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經濟2021年運行態勢回顧及2022年發展趨勢預測

2022-03-07 06:04張銳
決策與信息 2022年3期
關鍵詞:世界經濟財政政策新冠肺炎疫情

[摘? ? 要] 得益于宏觀政策的護衛與推動,2021年世界經濟擺脫了新冠肺炎疫情覆壓之下的負增長實現了復蘇,全球股市與債市出現了齊頭共進的牛市,跨國并購也沖破各種阻礙獲得了破歷史記錄的規模壯大,國際貿易額在積極力量占據明顯優勢的基礎上有了顯著增長。但是,由于美元流動性泛濫驅動下的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帶動了消費品價格的普遍揚升,由此釀制出了全球性、全面性通貨膨脹,而且作為經濟改善的重要指標,充分就業也沒有達標。展望2022年,世界經濟仍面臨新冠肺炎疫情、通貨膨脹、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鏈與供應鏈、債務與匯率等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雖然貨幣政策會總體收緊,但各國財政政策同時將持續加碼,宏觀經濟繼續沿著復蘇軌道上行或將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關鍵詞] 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經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就業;國際金融市場

[中圖分類號] F1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22)03-0079-12

2021年世界經濟雖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實現了復蘇,并在股市、債市、跨國并購、國際貿易額等上都實現了顯著增長。但由于美元流動性泛濫,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帶動了消費品價格的普遍揚升,由此釀制出了全球性、全面性通貨膨脹,而且作為經濟改善的重要指標,充分就業也沒有達到預期。展望2022年,世界經濟還會面臨多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雖然貨幣政策會總體收緊,但各國財政政策同時將持續加碼,宏觀經濟的復蘇或將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一、2021年世界經濟亮點盤點

1. 全球經濟實現復蘇。從客觀情況看,與2020年相比,全球經濟的復蘇力度有所加大,除了少數國家依舊延續小幅負增長外,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都繼續錄得了較為明顯的正收益,特別在第二季度,隨著疫苗接種范圍的擴大以及疫情得到相對有效的控制,許多國家的經濟增長更是創出了歷史上最大幅度紀錄,當然這種情況主要源于2020年第二季度相應經濟體出現大幅跳水與負增長。而在進入第三季度后,經濟增長率出現邊際遞減,同樣也是因為2020年第三季度開始經濟基本面的顯著抬升所致,因此,承接前三個季度增長的慣性,2021年第四季度世界經濟仍將繼續保持正增長,就全年來說,經濟增長雖然沒有完全恢復常態,但相對于2020年而言,經濟發展曲線總體趨勢則呈現出相對平穩的格局。

從經濟發達國家來看,根據IMF的預測報告,2021年美國經濟將增長6%,這樣的增長也創出了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最好的增長水平,同時美國也是在整個發達經濟體中表現較為突出的國家。相對于美國,整個歐元區的經濟增長節奏似乎要慢了一些。按照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最新報告,歐元區19個國家2021年GDP增長幅度為5%,這一預測與IMF的分析結果相一致,同時比OECD預測結果低0.2個百分點。新興市場國家中,俄羅斯全年經濟增幅有望達到4%左右,印度全年GDP增長9%,巴西經濟取得了同比增長超5.1%的年度成績,南非也一改陰霾實現4.6%的年度正增長?!敖鸫u五國”中,中國經濟的表現最為亮眼,全年可實現8%的增長。繼續穩坐全球GDP總量第二的位置, 并且114萬億元的GDP增量規模不僅繼續領先美國??傤~上也將首次超過歐盟,IMF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比重將升至18%左右。

2. 全球就業市場未達預期。就業率或失業率高低是衡量全球經濟與一國經濟增長幅度與發展質量的重要維度。就2021年而言,未見消退且持續演變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掣肘全球經濟腳步的同時,給就業市場產生的沖擊也遠遠超出了預期,而且勞動力市場的復蘇進度始終落后于經濟增長的復蘇節奏。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發布的最新報告,至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工作時間比疫前同期水平減少了4.3%,相當于有多達1.25億個全職工作崗位蒸發消失,在此基礎上,ILO指出,2021年全球失業人數將達到2億,比前一年增加了0.1億。

正如新冠肺炎疫情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殺傷程度存在較大區別那樣,疫情沖擊之下兩大經濟板塊中人們的就業狀況也有很大的不同。按照ILO的統計報告,至2021年第四季度,中高收入國家的總工作時間相對于2019年第四季度減少了3.6%,同時低收入國家和中低收入國家分別減少了5.7%和7.3%,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勞動生產率比值從17.5∶1擴大到18∶1,創下2005年以來的新紀錄。說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勞動力市場受到疫情的的打擊更大,勞動者就業難度更高。

3. 全球通貨膨脹普遍超限。2021年盤旋在世界經濟上空的最大陰影莫過于全球性、全面性通貨膨脹。除了大宗商品集體大漲外,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食品價格上漲了40%,與此同時,許多國家的房價在過去一年直線飆漲并錄得10年來的最大漲幅,全球平均房價年度同比上漲超過了9%。IMF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整體的通脹率達到4.8%,成為自2007年以來最高的一次,其中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通脹率創下近5年新高。

多年來,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率一直保持在美聯儲2%的年度政策目標以下運行[1]。但據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2021年11月美國CPI同比上漲6.8%,雖然美國全年通脹率可能在5%以下,但絕對是自1991年初以來通脹率超過5%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2]。

與美國物價上漲相競速,歐元區CPI在2021年11月同比勁升4.9%,為25年來的最大漲幅。按照歐委會的預測,歐元區通脹率在2021年達到2.4%,高出2020年2.1個百分點。另外,英國的年度物價上漲幅度將高出4%,為過去10年來的最大漲幅。

其他發達經濟體的通貨膨脹同樣面臨不小的壓力。這完全改寫了數年來國內物價始終呈現通貨緊縮的格局,以日元計算的日本11月CPI同比上漲0.5%并創下近兩年的最大漲幅。與日本相比,韓國的物價漲幅更為凌厲,至2021年11月份韓國CPI同比上漲3.7%,為過去10年來的最大同比漲幅。

除了中國CPI出現溫和上漲之外,過去一年新興市場國家物價水平則集體展示出整體大幅上揚的態勢[3],漲幅不僅超過發達經濟體,而且不少國家發生了惡性通脹的風險。數據顯示巴西2021年的通脹率達到10.2%,為該國官方通脹設定目標的兩倍之多;俄羅斯的年度通脹率同比上漲6%,遠超本國央行4%的目標;印度年度CPI超過5.5%,為過去3年來最高水平。

4. 各國貨幣政策持續寬松。作為緩解與對沖新冠肺炎疫情挫傷經濟的最有效手段,寬松性貨幣政策在過去一年中繼續得到了延續,而且被視為“全球央行的央行”的美聯儲起到了表率作用。資料顯示,除了將基準利率降至0%~0.25%之外,美聯儲還推出了無節制的量化寬松(QE),從疫情暴發至今的三輪刺激政策,美聯儲總共釋放了高達9萬億美元新增流動性。而在美聯儲的帶動下,全球幾乎所有國家央行都開啟了貨幣政策的寬松窗口。

但是,針對全球性通脹尤其是美國國內通脹不斷走高的現實,美聯儲又不得不改變已有的貨幣政策設定。年終最后一次貨幣政策會議上,美聯儲決定將購債量削減到每月300億美元,至2022年3月左右結束全部購債,并且接下來美聯儲將遵循“減債+加息+縮表”的基本節奏逐漸回歸到貨幣政策的常規軌道之上。

美聯儲態度的轉變也影響了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整。在維持三大關鍵利率的基礎上,歐洲央行決定自2021年第四季度起放緩總額1.85萬億歐元、每月購買200億歐元的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的速度,并到2022年3月底完全結束凈購買。此外,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年終會議在維持8750億英鎊資產購買行動的同時,還是選擇放棄零利率,將基本利率上調15個基點至0.25%。

實際上,削減購債規模就像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一樣在理論上還只是屬于貨幣政策范疇內數量工具的調整,由此產生的收縮效應相對溫和,而真正能夠產生緊縮效應的應當還是價格工具。因此就像英國沒有跟隨美聯儲碎步慢走的政策調整節奏那樣,許多發達國家針對國內物價真實狀況的判斷已經提前開始加息行動。

而新興經濟體無論是加息節奏還是加息頻率都比發達經濟體快了不少。除了墨西哥央行在過去一年中完成了3年來的首次加息外,智利央行將利率一次性上調75個基點至1.5%;俄羅斯央行先后四次提高利率,累計加息225個基點;巴西央行在2021年也先后四次升息,基準利率最終達到了5.25%。

理論上,通脹高壓之下央行將會義無反顧地選擇貨幣緊縮,但也有不同的反應。中國貨幣政策完全走出了一條“以我為主”的獨立路線[4],除了基于為實體經濟提供充足流動性的目的,中國央行過去一年中先后兩次普遍降準且最終共計向市場釋放2.2萬億元的長期資金。

5. 積極財政政策大行其道。在宏觀經濟政策投放與安排格局中,財政政策應當是與貨幣政策緊密匹配的調控工具與手段,尤其是與寬松貨幣政策可能會產生“流動性陷阱”以及通貨膨脹甚至“滯漲”完全不同,擴張性或積極性財政政策往往會催生出“乘數效應”,無論是作用于投資還是消費,財政政策的效果都要比貨幣政策的傳遞路徑短且效果更顯著。也正是如此,在2021年這個非常復雜的經濟格局年代,積極性財政政策就成為了各國政府共同的選擇。

作為是首年執掌白宮的見面禮,美國總統拜登拋出了高達3.5萬億美元的預算框架并得到國會批準,而這一聯邦政府層面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財政支出計劃無疑為拜登推行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與社會發展計劃鋪平了道路。其中名為“經濟救助計劃”的資金安排量達到1.9萬億美元,“基礎設施建設法案”投資支出高達1.2萬億美元,“家庭就業與氣候支出計劃”總金額1.8萬億美元[5]。

按照歐委會的預測,歐元區的公共債務2021年將達到100%的峰值,財政赤字升至7.1%,其中不僅包括規模為5400億歐元的經濟救助計劃,更有需投資1.8萬億歐元“歐盟下一代”全面復蘇計劃;不僅如此,過去一年中歐委會還通過了法國提交的30億歐元援助受疫情影響企業的計劃。與此同時,脫離歐盟的英國政府也從年度預算中專列50億英鎊幫助受疫情封鎖重創的旅游及家具類等企業。

像英國一樣,日本政府也從高達106萬億日元的2021年度預算中專門劃出5萬億日元作為“地方創生臨時交付金”特項發放給各都道府縣,為幫扶商家提供支持,同時日本推出了個人所得稅、資產稅、法人稅、消費稅、國際稅等多個稅種的稅收優惠政策,過去一年中減稅規模達到500~600億日元。

新興市場國家中,印度2021年財年預算總支出35萬億盧比,財政赤字占GDP 比例提高至9.5%;俄羅斯2021年的財政赤字降至2.4%,盡管如此,俄羅斯用于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延長延期納稅、低息貸款、商業贈款等方面的公共財政支出卻增加了許多,全年俄羅斯財政支出超過24萬億盧布;巴西雖然2021年財政預算赤字高達2470億雷亞爾,但用于應對疫情的預算支出不受公共支出上限和赤字目標的限制。

本著更加積極有效、更為精準與可持續的基本原則,中國將2021年的財政赤字率從往年的3.6%降至3.2%,相應的一般預算赤字規??刂圃诹?.8~4.0萬億元。同時基于穩增長與保就業、保民生的政策目標,中國政府在過去一年中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4.47萬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0.82萬億元,專項債務限額3.65萬億元。另外,通過加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力度并將個體工商戶納入優惠政策范圍、以及提高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過去一年中國政府新增減稅額度超過5500億元。

6. 匯率市場仍深受強勢美元影響。一方面,2021年是“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整整70年,回頭看,雖然解體的結果是美元與黃金脫鉤,但美元在國際貿易與投資領域的支配地位其實沒有發生實質性改變,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的主權貨幣實際仍是盯著美元,隨美元的變化而變化,并總體呈現出一種反向關系。另一方面,一國貨幣匯率的高與低、升與降與本國經濟基本面存在重要關聯,同時也直接受到本國央行貨幣政策的影響,基本態勢是強勁的經濟增長支持一國貨幣升值,提高基準利率往往會導致本國貨幣的正向聯動。但是,由于許多國家的貨幣政策以美聯儲貨幣政策作為重要參考,實際上本國貨幣匯率的變化與調整也必然受到美聯儲態度的間接性影響。

進入2021年后,美聯儲在在貨幣政策上一直表現出“鴿”派的姿態,即便是通脹出現了逐月加速趨勢,10月之前美聯儲依然沒有釋放出準備收縮貨幣政策的任何信號。在這種情形下,美元應當出現下行趨勢,但全年美元卻上漲6.34%。美元不俗的年度表現在非美貨幣身上卻產生了震動不小的“蹺蹺板效應”。就非美發達經濟體貨幣而言,整個2021年除了加元兌美元微漲0.72%外,其余所有主權貨幣兌美元都呈下跌趨勢。而在所有非美發達國家貨幣中,日元是過去一年表現最差的貨幣,全年跌幅超過11.42%。

新興市場國家中,土耳其里拉可以說是去年兌美元匯率表現最慘的貨幣。不僅單月出現狂貶20%以上的慘相,而且里拉連續數月大幅收陰也是司空見慣,匯率不斷創出最低歷史紀錄成為了里拉在2021年的主要軌跡。

就人民幣而言,2021年的表現則出人意外。理論上,因為美元較為強勢,同時還有國內兩次降準的作用,并且通脹情勢也不樂觀,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應當出現下跌,但事實是,人民幣兌美元不僅能沒有出現下行,而且還在過去一年的4-5月和8-11月出現兩次較快的上拉與小高峰,并先后創下3年多以來的新高。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先后兩次適時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且前后提高幅度都是兩個百分點,顯著超過歷史上前3次皆為100個點的升幅水平,人民幣也由此進入雙向波動的正常軌道。

7. 全球股票市場兩極分化嚴重。一方面全球經濟出現了頑強復蘇,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好轉,另一方面各國寬松貨幣政策沒有出現實質性減弱,理論上全球股票市場具備了整體上揚的邏輯;但是,由于各國經濟在疫情中后期的提振幅度不同,因此對股市上漲預期高低的牽引也不同,同時股票市場本來就存在“羊群效應”,即越是處于上升通道國家的股市越容易被分析師看多,相反越容易被看空,從而影響著投資人的情緒?;诖?,各個國家股票市場的漲跌抑揚自然就有著各自的歸因并且實際情況千差萬別。

從年初開始,投射到美股之上的唱空聲音不絕于耳,甚至不少權威分析機構還給出了至少下跌20%以上的“準確”判斷,然而,上漲了10年的美國股票市場再一次打破了許多人的猜想。不僅標準普爾500指數在歷史上首次突破4000點,道瓊斯指數過去一年12個月中有8個月的時間出現上漲,最終全年大幅上揚18.73%并抵達歷史最高位置,納斯達克更是不甘落后,全年大幅收漲21.39%,同樣創出歷史新高。

在美股的帶動下,歐洲國家的股市絕大多數都表現出走勢不錯的凌厲行情,德國DAX30、法國CAC40、富時意大利MIB、比利時BFS、瑞典OMXSPI均完全扭轉了前一年萎靡不振的格局,全年分別上漲15.79%、28.85%、23.00%、19.02%、29.07%。除了葡萄牙、希臘等極少國家股市出現小幅下跌或微漲外,歐洲國家股市上漲幅度一般都超過了10%,且反映整個歐洲國家股市漲跌指標的歐洲斯托克50在2021年漲幅也達到了20.99%。其他發達國家方面,日經225雖然全年漲幅只有4.91%,但卻是過去3年來的最高位置;韓國KOSPI的年度漲幅同樣雖只有3.63%,但也創出了歷史新高。

與整個發達經濟體股票市場集體表現出色不同,新興市場國家股票市場呈現出的波動浮動特別巨大,分化應當是一個非常鮮明的年度特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越南股市和土耳其股市。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越南有130多萬新股民進入股市,投資者交易熱情空前高漲,但由于交易流水太大,越南最大的證券交易所——胡志明市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不堪重負而多次癱瘓,最終越南股市在2021年狂飆35.73%。而過去1年中土耳其伊斯坦布爾100指數先后6次觸發熔斷機制,成為2021年全球唯一一個股市發生熔斷的國家。

相對于全球股市,A股歷來特立獨行,中國經濟雖在全球表現最好,但2021年滬綜指全年僅上漲4.80%,深成指上漲2.67%,創業板上漲12.02%,而港股更是全年重挫14.08%,成為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中最糟糕的股票市場。

8. 全球債券利率雖持續低迷但市場活躍度依然充分。一國公債利率也就是收益率往往與一國貨幣基準利率存在正相關關系,即貨幣利率走高,國債收益率同步上升,反之亦然。由于美元在全球的獨特地位,美元法定利率水平成為了判斷全球債券收益率的重要風向標。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衡量美債變動的最重要指標,同時也是經濟前景好壞的重要參考指標。2020年美聯儲維持在0%~0.25%的利率水平,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直被壓制在1%以下運行,但隨著美國國內通脹的抬頭,10年期美債進入2021年就快速擺脫了0.487%的歷史最低點,站到了1%以上的位置。及至美聯儲縮債決定的正式落地,10年美國國債上漲的步伐愈發堅定,在過去一年中先后拿下了1.776%以下的所有重要的整數關口[6]。

相比于美國國債,歐洲國家的國債收益率更加難看,整個歐元區主權債券平均收益率只有

-0.37%。歐洲負收益率債券規模增至7.5萬億歐元,抵達歷史最高點。同樣,衡量日本國債收益率變化的兩個主要品種——5年期與10年期國債——在2021年中也沒有任何精彩的表現,其中5年期國債收益率依舊沒有接近-1%的點位,同時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始終保持在0%的附近。

實際上,伴隨著美聯儲基于抗御新冠肺炎疫情選擇寬松貨幣政策,新興市場國家也都跟隨做出相應的政策調整,低利率作用之下新興市場國家的國債收益率普遍都在較低的水平上運行。雖然過去一年中不少新興市場國家進行了加息,對本國國債收益率構成了一定的支持,但一方面基于控制本幣升值過快對本國出口負面影響的程度,往往加息的幅度不會很大。另一方面新興市場發行的國債都是美元債,同樣受到美元利率的壓制,收益率于是就很難展現出逆勢上漲的行情。

國債收益率維持在低位甚至為負,最大贏家當然是作為資產端的各國政府,因為收益率越低,政府還債成本就越少,一定意義上也代表著政府違約的可能性較小,也正是如此,國債收益低位運行周期疊加著的往往是政府債務規模的迅猛擴張。不過,如果一國國債所提供的收益率長期低迷,勢必損害國債公信力,更會挫傷投資人的信心。在2021年底,作為國債的最主要借入人,許多國家央行以及商業銀行不約而同地展開了一次規模不小的拋售國債行動。

但一級市場的國債收益率與二級市場購債價格呈現出的是反向關系,因此,在全球國債收益率低迷不振的2021年,各國二級市場的國債價格也不間斷地上演了不同級別牛市行情。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市場上表現最好的主權債券是南非債券,回報率達8.6%,其次是中國主權債券上漲5.6%,位居第二,緊隨其后的是印尼與印度債券,分別上漲5.2%和2.7%。即便是遭遇“股匯債三殺”的土耳其,其10年期國債價格也創出了歷史新高,而并且發達國家的國債價格表現同樣可觀。這也說明,在一級市場買入國債的投資人雖然過去一年中必須忍受收益回報率低甚至為負的煎熬,但其完全可以通過在二級市場的高位拋售變現,總體獲益同樣不菲,由此便可以解釋為什么許多國家國債收益率為負但并不缺乏投資人認購的現象。

9. 大宗商品猛漲。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力量的提振,加之美元流動性泛濫的驅動,2021年國際市場大宗商品整齊劃一地上演了一場超級大牛市,全球三大化石能源的原油、天然氣和煤炭,布倫特原油在2021年從51.50元開盤,3年來首次突破每桶80美元的水平,年度漲幅高達50.46%,創過去7年來的新高。

原油價格的上漲必然帶動天然氣價格上漲的規律在2021年得到了空前強化。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2021年全年全球天然氣供需缺口達60億方,而歐洲又由于受到極端天氣和風力不足的影響,對天然氣需求迅猛增長,價格于是具備了最重要的揚升基礎。除了需求拉動價格上漲外,因為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系惡化,德國對“北溪—2號”的認證程序被迫停止,等于該條通道悉數關閉。西向天然氣流量壓減之下,本已受強大需求拉動而飛升的歐洲天然氣價格更如同坐上了火箭,當地的天然氣價格不斷地刷出歷史最高,乃至因為天然氣價格的飆升在歐洲引發了少有的能源危機。

再看煤炭價格,過去一年中焦炭與焦煤主力都很少停止上行的步伐,其中焦炭在前一年大幅飆升51%的基礎上,2021年再度發力拉升4.62%,而焦煤高達36.05%的升幅更是與前一年可以平起平坐。雖然動力煤價格在各種行政力量因素的作用下在2021年最后一個季度出現了連續回調,但全年漲幅依然收出了一根長上陰陽線。

還需指出的是,歷來與石油、天然氣、煤炭三大化石能源價格保持同步的其他有色金屬在過去一年中自然也沒放慢前行的步伐,比如銅價在2021年創下了1.07萬美元/噸的歷史最高紀錄,全年漲幅高達26.74%;倫敦市場鋁價13年來首次達占到3000美元/噸的位置,全年升漲26.7%。

稀有金屬品種的價格更是漲幅驚人。鈷作為鋰電池的重要材料獲得了非比尋常的商業牽引力,全球最大期貨和期權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在推出了鈷金屬期貨的基礎上,2021年又推出了氫氧化鋰期貨,更強化了市場對鈷的重視程度,過去一年鈷價3年來首次站上30美元/磅的價位,全年漲幅也高達37%。

10. 數字貨幣仍在穩步推進。圍繞著數字貨幣這一全新的問題,過去一年來國際社會與各國政府以及市場力量始終在私人數字貨幣與法定數字貨幣量兩條軌道上展開激烈的對話與博弈,總體格局是對待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私人數字貨幣方面,各方表達出了十分巨大的態度分歧與認知差別,而關于法定數字貨幣的開發與應用,官方在價值認可上基本達成了肯定性共識,但各國所展開的競爭也在不斷升級。

2021年以比特幣、以太坊為代表的私人數字貨幣可謂是真正的“過山車”式的大起大落。 與私人數字貨幣相競速,法定數字貨幣(CBDC)的開發與應用在2021年中也進入快道,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央行對CBDC的關注度也大幅提升。據國際清算銀行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已有86%的央行正在積極研究CBDC的潛力,60%的央行正在試驗這項技術,14%的央行正在部署相關試點項目,而在全球法定數字貨幣的浩大國家陣營中,過去一年薩爾瓦多的舉動無疑是最具轟動性的國際金融大事。薩爾瓦多在2021年不僅正式宣布將比特幣作為法定數字貨幣,該國因此成為全球首個比特幣法幣化的國家。

薩爾瓦多將比特幣的法幣化的行為得到了不少國家的追隨[7],其中古巴已開始將島上使用的加密貨幣合法化,巴拿馬、烏拉圭以及烏克蘭等國的立法者也提出了類似私人數字貨幣法幣化的立法條例。相對而言,一些主要經濟體在法定數字貨幣上邁出的步伐則比較穩健。美聯儲除了與麻省理工學院展開合作,以認真評估數字美元的可行性以及對金融系統包容性的影響和潛在安全威脅外,過去一年中還正式啟動了紐約創新中心,與國際清算銀行創新中心進行戰略合作,以加速數字美元的推進過程。與此同時,英格蘭銀行和英國財政部聯合成立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工作組,協調開發央行數字貨幣的相關探索工作,而瑞典央行也在通過商業銀行測試本國數字貨幣E-Krona。

中國不僅是全球最早進行數字貨幣研究的國家之一,而且2021年數字貨幣的試點應用風生水起。不僅中國人民銀行與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聯手在北京成立了金融網關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為數字人民幣國際化做準備,而且試點模式也從原來相對獨立的“單地試點”轉為多地聯動的“區域網試點”,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由此成為了數字人民幣試點的集群地,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數量至2021年底超過350萬個,開立的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1.4億個,企業錢包1000萬個,累計交易額達到620億元。

11. 全球資本并購風起云涌。2021年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經濟體針對外國資本的投資與并購的政策不斷收緊,如美國的《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正式生效,澳大利亞將外商投資項目的審批金額門檻降至零,德國和法國加大了對衛生行業相關交易的審查力度,意大利將醫療、食品和金融服務業領域的外商投資納入監管范圍,甚至美國不斷增加“拉黑”相關國家投資企業的名目數量,歐洲議會也通過了凍結中歐投資協定的議案,但日益加高的封堵圍墻也沒能阻擋住市場自我張揚的腳步,商業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圈城掠地之風愈演愈烈。根據全球金融市場數據和基礎設施提供商Refinitiv的統計數據,2021年前10月,全球并購交易規模已超過4.3萬億美元,接近2015年創下的4.8萬億美元的全年最高歷史紀錄,也大大超出2020年全年3.6萬億美元的并購數額?;诖?,畢馬威給出的權威預測數據是,2021年全球并購交易規模將達到創紀錄的6萬億美元。

北美地區尤其是美國依然是商業并購最活躍的地區。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美國地區產生的并購交易額1.89萬億美元,歐洲地區并購成交量達到0.97萬億美元,同期亞太地區資本并購數額上升至0.86萬億美元。按照同比增幅計算,前三季度美國大幅增長210%,歐洲遞增49%,而亞太地區增長46%。同時據畢馬威預計,以上三大地區在2021年并購總額將超過4.8萬億美元,囊括全球并購總量的80%。此外,過去一年中全球排名前10的商業并購幾乎全部來源于北美、歐洲與亞太地區。

除了各國國內發生的本土性或區域性并購外,過去一年中跨境資本并購充當了全球并購的商業主線,無論是并購數量還是并購資本總額都創出了歷史新高。按照Refinitiv的統計數據,2021年全球跨境并購相比前一年猛增了1.3倍。

伴隨著大規??缇巢①彽氖且粋€又一個單一資本的饕餮盛宴,畢馬威給出的統計數據是,規模超過50億美元的大型交易數量在2021年增加了127%,資本額度超過100億美元的超大型商業并購達到了103%。其中典型的并購案有: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收購美國堪薩斯城南方鐵路公司,成就了北美有史以來最大的一起鐵路并購交易;全球領先的醫療產品公司百特以156億美元現金全資收購全球醫療技術領導者Hillrom,創造了迄今為止全球醫療產品的最大資本并購紀錄;美國金融科技公司Square買進澳大利亞支付公司Afterpay產生了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類支付企業;阿爾斯通收購龐巴迪鐵路業務使得阿爾斯通超越西門子成為了全球第二大軌道交通公司。

綜合判斷,過去一年全球資本并購之所以異?;鸨?,一方面是企業家們對于世界經濟的樂觀認知,即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漸被控制,全球經濟在走出谷底的同時,總體展現出的復蘇力度與未來繁榮趨勢更加明晰和強烈,趁著估值尚處于底部位置,資本希望通過收購拿到廉價資產,并可能在今后的較高位置出售變現而獲利;當然,資本并購陣營中也不乏尋找優質性資產與成長性企業的商業勁旅,其最終目的就是在盤活標的的基礎上實現戰略經營與堅守,并在自己手中形成持續增長與長期增值的能力。另一方面,各國政府推出的寬松貨幣政策特別是歐美國家的零利率和負利率,讓企業間接融資成本大幅降低,由此創造出了支持資本展開并購拳腳的寬松信貸環境,與此同時,全球絕大多數國家股市的繁榮也為企業再融資提供了理想的土壤,讓發起并購的資本方手中所能掌控的彈藥更為充足而豐盈。

12. 國際貿易合作與競爭并進。不同于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殘酷壓制下急劇萎縮了5.3%的結果,受到各國經濟漸次復蘇力量的支撐,2021年的國際貿易也逐漸修復創傷而回歸到相對正常的軌道。世界貿易組織在最新一期的《貿易統計及展望》中將2021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增幅由之前的8.0%提升至10.8%;而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全球貿易更新報告也指出,2021年全球貿易增長強勁,預計全年國際貿易額將達到約28萬億美元。

但正如世貿組織在《貿易統計及展望》強調的2021年全球貿易之所以顯示出較大幅度的增長,主要是2020年世界貿易的負增長導致同比基數太小,同時如果沒有一些人為與非人為因素的負面影響,國際貿易復蘇增長的強度可能更大。而在各種綜合性影響因素中,最大的掣肘力莫過于全球產業鏈與物流運輸鏈的極度不暢與強行受阻,從而導致國際貿易效率大幅降低,出口企業成本顯著攀升,并最終直接推動了全球進口商品價格全面上揚。

一箱難求、一船難求以及港口碼頭嚴重擁堵是2021年來國際貿易的特有現象,而運輸載體的稀缺與緊張則直接刺激與推動了航運企業漲價與要價的基礎,從總部位于丹麥的馬士基航運公司到德國航運公司赫伯羅特,再到瑞士的地中海航運公司,全球所有的航運企業幾乎整齊劃一地在過去一年多次宣布提價,不僅漲幅超過5~10倍的現象非常普遍,而且對運輸集裝箱征收附加費用也司空見慣。受到影響,衡量全球航運費率的指標—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從2021年1月開始加速上升,直至10月份抵達5650點這一過去十多年的最高位置后才開始臨時性拐頭朝下。

作為2021年全球航運界的重大事件,一艘懸掛巴拿馬國旗的“長賜號”重型貨船在蘇伊士運河新航道的擱淺則更加劇了國際貨運鏈本已十分不暢的嚴重性。但是,比天災更可怕的則是不斷襲擾與沖擊全球貿易的“人禍”。過去一年,基于所謂不符合美國國家安全利益或外交政策的原則,美國不斷增加他國在“實體清單”中的機構名錄,制裁對象重點遍及歐洲的俄羅斯以及亞洲的中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國企業。

當然,對沖各種干擾國際貿易秩序的政策與商業正能量也在過去一年中加速生成與釋放,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二十國集團(G20)在國際稅收改革框架上達成的一致性歷史協議,產生了包括“雙支柱”內容的國際稅改重大成果[8]。其中“第一支柱”是向市場國重新分配大型跨國企業的利潤和征稅權,以確保包括數字產業在內的大型跨國企業在其所有實施商業活動并取得利潤的市場繳納公平的稅額;而“第二支柱”是建立全球最低企業15%的最低稅率,以打擊跨國企業逃避稅。據測算,“第一支柱”每年可將超過1250億美元的利潤重新分配給市場國,“第二支柱”在全球層面每年能夠多產生約1500億美元的稅收,而更重要的是破除了全球企業稅率出現的國家間“逐底競爭”以及封堵了跨國公司轉移利潤的“避稅天堂”。

區域貿易合作的積極成果在過去一年中同樣可圈可點。除了美國取消了對進口歐洲鋼鐵和鋁產品征收的懲罰性關稅從而結束長達3年的美歐貿易爭端外,美國和歐盟還同意擱置圍繞空中客車和波音的飛機補貼爭議,將彼此向對方115億美元出口商品征收關稅暫停期延長5年。與此同時,中國宣布進一步擴大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輸華零關稅待遇的產品范圍,對原產于最不發達國家98%的稅目產品提供適用稅率為零的特惠待遇。不僅如此,中國還積極申請加入《全面與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8],并與東盟、新西蘭等經濟體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議定書。另外,非洲自由貿易區也在2021年正式啟動[9],澳大利亞與英國達成了自由貿易協定,而且這也是英國脫離歐盟后的首個貿易協定。

二、2022年經濟趨勢展望

經過近兩年的復蘇,世界經濟應當說已經完全走出了階段性底部,雖然接下來的某些時段可能還會波折不斷,但總體復蘇性增長趨勢會得到延續。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聯合國貿發會議分別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9%、4.9%、4.5%和4.5%。同時對于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判斷,四大權威機構給出的預測結果分別介于4.3%~4.5%和4.9%~5.1%之間,其中發達經濟體中美國增幅最大,年度增長可達5.2%,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中印度升幅最高,全年GDP增長可達到8.5%。

分析四大權威機構的預判數值,發現存在著共同的五大基本特征:一是2022年經濟增長幅度顯著低于2021年實際經濟增長程度;二是2022年經濟增長幅度遠高于過去50年的平均增幅(3%),而且會成為上世紀70年代初以來全球經濟連續增長最強勁的一年;三是與前一期的預測相比,最新的預測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小幅調低;四是雖然經濟呈現持續復蘇態勢,但并未恢復至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正常水平;五是總體經濟增長并不意味著所有國家的經濟增長都已觸頂,全球還有不少國家經濟增速可能還會在2022年放緩,經濟增長不平衡性的特征非常明顯。

由于2022年經濟增長的基數要明顯大于2021年的同類指標,最終經濟增幅小于2021年完全可以理解。但權威機構普遍相比前期調降了經濟動態增速并且指出局部經濟會呈現放慢態勢,歸根結底就是世界經濟面臨著一個并不確定的復雜環境,而且不同于過去一年一些具體和重要的因素,比如貨幣政策的寬松變得可以做出相應的肯定性預測,2022年宏觀政策可能發生的變化更大,更難以把控,由此決定了對經濟增長預測相對精準的把控難度可能更大。實際上,不確定性總是存在,我們必須要從不確定性因素中厘清與甄別出更多的確定性成分,從而使得對世界經濟的預測變得盡可能明朗與清晰。綜合起來,2022年全球經濟會受到以下幾個主要因素的影響。

1. 新冠肺炎疫情??傮w判斷隨著各國抗疫、防疫經驗的增強,特別是疫苗接種人群的更為普及,新冠肺炎疫情帶給人類生產與生活負面牽絆與沖擊會呈現出邊際減弱態勢。但未來一年時間內病毒銷聲匿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是各國政府以及民眾對病毒的認知以及行為控制千差萬別,且只要病毒傳染途徑得不到阻斷,疫情就必然存在間歇性與局部性暴發的可能。而問題的關鍵的是,疫苗的進展性成果永遠會落后于病毒的變異速度,如果出現新的病毒變異,最終變異的數量、病毒的毒性以及傳染的能力,等等,都直接決定著疫情的輕重程度,從而給經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2. 通貨膨脹。全球物價上漲趨勢延續至2022年已經不可避免,但問題是延續時間多久,是否未來還會繼續惡化,以及期間何時出現高點后物價開始轉頭向下?彭博社在2021年年底做了一次全球性調查,受訪的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2022年通脹會出現下降,具體來說,上半年將是物價可能小幅走高的時段,但到下半年會呈現下降態勢,到年底全球消費者價格將降至2.6%,但仍高于疫情之前10年1.8%的平均水平。應當說這種一致性預測有其合理成分,最主要的支撐依據是貨幣政策的收斂會對物價形成抑制,但可能疫情好轉之后消費得到爆發,并在需求端對物價形成拉動,從而讓通脹維持在一個溫和的位置。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不僅對全球經濟的復蘇沒有任何害處,相反更有利于企業經營的改善與商業周期的擴張。

3. 貨幣政策。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大面積收縮將成為2022年的總體基調,其中加大縮債規模與頻率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明朗的節奏,但核心是在調動數量工具的同時會否使用價格工具,而最為關鍵的是美聯儲是否會啟動加息,以及加息的頻率和幅度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縮債沒有完成之前,美聯儲不可能同時投放利率工具進行貨幣政策緊縮,因此加息至少推到了2022年的第二季度;如果當時通脹還未減弱,加息將隨時啟動,但若隨后物價出現回落或者漲幅不大,美聯儲勢必會拉寬加息的時段,因此,鑒于通脹未來一年前高后低的格局,美聯儲年度加息次數不會太多。另外,不同于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總共持續了約 6 年時間,本輪QE從投放到收縮僅延續2年多,收斂節奏更迅疾,對市場的震動可能更大,考慮到金融危機之后政策收緊過程中曾產生的不小機會成本,預計美聯儲在每次加息之前都會選擇與市場保持及時的溝通,升息幅度也會每次控制在25個基點,以減弱政策收縮對金融市場與宏觀經濟形成的沖擊。

4.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出現整體收縮完全不同,2022年各主要經濟體集體踩大財政政策油門以形成對貨幣政策動能的替代已不容置疑,從而給全球經濟的穩定復蘇增添了更多的期待。其中拜登政府的經濟援助特別是基建計劃都將實質性落地,除了擬投資1.2萬億美元在國內開始進行橋梁、機場、水道和公共交通的改造升級外,美國還發起了一個名為“重建更美好世界”的全球基建計劃,該計劃將聯合歐盟、日本等七國集團成員國共同出資,在世界各地投資多達10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對此,歐盟已承諾計劃募集3000億歐元在全球進行針對數字化、健康、能源、氣候等領域的基建投資,而英國也提出了30億英鎊的“清潔綠色倡議”,打算幫助發展中國家推行綠色技術,以更環保的方式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如此,歐盟2022年財年總預算支出達到了1706億歐元,日本在2022財年中追加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補充預算,且這些新增資金絕大部分都將用于經濟的振興。另外,作為新興市場最大經濟體,中國在繼續保持3.2%的財政赤字率水平的基礎上,2022年可能會小幅增加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量至5.0萬億元,并且中國政府已經承諾將提前開展一些基建投資項目,2022年極有可能成為中國的“基建大年”。只要作為全球經濟主力陣容的美國、歐盟、日本以及中國投資加碼增速,世界經濟就不會失去向上的基本動能。

5. 產業鏈與供應鏈。伴隨著各國經濟的進一步復蘇,制約本國供給的產業鏈也將得到逐漸康復,至少像芯片等中間產品已經度過了最為短缺的狀況,最遲至2022年下半年有望恢復供應穩定狀態,這樣有助于汽車、家電等許多行業的商業景氣度改善與提振;另外,根據英國咨詢公司德魯里的全球集裝箱碼頭運營商年度回顧和預測報告,未來5年全球集裝箱港口操作能力將保持年均2.5%的增長,但同期全球需求將會保持年均5%的增長,海運行業的復蘇成長周期為2~3年,也就是說2022年全球海運可能還將受到集裝箱、船舶及港口操作能力吃緊等因素的制約,但至少不會出現如同2021年那樣罕見的物流擁堵與擠壓狀況。而且全球集裝箱運輸價格已從2021年10月開始連續下降,即便是在奧密克戎的影響下也沒有改變基本走向,反映全球供應鏈最糟糕的階段已然過去,在壓力逐步得到釋放與渠道得到日益暢通的前提下,企業的原材料與燃料以及消費者的生活必需品將比前一年得到更便捷、充分的滿足,全年價格預計不會出現更大幅度的彈升,通脹得到控制的同時生產與生活成本的上升空間也不會寬口徑打開,企業投資需求與民眾消費需求互相共振,從而拉動全球經濟繼續上行。

6. 債務與匯率危機。在主要發達經濟體尤其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出現收縮的背景下,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并不具備發達國家那樣發新債還舊債的自我循環能力,原因是不僅僅融資的信用度低于后者,更重要的是其不堪于償債成本的顯著提升。在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條件下,出于抗御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提振經濟之需,新興市場國家利用資產端成本降低的時機融入了不少增量外債,但如今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趨勢基本已定,美元利率中樞的上移必然增大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的償債負擔。尤其是像阿根廷、委內瑞拉以及土耳其等國本來就沒有從原有債務中脫困,如今又添新債,償還能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不排除出現大面積違約的可能。此外,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也會導致先前流入新興市場的資本大規模外撤,新興市場資產在出現重新估值的同時,匯率貶值的壓力也會加大,從而進一步增大其再融資與債務償付的風險敞口。而只要新興市場經濟因此受到擠壓與沖擊,包括發達經濟體在內的全球經濟恢復過程就會一波三折。

[參考文獻]

[1]? 張銳.美聯儲為什么不改通脹“暫時性”判斷[N].上海證券報,2021-09-04.

[2]? 張銳.美聯儲貨幣政策正?;瘜ⅰ斑呑哌吙础盵N].上海證券報,2021-11-13.

[3]? 張銳.供需均衡使中國經濟長期遠離通脹與通縮[N].證券時報,2020-07-16.

[4]? 張銳.“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護航中國經濟[N].國際金融報,2021-08-09.

[5]? 張銳.拜登大手筆展開基建計劃會帶來什么?[N].國際金融報,2021-04-05.

[6]? 張銳.美債違約:偽命題下的真鬧劇[N].證券時報,2021-12-03.

[7]? 張銳.全球還有多少可能將比特幣法幣化的國家?[N].證券時報,2021-09-09.

[8]? 張銳.中國加入CPTPP必須跨越多重障礙[N].聯合早報(新加坡),2021-09-23.

[9]? 張銳.自貿區是非洲經濟一體化的里程碑[N].國際金融報,2021-01-11.

[責任編輯:汪智力]

猜你喜歡
世界經濟財政政策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學研究對政府決策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機制:信息、決策與執行
新冠肺炎疫區高校大學生的精神狀態與行為應對
公共衛生學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顯
央行不能逃避責任
基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分析經濟增長的動因
蕭條經濟學、惡性通貨膨脹和赤字研究
碳關稅對世界經濟和農產品貿易的影響探討
世界金融危機后,國際交易勢頭銳減的原因和展望
正確理解財政政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