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與文化數字化

2022-02-28 05:04高書生
人文天下 2022年10期
關鍵詞:業態文化產業數字化

■ 高書生

一、中國式現代化與文化新業態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文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據統計,三萬多字的報告共58次提到“文化”。第二部分“開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中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钡谌糠帧靶聲r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中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強調了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把從事精神文化生產部門的地位提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高度。同時,也對宣傳文化領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如何在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特別是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背景下,使得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相協調,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也是宣傳文化系統肩負的重要任務。面對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務,在文化強國建設進程中,我國仍然存在供給和需求不平衡的問題:在供給上,總量不足和結構失衡并存;在需求上,在線消費、體驗消費的需求呈現井噴式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供給和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數字化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長,但供給不足的問題愈發明顯??梢哉f,供給不足始終是供給和需求這對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在推動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始終按照中央的要求從供給側來推動文化建設。

文化數字化生產力發展不能拖中國式現代化的后腿。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增長迅速,截至2021年,數字經濟規模已超過45萬億,占GDP 的比重已經達到39.8%。其中,數字產業化占比18.3%,產業數字化占比81.7%。按照統計口徑來看,數字產業化即信息通訊產業,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等。產業數字化是指傳統產業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產業增加和效率提升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互聯網平臺經濟等融合性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16個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小類”實際上涉及除了文化投資運營和文化休閑服務以外的7個大類。我們現在講的文化新業態相當于數字經濟當中的產業數字化。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65000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的調查,2021年上述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9064億,其中文化新業態特征比較明顯的16個小類實現營業收入3962億,占比達到33.3%。同產業數字化在數字經濟中占比81.7%相比,文化新業態占比顯得很低,這也說明文化數字化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文化新業態等同于數字文化產業,因為其缺乏統計指標的依據。

二、文化數字化生產力發展不充分的原因

關于文化數字化生產力發展不充分的原因,主要有四個“脫”。

第一,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脫節。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一體兩翼,文化事業支撐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反哺文化事業。產業與事業的聯系在于,今天的文化產品有可能成為明天的文化資源。同時,過去的文化資源可以變成今天文化產品的素材。在文化生產過程中,我們對于文化資源的需求可以說是“嗷嗷待哺”,但由于文化資源沒有被轉化為文化數據,不能成為文化生產的要素,所以產業和事業之間仍然缺少能夠連接彼此的橋梁。

第二,新興體系和傳統體系的脫鉤。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新興體系處于上升態勢,但以傳統文化機構為代表的傳統體系在數字時代呈現出消沉態勢。實際上,新興體系和傳統體系之間能夠形成優勢互補。具體而言,新興體系的優勢是互動和關聯,而缺口是內容公信度不高。新興體系的優勢恰恰是傳統體系的缺口,傳統體系的缺口則是新興體系的優勢,但互聯網時代仍然存在很多脫鉤現象。

第三,科技與文化的脫軌。近年來,文化新業態、文化新體驗、產業新門類的快速發展體現了文化和科技融合程度的提高??萍寄軌驈挠布ㄎ幕b備)和軟件(支撐技術)兩方面助力文化數字化進程,而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根據2021年規模以上各類別文化企業相關營收數據,其中內容創作生產占比最高,文化消費終端生產次之,但文化裝備生產營收僅有不到7000億。由此可見,文化裝備的發展對于文化產業整體發展的支撐作用不夠。此外,面向文化的科技依然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兩張皮”現象仍然比較嚴重,供給不足與消費過度并存。當前存在“糧草未備,兵馬已動”的現象,以可穿戴智能文化設備和虛擬現實設備為代表的裝備發展較快,但數據跟不上,即不缺場景缺內容。

第四,產業與文化脫離。文化產業的根本應該是文化,但當前仍然存在產業開發表層化、市場營銷概念化的問題。我們擁有豐厚的文化資源積淀。例如,中國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用30年時間收集整理了中國民族民間文藝資源,但目前僅出版了“十部文藝集成志書”,未充分轉化利用。而要實現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必須重視地域文化的數字化工程,讓地方志、檔案館中富集的地域文化資源真正融入旅游體驗的全過程。

三、推進文化數字化的要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已經明確提出要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并且將之作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舉措。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文化是“大文化”概念,而非“小文化”。因此,需從四個維度去看待。第一,“大文化”是涵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兩個方面的,不能有所偏頗。第二,文化是宣傳文化全戰線的概念,包括宣傳、網信、文旅、文物、新聞出版、電影、廣播電視等不同行業和不同領域。第三,文化是與經濟、政治、社會相匹配的文化,而非過去的同科技、教育、衛生相并列。第四,文化是“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的文化。黨的二十大報告全文僅有兩處提到“數字化”,一處是教育,一處是文化。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戰略”共61次,冠以國家級的戰略共6處,其中就包括了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由此可見,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在整個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地位之高。

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明確了“中華文化全景呈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的中遠期目標。為此,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要“換腦”,即明確相對于互聯網觸及消費,數字化撬動的是生產。第二,要“疏通”,通過開設“數據超市”買賣數據以培育收入新的增長點。2022年8月,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承建的“全國文化大數據交易中心”上線試運行,文化機構通過買賣數據獲得變現收入。第三,要“搭橋”,打牢文化數字化“底座”,搭建國家文化專網,按照物理分布、邏輯關聯的原則,通過接入國家文化專網搭建起數字化文化生產線,最終實現文化機構從傳統走向現代,從數字化走向網絡化和智能化。

猜你喜歡
業態文化產業數字化
發揮示范功能,探索數字助農新業態
喚醒街區想象力:多元業態賦能創意社區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這15種新業態、9 個新職業“拍了拍你聰明的小腦瓜”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文化產業空心化隱優
數字化制勝
謝先文:面對新常態 開創新業態
文化產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