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治未病”理論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前瞻性隊列研究

2022-03-14 02:38袁碧云
西藏醫藥 2022年1期
關鍵詞:化生治未病螺旋桿菌

袁碧云

廣東省陽春市婦幼保健院 廣東陽春 529600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慢性胃部炎癥性疾病,患者胃黏膜上皮反復損傷導致腺體減少,可能伴有腸化生[1]。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的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病率約為25.8%,屬于發病率較高的國家[2]。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環境因素、遺傳因素此三方面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因此,在發現患者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時積極進行治療,不僅可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而且還可以起到預防胃癌的作用[3],這也是中醫“治未病”思想中的“既病防變”理論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西藥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作用有限,長期服用副作用多,給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帶來治療方面的障礙[4]。本次研究采用前瞻性隊列研究的方式,探究應用“治未病”理論指導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來源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108 例。按照患者或患者家屬自行決定接受哪組的治療方案,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4 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中醫治療。兩組一般情況,見表1。

表1 基線指標(,n)

表1 基線指標(,n)

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數方面,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 納排入標準

病例須符合下列所有標準將予以納入:(1)符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2017年發布的《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中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標準;(2)患者近一個月未接受中醫治療;(3)年齡在18 周歲至80 周歲之間;(4)自愿參與研究,經過知情同意過程,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病例如符合下列任一標準,則予以排除:(1)患者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2)肝功能或腎功能不全者;(3)對試驗中應用的藥物有過敏史,或對2 種及以上藥物存在過敏史的患者;(4)精神障礙的患者;(5)妊娠及哺乳期女性;(6)腫瘤或癌癥患者。

1.3 治療方案

1.3.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西藥治療,對于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患者前兩周應用雷貝拉唑腸溶片(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090),口服每次20mg,每日兩次;復方鋁酸鉍顆粒(遼寧奧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319),口服每次2 袋,每日兩次;阿莫西林膠囊(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4116),口服每次1.0g,每日兩次;呋喃唑酮片(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160),口服每次0.1g,每日兩次。第三周開始口服雷貝拉唑腸溶片,口服每次20mg,每早一次;復方鋁酸鉍顆粒,口服每次2 袋,每日兩次。所有藥物均在餐前服用。共治療4 周。

對于幽門螺旋桿菌陰性的患者,應用口服雷貝拉唑腸溶片,口服每次20mg,每早一次;復方鋁酸鉍顆粒,口服每次2 袋,每日兩次。所有藥物均在餐前服用。共治療4 周。

1.3.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中藥辯證治療與中醫理論養生指導。由2 名中級職稱或以上的中醫師對受試者進行證型診斷,根據《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5]中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證型的分類分別歸為肝胃氣滯證、肝胃郁熱證、脾胃虛弱證、脾胃濕熱證、胃陰不足證、胃絡瘀血證。如2 名醫師意見不統一,則由1 名副高級職稱或以上的中醫師裁定。根據患者證型的不同,由1 名中醫師對受試者進行連續4 周的對應證型的中醫理論養生指導。包括飲食結構、作息調理、運動量的控制。

1.4 觀察及判定指標

胃萎縮程度:應用OLGA 評分評估患者胃部萎縮情況,其分期代表胃黏膜萎縮范圍和程度。從0 期至Ⅳ期,等級越高表示胃萎縮程度越大。腸化生程度:應用OLGIM 評分評估患者腸化生情況,其分期代表腸化生范圍和程度。從0 期至Ⅳ期,等級越高表示腸化生程度越大。

中醫證候積分:根據《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中的積分標準計算中醫證候積分,滿分39 分,分數越高表明臨床癥狀越嚴重。半年胃癌發生率:對于所有的患者進行為期半年的隨訪,記錄胃癌的發生率。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6.0 對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指標(如年齡、病程、中醫證候積分)應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進行分析,計數指標(如性別、幽門螺旋桿菌陽性、OLGA 分期、OLGIM 分期、胃癌發生情況)采用數值表示,應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以P <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胃萎縮情況 見表2

表2 OLGA 評分 (例)

2.2 腸化生情況 見表3

表3 OLGIM 評分 (例)

2.3 中醫證候積分 見表4

表4 中醫證候積分(分,)

表4 中醫證候積分(分,)

注:★表示治療前后對照P <0.05,#表示組間對照P <0.05。

2.4 隨訪胃癌發生情況 見表5

表5 胃癌發生情況(n,%)

3 討論

胃癌是常見的消化道癌癥,胃癌發生的組織病理學級聯反應,也稱為胃癌發生的 Correa 級聯反應,是一個階梯式過程:正常胃上皮到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發育異常和胃癌[6]。由此可以看出,慢性萎縮性胃炎在癌癥發病中是關鍵的一環。如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期間進行積極治療,可有效降低胃癌的發病率[7]。因此,胃萎縮程度和腸化生程度均為治療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的方面。

在中醫理論體系中,慢性萎縮性胃炎根據其臨床癥狀被歸類為“胃脹”、“痞滿”、“胃脘痛”之中。疾病早期由于情志不暢導致氣滯肝胃,不通則痛,出現痞滿、脹痛等癥狀,故而使用柴胡疏肝散治療;氣滯肝胃久而化熱,形成肝胃郁熱之證,出現煩躁易怒、咽干口苦之證,因此應用化肝煎化肝煎合左金丸治療[8];或因外感濕熱,導致濕熱之邪留戀脾胃,形成脾胃濕熱之證,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應用連樸飲清熱利濕治療;或患者平素體虛,陰寒內生出現脾胃虛弱證,出現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的癥狀,應用黃芪建中湯治療;陰寒久而成瘀,形成胃絡瘀血證,出現血虛血瘀的情況,使用失笑散活血加丹參飲補血行血;若病情加重出現胃陰不足之證,患者瘦弱饑不欲食,使用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養陰。在治療的同時,加以中醫理論體系指導養生,順應治療方向去調整飲食與作息,可避免病情加重,達到既病防變的目的。

猜你喜歡
化生治未病螺旋桿菌
遠離幽門螺旋桿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膽汁反流性胃炎與腸化生的關系及其分子機制
什么是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腸上皮化生的相關性
警惕!幽門螺旋桿菌超標
警惕!幽門螺旋桿菌超標
“腸化生”一定會癌變嗎
胃黏膜“腸化生”就意味著胃癌?NO!
大學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孫思邈治未病觀與養生理論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