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雙減政策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2022-02-16 21:21張存森
快樂學習報·教育周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課堂教學設計雙減政策初中數學

張存森

摘? 要:雙減政策頒布實行的背景下,各學校首個學期的學習活動即將結束。初中數學作為影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形成的學科發揮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在雙減政策廣泛推進的環境中對初中數學教育的實效性越來越重視。因此,本文將基于雙減政策的“減負增效”要求來探討現階段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策略,旨在為廣大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淺知拙見。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新課改環境下要求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落實,初中數學教育也不例外。為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養成發散性創新思維與邏輯聯想思維等各項能力,作為基礎教育的初中數學顯然不能維持過往的“題?!睉鹦g來應對新時代學生的學習需求。一直以來,“減負增效”這一思想的推行使得不少人只關注到了學業減負而忽視了課堂增效,這種偏差性理解對于初中數學教師而言是嚴重阻礙教學提高實效性的重要影響因素。

一、科學創設教學情境,帶動學生參與數學課堂

初中數學對比小學數學教育最鮮明的區別就在于,理論概念邏輯性與抽象性的強化使得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直線上升,有很多學生在剛進入初中數學教育時就會感覺學習有些吃力,除了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差異以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不少數學教師常年浸潤在初中階段而錯誤判斷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能力,進而導致部分學生在長時間“學不會數學”這一思想的打擊下開始懷疑自我,無法跟上正常的教學進度,這樣的問題在日積月累下自然就成為了阻礙初中數學教育課堂提高實效性的毒瘤。

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想順應雙減政策的減負增效要求,首先要激發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上的自信心來緩解其學業壓力,以學生發展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性為基礎去創設符合課題內容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再以學生興趣為指引幫助他們逐步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也可以是輕松愉悅而非沉悶死板的,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中提升把握數學知識內在規律的能力,進而在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透徹的基礎上促使他們學會舉一反三式的靈活應用不同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浙教版八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第四章《平行四邊形》為例,學生需要在充分理解“平行”概念的前提下才能歸納總結平行四邊形的圖形性質與特征,教師在為學生展現平行概念時就可以用黑板、門框等常見的事物來構建教育情境,促使學生認識平行線,然后教師再畫出平行分布的兩條線讓學生連接構成一幅平行四邊形的圖形,再引導學生動手剪裁出不同形狀大小的平行四邊形并進行對折、連接對角線等操作,進而引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可以清晰理解和總結平行四邊形的圖形性質與特征。以生活化情境為教學背景的同時帶領學生回憶過往的數學知識并形成學習遷移,學生即能對原有知識有了更新的理解和更深的認識。

二、體驗式教學,深化學生的理解認知程度

傳統教學方式受到教學手段的限制使得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渠道被局限在教科書和教師身上,教師成為了教學課堂上的主動實施者而非引導者,再加之以理論為主的傳統數學教學課堂很容易導致教師逐漸養成把控教學秩序的習慣,并形成“一言堂”式的教育模式,實踐體驗活動的缺失導致很多學生難以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充分領悟和應用抽象的數學知識,這并不利于教師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和提升數學教學課堂實效性。在雙減政策背景下,體驗式教學能幫助學生切實體會數學知識的形成邏輯與應用方法,以八上第四章中“坐標平面內圖形的軸對稱和平移”知識為例,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制作圓形的軸對稱旋轉動畫,然后再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見的畫面以靜態視覺來繪制動態畫面的平面圖,接著讓學生將軸對稱圓形平分成四等塊去尋找其中的中心對稱點與平面直角坐標系。這種帶有指向性的實踐體驗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思維,進而帶動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堂教學中。

三、設置課堂小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和應用知識

雙減政策背景下,課堂小練習是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數學知識理解與應用能力的最有效的減負增效方式,在一個教學知識點學習結束后,教師應當立即安排課堂小練習去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以八下第六章《反比例函數》為例,教師在設置課堂練習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去設置不同難度的課堂小練習,分別設置基礎、中等和偏難三種六個小練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相應難度的課堂小練習去完成,譬如說《反比例函數》章節第一部分中的六個作業題就可以作為課堂小練習來帶領學生在課堂上共同完成,設置課堂練習作業也能防止部分自覺性有所缺失的學生敷衍對待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5]。

四、結語

總而言之,雙減政策的落實執行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重新樹立了減負增效的教育標準,初中數學教師在教育改革洪流的席卷下要做到的就是以現代化先進教育思想為筏、自身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為槳,努力向著前方奮進。初中數學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來積極變革固有的教學方式并激發他們的課堂活躍性,利用教學情境、體驗式教學方式去刺激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再將原本的課后作業量化為課堂小練習來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的應用方法,繼而順應雙減政策的減負增效要求去提升數學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胡元彬.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分析[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1(18):58-60.

[2]孔垂斌.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中應用差異教育的實踐[J].學周刊,2021(17):89-90.

[3]鄭烈平.初中數學課堂優化問題設計的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13):87-88.

[4]李長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設計探索[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21(Z2):30-33.

[5]馬洪福.淺談“互聯網+”思維模式下初中數學智慧教學的“減負增效”[J].中國新通信,2021,23(04):232-233.

猜你喜歡
課堂教學設計雙減政策初中數學
“翻轉課堂”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與優化方式探索
例談數學教學中的“頓悟”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團精神,開展合作學習
淺談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和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