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學習方式優化策略研究

2022-03-14 08:10黃倩
學周刊 2022年7期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習方式

摘 要: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校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有別于其他類院校,這決定了就讀于該類院校的大學生學習方式也應有所差異。大學生學習方式正確與否、適合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收獲和能力養成,間接影響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乃至我國的高等教育整體質量。研究發現,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學習方式尚不能完全適應相關需求及要求。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學習;學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7-00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7.001

自2018年國家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及全國教育大會以來,相繼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等文件,系列文件可謂是從宏觀到微觀、全方位、多角度地對高等教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指導和新希望,提高高等教育發展質量意識更是深入人心。眾所周知,大學生培養質量如何是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邁進成功與否的關鍵標志之一,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的學習收獲與培養質量,是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學習成果多少的重要影響因素,可以說大學生學習的方方面面都在不同程度上與大學生學習方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當下,國際國內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迅速發展,高等教育環境與局勢亦不斷變化。為更好應對當下乃至未來大學生需要應對的各種新挑戰、新要求和新變化,大學生學習方式就需及時打破當下的同質化發展困境進行優化和重構,進而幫助大學生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的差異化、個性化學習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習方式優化勢在必行,有學者明確提出“學習方式變革是‘課堂革命’的關鍵內核”。需要說明的是,這一舉措不僅有利于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還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大學人才培養的彈性和高度。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我國現有的高校分類體系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來說,其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大部分會直接進入到各行各業開始工作,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因此,本文將重點探討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學習方式優化策略研究。

就實踐操作層面而言,課程設置、教材內容、教師角色、學習理念、學習風格、學習態度等均是學習構成的要素,具有各自特有的特質。因此,大學生學習方式優化需首先處理和整合好學習的各組成要素,并引導大學生根據自身的發展定位、發展理念、發展需求等逐步建立起各自所獨有的學習方式特征和風格。

一、以學校為綱、為要、為基

學校作為大學生教育教學活動發生的載體和組織者,第一需要自上而下進行部署安排,開展主題調研、認真籌劃、精心準備,逐漸形成從學校到系部到專業到班級再到個人的支撐體系,樹立起狠抓大學生學習質量的意識,以此助推大學生學習方式優化。應始終堅決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和指導思想,組織各級各類教職員工學習新時代高等教育方面的系列文件,充分開展大學習、大研討、大討論等,實時了解并指導各二級單位學習和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的推進情況,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改進意見。

第二,加強教師引導。要引導教師聚焦教育工作的“兩個根本”,聚焦以本為本、四個回歸,不斷推動全員參與,通過學習討論、培訓講座、思想研討等方式思考相關問題的解決措施與辦法,從而進一步明確教師的教書育人使命,努力探索落地方法與著手點。

第三,開展專項行動計劃。系統規劃有助于大學生學習方式優化的培養策略、建設路徑和關鍵舉措,積極探索形成一整套的實施方案,并始終如一的積極貫徹落實。如強化學生學業過程考核、加強學生學業管理、實施學風建設專項行動、全面整頓教育教學秩序、嚴格本科教育教學過程管理、加強學習過程管理、強化教師教學主體責任、積極開展教育研究和改革項目等思路和措施。還需要一以貫之地抓好新生入學教育大會、做好“開學第一課”等環節。堅持問題導向,對大學生學習方式培養與優化問題進行專項研究、探索與部署,并在工作部署后持續抓反饋、抓落實、抓整改等,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第四,加強氛圍建設。積極推進“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校園文化氛圍建設,采取系列措施,以引導和服務學生成長。積極樹立先進典型,大力推廣好的經驗,努力形成振興本科的良好氛圍和全局效應,第一時間在全校范圍形成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視與積極的學習氛圍,并持續加強宣傳和氛圍營造,其可通過在各種會議上反復強調、材料匯編印刷與發放或在學校信息張貼欄、宣傳櫥窗、展板等作相應宣傳的方式來開展,以確保信息傳遞及時,政策執行到位。

第五,加強制度建設。緊緊抓住核心環節,加快構建振興本科教育教學的長效機制和制度保障,積極探索加強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制度建設,不斷探索和加強大學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建設,不斷加快自律、自查、自糾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包括考試制度、考核標準、學風制度、轉專業制度、實習制度等。

第六,加強交流合作。在積極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繼續把疫情防控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的同時,拓展交流合作渠道,與相關高校、行業、企業、協會、聯盟等建立合作關系,爭取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人才互通、共同育人。

第七,重視學習資源建設。包括為大學生學習所創造的物質資源和軟件資源,如大學生學習的所需環境、場所、設施、技術、工具等方面。

二、以教師為主導與抓手

大學教師作為大學生教育教學活動的直接承擔者,首先要充分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新時代高校教師的責任和重擔,要以《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為指向,深入認真學習、努力深刻領會、積極貫徹落實相關會議和文件精神及領導講話與思想等,認真落實學校相關總體部署和要求,集體研討相關工作思路和具體舉措。其次,大學教師應響應國家號召,逐步探索給大學生合理增負,合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踮踮腳”。此外,還需要在課程考核中注重過程性考核,加大過程考核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切實加強學生的學習過程考核。再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圍繞學生的關切點和難點問題廣泛征求意見建議,還要結合社會經濟生產實踐活動的實際需要,充分對接、考慮和滿足意向區域、地方、行業等對高質量、多樣化人才的缺口需求引導、鼓勵、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學習活動。在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時,還應努力做到線上線下教學等質同效。

同樣,基于后疫情時代的需要,還應立足于疫情防控實際,做到線下線上相結合、傳統與創新相結合,不斷強化課程思政、思想引領,加強大學生學習動態管理等等,對大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形成有力支持,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和學生綜合能力發展。此外,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如學習目標、學習信念、學習價值觀等意識導向和參照標準,并引導其基于這些學習要素形成內在導向的學習價值系統,為學習主體即大學生的學習行為賦予理論依據,并引導大學生改變原有不好的學習觀念、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等。還要根據學科專業行業新要求,開展學習內容調整、更新與優化工作,以此引導學生學習方式不斷優化,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三、以學生為主體與重點

當代大學生,尤其是當代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生,其性質與主要出口決定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找到大學學習的內在規律,因“己”制宜,瞄準市場經濟發展動向和產業行業更新趨勢,形成適應自己本身長遠發展的學習方式,并將其落實到整個學習過程、各個學習環節中,努力成為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首先,在學習過程中,大學生要充分探索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和勇于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探索,在學習的共性和個性之間找到平衡點,并做好學習普遍性與獨特性的有機銜接與融合,搭建適合自己的清晰的知識圖譜。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面對不同的學習任務時,還需分清各階段的學習主次并懂得取舍,對自己提出高要求,刻苦學習。其次,需盡早找準自身定位并做好學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等,明確自身各階段的重點任務和目標是什么,并勾勒清楚實現路徑,一步一個腳印地付諸行動,將目標變為現實。此外,還需做好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學習目標與生活目標、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等的銜接與融合,做好自我管理與時間管理,增強自覺和自主學習能力,努力做到學習全程不松懈。再次,需要轉變學習觀,對自我進行深入分析,通過有效的數據分析來解決和支撐自身學習觀搖擺不定的問題,端正學習態度和做法。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及校內校外的優質資源來輔助自己學習并反向助推自身成長,形成學習資源與學習行為的良性互動,從而形成正確的學習方式。

綜上,唯有學校、教師、學生共同努力,才能使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學習方式優化工作落地落實、產生成效。

參考文獻:

[1] 黃倩.應用型本科院校大一新生學習方式優化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34).

[2] 劉智運.大學學習理論與方法[M].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 胡雅君]

3855501908297

猜你喜歡
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習方式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討
關于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學的思考
微課和慕課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學模式探討
高職與應用型本科院校協同開展技術應用型本科教育課程銜接的探析
社會參與美國社區學院治理及對中國應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啟示
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創新研究
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