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字化保護研究
——以華銳藏族服飾為例

2022-02-27 00:38劉文香
甘肅高師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華銳藏族手工

劉文香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藏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甘肅合作 747000)

華銳意為英雄的部落,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第一個縣。傳統上華銳藏區包括今青海的部分地區和甘肅的天??h以及肅南的部分地區[1],本文所指華銳,主要指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天祝藏族由于長期生活在氣候寒冷的高原上,喜歡穿用羊皮縫制的藏袍。藏袍寬大肥長、耐磨保暖,白天束帶為衣,夜晚解帶當被。在長期的歷史和社會發展進程中,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服飾文化,其中,藏族服飾精致華麗,盛裝飾品極盡奢華,刺繡工藝嫻熟精湛,其獨特的風格保留著原始性,凝聚著獨特的民族精神、氣質、情感和歷史文化,也是我國民族服飾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天祝藏族服飾又稱華銳藏族服飾,它歷經千余年的傳承、交融和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靚麗的顏色、精致的做工,讓行走在天祝高原的游人眼前一亮。天??h由于特殊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各民族形成 “大雜居、小聚居” 的局面,少數民族服飾風格迥異,具有多民族、多元化的特點。因為地域環境不同,生活需求不同,衍生出了不同于其他藏族地區的服飾文化特征,反映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態和個性特色,具有重要的傳承價值。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環境的變遷,這種服飾的制作手藝將面臨失傳的危機。本文通過實踐制作,對華銳藏服的手工制作技藝做了數字化保護措施,如對其手工制作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攝和數字化記錄,并配以詳細解說,運用各種多媒體技術手段和數字化平臺進行宣傳,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做了必要的基礎性研究。

一、華銳服飾制作概述

華銳藏族服飾的制作不但有藏族傳統風格,還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既保留著游牧者追求精美、表現華貴古風的特點,又適合于農業生產袖短、輕便的要求[1]。華銳藏族服飾種類繁多,樣式各異,有男女之分、老少之分、冬夏之分、日常和節日之分、已婚和未婚之分,且各具特色。本文主要針對已婚婦女的服飾,對其手工制作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詳細解說。

華銳藏族女性的辮飾文化,與其他藏族傳統辮飾相比,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華銳藏族女性辮飾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是未婚女子的辮飾,一種是已婚婦女的辮飾。未婚少女的辮飾一般較為簡單,通常是梳理成碎辮或一根長辮放入辮套于背后。已婚女性的辮飾較為復雜多樣,通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加隆”,另一部分被稱為“依瑪阿熱”。華銳婦女的長發,一般分為三份,少的一份留在后面辮成一個辮子,左右兩邊各一份,每份分別扎54個小辮子,兩邊一共束108 個小辮子。兩邊的小辮子分別垂在胸前,并且裝入辮套子里,藏語稱“加隆”,意思是護頭發的套子,其本來的作用也是保護頭發的,但是后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環境的變遷,“加隆” 逐漸演變成了一種裝飾?!凹勇 钡闹谱魇且粋€很講究的過程[2]:在長3 尺、寬5 寸的黑色平絨布上畫線,用雕刻有吉祥結、蓮花、云子等各種圖案的木質印版,把圖案印在布面上,然后用盤繡針法,把各種彩色的絲線盤在圖案上?!氨P繡” 是指用兩根彩線,一根穿在繡針上,一根在面子上叫盤線,針從背面扎上來,將面上的這根線在針上繞一圈,抽出針再扎下去,穿在針上的線就把盤線固定住了,這種針法以長短不等的針腳一針挨一針地扎出圖樣,色彩艷麗,繡出的圖案莊重大方,立體感強,這種刺繡本地稱之為 “盤繡”,藏語稱 “卡布結”。一般情況下,一副 “加隆” 上有五組圖案,一個繡師需要三個多月的時間才能繡完。在繡好圖案的絨布上,把五組銀牌子縫在圖案的空隙間以作裝飾,最下端用紅色穗子裝飾,兩個發套之間用三串黃豆大小的珊瑚或珍珠串連起來。

華銳藏族婦女們的耳飾藏語稱為 “拿隆”,意思是耳墜。但是在華銳服飾里,“拿隆” 并不是掛在耳朵上,而是掛在耳邊垂下來的發辮上,看似像耳飾?!澳寐 ?的制作分為四部分,最上面部分樣式像耳環,有銀質或者金質的,耳環上面會鑲嵌一些珊瑚、瑪瑙或綠松石之類的裝飾品;耳環下邊掛三串彩線穗子;下面部分用三串珊瑚,把左右兩邊的“拿隆” 串連在一起,像項鏈一樣在胸前裝飾;最下面部分還有兩條珊瑚串,兩頭各連著三串珊瑚串,把左右兩邊的“拿隆” 串連在一起,掛在脖子上,用來減輕“拿隆” 的重力,也像項鏈一樣。

華銳藏族服飾里的頸飾有裝飾作用,藏語稱為“給件”。因為它只有2 寸寬,長度剛好是佩戴者的脖子周長,所以它不像項鏈那樣垂在胸前,而是緊緊帖合在脖子上的?!敖o件” 是以紅色絨布為底,布上面縫三個銀牌子(中間長兩邊短),銀牌子周圍用小珊瑚圍一圈,中間還用翡翠、綠松石等珠寶隔開,最后把布邊縫制整齊,兩端縫個扣子即可。

在比較喜慶的日子里,已婚婦女們要佩戴“衣瑪阿銳”,這是一個組合配飾,它的制作也是很講究的。前面講過,華銳婦女的長發,一般分為三份,其中兩份裝入 “加隆”,少的一份留在后面,并辮成一個辮子,“衣瑪” 就是掛在這個辮子上的裝飾?!耙卢敗?長5 尺,寬7 寸,以黑色絨布為底,四邊用七彩布條堆繡邊子,藏語叫 “豆麻”。七彩堆繡的四邊用紅色綢緞鑲邊,最下邊是紅色穗子,最上面縫一個較大的海螺,緊接著是兩個鑲嵌著珊瑚的銀牌子,空隙間用珊瑚和綠松石點綴,下端連著10 個圓牌,可以是銀質的也可以用銅牌頂替,稱為 “美瑯”。第一個圓牌下邊,用珊瑚和綠松石串著三串彩線穗子,長約一尺左右,最下邊用紅穗子裝飾?!鞍J” 是分別掛在兩胯的,用紅色綢帶把“衣瑪” 和 “阿銳” 串起來,掛在雙肩,“阿銳” 長1.5 尺,寬8 寸,底飾跟 “衣瑪” 是一樣的,中間是8 個骨質圓形裝飾,叫做“阿熱”[3]。

帽子有禮帽和錦邊帽等。天祝藏族人夏天喜歡戴“鴿子青” 禮帽,可以起到遮陽作用;冬天一般喜歡佩戴 “錦邊帽” 或叫 “四片瓦帽”,這也是本地服飾的獨特之處,在其他藏區很少見到 “錦邊帽”。這種帽子一般用黑毛呢制成,中央及周圍有“人” 字形金絲紋樣,寬度約為一厘米,上下兩邊也搭配著金線條,四周帽蓋隨天氣冷熱能上下調節,使用方便、美觀大方[1]。

華銳藏族服飾中的襯衣是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服飾,顏色大都為白色。華銳藏族的襯衣通常有兩個領子,一個為大領,一個為小領。領子通常會用好看的緞面包邊,有較強的層次感,起到一定裝飾效果。在喜慶佳節時,一般要用綢料或其他面料做襯衣。年輕人要穿顏色艷麗的,特別是婦女的襯衣更加別致精美,衣領有三到四層,每層都使用不同顏色的緞料,上邊也縫綴各種圖案的盤繡或錦邊。男人或老人多穿淡色的襯衣,從脖子到腋下共有四個紐扣,有些衣邊要縫制寬約一寸的金緞邊,領部繡有花紋,袖口周圍是黑龍花邊,大襟中上方繡有吉祥圖案[2]。

腰帶是天祝藏族男女老幼不可缺少的服飾,且與其他藏區在選系腰帶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他藏區一般系一條,而天祝藏族要系多條,尤其是年輕婦女至少要系二條腰帶,材料均為質地良好的紅色或綠色的綢緞。男子常系一條,腰間佩有七寸小刀,顯得精悍威武。

華銳藏族服飾很像戰士的鎧甲,每個設計都具有深意,把周身護得嚴嚴實實的,而且渾身上下都是珠寶銀器,很難被兵刃傷到身體,也許這就是華銳藏族先人們創制這種服飾的初衷。

二、華銳藏族服飾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的變化,華銳藏區藏族人民聚居區逐步縮小,服飾手工制作技藝“退化” 嚴重。這種手工技藝一般都是口耳相傳,并且都是傳給女兒或者兒媳?,F在社會男女平等,年輕一代的女子都要上學或者工作,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學習這些手工技藝,所以這些技藝瀕臨失傳。在實踐層面,尚無有關華銳藏族服飾手工制作技藝為主題的官方網站、數據庫、數字博物館或檔案館。在理論研究上,華銳東智寫的《華銳藏族服飾的歷史淵源及藝術特色》一文,分析了華銳藏族服飾的歷史淵源以及藝術特色;華銳吉寫的《華銳藏族女性服飾及其文化特征》 一文,探析了華銳藏族服飾的文化特征,還有類似的一些理論文章[3]。這些研究作為文獻,對于華銳藏族服飾手工制作技藝數字化保護的研究都起到了有益的參考,但現階段還缺少以華銳藏族服飾為對象的有針對性的數字化保護研究方面的資料。

三、華銳藏族服飾數字化保護策略

數字技術(Digital Technology)是多種數字化技術的集稱,包括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4]。

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華銳藏族服飾傳統手工制作技藝的保護工作中,其最大的優點是能夠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以往的文字形式的記錄只保護了其存在形式,數字化技術才真正做到了保護其靈魂。通過數字技術可以搭建一個更加直接高效的網絡,彌補了過去因個人之間、人和物之間的平面線性連接而丟失的數據。通過數字化技術,將建立起立體的、折疊的、交互式的架構,在此架構中實現點對點、端對端的交互式連接,進一步提高效率。此外,疊加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數學算法建立數字信任,將使各種文化之間相互交流、相互交融,從而帶動各民族文化數字化保護工作迅速發展。

運用數字化保護技術是對華銳藏族服飾傳統手工制作技藝的永久性的保護。從新視角出發,對華銳藏族服飾傳統手工制作技藝進行數字化采集、對采集到的數字資源進行科學分類存儲、集中處理整理,并且對其每個細節分別進行藏漢雙語的詳細解讀;對華銳藏族服飾傳統手工制作傳承人進行有針對性的走訪調研、考察研究和深入挖掘,對采集到的信息資源進行分類整理。通過互聯網平臺交互展示、網絡信息化傳播,運用多媒體技術、虛擬仿真技術及網絡平臺共享傳播,達到信息資源的互通共享和網絡傳播,建設數字化信息資源的檔案庫和大數據平臺。

(一)運用新技術記錄保護

利用VR 技術,進行三維場景建模,展示華銳藏族服飾傳統手工制作技藝的全過程,大數據庫的建設和基礎數據的整理是數字化保護的基礎??梢暬臄底只脚_建設,首先需要建成系統的、整體的、數字化信息資源,實現信息的完整性、歷史場景的還原性、數字化信息資源的共享性、傳播的網絡性、展示的智能性。其次,運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如3DStudio Max、C4D、Maya 等軟件[5],對華銳藏族服飾手工制作技藝進行分類存儲,虛擬仿真復原與3D 動態再現,對原始文化生態進行數字化采集,原始形態及原始手工的仿真模擬還原,可以復現原生態場景,為這些傳統手工技藝的有效傳承提供技術支撐。最后,針對華銳服飾手工制作技藝的遺存現狀和傳承人斷層情況,運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手段,開展全面、真實、有效的搶救性全程記錄,做全程原始數據的數字化記錄。

(二)利用新載體傳播和發展

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因缺乏統一的管理,各地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數據庫的硬件設備老舊,軟件更新遲緩,平臺共享少,應用服務系統不統一,數據庫的技術層面、應用目標、技術標準、技術管理都不規范,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數據資源的浪費。通過視頻信息處理技術將信息采集、數據整理、文本庫、圖像庫、數字化信息資源庫、相關資訊剪影、教學視頻、訪談實拍記錄、分類、編號和匯總等動態過程記錄下來,提高數據庫備份的效率,減少存儲空間的消耗。

在互聯網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不能只停留在攝影、錄音、拍照或者文字記錄等靜態的保護層面,應當讓 “互聯網+” 概念深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中,完成知覺和情感的互相調配,實現聽得見、看得見、觸得到的3D 環境。充分運用現代數字化媒體和虛擬現實技術,例如:3D 掃描和重塑等技術的使用,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更加直觀地了解華銳藏族服飾的特點;運用動作捕捉技術,如利用外部設備對人體結構的運動進行數據記錄和姿態還原,記錄華銳藏族服飾的制作工藝程序并將其視覺化;通過虛擬展示,最終建立包括文字、聲音、動作、圖像和視頻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博物館;依托微博、微信公眾號或數字博物館等新媒體手段,順勢搭上電商、直播等朝陽產業的便車,讓更多的觀眾隨時隨地在手機端或計算機等虛擬現實設備端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內容,讓文化遺產從停滯的“文化標本” 變為流動的現代藝術,從而不斷增強大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使這些優秀的文化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傳播發展和共享利用。

(三)通過人才隊伍建設傳承

針對華銳藏族服飾手工制作技藝的保護和傳承的實際現狀,需要分類型、分批次地培養既擁有豐富傳統手工技藝文化知識,又掌握現代數字化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建立專門的華銳藏族服飾手工制作技藝的保護和傳承團隊。一方面,縣鄉級文化主管部門可以通過選派現有的傳承人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到國內外學習,提升對數字化保護技術的認識和應用。此項工作的實施需要建立專門的經費使用和人才選拔等管理機制。此外,還需要建立有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類數字化保護與傳承的考核激勵機制,對積極參與數字化保護與傳承的工作人員,可以從開展保護與傳承活動的次數、活動效果及傳授人數等多方面分等級考核,并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另一方面,加強與省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和交流,通過引進省內外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方面的專家與學者,使他們參與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字化保護工作中。[5]

結語

服裝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群體性記憶??梢?,華銳藏族服飾是當地人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重產物,它的形成取決于華銳藏族人民的生活環境和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生產、生活方式,它既豐富了藏民族的傳統服飾文化,又展現了華銳藏族厚重的歷史。[6]

華銳藏族服飾結合現代生活的需求和創新性的表現形式,將采集到的數字化資料通過加工處理后,通過新媒體進行傳播,促進了華銳藏族服飾的傳承與發揚。將華銳藏族服飾數字化保護成果與旅游產業相融合,建立虛擬旅游世界,既可以擴大傳播范圍,又可以達到旅游的新內涵和高價值,實現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助力當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猜你喜歡
華銳藏族手工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株洲華銳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討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氈手工
華銳風電浮沉錄
手工DIY
華銳風電 兩海戰略走向成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