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傳統文化與學科教學融合的途徑

2022-03-14 06:35陸翠香
民族文匯 2022年1期
關鍵詞:學科教學教學對策傳統文化

陸翠香

摘 要: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壯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承載著壯民族的生命密碼、文化基因,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為弘揚和傳承壯鄉優秀傳統文化,教師應該積極的將這種傳統文化與學科教學進行結合,將璀璨的壯鄉非遺文化帶入校園,融入課堂。

關鍵詞:傳統文化;學科教學;教學對策;

引言: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傳承廣西壯族本土的非遺文化遺產,可以學校采用“1+N”的多學科融合課程方式,將壯鄉非遺文化與不同學科融合,引導學生走進非遺、了解非遺,發現壯族傳統文化的美,感受壯鄉非遺文化的魅力,讓壯鄉兒女從小埋下傳承民族文化的種子。

一.將壯族文化與音樂課結合

音樂課是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主要途徑,通過音樂課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音樂知識,作為音樂教師可以結合壯族傳統的歌舞開展教學,幫助學生更好的傳承壯族文化。銅鼓是壯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教師可以以銅鼓為樂器,敲擊富有節奏的配樂,伴著韻律十足銅鼓舞,跳出了壯鄉兒女的自信。打榔舞是壯族先民舂糧稻的娛樂文化,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伴隨著歌聲跳打榔舞,同學們通過歡快的打榔舞表現出了壯鄉人民的農耕稻作情景。多彩的活動展現了壯鄉非遺文化與學科深度融合,課堂上還可以通過山歌對唱、戲劇表演、戲曲操等形式呈現了形式多樣、內涵豐富、品類繁多的壯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以非遺文化為引領,立足塑根立魂,通過主題課程的探究實踐,使壯鄉非遺文化走入校園,讓民族文化得以廣泛傳播,非遺基因更深根植于壯鄉娃心中。同學們不僅了解了壯鄉非遺文化,更體會到作為新時代小公民的責任——我們有責任將悠久的壯鄉非遺文化瑰寶傳承并發揚光大,讓壯鄉非遺文化能夠代代相傳。

二.開展本土民族文化學習教育活動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走南寧》視頻,讓同學們了解和認識南寧的文化歷史,了解南寧的名勝、街坊。斑駁的古城,時代的綠城在鎮寧炮臺、金絲巷、雙孖井、望仙坡、水街、青秀山等城市標簽中漸漸被喚醒。立足本民族,扎根本土文化,對增強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起到重要的作用。再如:教師可以在傳統節日“三月三”,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弘揚壯族民族傳統文化,展現壯族民族民風,讓學生們了解“三月三”來歷,3月26日這天,積極開展“三月三”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線上課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壯鄉“三月三”由來,五色糯米飯、壯鄉傳統服飾、穿板鞋、對唱山歌、拋繡球等有關知識,學習手工制作青蛙、銅鼓和繡球等知識。此次學習,同學們了解了廣西壯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從中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堅定了“國有難,召必回,戰必勝”的理想信念。

3.傳統文化融入英語課堂

英語課堂是學習英語的重要渠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主要學習外國的文化。為了既讓學生拓寬視野學習外國文化,同時也不忘民族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中借助一些傳統文化知識,開展英語教學。例如:教師在英語課上,借助N格手繪圖這一學習工具,,手繪圖主要選取壯族傳統文化,如壯族歌圩、平果嘹歌的圖片,引導學生看圖用英語說信息,說句子,說故事,改編故事的結局等,讓學生在短短的20分鐘內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從常態的課文學習模式轉變為小組合作編寫和畫出故事的關鍵信息,說出和畫出自己的故事。用學生自己的話說,學生學習了壯族傳統文化,學會了自信,敢于用英文說自己的故事......教師同時還可以圍繞著如何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整理收集資料,理清思路,確定重點,更好進行圖畫的講解和賞析。整節課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利用學習工具幫助學生到達目標。通過這樣的形式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口語表達和進行英文故事的繪編效果非常的好。奠基課程的實施對學生的文化理解、審辯思維素養和溝通素養的培養上都有顯著的成效。

四.開展文化實踐活動

教師可以在班級中組織開展微型文物展,就是為了讓文物“活起來”,展示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更好體現文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時代價值。要求學生收集身邊的能代表壯族文化特色的物件,如壯錦、天琴、壯族三弦、琤尼等,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具有較強的學科融合性。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在讓文物“活起來”,展示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更好體現文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時代價值的同時,綜合地運用各學科知識于實踐活動中,從而實現各學科知識的綜合、學科知識與實踐經驗的整合,以便使學生形成對周圍世界的完整認識和全面體驗。

五.傳統文化走進語文課堂

回歸語文教育的本來面目,必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教育是塑造一代人靈魂和建構一代人精神世界的大事,必須從娃娃抓起,從語文教育抓起,將其融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里,落實在現有的課程和教材中。語文課堂學習文學常識,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為了進一步的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教師在開展語文課的時候,可以結合所學內容,補充傳統文化的知識。例如:教師在教學《桃花源記》的時候,在講解關于文人誤入桃花源之后的奇遇時候,可以補充壯族文學作品《布洛陀》該文生動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陽、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等的“造化”過程,告訴人們天地日月的形成、人類的起源、各種農作物和牲畜的來歷,以及遠古時期人們的生活習俗等。這樣既幫助學生掌握了課堂知識,又推動學生傳承了傳統文化。

結語:通過跨學科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不同學科看世界的視角,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眼光發現世界,挖掘學生的不同發展潛力,讓學生在更廣闊的世界里自由呼吸,同時使學生情感進行升華,不僅要學會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還要根植深刻的愛國精神,樹立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王自清. 學科融合視域下的中小學體育育德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DOI:10.27312/d.cnki.gshsu.2018.000003.

[2]王奕敏.中小學學科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方式[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6(11):74-77.

猜你喜歡
學科教學教學對策傳統文化
在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的策略與方法
淺談德育在學科教學和日常生活中的滲透
小學高段語文寫作教學
生物工程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中學化學課堂有效性分析與對策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試論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