等。通過地理地質觀測儀器的操作訓練、人文和市場環境調查的問卷設計和數學統計分析獲取旅游地學規劃的基礎資料。其中旅游地學資源的實地踏勘技能尤為重要,包括無人機、全景相機等先進設備的攝影攝像,以及氣象、水文、植被、土壤等環境速測儀的使用。

(2)旅游地學景區規劃制圖,包括旅游景觀現場素描、地質景觀速寫與空間填圖和室內規劃軟件專業制圖。其中,軟件制圖要加強遙感影像的處理和ArcGIS軟件的地理分析,強化AutoCAD、Photoshop和Coreldraw等繪圖軟件的操作訓練與綜合運用,同時要加強景區深景漫游動畫制作、景觀3D設計方面的創新。

(3)旅游地學科普,包括景區科普展板和海報制作,景區導游實訓和實地科普活動開展。旅游地學科普資料的制作依靠學生團隊的檢索與設計能力,導游實訓則要加強室內模擬和實地訓練,科普活動的開展突出學生間的團隊配合與特色宣傳能力。未來可以引進網上3D景區導游模擬和線上科普展覽。

(4)地學旅游景區管理和運營模擬,利用“旅行社經營管理”與“景區虛擬仿真”等模擬軟件,進行景區運營模擬操作。

(5)地學旅游項目策劃,包括旅游形象徽標、主題口號的定位設計,旅游產品的研發,旅游活動的組織和旅游線路的設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旅游設計技能創新大賽,引導學生加強對生態科技旅游產品、精品研學旅行線路的創新設計。

東華理工大學旅游地學專業依托學校旅游地學教學創新實驗室條件,創建了實驗室、校園和校外景區多種空間的技能實訓平臺(圖2)。實訓內容在傳統的踏勘技能基礎上,突出3D環幕實景體驗、計算機軟件制圖與仿真模擬、旅游產品3D微縮打印、無人機和全景相機攝影、校園定向越野與素質拓展等實驗實訓特色。在掌握各種踏勘技能和設備使用技能之后,在南昌市選擇“梅嶺國家森林公園”“馬蘭圩濕地公園”“厚田沙漠公園”3個景區,進行景區旅游資源調查和評價、景區整體規劃和景觀設計,打造該課程技能實訓和應用的示范基地。

三、服務應用模塊

課程體系的社會服務模塊依托于專業綜合實習、工作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主要對地學旅游規劃類課程進行系統的專業理論與技能拓展應用,以及接軌社會工作的生產服務[11]。不同于技能實訓模塊以專題知識鞏固和規劃技能操練為主,社會服務模塊強調學生深入田間野外,走進群眾和行業,主持負責某個旅游規劃項目,系統地開展地學旅游資源調查、景區規劃、產品開發、科普研學、生態與文化保護、運營管理等,從而指導區域旅游開發、環境保護和社區美化。根據規劃類課程服務對象與目標,社會服務模塊具體包括:

(1)服務于“美麗鄉村”建設。通過與村委合作,走進各家各戶,在鄉村環境污染和破壞地區的調查整治、地質地理遺跡的保護整修、鄉村庭院景觀的美學設計、生態農業和特色的評估建議以及生態與社會安全問題的發現警示等方面,為鄉村的“村貌美化、生態綠化和經濟強化”提供科學依據。

(2)服務于鄉村旅游開發。通過與地方文旅部門和村委合作,對鄉村自然與人文環境、生態、經濟與社會問題進行調查,評價鄉村旅游資源稟賦和旅游開發條件,規劃鄉村發展特色和方向,制定鄉村旅游規劃方案,從而為鄉村旅游和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3)服務于地質地理科普。通過與景區、村委、村企合作,組織學生設計相關地質地理遺跡、生態環境和區域文化保護等多種主題的科普展板,并在學校、景區、社區、網絡等空間進行展覽、宣講和培訓,為地方生態文明建設豐富內容和形式。

(4)服務于景區管理和提升。通過在景區的專業和工作實習,讓學生切實參與到景區的運營和管理之中,從而對游客的游憩服務到景區環境改善、游客市場拓展進行深度體驗。

(5)服務于地方企業發展。以企業實習為機遇、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企業創新為動力,引導學生參與社會文旅企業、創業設計類研發公司的旅游規劃項目,大膽嘗試研學旅行線路設計、全域旅游可行性分析、創意型旅游產品設計、大眾型旅游活動組織以及地域特色化的旅游景區規劃。地方旅游策劃類、生態保護類、文化創意類、產品設計類等企業需求廣大學生的新智慧和行動力。隨著學生的規劃理論水平和技能的不斷提升,課程的社會服務平臺會不斷擴展,服務效益不斷提升,也反過來強化了對課程理論的深入理解和對專業技能的熟練運用。

東華理工大學旅游地學與規劃工程專業利用本校精心打造的江山教學實習基地,構建一套系統的基于社會服務目標的旅游地學江山實習內容和方法體系。同時,通過多屆學生的實習實踐,探索旅游地學規劃類課程在江山實習的社會創新與服務價值。尤其突出了課程實習在“鄉村旅游”“地質文化村”“生態恢復”三大主題上的社會服務功能(圖2)。首先,利用實習基地與當地村委、景區、企業和相關部門開展互惠合作,搭建專業課程穩定的社會服務平臺。然后,學生進行組隊踏勘、合作策劃、活動體驗等形式參與到各項社會服務活動中,形成學校和社區的地質地理環境科普、景區志愿服務、鄉村公益勞動、村委村企的研學支撐等主體服務類型,涵蓋課堂宣講、展板制作、居民訪談、保護牌制作、導游講解、垃圾清理、生態農業園勞動、鄉村旅游規劃、村企旅游產品設計等具體服務活動。

猜你喜歡
景區實訓規劃
云南發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區擬確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基于CDIO理念的數控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
『摘牌』
“摘牌”
某景區留念
規劃引領把握未來
快遞業十三五規劃發布
虛擬情景實訓環境三維模擬
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改革與創新
多管齊下落實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