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都朝陽洞石窟調查與研究

2022-02-27 00:38王百歲
甘肅高師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隴南石窟朝陽

王百歲

(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隴南文史研究中心,甘肅成縣 742500)

朝陽洞石窟位于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①縣城以西35 公里處角弓鄉白龍江南岸朝陽山高約400 米的仙人崖上,坐西南朝東北。迄今未見關于朝陽洞石窟的研究論文發表,故外界知者甚少。2012 年5月②和2014 年3 月③,筆者先后兩次進入該洞窟考察。本文首先公布現狀調查情況,然后就一些問題進行初步研究。敬請方家賜教。

一、朝陽洞石窟現狀調查

朝陽洞原名仙佛洞,亦名朝陽仙洞,是因為洞中有端竹和尚遺體,加之供有諸仙圣塑(繪)像,故名,后改名朝陽洞。關于洞名的來歷,大體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清康熙三年(1664),洮岷道道臺馬朝陽(今陜西周至人)曾到洞中游覽,施銀整修,后當地人便以馬道臺之名朝陽命名為朝陽洞。[1]第二種說法是,因洞窟面向朝陽,故曰朝陽洞。今洞前有一片樹林,林中兩株巨大古青楊,樹圍6 米左右、高60 多米,其上棲居世界珍禽哇烏鳥30 多只,樹和鳥給洞窟增添了些許神秘氣氛。明、清、民國間香火旺盛?!拔母铩?中原有塑像全毀,壁畫多毀?,F存洞窟24 個(與原有洞窟數目同),自北向南、從下往上依次排列。

1.彌勒天王殿:新土木建筑,迎面可見坐南朝北的彌勒佛,彌勒西側塑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東側塑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2.韋馱菩薩殿:從天王殿中彌勒佛蓮座下進入洞門,穿過一條長約6 米的洞(左、右兩壁繪觀音救八難圖),出洞后回頭可見洞口上方韋陀殿塑面南背北的韋陀尊天菩薩。

3.山神土地窟:平面長方形圓拱頂,窟寬300、進深220、高302厘米,西壇長300、寬102、高84 厘米,從北向南依次塑土地、山神,南、北側畫臥虎,西壁畫山石,頂繪云紋。

4.靈官窟:單龕,平面長方形拱(稍平)頂,龕高172、寬126、進深110 厘米,西壇長126、寬165、高20 厘米,西壁塑王靈官。

5.老君窟:平面方形平(稍拱)頂,高262、寬283、進深362 厘米,西壇長283、寬112、高82厘米,正中塑太上老君,老君左、右分塑女、男童,南、北壁上部畫八仙,下部繪山水、花草、樹木等,頂畫太極陰陽圖。

新建長廊現有6 個窟龕,曾遭地震破壞,皆非原貌,已空、殘,從北往南依次為:

6.原牛王菩薩馬王菩薩窟:從殘留兩壁大小、形狀推測,原窟應為平面方形,現已無頂,現僅存北、西兩壁,北壁殘,橫286、縱230 厘米,西壁殘,畫松鶴延年,橫272、縱200 厘米。

7.原家佛窟:平面長方形覆斗頂,窟龕高220、寬315、進深103 厘米,現供奉西方三圣、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等畫像,皆用鏡框封裝。

8.原睡佛窟:平面長方形平頂,高213、寬190、進深100 厘米。

9.原地藏王菩薩窟:平面長方形平頂,高200、寬290、進深265 厘米。

10.原僧房窟:平面長方形平頂,高195、寬278、進深330 厘米,現為生活窟,系和尚道士睡覺處,筆者推測明清時或曾塑像。

11.無名龕:南側空龕,平面長方形覆斗頂,高160、寬185、進深138 厘米,據廟倌、附近群眾講,并筆者推測,原來可能有塑像。

12.三宵圣母窟:窟前有依崖兩層樓閣,名觀鶴樓,平面長方形拱頂,高333、寬408、進深440 厘米,西壁正中塑云霄、瓊宵、碧霄三位娘娘,南、北兩壁分塑送子、轉花、催生、乳母、痘疹、啟蒙6 位神像,南、北兩壁畫《封神榜》 等故事,頂畫云紋、星斗等,樓前擺放4 通碑(含1 塊殘碑),從北向南依次為:(1)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殘碑,高20、寬33、厚5 厘米,碑文縱11 行,行2~7 字,字徑1.5 厘米;(2)明成化十六年(1480)碑,高53、寬39、厚7 厘米,碑文縱13 行,行13~16字,正文字徑1.4 厘米;(3)民國十六(1927)年仿制明成化十六年碑,高53、寬28、厚6 厘米,碑文縱11 行,行14~24 字,字徑1.4 厘米;(4)清雍正二年(1724)碑,高66、寬34、厚3.8 厘米,碑文縱13 行,行8~31 字,字徑1 厘米。

13.地藏王菩薩窟:平面橫長方形拱頂,高258、寬154、進深190 厘米,西壇長154、寬75、高62 厘米。西壁塑地藏菩薩。

14.睡佛窟:又稱臥仙宮,平面橫長方形平頂,高256、寬234、進深220 厘米,西壇塑 “臥佛”,洞內暖閣深160 厘米,閣內平臥坐化老僧一身,身長170 厘米,頭部靠北,左脅而臥?!八稍砦椿?,在洞內長眠達五百多年,是隴南地區唯一的一具木乃伊。1966—1967 年間原身受損,僅存骨骼。后經當地群眾用泥補塑,基本恢復原貌?!盵4]

15.燃燈古佛窟:平面橫長方形圓拱頂,高298、寬170、進深120厘米,西壇長169、寬105、高64 厘米。

16.大雄寶殿窟:平面橫長方形圓拱頂,高355、寬415、進深386厘米,西壇長415、寬165、高81 厘米,西壁塑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17.藥王窟:平面近方形圓拱頂,高398、寬455、進深428 厘米,西壇長455、寬132、高87厘米,南壇長370、寬97、高76 厘米,北壇長370、寬100、高76 厘米,西壁塑藥王孫思邈和2童子,南、北壁分塑錢乙、葛洪、皇甫謐、華佗、李時珍、李東垣、王叔和、張仲景等,此窟被命名為藥師佛殿④。

18.白云菩薩窟:平面長方形圓拱頂,高228、直徑290 厘米,西壇長280、寬116、高72 厘米,西壁塑白云菩薩,左、右側各1 身童子。

19.玉皇窟:平面橢圓形圓拱頂,中間高178、寬256、進深380 厘米,西壇長256、寬134、高71 厘米,西壁塑玉帝,左、右側各1 身童子。

附:二靈官窟:位于玉皇窟的東面,與玉皇窟東西相通,現存清代2 龕和3 幅壁畫,北壁龕塑王靈官,龕高88、寬48、進深70 厘米,龕外西側壁畫橫143、縱74 厘米,畫面內容模糊不清,布滿了游人題記,中有“劉洋清” 等字樣,靠窗戶處墻壁上題寫:

靈祖果然有神通,除妖斬邪不留存。/正直為神無私弊,手執金磚佑黎民。/為人果有誠心意,齋戒沐浴祀上神。/□□孝弟合忠信,靈祖保護萬事(?)亨。

南壁龕中塑黑虎趙靈官,龕高77、寬47、進深71厘米,龕外西側壁畫橫135、縱75 厘米,畫面內容模糊不清,隱約可見人物形象,布滿了游人題記,中有“龐愛平” 等字樣,靠窗戶處墻壁上題寫:

元帥靈威卻有名,賞(?)善罰惡最公(?)平。/赤心忠良無暗隱,主掌天曹佑下民。/為人清潔其身正,焚香祝拜叩禮(?)□。/將行禮儀合廉恥,元帥扶持百事通。/辛酉年菊月吉日無極道人趙□□。

窗戶下面的墻壁上有一幅壁畫,橫180、縱70 厘米,保存較好,雖然殘破,但大部分畫面尚存,畫面內容較清晰,可見3 頭鹿,另有山石水畔、花草樹木等。

20.孔子窟:平面長方形圓拱頂,高260、寬276、進深336 厘米,西壇長276、寬125、高75厘米,西壁塑孔子像。

21.三官窟:平面方形圓拱頂,高266、寬248、進深320 厘米,西壇長248、寬97、高74 厘米,西壁塑天官、地官、水官。

22.無量功德佛窟⑤:平面梯形平頂,高270、寬350、進深450 厘米,西壇長350、高70、寬224 厘米,西壁塑無量功德佛、金童、玉女、水火二將。

23.觀音菩薩窟:平面橢圓形拱頂,高283、寬344、進深505 厘米,西壇長344、高71、寬80厘米,清雍正二年(1724)開鑿,西壁塑觀音菩薩、龍女、善財童子等。

24.瑤池王母宮窟:平面橢圓形拱頂,高430、寬420、進深459 厘米,西壇長420、寬183、高103 厘米,西壁塑瑤池金母及侍者等,窟頂繪天文星斗圖,窟東側高處保留著原有塑繪結合的二猴抱仙桃圖案?,幊貙m南壁假門上寫 “仙緣有路”,北側門上寫 “人間天上”,此8 字系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陳家壩村董士彥書寫而經今人描寫的。本窟門側有題字:

時在/民國壬申二十一年壬寅元月/初旬谷旦告厥成功/丹青 李興堂率涂/首事人/李國香 王聚川/董士彥 趙賜福/李玉明 劉宗堂/慶治平 陵桂英/史宗鴻 劉桂英/馬成德 白秀英/仝感敬立

附:立佛窟:位于瑤池宮東面,與瑤池宮東西相通(瑤池王母宮窟在西而立佛窟在東)。平面方形平頂。高215、寬177、進深176 厘米。塑一文人立像,名曰立佛。

二、關于朝陽洞窟龕數目

關于朝陽洞窟龕數的統計或說法迄今不確。史軻先生認為有22 窟[5];Kathleen Johnson 和Cliff Riebe 博士、張平中教授確認了17 殿,但沒有說明窟龕數⑥;多數廟倌或附近群眾認為現存14(17、18、21)窟;《武都縣志》、韓博文、陳啟生、曾禮、董生貴等先生都持26 窟之說[6];慶清平先生認為有18窟[7];楊萬華先生認為有20 窟[8];劉佐才先生認為建國初共有26 窟,除僧、膳占用之外,有遺體、塑像的洞窟17 個[9]5。故朝陽洞窟龕數目已被搞亂。第一,明、清、民國時期遺留下來的究竟有多少個窟龕,是哪幾個?現在和以前有什么變化?這需要弄清。第二,所謂26、22、21、20、18、17、14,或把明、清、民國時期原有的窟龕,當代磚瓦土木結構的殿宇,當代在原址上改建的窟龕、新開的窟龕混雜在一起。第三,此前無具體編號,不好排列對應,不同考察者的認識未必一致,很難統一,也給學者研究造成了一定麻煩。

據筆者2014 年3 月考察所知窟龕情況,共24個窟,其中第1、2 是新建磚瓦土木結構的殿宇,其余皆為明、清時期所開窟龕,雖然不排除遭遇地震、人為破壞、今人整修或廢棄的可能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窟龕還是明、清、民國時期原有的,至少還在原位。玉皇窟和二靈官窟相聯通;瑤池宮與立佛宮相聯通。因此,明、清、民國時期窟龕共24 個,對應是明確的。但為了避免將新建廟宇與原有窟龕混淆,也為了顧及當地文旅事業發展的方便,筆者以為目前還是不再編號為好(以免造成更大混亂),石窟研究者必須將原有窟龕一一核實。

三、關于朝陽洞石窟始鑿時間

關于朝陽洞石窟始鑿時間,《階州直隸州續志》[10]和《武都縣志》[11]均無載。相傳洞窟始鑿于唐朝。[2]《隴南風物志》 亦言:“相傳,洞窟始鑿于唐代?!盵13]有學者研究認為其開鑿于明代。[3]劉佐才先生認為朝陽洞始鑿建于唐貞觀年間,“唯一能證明的就是洞前的兩株古青楊樹,在鑿窟建殿的時間上,按照傳說和考證樹齡相吻合”[9]4,兩樹 “歷經1200 年以上”[9]1,或曰古青楊樹“相傳與睡佛同歲”[13]。但筆者不認可依據樹齡斷定窟齡。因為,第一,目前我們不能證明石窟和古青楊樹有直接關系。如果為了石窟而植樹,那么,根據常識,只有已經開鑿了洞窟,才可能栽培古青楊樹。第二,古青楊樹年齡,眾說不一。諸如“此二青楊樹植于唐代”[14],“相傳此樹早于睡佛”[15],“植于明代,距今已逾500 余年”[16]925,“已有500 多年”[17],“樹齡已在600 年以上”[18],“相傳是仙佛親自植的樹”[19],“傳說是朝陽洞睡佛所植……。1983 年甘肅省副省長朱宣人游朝陽洞時,對此古樹作了考證,確認樹齡已有1200 年以上,是全國稀有的楊樹品種,并指示縣上編號保護”[20]。但既然此兩樹被考證為 “已有1200 年以上”,又怎能“是朝陽洞睡佛所植” 呢?因為 “老禪”“坐化” 距今不過500 多年時間。如果洞窟果真開鑿于唐代,不排除唐代就植有青楊樹。也許唐代青楊樹已為后代所植樹取代。筆者以為,根據佛教傳播和絲綢之路歷史,佛教傳入武都或更早,但不能證明唐代已開鑿了朝陽洞石窟。像古青楊樹這樣的樹種不同于松柏之類樹種,很難達到樹齡1200 年以上,所以兩棵古青楊樹已有五六百年的說法似較合理。無論如何,樹齡不等于窟齡。石窟的開鑿一定早于明代。關于覺空和尚的傳說:

益州江油(今四川江油)人,隋末唐初云游武都將利(即今石門)。一日來到陳家壩,齋后信步到此,觀其地其境,山峰秀麗,叢林茂密,且遍山野果,山下潺潺流水,清泉映影,半崖奇峰后有一天然洞窟可居,真乃一仙境也,于是擇其地而修行。并在灌木叢中植青楊樹,營造林木,養仙鶴,乘其出游……唐貞觀年間(約公元640 年左右),由佛教徒提議,村上頭目主持,組織工匠,開山鑿洞,雕塑釋迦牟尼、觀世音、地藏王、白云菩薩、王母娘娘、三宵圣母等,竣工后定名為仙佛洞,由村民推舉洞管,住持此洞,世代相傳。[9]16-18

這段話對我們探究朝陽洞石窟始鑿時間或有啟示。

以下材料或可證明朝陽洞石窟開鑿于唐代:

陳家壩村農民劉自祥(作者父親),1953 年春在距古青楊樹約50 米處種地時,挖出一個鐘耳子(鐘口殘片),約五六十斤重,上面鑄有“唐貞觀”字樣。一直保存到1958 年,被交了廢鐵。[9]41

這條材料是根據作者父親的回憶記錄的,應當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因為鐘耳子是發現于古青楊樹近處,則此鐘耳子很有可能是朝陽洞古代遺留下來的東西,說明朝陽洞的宗教活動已有相當長的歷史,不排除洞窟開鑿于唐貞觀年間的可能性。

根據朝陽洞石窟多平面長方拱頂窟形;有關朝陽洞石窟的零星材料;南北朝、隋唐時期中國佛教發展興盛的歷史背景;當地的相關民間傳說;朝陽洞石窟所在之白龍江河谷地帶處于隴蜀交通古道上,便于佛教及石窟藝術的北、南之間相互傳播和影響;周邊地區石窟開鑿大都較早,如麥積山石窟開鑿于十六國后秦時期[21],竹林寺石窟開鑿于十六國北朝時期[22],佛爺崖石龕開鑿于初盛唐時期[23],法鏡寺石窟開鑿于北魏時期[24],八峰崖石窟開鑿不晚于隋唐時期[25],大云寺石窟開鑿不晚于唐代[26],水簾洞石窟 “始建于唐朝”[27],“千佛崖和皇澤寺石窟始鑿于北魏晚期”[28],可證朝陽洞石窟始鑿于唐代的可能性很大。

四、關于朝陽洞石窟睡佛、坐佛、立佛

朝陽洞有所謂睡佛、坐佛、立佛。根據傳說和地方志記載,筆者推斷他們都曾真有其人且是影響很大的僧人。關于睡佛的生平事跡,據《明故大善知識端竹大士省告脫化碑記》 載,睡佛本為“蘇敬次男”,法號端竹,于成化元年(1465)剃度,曾在藏民區弘教十五年,僧俗徒弟有閆玉等,成化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坐化,后世尊之為睡佛或睡仙。據說,端竹遺體曾被保留達500 余年,但“文革” 中損壞,骨骼尚存,后當地群眾以泥補塑完整。且原來置于上述“原睡佛窟” 址,遭1993 年地震破壞,“原牛王菩薩馬王菩薩窟”“原家佛窟”“原睡佛窟”“原地藏王菩薩窟”“原僧房窟”“無名龕” 都不同程度受損,后來遂將睡佛移至現址,現“睡佛窟” 系由舊窟改建而成。端竹一生弘揚佛法,教化眾生,是當地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但也是一個僧人,一個實實在在的普通人?!芭P佛” 這一概念,一般指佛祖(或佛)的涅槃狀態,寺廟或石窟造像中指側躺或側臥的佛。據佛經載,佛祖涅槃時,“右脅而臥,泊然大寂”[29]。無論是信仰還是不信仰,無論什么宗派,無論主頓還是主漸,佛有特定內涵,故佛教吸引眾生信仰皈依而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流傳至今,長期延續,亦不同于道教原本所追求的長生不死的神仙。[30]故古人稱端竹為睡仙或睡佛,想來必有過人之處或令人敬仰的地方或真已修成正果。又據傳說,坐佛俗名朱青,法名覺空,隋末唐初益州江油人(前已述及);立佛俗名董維君,法名普靜,宋朝時今武都區角弓鄉下候子人。二人原為僧人、俗人。竊以為無論科場或官場如何失意,拋棄父母、背離孝道,就這一點來說是不是值得人們頂禮膜拜?但還需宗教界、學術界、文化界、文物管理部門、當地民眾對這樣的俗人、僧人的稱謂認真研究,挖掘資料,準確定位,科學對待,正確引導。

五、從朝陽洞石窟“三佛”行跡看甘、川、陜佛教石窟交流

隴南市武都區位于甘肅、四川、陜西的交界地區,三省境內的佛教、道教、石窟藝術之間會發生相互影響,“三佛” 的親身經歷正好可以說明這一點?!芭P佛” 端竹是明代陜西省西安府咸寧縣(原縣城所在地現為杜城村,屬西安市雁塔區電子城街道辦事處管轄)白良村人。天順七年(1463)正月,出家于本縣石佛寺,拜喇嘛金敦領占為師;后隨師父離開西安,越過秦嶺,去四川廣元游歷千佛崖,經成都到峨眉山拜佛;數月后下山,經成都北返,歷經數月,來到今甘肅武都角弓陳家壩龍興寺,往來于龍興寺和仙佛洞之間拜佛誦經。[9]20可見,端竹把關中佛教帶到了四川,又把四川成都、峨眉山、廣元千佛崖的佛教和石窟藝術帶到甘肅隴南。坐佛覺空先是從益州江油等地云游至武都將利,后至今角弓陳家壩修行。[9]16立佛普靜到達陳家壩龍興寺不久,便去峨眉山拜佛受戒。三年多后返回,在今武都角弓陳家壩龍興寺擔任住持,80 多歲時移居至仙佛洞。[9]18-19由此可知,今三省之間不僅人員往來比較方便、頻繁,而且一般地說,佛教、石窟藝術由北向南傳播。但由于今四川境內佛教的迅速發展,再加上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峨眉山、廣元千佛崖等地佛教及其藝術的重要影響力,北方陜西、甘肅等地的佛徒或學者也經常到南方(成都、峨眉山、廣元等地)去弘法或學習交流,于是川蜀地區的佛教向北傳播至陜西、甘肅境內(隴南武都等地)。這有點像晚唐五代時期敦煌等地的僧侶巡禮五臺山、朝拜文殊菩薩,敦煌與五臺山關系密切,五臺山佛教對敦煌地區佛教具有重大影響[31]一樣。

明清時期,佛教、道教與石窟藝術呈現衰落之勢,但局部地區佛教、石窟藝術也有一定程度發展。朝陽洞石窟包含一定藏傳佛教因素。如碑文曰:“……蘇敬次男……受禮大恩師喇嘛金敦領占為師,成化元年四月內削發為僧,番教十五年……?!庇秩?,端竹來到陳家壩龍興寺后,“在村南大山之中,藏民坪牙⑦村西端,林木繁蔭之處擇一仙境,名曰臥虎崖……在那里又收徒弟數人,誦經修行,繼而在洞口崖邊懸木立柱,建一小寺,名曰臥虎寺”[9]20。今朝陽洞 “睡佛窟” 崖壁上藏文六字真言猶在,反映了歷史的傳承?,F在武都區境內(朝陽洞近處等地)就有不少藏民,也常到朝陽洞敬拜佛、菩薩。因此,可以肯定,歷史上的朝陽洞也多少受到了藏傳佛教的影響,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共存并相互影響。

六、從朝陽洞石窟看儒、釋、道三教融合

朝陽洞石窟是今隴南石窟中三教合一石窟之一。其實,古代晚期的儒、釋、道三教相互滲透更加深入,但在朝陽洞石窟中三教本身又各自相對獨立。具體來說,彌勒天王、韋馱、地藏王菩薩、睡佛、原家佛、燃燈古佛、大雄寶殿、觀音菩薩、立佛等窟大體屬于佛教內容;山神土地、靈官、老君、原牛王菩薩馬王菩薩、三宵圣母、藥王、白云菩薩、玉皇、二靈官、三官、無量功德佛、瑤池王母等窟大體屬于道教、儒教或民間信仰內容;孔子窟屬于儒教,但也存在佛、道不分或佛道融通的情況。如道教中也有觀音菩薩等;佛教中也有牛王菩薩馬王菩薩等;藥王窟主尊,Kathleen Johnson 和Cliff Riebe 博士、張平中教授命名此窟為藥師佛殿,是將道教的藥王孫思邈認作佛教的藥師琉璃光王如來佛;無量功德佛窟主尊——無量功德佛是道教的真武大帝。僧房窟和無名窟不能肯定原屬于三教中的哪一教,但僧房窟統管三教各窟。我們也不能簡單地以窟數來判定三教中每一教各處于什么地位、在整個朝陽洞中所占比重有多大。從表面看,道教的窟數最多,但實際上,佛教、儒教分量并不遜色。隴南(武都)自古及今佛教信徒多于道教信徒,且朝陽洞影響最大的(或者說最具特色的)睡佛窟屬于佛教系統;最具代表性的儒教石窟是孔子窟,但古代晚期隴南石窟中的三教合一造像已經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峰,儒教思想是滲透、貫徹于佛、道思想之中的?!半S著儒、釋、道三教的漸趨合一,佛教與儒學傳統的意識形態和價值體系日益趨同,世俗的君臣關系、忠孝等儒家道德觀念,成了佛教知識及其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盵32]且在西漢中期以后漫長的封建社會,儒家、儒教始終居于上層建筑的統治地位——尤其是宋元明清時期;而廣大民眾(包括相當多的信眾)不能將佛、道教截然分開,對儒教也缺乏判別力。綜合來說,朝陽洞石窟是一處名副其實的三教融合石窟。

結語

朝陽洞石窟管理人員比較重視保護石窟、塑像、壁畫,石窟及周圍環境優美,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和諧統一,現存大多數塑像、壁畫屬當代作品,部分文字也是近代或當代人所寫?,F存明清時期窟龕24 個,如睡佛窟、老君窟、無量功德佛窟、孔子窟等,其中包括殘損尚未修復窟龕6 個,另2個附屬窟計入主窟,未單獨計數。清代壁畫3 幅,其中1 幅相對清晰,2 幅模糊不清。4 通碑,含1通明碑、2 通清碑、1 通民國仿制明碑,清碑中1通為近年發現,殘損嚴重,但大多數碑文可以釋讀。玉皇窟和瑤池王母窟尚有部分題壁文字。洞窟或開鑿于唐貞觀年間(627—649),至宋代形成規模。

所謂臥佛、坐佛、立佛原本俗人,修行有成,在地方上有一定影響。真正意義上的佛有特定內涵?!叭稹?造像反映了封建時代的科舉制度、等級制度、階級對立、價值觀念等,只有認真研究、準確定位才能取信于人,使佛教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從“三佛” 經歷可窺知甘、川、陜之間佛教與石窟藝術的相互影響和交流互動。儒、釋、道三教造像并存于石窟中,三教雖相互對立、相互排斥卻又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各得其所,和平共處。朝陽洞石窟是隴南石窟中一處重要的三教合一石窟。

藥王窟中除了孫思邈塑像以外尚有錢乙、葛洪、皇甫謐、華佗、李時珍、李東垣、王叔和、張仲景等歷史上著名的醫生、煉丹家、藥學家、醫學家的塑像,這在隴南石窟中為僅見,表明歷史上隴南一帶人們對于歷史文化的重視,對于醫療精英的敬重,以及對于普通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珍視,具有一定積極意義。

石窟題壁間接反映了古代社會狀況與階級矛盾,當地人們對于不公平社會現象的不滿和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石窟碑文反映了宗教活動狀況以及石窟鑿建的歷史,間接反映了一定社會歷史面貌。朝陽洞石窟對于研究佛教史、道教史、儒教史、三教合一、民間信仰、石窟藝術、歷史地理、民族關系等都具有一定的價值。

附錄:朝陽洞石窟碑⑧

朝陽洞觀鶴樓前4 通碑(含1 塊殘碑),從北向南依次編為1~4 號碑。

1.1 號碑(清乾隆四十三年即公元1778 年)

[碑陽]

碑額:(無)

碑文:……積(?)福功德碑……∕伏□……∕隨地原民刺(?)……∕佛光普照念覺路(?)……∕□□感迷津之普……∕門(?)秀□□□∕下(?)水(?)地乙炯永……∕□□□□□……∕洞□代□□……∕佛恩浩蕩之□……∕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

[碑陰]

(無文字)

2.2 號碑(明朝成化十六年即公元1480 年)

[碑陽]

碑名:明故大善知識端竹大士省告脫化記

楷額:永垂千古

碑文:明故大善知識端竹大士省告脫化記/知識乃⑨陜西西安府咸寧縣白良村/人士,蘇敬次男。天順七年正月內⑩本縣/石佛寺出家,受禮瞿曇至□□大恩師/剌麻金敦領占為師。成化元年四月內,授剃/為僧。番教十五年,云游階州陳家壩龍興/寺住持應教,俗徒閆玉、劉全、董思恭、王志祥、李恕、/李寬、閆成、張文顯,李明興等受戒供齋。/時在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入禪,三月十五日出禪,本月?二十五日早/辭別眾施主。二十六日,同門徒□□。日正/“良時”,登仙洞崖,無病而脫化。眾赴仙境,而僧俗來吊/望者千有余人,三日不絕?!酢酢酢酢酢?/成化十六年六月初九日階庠生□□敬叩

[碑陰]

(無文字)

3.3 號碑(民國十六年即公元1927 年,此碑為仿制明成化十六年碑)

[碑陽]

碑額:(無)

碑文:明故大善知識端竹大士省告脫化碑記/蓋大士乃陜西西安府咸寧縣白良村人士,蘇敬次男,天順七年正月內本縣石佛寺出家,受禮大恩師喇嘛金敦領占為師,成化元年四月內削發為僧,番教十五年,云游階州陳家壩龍興寺住持應教,俗徒閆玉、劉全、董思恭、王志祥、李恕、李寬、閆成、張文顯,李明興等受戒供齋,時在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入禪,三月十五日出禪,本月二十五日早辭別眾,登仙洞崖,日正良時,無病而脫化,二十六日門徒暫知,眾赴仙境,而僧俗來吊望者千有余人,三日不絕。惟此,眾士因念仙風之體,勒碑刻銘,萬古不朽云。成化十六年六月初九日階庠生□□敬叩 信士 趙錫恒 石含秀 首人 蘇含花董世元 慶治平/中華民國十六年正月下浣仝立董士俊書丹

(以上為仿碑功德人名)

[碑陰]

(無文字)

4.4 號碑(清雍正二年即公元1724 年)

[碑陽]

碑額:(無)

碑文:修建朝陽洞觀音洞碑記/嘗觀音大地之尊功以真空無相立相而非至真之真圣道,無言絕言而非殊妙之妙,欲明實相必假壯嚴。今雍正二年二月初八日合會動工協力原因:觀音洞殿居于巖前,誠恐日后被巖所崩,因此,統約合會眾姓各施微資,就/功德重建洞殿,須至碑者:會長:王明德 李蹤 郭萬斗 十月保 王 旭 田三奇 善娃子李 奎/ 徐萬壽 郭建都 李迎揚 豆元兒 郭萬朝 劉朝良 孫先榮 孫善人 舉士:王世種郭正都 白光要 王世宗 郭家保 田保權 杜朝先 李 連/ 王 選 朱大成 陳大圣 陳自文 郭 露 郭寧都/隨緣:馬 龍 郭天公 慶壬 郭涼都/畫 匠 陳典男 陳自禮/迂書童生郭建都/雍正二年潤(閏)四月十七日謹立

[碑陰]

(無文字)

致謝:2012 年5 月對隴南石窟的考察,得到了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的支持和敦煌研究院的資助,在導師施萍婷先生和劉永增、王惠民、邰惠莉、陳菊霞、宋利良、朱成錄等老師的帶領下得以順利完成。在此對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各位老師的支持、指導和幫助表示衷心感謝!同時感謝導師馮培紅教授的指導和支持!

注釋:

①2004 年,原“隴南地區”改為“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②2012 年5 月12 日,筆者隨導師施萍婷先生和劉永增、王惠民、邰惠莉、陳菊霞、宋利良、朱成錄等諸位老師考察了朝陽洞石窟。見王百歲撰《隴南石窟考察報告》,2012 年5 月。

③2014 年3 月考察時,廟倌曹培華先生說,現在共有17 個殿(漢窟),朝陽洞儒、釋、道三教內容都有,市物資局退休干部王先生亦持同樣看法;朝陽洞風景名勝管理所會計劉二銀先生說,現存14窟;朝陽洞風景名勝管理所所長劉義學先生送我一本劉佐才先生撰《朝陽洞》。

④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Kathleen Johnson 和Cliff Riebe 博士、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張平中教授2002 年5 月15 日測量和制圖”命名。

⑤依筆者觀點,根據造像及其組合(如披發執劍、腳踏龜蛇、金童玉女、水火二將等),此窟應為“真武大帝窟”或“真武祖師窟”或“無量祖師窟”。

⑥此據朝陽洞石窟窟區過道一側的指示牌《朝陽洞平面圖》。

⑦“坪牙”,似應為“坪埡”。

⑧朝陽洞石窟碑文直接來自筆者對石窟碑文的抄錄,但此后又參考了趙逵夫先生贈送之其所主編《隴南金石校錄》全四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年)(關于朝陽洞石窟碑,《隴南金石校錄》 只收錄 《明故大善知識端竹大士省告脫化記》)和牛利利博士的考察圖片(2020 年),在此向趙先生及牛博士謹表謝忱!

⑨原碑此處模糊不清,《隴南金石校錄》 將此處釋讀為“知識乃”。

⑩《隴南金石校錄》此處“內”后有“由”字,原碑此處“內”后無“由”字。

?《隴南金石校錄》此處“時在十六年正”,原碑文為“本”。

?《隴南金石校錄》此處有“本月”,原碑文此處無“本月”。

?原碑此處模糊不清,《隴南金石校錄》 此處為“惟此,眾士因念仙風之體,勒碑刻銘,萬古不朽云”。

猜你喜歡
隴南石窟朝陽
石窟與云Sushi Hanzo
隴南江南華源電力有限公司
美是童年朝陽
迎朝陽
阮春黎 迎著朝陽,一直跑
青青之島 悠悠隴南
夜宿石窟
不許耍賴
隴南記憶
夜宿石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