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在線教育智慧治理框架構建與實踐路徑

2022-02-28 22:43王娟鄭浩高振鄒軼韜
中國電化教育 2022年2期
關鍵詞:在線教育實踐路徑雙減

王娟 鄭浩 高振 鄒軼韜

摘要:在線教育作為線下教育的有益補充,對于完善終生學習體系、構建學習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伴隨著數字經濟發展和疫情催化,在線教育行業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資本狂歡”,“內卷”向家長和學生滲透,教育行業亂象頻發。然而,自“雙減”政策落地以來,K12培訓資本迅速離場,教培機構也迎來了轉型期。資本浪潮褪去,如何對“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在線教育行業進行良善治理,引導在線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是后疫情時代在線教育發展的重要命題。該研究在吸收借鑒現代治理理論與技術的基礎上,將智慧治理理念引入在線教育治理領域,從組織、服務、技術、環境等角度提出在線教育智慧治理的路徑,以求達到“善治”促和諧、“數治”提效率、“智治”增效能、“法治”求平等的和諧統一,進而為我國在線教育治理現代化提供有效參考依據。

關鍵詞:在線教育;智慧治理;治理框架;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 本文系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委托課題“在線教育治理研究”(課題編號:JYBZFS2020107)、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人工智能視域下在線教育治理機制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1SJZDA161)研究成果。

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在線教育新形態,推動了教育的變革與發展[1]。伴隨在線教育的迅猛發展,在線教育行業資本化進程不斷加速,2021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800億元,付費用戶規模超2億人[2]。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則是在線教育行業監管存在著大量灰色甚至空白地帶,在線教育質量與學生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線教育市場亟需有效治理。2021年,我國相繼頒發了一系列“雙減”政策文件,明確規定線上培訓課程時長與間隔限制,以及教育機構向“非營利性”機構轉變的強制性要求。同年,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組織實施校外教育培訓綜合治理和綜合執法,截至目前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已取得明顯進展。在監管的高壓態勢之下,在線教育行業違法違規行為將更加隱匿,治理難度與成本大幅增加,亟需創新的治理理念與方式以凈化在線教育市場環境,推進在線教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目前世界各國都愈加關注在線教育領域的規范治理。美國從在線教育項目標準、課程標準和教學標準三方面制定了統一的全國標準[3];加拿大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制定在線教育長遠發展策略與規劃[4]。隨著國內外對在線教育治理愈加重視,如何推動治理智能化與現代化逐漸成為當下備受關注的議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需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5][6]?;诖?,作為教育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線教育治理變革必將以與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為落腳點,進而推動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十九大首次提出智慧社會的表述,并主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7]。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指出,“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8]。在智慧社會發展和國家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在線教育智慧治理作為一種在線教育治理創新模式,以萬物互聯為基礎,以大數據分析為手段,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支撐,能夠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在線教育監管,密切關注和跟蹤治理過程,形成在線教育市場監管工作閉環,全面提升監管質效。

(一)在線教育智慧治理內涵

智慧治理理念起源于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有學者指出智慧治理理論是一種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政府主導的多元社會治理體系相結合的綜合思路[9][10]。相比于傳統的治理方式,智慧治理更加智慧地指導相對復雜的智能和開放的政府施政,必將重塑政府管理生態,引發公共服務模式變革和政府決策體制的創新[11]。

智慧治理強調以現代技術為支撐,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打造一種更為開放、多元和快速回應的社會治理體系[12]。一方面,智慧治理凸顯了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治理領域的深入應用。智慧治理必須充分認識大數據資源的價值與作用,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實現現代化、科學化、智能化的治理[13-15];另一方面,智慧治理絕非技術至上的機械式治理,而是不斷呼喚人文價值、倫理道德的理性回歸?!爸腔壑卫怼狈从沉藢夹g應用能力的智能要求和規定,也體現了國家治理行為和治理過程的理念和價值[16]。

單一政府治理和人工治理已不能滿足龐雜的在線教育市場健康平穩的發展,亟需尋求新技術賦能的多主體協同治理模式。智慧治理尋求多元價值和科學技術的和諧統一,符合新時代在線教育治理的要求,為我國在線教育治理找準了方向。本文認為在線教育智慧治理是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治理主體依托現代科學技術對在線教育服務與產品進行有效監管,受規章制度、道德規范的引導與制約,以實現國家在線教育治理能力與體系現代化為根本目標,反映效率、公平、開放、包容、共享、法治等社會多元價值的一種新型治理模式。

(二)在線教育智慧治理特征

在線教育智慧治理是一種融合現代化的治理價值與理念于智能治理技術與工具,協調不同道德與價值體系之間利益與沖突的治理方案。在線教育智慧治理是以人民群眾的權利為根本目的,強調政府、市場、社會組織等主體的協同合作,受大數據驅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治理的一種治理方式,其基本特征如下。

1.以人為本

受疫情催化,在線教育行業飛速發展,人民群眾對在線教育治理的需求日益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秶鴦赵宏P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將堅持以人為本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之一[17-19]。因此,在線教育智慧治理的首要特征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在線教育治理需求。一方面,以政府為主導的在線教育智慧治理主體通過了解用戶的真實訴求,利用現代化的治理工具與技術為用戶提供精準、高效、個性化的治理服務,提升在線教育的滿意度;另一方面,在線教育智慧治理是透明、民主、平等的治理,通過拓寬公眾的評價渠道接受社會的監督,主張構建以用戶為主體的評價機制,確保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不會受到侵害。

2.技術賦能

智慧治理強調以現代技術為支撐,《教育部關于全面推進教師管理信息化的意見》等文件都強調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教育治理現代化[20][21],因此智能時代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知識賦能是在線教育智慧治理的重要特征。在線教育智慧治理更加凸顯現代信息技術在線教育治理領域的深度與廣度,通過打造泛在化、智能化的在線教育治理環境,實現對在線教育的網格化、科學化、精準化的治理。在線教育智慧治理可以提高治理的效率和能力,同時變革在線教育治理的理念、模式和制度,通過將公平、民主、平等、包容等治理價值融入治理工具與技術變革,實現治理過程與治理價值的和諧統一。

3.多元協同

在線教育智慧治理相較于傳統科層制、垂直化的教育監管模式,更加凸顯多元化、扁平化的特征。傳統的行政區劃、縱向分權的官僚組織模式存在著權力交叉、職能重疊、運行效率低下等問題,難以滿足社會群眾的治理需求?!督逃康仁徊块T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多元治理的基本原則,要求加強部門協同監管,推動形成政府引導、機構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在線教育治理格局[22]。為了更好地實現多元社會治理價值,需要政府沖破傳統科層制的桎梏,轉變執政理念,促進政府、行業、學校、社會等多元主體的協同參與。

4.數據驅動

目前,我國多個政策文件都提出要以數據為驅動力,形成大數據驅動的科研創新模式,推動教育決策由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23][24]??梢?,政府已將數據驅動納入教育治理領域中,數據驅動成為在線教育智慧治理的另一重要特征。一方面,通過搭建統一規范的在線教育智慧治理平臺,實現數據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跨業務的流動,有效緩解傳統治理場景中因行政分割帶來的碎片化治理問題;另一方面,數據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已經深入參與在線教育市場活動,通過數據資源的匯集整合、傳輸存儲、挖掘利用、分析預測,能夠實現對在線教育市場行為的實時動態監管以及可能性風險防范,有助于在線教育治理范式向循證決策、共識管理轉型。

在線教育智慧治理強調政府和社會的多元參與,重視智能化的技術手段在教育治理中的創新運用。本文借鑒協同治理理論和元治理理論,從政府、社會、技術等方面,打造出多元協同、精準高效的在線教育治理框架。

(一)在線教育智慧治理核心要素

1.數字政府

作為智慧治理的核心推動者,政府的政策制定、行動取向、治理效率,是智慧治理能否成功的關鍵[25]。在線教育智慧治理對政府的數字化水平提出較高的要求?!皵底终敝饕w現在賦予政府運行的管理數字化與決策數字化等技術化屬性[26]。政府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賦能在線教育治理的基礎上,注重融入公平、民主、參與等價值理念,不斷優化社會群眾的在線教育治理服務。例如,數字政府在采集和分析巨量數據的基礎上,主動感知在線教育市場發展狀態,提前預測和防范在線教育可能出現的問題與風險,為學生、家長、管理者帶來精準化、個性化、高效化的治理服務。

2.參與型社會

參與型社會主要是指以市場主體和社會主體為主的在線教育治理非政府主體。傳統的教育治理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封閉式(半封閉)結構[27],缺乏社會參與的渠道,導致了非政府主體參與教育治理的積極性不高[28]。智慧時代的在線教育治理強要求行業、學校、社會等非政府實體轉變觀念,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在線教育協同治理,通過發揮參與型社會共治共享作用,營造治理的協同效應和可持續合力,推動在線教育治理由一元化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3.智能化技術

智慧時代,以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技術相互滲透、融合發展,對構建現代化的在線教育治理格局,推進在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產生了重要影響。在線教育治理中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治理主體以平等節點的地位實現點對點傳輸,實現治理過程的公開透明;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在線教育治理中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打破數據屏障,提出策略方案規避風險;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即時感知、科學決策、主動服務、智能監管?!半p減”政策下,各地紛紛要求在線培訓機構不得開展學科類培訓,在面對防范線上學科培訓轉入地下等風險時,智慧治理依靠信息化技術賦能,可以實現對在線教育的精準化治理。

(二)在線教育智慧治理框架

治理通常是指一個社會系統通過法律、規范、權力或語言進行互動的所有過程[29]。協同治理理論進一步強調參與者通過達成共識或構建協作網絡等方式共同參與公共問題管理,以處理單一主體無法解決的復雜問題,對于保障治理過程的公平民主具有重要意義[30]。但由于協同治理高估了市場、公民社會發揮的作用,導致了治理失靈現象的產生,引發了部分學者對政府承擔“元治理”角色的思考[31]。

本文在借鑒協同治理、元治理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在線教育發展實際情況,提出要實現對在線教育的智慧治理,需要通過服務界定、多元治理、技術賦能和法律規范等方式為在線教育智慧治理提供適宜的生存土壤?;诖?,本文從組織、應用、技術、環境四個層面構建了在線教育智慧治理框架,具體如圖1所示。

1.組織層:多元結構與政府引導

組織層是指由政府主體、市場主體、社會主體構成的在線教育多元治理結構?!督逃康仁徊块T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堅持多元治理,形成政府引導、機構自治、行業自律與社會監督的在線教育治理格局[32]。一方面,在政府引領下,可構建政府、機構、行業和社會多元協同的在線教育治理結構。政府出臺政策法規,積極引導在線教育機構及行業的自治與自律;社會公眾作為在線教育中最龐大的集體,可反映在線教育服務指向的最終需求;行業機構在政策指引下相互監督,構建競爭共存的行業新模式,以保證在線教育行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政府元治、市場自治、社會監督等方式,明確各方對在線教育治理的立場、訴求與利益,達成共同治理目標以形成治理合力,在政府引導下對在線教育行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整治與管理塑造遵守教育邏輯、良性競爭的市場環境。

2.服務層:市場監管與生態完善

服務層是指面向學生、家長、教師、企業用戶等主體提供各類個性化在線教育治理服務的信息化技術平臺。通過分析在線教育治理內容,本文認為服務層主要面向社會提供的在線教育治理服務主要集中在機構資質認定、師資質量保障、課程質量把關、信息安全檢查、經營規范性監督、用戶行為監督六大部分[33]?!督逃哭k公廳關于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通知》也提出了校外教育培訓司的主要職責,將機構設置、人員資質、培訓內容等作為校外培訓治理的重點[34],進行綜合治理。機構資質認定部分,核心關注提供在線教育產品與服務的企業或機構的資質發放與審查,依法取締存在違規授課行為的在線教育產品、平臺、培訓機構等。師資質量保障方面注重為在線教育教師提供備案、培訓與資質審查等服務[35]。課程質量把關方面,強化對課程內容與教學材料的監管,嚴禁在基礎教育階段實行線上學科培訓,增加未成年學習者學業負擔。信息安全檢查部分,應由政府明確在線教育服務提供方在個人隱私保護方面的強制規定,借助頂層規劃防止在線教育領域的大數據殺熟。經營規范性監督部分,在線教育治理服務平臺受理在線教育產品與服務合同糾紛,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對商家違規宣傳、拒不退費、推薦貸款產品等非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行政處罰。消費者行為監督方面,在線教育治理平臺接受其他學習者及平臺的投訴,對一些消費者利用互聯網傳播非法信息、侵犯商家合法知識產權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置。

3.技術層:技術賦能與平臺建設

技術層強調的是在線教育智慧治理中的技術賦能和平臺建設。智慧時代需要充分依托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智能技術集合,實現在線教育智慧治理。如通過大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建立起智能化的管理手段[36],管理者與人工智能協同,形成人機協同的決策模式,可以深度洞察、提前預防在線教育行業所存在的問題與風險,實現更加高效的資源配置,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充分整合在線教育資源以及平臺,實現在線教育平臺的統一管理、維護與監管;同時,增加在線教育的交互形式,采取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習的教育臨場感。此外,建設在線教育治理智能平臺,向社會各界提供一站式集成在線教育治理服務,實現治理事項全流程、全天候、全方位智能辦理,優化各主體在線教育治理體驗,提高人民滿意度。

4.環境層:政策支持與社會參與

環境層主要包括在線教育治理法律環境與在線教育治理市場環境兩部分,需從政府、行業以及社會等層面著手,打造政府政策、行業規則和社會參與的大環境。首先,政府應出臺在線教育的發展規劃、指導性文件、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在線教育治理具有針對性和規范性,促進在線教育治理精準、高效;其次,在線教育行業、協會建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規則,嚴格遵循行業自治原則,對于違反行業規則的在線教育機構及平臺進行整頓。此外,社會公眾作為對在線教育感觸最深的服務主體,最了解在線教育存在哪些現實問題,因而社會參與在線教育治理,有利于精準定位在線教育存在的問題,實現精準治理并推動多元協同治理結構的完善,提高在線教育治理效率。

在線教育智慧治理更加強調在線教育生態系統的整體性,不應將在線教育局限于市場經濟下的某種產物,需要對其部分違背市場秩序、阻礙行業發展的行為進行監管,更重要的是將在線教育視為由其與周邊環境交互作用而構成的統一整體,對其內部的教育系統及組織等人類要素和外部的軟硬環境等非人類要素進行統籌協調規劃[37]。本文從在線教育生態系統的整體視角出發,以在線教育智慧治理作為理論基礎,認為在線教育治理應基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并考慮組織、服務、技術、環境之間的聯動關系。

(一)頂層規劃,以“善治”促和諧

受多種因素影響,傳統的在線教育治理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單一行政管理模式,市場、社會參與治理的深度和積極性不足,多元治理價值的彰顯面臨著嚴峻挑戰。而在線教育智慧治理通過平衡政府、市場、社會等主體的治理權力,能夠盡可能地實現公平和效益的最大化,形成基于政府元治、市場自治、社會參治的在線教育治理權力體系,以追求善治的目標。

1.政府元治,把控治理走向

“元治理”即“治理的治理”[38],政府作為在線教育治理的權威參與者,通過對國家、市場、社會組織等力量進行宏觀上的協調管理,明確各主體的定位和作用,能夠更好地引導各方協同交互形成治理合力。政府作為治理的發起者,要從行政型角色轉變為服務型角色[39-41],并發揮如下作用:第一,為根據在線教育市場發展狀況制定相適應的發展規劃、制度規范和技術策略,承擔在線教育治理規則的主導者和制定者角色;第二,科學發揮政策對行業的重塑作用,對在線教育市場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機構、企業、服務方予以財政上的傾斜,對違法違規企業處以罰款、取締、追究法律責任等措施;第三,政府作為在線教育治理的協調者,主動引導相關部門、行業企業、用戶、學校等主體的對話與協作;第四,政府要做治理的平衡者,主動公開在線教育治理過程中的相關信息,提升治理的透明度,使治理各方理解對方的立場、利益等情況,從而達成共同治理目標。

2.市場自治,激發行業活力

良好的在線教育市場為在線教育相關商品與服務的交易與流通創造了適合的環境,并促成了在線教育資源在社會的合理配置。與其他主體不同,在線教育機構、企業等市場主體既是在線教育資源與服務的提供者,也是監督與管理者,凸顯了在線教育治理的民主特性。在線教育服務供給方參與市場自治主要有以下途徑:第一,在政府統籌下,在線教育相關機構與企業可以自發組成在線教育行業協會,為政府與企業之間、在線教育資源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搭建順暢的溝通橋梁;第二,制定統一的在線教育服務質量標準,并對在線教育服務質量、競爭手段、經營規范等進行嚴格監督自查,采取相應獎懲措施維護行業形象和生態環境;第三,對在線教育行業所存在的問題展開研究,提出建議、白皮書、調查報告等研究成果,供政府、企業參與在線教育治理,為制定行業發展規劃、監管政策提供參考。

3.社會參治,保障群眾利益

“社會參與”是指社會成員通過討論、協商和決定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一種現代參與式民主制度[42]。而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其實是要擴展教育治理體系內涵,實現社會廣泛而有效地參與教育治理[43]。近年來我國相繼頒布了《關于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若干意見》《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重磅政策文件,突出了社會參與教育治理常態化的重要性。然而以往在線教育治理多是自上而下的科層制封閉式治理體系,社會群體參與教育治理的意愿和機會較為缺乏,人民群眾的治理訴求無法得到及時的反饋。因此,在推動在線教育多元主體治理的過程中,政府應簡政放權,明確社會參與在線教育治理時的權利與義務,推動在線教育智慧治理模式的創新與變革。在智能技術與創新理念的加持下,社會群體通過學習相關專業知識,主動參與在線教育治理,正確行使監督權,同時利用信息化的在線教育治理平臺實現個人訴求、企業訴求等方面投訴和進度查詢,凈化在線教育市場環境,有效提升治理績效,降低治理成本,促使在線教育治理由靜態、碎片化的單一行政管理向動態、整體化的多元導向智能治理轉變。

(二)平臺搭建,以“數治”提效率

智慧治理平臺是智慧大腦、智慧政府云、智慧媒體三者的組合[44],通過在該平臺集成在線教育治理功能,可打通數據屏障、規范治理流程并集成在線教育治理服務,助力推進在線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1.打通數據屏障,促進治理數據的自由化流通

在線教育智慧治理平臺作為在線教育智慧治理的數字中樞,通過5G、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實現對在線教育治理的實時監測與數據匯集,各級政府通過API接入在線教育智慧治理平臺,實時上傳、存儲、分析、傳輸有關在線教育的治理活動數據,實現在線教育治理活動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在線教育智慧治理平臺的搭建有利于與政府相關部門便捷地獲取、共享治理數據,打破原有的“數據屏障”,有效避免了傳統治理模式下因各部門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導致的信息流轉效率低、溝通困難等現象;同時,各部門通過接受治理中樞的調度優化,實現各部門的高效協同,使得在線教育智慧治理的效率和滿意度大大提升。

2.規范治理流程,保證治理的標準化

為了防止在線教育治理公共權力對個人權益的僭越,需要對在線教育治理的形式進行約束。通過在線教育智慧治理平臺對在線教育治理行為的全過程記錄與監督,使在線教育行業治理暴露在“陽光下”,提升在線教育治理的透明度;同時,在線智慧治理平臺還開放用戶、企業接口,社會可以對在線教育行業存在的問題進行投訴,并對處理過程進行實時跟蹤,進一步實現上下一體、內外協同、社會參與的在線教育治理模式。此外,在線教育治理活動的整個流程都能在智慧治理平臺上所有體現,實現統一化、標準化的治理,有效避免了治理程序不正當、治理判罰不公正等情況的產生。通用的在線教育治理流程,不僅有效保障了在線教育治理的公平性,還減輕了治理工作人員的負擔,大大提升在線教育治理的智慧化水平。

3.集成治理服務,構建一站式服務平臺

在線教育智慧治理平臺集成了從投訴到處理,再到反饋的一站式治理服務,有利于收集反映群眾在線教育治理訴求、意見和建議,打通“最后一公里”,實現智慧治理常態化,改善群眾獲取在線教育治理服務的體驗。在在線教育服務或產品發生糾紛后,視問題嚴重程度,可以首先引導至智慧治理平臺的解紛中心進行調處。經調解無效后,在線教育智慧治理平臺可提供訴訟引導、在線立案等訴訟服務,實現訴調無縫對接。

在線教育智慧治理平臺堅持網格化治理,將全國在線教育治理服務平臺劃分為省、市、縣、鎮級網格,并設置相應的治理單位與治理結構,形成“省級綜治中心+市級網格區域+微網格區域”網格化管理體系,盡最大可能滿足每位群眾的在線教育治理需求。

(三)技術賦能,以“智治”增效能

在線教育智慧治理在采用現代化的治理工具和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果的同時,也應通過制定規則等方式整合社會多元價值,在“公平、民主、科學、高效”等共識理念的指引下,實現治理績效與效能的提升。通過將符合社會價值觀的理念寓于智慧治理流程,促進在線教育生態系統不斷轉型升級?!爸腔壑卫怼辈粌H是一個技術性概念,同時也反映了國家治理理念與價值[45];表明了在線教育治理既需要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也需要對治理行為和過程加以管控,實現各主體利益和沖突的平衡,以達成“智治”。

1.“大數據+在線教育治理”,促使治理方式精準化

利用大數據思維和技術賦能在線教育治理,有利于在在線教育領域實現共享共贏的新型公共管理范式。首先,通過搭建在線教育治理大數據一站式服務平臺,實現在線教育治理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降低信息不對稱和社會運行成本。諸如教育機構備案、課程資源數據的一站式集成、共享、更新、退役等,打通市場監管、稅務、教育等部門的數據屏障,有效防止在線教育監管部門各自為政、多頭執法造成的監管盲區;第二,在線教育治理過程中引入大數據監督,有利于促進在線教育精準治理,規避不良在線教育服務所帶來的風險,提升教育治理透明度;第三,通過對在在線教育機構整個生命周期的數據采集、分析與處理,樹立全流程全鏈條的監管理念,建立完善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管體系。通過實時比對、監督、預警、追蹤實現對在線教育服務過程的縱向監管和機構、課程、教師的橫向監督。

2.“區塊鏈+在線教育治理”,推動治理結構扁平化

智能時代的教育治理,主要體現在利用智能化手段和技術平衡治理主體間的價值訴求,尋求共同目標。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技術特點在促進教育治理結構扁平化、治理及服務過程透明化、治理數據可行性和安全性、教育執法智能化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46],政府、學校、行業、師生等在線教育治理主體能夠以平等節點的地位實現點對點傳輸,解決了信息不對等和信任問題。利用區塊鏈賦能在線教育治理能夠使傳統在線教育治理由圍繞政府單一中心節點展開的模式向政府、行業、學校、師生等分散節點共同的扁平化治理模式參與轉變,確保治理過程的公開透明。通過區塊鏈的可追溯性、防篡改等特性,能夠為在線教育治理決策提供唯一的數字化證明,實現在線教育治理決策的精準溯源,在技術層面實現治理決策誤判可追責,進一步保證治理決策的權威性,有利于防止權力的濫用和誤用現象產生。通過構建在線教育治理區塊鏈,實現在線教育治理決策的迅速擴散與共識達成,確保各主體知曉在線教育治理最新進展與動態。

3.“人工智能+教育治理”,促進治理過程智能化

將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治理模式的技術支撐,可以提高教育治理的效率,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同時呈現出人性化和價值化的趨勢。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在線教育智慧治理能夠更加精準地記錄并處理主體數據,進而提升治理效能。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應用可以提升跨部門間的數據共享與業務聯動,推動治理形式和服務方式轉變。通過智能分析協同的進程,人工智能可為參與主體提供適應性的響應與反饋,為各主體的協同的關鍵節點提供支持[47],實現在線教育治理從圍繞政府單一節點展開的模式向政府、市場、社會等分散節點共同的扁平化治理模式轉變;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為教育治理帶來了自動數據采集、即時風險感知、精準科學決策、智能監管治理流程等智能化手段,解放了在線教育治理的重復勞動,為治理工作提供全天候、無時空限制的智能服務。

(四)環境凈化,以“法治”求平等

國家在推進在線教育治理時所處的外部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合理適宜的外部環境是在線教育智慧治理有效推進的生存土壤,需要政府、企業、家庭、學校等主體的共同維護。通過構建各主體參與治理均有規可循的外部環境,為在線教育智慧治理的合理合規行使提供保障,更可能維護治理公平。

1.完善政策法規,加強政府引導

作為一種治理模式,智慧治理是一種將治理、法治與技術深度融合的現代趨勢[48]。針對在線教育的智慧治理,應注重法治因子的融入。當前我國在線教育仍處于“野蠻生長”狀態,在線教育效果不理想、虛假宣傳、退費難、投訴難等事件屢屢發生,在線教育行業亟需法治的介入。2021年11月,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取得了“行政執法證”,可以進一步加強在線教育的法制治理[49]。在線教育智慧治理是法治的治理,一方面將基于現代信息科技的在線教育服務全流程納入法治的范疇,明確相關主體在師資管理、資質審查、教學質量、收費退費、資金托管、隱私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責任與義務,并通過多元主體協同的方式加以治理;另一方面,在線教育智慧治理也強調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法治發展的重要因素,尋求將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信息技術作為在線教育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以現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為輔助,實行智能化法治建設和運行。

2.加強行業自律,凈化市場環境

市場環境是市場各要素依據價值規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以達到資源合理調配、利益均衡目的的要素整合[50]。在市場環境下,在線教育企業理應在遵守法律發揮和行業規范,開展良性競爭,實現均衡發展。然而由于缺乏統一規范的行業標準導致了惡性競爭現象的產生,甚至出現了一批漠視規則的企業,在短期利益的誘惑下,罔顧教育育人的公益目標,屢屢侵犯學生、家長和其他合理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不僅危害了未成年的健康成長,還使社會逐漸喪失了對在線教育行業服務與產品的消費信心。針對這些問題,在線教育行業必須改變相互供給、惡性競爭、模式規則的行業生態環境,本著育人為本的思維邏輯,加強行業內的溝通協作,從知識產權、合同履行、個人信息安全保護以及服務質量等方面完善在線教育行業認證與標準,構建統一合理的在線教育行業準則,強化行業自律和市場監管,為在線教育提供良性競爭、可持續發展的市場環境。

3.強化社會監督,滿足社會需求

社會參與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治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教育服務供給矛盾的解決以及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的保障都離不開社會參與[51]。在線教育智慧治理的有效運行離不開群眾廣泛參與監督的社會環境。但由于教育治理中權力失衡,社會參與正面臨著社會主體參與協同性薄弱、社會參與制度保障缺失、社會參與機制循環閉塞等現實困境[52]。因此,落實在線教育智慧治理,首先需要擴寬社會參與監督在線教育治理的渠道,建立完善社會有序參與的在線教育治理機制。師生、家長、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等可以加強協作互通,成立在線教育治理監督、評估機構,定期發布在線教育服務質量報告,積極監督舉報市面上非法低質的在線教育產品,并對各治理主體參與在線教育治理的全過程進行追蹤。通過構建良好的在線教育治理社會環境,提升在線教育智慧治理透明度,最終形成責任明確、科學合理的績效導向治理模式。

在線教育智慧治理在采用現代化的治理工具和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果的同時,也應通過制定規則等方式整合社會多元價值,在公平、民主、科學、高效等共識理念的指引下,實現治理績效與效能的提升。通過將符合社會價值觀的理念寓于智慧治理流程,必將重新煥發在線教育市場的生機與活力,促進在線教育生態系統不斷轉型升級。推進在線教育智慧治理需要立足于在線教育生態發展的整體觀念,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情況下,調動市場、社會的力量廣泛參與在線教育行業發展與監管活動,重塑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聯動協調關系。當前,在線教育智慧治理的相關案例還較為缺乏,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進一步深入分析。

參考文獻:

[1] 邢西深,李軍.“互聯網+”時代在線教育發展的新思路[J].中國電化教育,2021,(5):57-62.

[2] 蒲佳妮,王欣悅等.新時期在線教育行業迎來發展新機遇探索[J].商訊,2021,(19):177-178.

[3] 周蕾,趙中建.美國K-12階段在線教育質量全國標準評析[J].開放教育研究,2020,26(2):53-62.

[4] 方旭,鐵銀環.加拿大高等院校在線教育的發展及對后疫情時代我國在線教育的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39(8):45-50.

[5]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N].人民日報,2019-02-24(01).

[6] 中辦國辦印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N].人民日報,2019-02-24(01).

[7]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11):33-52.

[8]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N].人民日報,2020-11-04(01).

[9] 李云新,韓伊靜.國外智慧治理研究述評[J].電子政務,2017,(7):57-66.

[10] Gil-Garcia J R.Towards a smart State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information integration,and beyond [J].Information Polity,2012,17(3,4):269-280.

[11] 劉淑妍,李斯睿.智慧城市治理:重塑政府公共服務供給模式[J].社會科學,2019,(1):26-34.

[12] 汪錦軍.城市“智慧治理”:信息技術、政府職能與社會治理的整合機制——以杭州市上城區的城市治理創新為例[J].觀察與思考,2014,(7):50-54.

[13] 張春艷.大數據時代的公共安全治理[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5): 100-104.

[14] 孫厚權,萬黎明.基于大數據的社會風險治理探微[J].理論月刊,2016, (12):106-109+154.

[15] 李金龍,陳芳.智慧治理:城市綜合執法創新的路徑選擇[J].江西社會科學,2018,38(6):202-209.

[16][45] 顏佳華,王張華.數字治理、數據治理、智能治理與智慧治理概念及其關系辨析[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3(5):25-30+88.

[17] 教政法[2010]2號,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點》的通知[Z].

[18] 國發[2012]48號,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Z].

[19]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N].人民日報,2010-07-30(13).

[20][24] 教科信函[202]13號,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Z].

[21] 教師[2017]2號,教育部關于全面推進教師管理信息化的意見[Z].

[22][32] 教發[2019]11號,教育部等十一部門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Z].

[23] 國發[2015]50號,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Z].

[25] 譚成華.智慧治理的內涵、邏輯與基礎探析[J].領導科學,2019,(24):51-53.

[26] 梁木生.略論“數字政府”運行的技術規制[J].中國行政管理,2001,(6):20-21.

[27] 申國昌,郭景川.大數據時代的教育宏觀治理體制現代化變革[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7,(2):36-40.

[28] Ranson S.The changing governance of education [J].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2008,36(2):201-219.

[29] Bevir M.Governance: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1-4.

[30] 周凌一.縱向干預何以推動地方協作治理 ——以長三角區域環境協作治理為例[J].公共行政評論,2020,13(4):90-107+207-208.

[31] 丁冬漢.從“元治理”理論視角構建服務型政府[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28(5):18-24.

[33] 王娟,鄭浩等.智能時代的在線教育治理:內涵、困境與突破[J].電化教育研究,2021,42(7):54-60.

[34] 教人廳[2021]2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通知[Z].

[35]馬健生,劉云華.教育中的資本擴張:危害與治理[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1,42(4):50-61.

[36] 南旭光,張培.智能化時代我國高等教育治理變革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8,(6):1-7.

[37] 吳世勇.在線教育嵌入教育生態系統的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5,(10):20-24.

[38] 張文江.“元治理”與中國特色大學治理體系[J].現代教育管理,2019,(5):24-27.

[39] Heinelt H,Getimis P,et al.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in Multilevel Context:Concepts and Experience [M].Wiesbaden:VS Verlag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n,2002.

[40] Jessop B.Territory,politics,governance and multispatial metagovernance [J].Territory,politics,governance,2016,4(1):8-32.

[41] 劉維杰.鮑勃·杰索普元治理理論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9.

[42][52] 林靖云,劉亞敏.我國教育治理中的社會參與:困境與出路[J].現代教育管理,2020,(11):44-50.

[43] 王洪才.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論略[J].復旦教育論壇,2020,18(1):12-18.

[44] 學習時報.以智慧治理平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EB/OL].http://www. cac.gov.cn/2019-11/13/c_1575177542745908.htm,2021-10-20.

[46] 曲一帆,秦冠英等.區塊鏈技術對教育變革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0,(7):51-57.

[47] 馬志強.協作學習投入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1-9.

[48] 彭中禮,王亮.法治視野中的智慧治理[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0(6):16-26+157.

[49] 教育部.教育部舉行行政執法證頒證儀式[EB/OL].http://www.moe. 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111/t20211130_583551. html,2021-11-30.

[50] 谷峪,姚樹偉等.公平視野下職業教育發展的環境建設與關系考量[J].教育研究,2013,34(9):78-83.

[51] 蒲蕊.論教育治理中的社會參與[J].中國教育學刊,2015,(7):26-31.

作者簡介:

王娟: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在線教育、教育大數據、混合式教學。

鄭浩: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

高振: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混合式教學、教育大數據。

鄒軼韜: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治理。

Construction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Online Education Intelligent Govern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Wang Juan1,2, Zheng Hao1, Gao Zhen1, Zhou Yitao1(1.School of Smart Education,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Jiangsu; 2.Wisdom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Jiangsu)

Abstract: A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offline education, online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and build a learning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catalysis of epidemic situation, the online education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an unprecedented “capital Carnival” and “inner roll” has penetrated into parents and students, resulting in frequent chaos in the education industry. However,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K12 training capital has left the site rapidly, and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have also ushered in a transition period. With the tide of capital fading, how to conduct good governance for the online education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nd guid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and learning from modern governance theory and technology,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governance into the field of online education governa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online education intelligent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rganization, service,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unity of “good governance” promoting harmony, “digital governance” improving efficiency, “intelligent governance” increasing efficiency and “rule of law” seeking equality. 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online education governance in China.

Keyword: online education; intelligent governance; governance framework; practice path

責任編輯:李雅瑄

猜你喜歡
在線教育實踐路徑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提高機械原理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慕課中美應用差異的四大原因分析
混合學習模式及其實施要點 
基于在線教育的大數據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