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本為理念的《蝙蝠和雷達》課例研究

2022-02-14 09:40謝潔瀅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2年1期
關鍵詞:學本小學語文

謝潔瀅

內容摘要:以“學本”為理念的《蝙蝠和雷達》教學首先要設計難度適中的課前作業,題型多樣,以便充分了解、分析學情,調整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其次,圍繞教材、回歸文本,明確體裁特征,緊扣課文提問。再次,利用課文的助學系統,以“下定義——分類別——挖掘特點——模仿提問”的思路作支架式引導。最后,按照最后的教學環節時間長短,結合教材的課后習題或《蝴蝶的家》,檢測學生的即堂學習情況。

關鍵詞:學本 《蝙蝠和雷達》 小學語文

佛山市H小學自2019年來,以“學本”理念為依托,開展“以學定教”、以“前置小研究”為輔助的語文教學。筆者實地觀摩一周該校的“學本語文課堂教學實驗”,以統編本四年級上冊的《蝙蝠和雷達》課堂教學為例,分析其是否切實踐行“學本”理念,并為其提出優化建議。

一.“學本”在《蝙蝠和雷達》課堂教學的實踐

“學本”一般指以學生的學習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授課前,教師充分把握授課學生的學習薄弱點。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設置適宜的學習任務,引導每一位學生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積極自主學習。又或是設計合適的主問題,引導每一位學生在提問中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沉入課文,細嚼語言,進而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高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師在授課后,合理設計課后作業,檢測學生在課堂上能否有收獲,以此進一步反思該授課,為下一次教學做準備。

而在佛山市H小學的“學本語文課堂教學實驗”觀摩發現,作為課前作業的“前置小研究”是開展學本課堂的第一步。一方面,它能夠讓自控能力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其學習積極性。只要按照“前置小研究”進行教學,學生就能在課堂里充分展現自我。例如,在“前置小研究”里,教師設計了一道課外拓展題:仿生學是什么?說說你知道的類似于“蝙蝠與雷達”、“魚與潛水艇”的知識。學生在課前便查找大量利用仿生學的發明,而后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分享知識。另一方面,教師根據“前置小研究”的完成情況,更深入了解到學生理解課文的程度。在“前置小研究”中,教師布置一道習題:尋找兩個科學名詞并解釋。但教師在學生的作業中發現,很多學生能找到“超聲波”和“無線電波”,卻幾乎脫離課文來解釋兩個名詞,直接填寫在詞典或互聯網查到的解釋。據此,教師在課堂上特意引導學生仔細看課文,在課文中找答案。

其次,課堂依靠生生互動生成,學生自主合作并解決問題,而教師僅作引導作用。統編本四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要求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而《蝙蝠和雷達》是該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其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要從多角度提出問題,正與單元要求相對應。在佛山市H小學的《蝙蝠和雷達》教學中發現,教師利用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針對課文提出問題,并請其他學生解決問題,依靠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行合作探究。當一名學生提問:“為何要寫蝙蝠而不寫小鳥?”另外一名則回答:“因為蝙蝠在夜里飛行,不會撞到障礙物?!碑斕岢鲈搯栴}的學生還未理解回答的時候,教師則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三段,聯系第一段“夜航的飛機”,該學生便知道蝙蝠與飛機相似。另外,教師利用教材的閱讀提示、課文批注和課后習題為范例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歸類。然后,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享各自的問題,在問題清單上以內容、寫法和生活/課外對問題進行歸類。

最后,落實“以學定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耙詫W定教”是指根據學生身心規律及其學習情況來確定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式。[1]四年級學生,進入抽象思維發展期,他們分析、比較、演繹、歸納、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思維水平有了發展。[2]在課堂上,教師提供圖片道具,請學生復述課文和解釋雷達原理。學生拿著道具,輔以動作,用自己的話復述較難理解的課文內容或雷達原理,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以“學本”為理念的《蝙蝠和雷達》教學優化

在佛山市H小學的《蝙蝠和雷達》課堂中,學生積極上臺分享,能夠主動進入課堂,整體課堂氛圍活躍。但是“學本”課堂不單靠學生的積極、自主和互動便落實到位,也不是靠活躍的課堂氣氛就能成功,而是靠教和學的“互動生成”。教師同樣作為課堂的學習者,與學生互動交流,師生共同進行頭腦風暴,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教師也作為學生的學習引導者,給予學生合適的捷徑讓其進行有目的的學習。因此,針對《蝙蝠和雷達》的特點和教材要求,提出四點教學優化建議:

1.課前作業的設計要難度適中

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扭轉教師中心的傳統觀念。[3]許多研究和時間也在強調對學情的研究。[4]學情是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設計的重要因素,而“前置小研究”作為課前作業,是有效快捷了解學情的途徑之一。

在此課例中,教師雖然先布置了“前置小研究”讓學生自主學習,但也以此推動課堂,讓學生在每個環節都上臺展示分享成果。這就意味著,教師僅把“前置小研究”看作為教學用具,“前置小研究”的作用只停留在教學效果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給予學生充分的機會展示自己,推動課堂教學順利完成。教師并沒有通過課前作業具體認識到班級情況和個體差異,沒有分析學生的“前置小研究”完成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和改變教學方法,再進行新授課。

所以,“前置小研究”的題目設計要由易到難。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克服畏難情緒,而且能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理解課文的水平。據此,《蝙蝠和雷達》的“前置小研究”可如下設計:第一題為落實易錯字。列出兩個包含多音字“系”的句子讓學生注音。第二題為閱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解釋“蝙蝠”“無線電波”。第三題為用“蝙蝠和雷達”概括課文大意。第四題為閱讀課文后,提出自己的困惑。第五題為問題分類:分類總結好課文批注和課后習題的問題,以及自己提出的疑問。如此,學生專注在課文中,無需借助多媒體了解“仿生學是什么”,為了解答“生活中還有哪些發明是受到了動物的啟發?”而上臺展示,占用課堂時間,讓語文課“向外跑”。

2.“學本”回歸課文本身

雖然“學本”課堂是靠教和學的“互動生成”,方踐行“學本”理念,但是語文教學不可忘記依托課文。課文是教學的載體,特別是小學課堂,是打好語文基本功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備課時,根據課標要求,不但要備學生,而且要備課文。

一方面,明確課文的體裁特征。語文教學不能脫離文本,即便是簡單的科普說明文,教師也不能游走于教材提示的淺層,落實單元要求得從文本入手。若在課堂上憑借生生互動和自主學習,就能落實到教學目標,固然是一個成功的課堂教學。但根據《蝙蝠和雷達》的課前預習的導語,若課堂靠四年級學生自由發揮,便很容易脫離語文教學實際,語文課變成科學課?!厄鸷屠走_》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有其對應的說明對象。例如以提問課題“蝙蝠和雷達”為導入,“課文到底是要說明什么?”或“課文是以蝙蝠為說明對象,還是雷達?又或者是其他?”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而不是開門見山提出“為何要寫蝙蝠?”“蝙蝠與雷達有何關系?”學生盡管可以根據對課文的認識解答這些問題,但是缺乏對說明文這一體裁的認識,只在字面上游走,而不是挖掘課文。

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緊扣課文提問。四年級學生常常會在課文中提出關于內容或與課文關系不大的問題。因為大部分學生會忽略文字的奧秘、句式的運用、內容的編排,較難提出更多關于寫法的問題。而教師在備課時,一是備課文語言蘊藏的深意,二是備作者寫作的形式技巧,即上面提及到學生忽略的方面。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注意某些值得品味的句子、課文的結構等。例如,引導學生仔細閱讀第四、五段,學生很容易發現第一次的實驗與后兩次的實驗的敘述篇幅不同,便會提出“為什么第一次實驗是詳寫?第二、三次是略寫?”這一針對寫法的問題,而不是單單停留在課后習題“為什么一開始要寫飛機?”

3.支架式引導

該課例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分類問題,學習多角度提問。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學習提問的環節止于“有什么問題特別有價值能幫助理解課文?”這一主問題上。但學生還是回答“蝙蝠與雷達的關系是什么?”等教材范例,不能體現出學生學會了提問。

根據提問單元的特點,在《蝙蝠和雷達》中,教師該怎樣搭支架引導學生學會提問?第一步利用助學系統搭支架,給類別下定義。經過三年級預測閱讀單元的學習,四年級學生回答關于課文內容的問題難度不大,但是要思考不同角度的問題或準確提出不同角度的問題,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蝙蝠和雷達》的教學中,教師不僅依據助學系統的問題,教學生學會以內容、寫法、生活/課外三方面歸類問題,更要給學生說清楚,針對什么方面的問題該怎么提問。例如,學生較難提出關于寫法的問題。教師首先明確給“寫法”下定義——寫法就是作者在寫文章時怎么樣寫開頭和結尾、怎么謀篇布局等。然后,利用教材范例“課文的題目是‘蝙蝠和雷達’,為什么一開始要寫飛機?”指出這就是關于寫開頭的提問,讓學生舉一反三,試著針對結尾的寫法提問。如此,問題歸類不僅僅落在歸納總結,而是通過辨析概念和歸類讓學生初步了解怎樣提出各類問題。

第二步引導學生挖掘每類問題各自的提問特點,并模仿提問。通過歸類后,引導學生挖掘每一類里面的問題有什么相似點,進而回歸到文本,模仿問題相似點提問。例如,“為何開頭要寫飛機?”“為何‘從來沒見過它跟什么東西相撞’后面還要寫‘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這種針對寫法的提問,都有一個“為何”和具體寫的內容。據此,教師可用如下問題作為范例給學生搭支架:“為何第二段要用設問句‘飛機是怎么做到安全飛行’,而不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因此在漆黑的夜里,飛機做到安全飛行’的呢?”學生很快能發現課文在第三段的結尾存在第二個設問句,以此提出新問題:“為何第三段結尾不用‘它的眼睛其實不是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接著第四段‘兩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一次實驗?!庇纱丝芍?,經過挖掘問題特點和合適的支架式提問引導,學生更容易去挖掘文本,提出更多不同角度的問題,從而落實教學目標。

4.檢測學生的即堂學習情況

一堂課是否實現有效教學關鍵在于學生在這一堂課能否有效學習。較為理想的語文教學是學生實現“一課一得”,這也是以“學本”為理念的教學效果。教師怎樣知道學生有無“一得”呢?不是小測考試,而是平時教學的檢測反饋環節??墒?,一線教師通常更注重課后作業。但《蝙蝠和雷達》趣味性強,學生比較能接受和理解,教師可在最后環節檢測學生的即堂學習情況。具體設計以最后的教學環節時間長短為例:

若時間比較緊迫,教學時間在五分鐘以內,教師可結合課文最后習題,讓學生閱讀《它們是莖,還是根?》片段后,根據本節課所學,提出問題。學生閱讀近一百四十字的片段,大概一分鐘以內就能讀完。教師再給予兩分鐘以內的思考時間,學生若能有“一得”,運用該課所學,可以較快提出問題。若不能,教師亦可在這短短幾分鐘時間,掌握到學生的即堂學習情況,課后能有針對性地輔導,為下一節課做好準備。

若預留充裕時間,教師可利用該單元的略讀課文《蝴蝶的家》,讓學生讀完課文后,提出問題,且試著分類好問題。這樣設計一個教學環節,不僅有利于及時全面檢測學生的即堂學習情況,而且有利于充分利用教材,節省以后的課時。同時,基于《蝙蝠和雷達》的教學目標,《蝴蝶的家》正好對應分類和提問兩個重難點。教師用一篇新的課文便能把握——能不能落實教學目標,學生能不能學以致用。如此,已習得的學生能鞏固分類和提問的能力,還未習得的學生在《蝴蝶的家》能再次鍛煉學習,進而把握方法。

三.從《蝙蝠和雷達》到“學本”課堂的教學啟示

以“學本”為理念的教學實則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學習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隨時要接受學生的考驗,學生可隨時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需要教師發揮教育機智,隨機應變,明確回答。在課堂上,教師看起來更多充當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但實際上教師學習知識在前,在課堂上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不斷與學生互動學習。

從佛山市H小學以“學本”為理念的《蝙蝠和雷達》課例可知,教師要充分把握學情、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或教學工具、研讀好課標和教材。針對“學本”課堂的教學,學情是教師備課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絕大部分教師會精心設計好課前作業以考察學情,如“前置小研究”。據此,再選擇該課時的教學方法或教學工具,以便激發四年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解開學生學習《蝙蝠和雷達》的困惑。當然,課標和教材是教學的基礎,以“學本”為理念的教學也離不開兩者?!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四年級學生“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盵5]和“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盵6]而上述分析以“學本”為理念的《蝙蝠和雷達》教學實踐恰恰對應課標和教材的要求。

基于分析與反思此課例,可明確教師以“學本”為理念教學時,首先要轉變觀念和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以學生身份參與學生的各種學習活動[7]。在課堂上,教師面對學生積極提出自身沒有準備的問題,不能避而不答,要正面回應學生。其次,正確對待課前作業。不管是“前置小研究”還是“導學單”,它們的功能是幫助教師了解學情,以任務驅動的形式促進學生積極學習。而不是為了在課堂上,學生能更加主動自信展示自己的作業成果。最后,以“學本”為理念的語文課堂教學始終要圍繞教材,回歸課文,符合單元指向,落實教學目標。教學中聯系學生生活,目的是幫助學生走進文本世界,實現文本學習的人文價值。而不是與現實生活掛鉤,就“向外跑”,把語文課變成其他科目課程。若能切實踐行上述三點,以“學本”為理念的語文課堂方可實現“以學為本,以學定教;教學相長,共同成長”的核心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次林.以學定教的實質[J].教育發展研究,2011,31(04):28-32.

[2][3][4]李政濤,吳玉如.語文教學改革指導綱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0.

[5][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7]韓立福.學本課堂:概念、理念、內涵和特征[J].教育研究,2015,36(10):105- 110+135.

(作者單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學本小學語文
借力“語言支援”,構建學本課堂
教育尋真
滲透“學本”思想 構建有效課堂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整體·聯系·學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