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位貼敷聯合中藥對小兒支原體肺炎合并支氣管哮喘的療效

2022-03-14 02:38魏惠敏王飛云張秋霞
西藏醫藥 2022年1期
關鍵詞:支原體炎性支氣管

魏惠敏 王飛云 張秋霞

梅州市第二中醫醫院兒科 廣東梅州 514000

呼吸道感染是兒童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原因之一[1],其中肺炎支原體感染在兒童群體中發病率較高[2],約占呼吸道感染的25%[3]。目前治療肺炎支原體的主要藥物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但近些年東亞地區兒童對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耐藥性逐年上升[4],使臨床上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變得越來越困難。中醫治療兒科呼吸系統疾病療效顯著[5],肺炎支原體和小兒哮喘均屬于中醫的“優勢病種”。以中藥刺激穴位為主要方式的藥穴位貼敷屬于中醫外治法的一種,中藥經皮吸收可以解決中藥適口性差的問題。但由于研究較少,證據等級不足導致難以推廣。本次研究采用前瞻性隊列研究的設計,應用陽性藥物對照的方式,從炎癥角度探究穴位貼敷聯合麻杏石甘湯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合并支氣管哮喘的療效與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了本院2019年7月~2021年6月確診為肺炎支原體合并支氣管哮喘的患兒86 例。按治療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3 例。兩組基線指標 見表1。

表1 基線指標(,n,%)

表1 基線指標(,n,%)

試驗過程中嚴格按照《赫爾辛基宣言》對受試者執行保護措施,由其監護人知情同意,并隨時可以退出研究。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同時符合《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2015年版)》[6]中兒童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與《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7]中兒童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標準;(2)近一個月未接受與本病相關的治療,未曾服用過止痛藥、鎮靜藥、以及其他中醫藥物。排除標準:如患兒存在支氣管肺畸形、免疫缺陷、免疫抑制或心血管疾病或合并感染其他病原體其中任一情況時,將其排除。

1.3 方法

所有患兒均進行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以緩解哮喘癥狀,頻率視病情而定。兩組均治療12d。

1.3.1 觀察組

觀察組應用麻杏石甘湯,0.6 ml/(kg·次),2 次/d、穴位貼敷貼于患兒天突穴與雙側肺俞穴,每次10min,1 次/d,如患兒自覺發熱或癢則立即揭下敷貼,并用生理鹽水沖洗貼敷處,如此做法可避免患兒皮膚發泡。

麻杏石甘湯制法:麻黃、杏仁各9g、甘草6g,石膏24g,本院藥房水煎服,取700ml 水煮取200ml 藥液。

敷貼制法及用法:石膏、地龍、葶藶子、白芥子、天花粉、大黃各等分共研為末,以溫水加醋調成糊狀貼于患兒天突穴與雙側肺俞穴。

以上所有藥物來自本院藥房。

1.3.2 對照組

對照組患兒應用注射用阿奇霉素(由輝瑞公司生產,進口藥品注冊標準:JX20090226)靜脈10mg/kg,每日1 次,連續靜脈滴注5d,停用4d,改為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懸劑(由輝瑞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60112)10mg/kg 3d。

1.4 療效評價標準

1.4.1 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及不良反應

每日三次記錄患兒體溫、咳嗽情況、頭痛情況、肺部啰音情況。詳細記錄體溫正常、咳嗽消失、頭痛消失、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如有復發,按照復發后體溫正常、咳嗽消失、頭痛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時間記錄。治療過程中監測并記錄患兒發生的不良反應。

1.4.2 炎性因子檢測

分別于治療前后取患兒清晨空腹血清,采用免疫酶聯吸附法(ELISA)檢測患兒血清中TNF-α、IL-6、IL-17 的含量(試劑盒均來自于上海一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5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6.0 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應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進行對照;計數資料應用數值(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檢測。以P <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癥狀消失時間 見表2

表2 癥狀消失時間()

表2 癥狀消失時間()

2.2 炎性因子檢測 見表3

表3 炎性因子檢測()

表3 炎性因子檢測()

注:★代表組間對照P <0.05;#代表治療前后對照P <0.05。

2.3 不良反應 見表4

表4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n,%)

3 結論

由于本次研究對象為兒童,不便于做活檢,因此只檢測了血清中IL-6、IL-17、TNF-α 的含量。肺炎支原體患兒血清中IL-6、IL-17、TNF-α 含量上升,導致肺部出現炎癥反應,同時提升S100A8 和S100A9,出現支氣管炎癥反應和纖維化的趨勢。這可能說明了肺炎支原體患兒的支氣管哮喘發病率顯著提升的原因。同時,穴位貼敷聯合麻杏石甘湯的療效作用機制很有可能是通過調節免疫系統中的炎性因子(如IL-6、IL-17、TNF-α)達到治療的效果。

中醫認為,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病機為痰熱壅肺,加之小兒平素體虛或誤治,進而發展出小兒哮喘之熱哮證。治則應清熱祛痰、瀉肺平喘,選用麻杏石甘湯。在此基礎上,選用清熱瀉火除煩止咳的天花粉、大黃、石膏;通絡瀉肺平喘的地龍、葶藶子;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的白芥子;合用于天突、肺俞穴加強藥效。清熱效果好,則退熱速度快于對照組;祛痰能力強,則止咳效果優于對照組;麻黃解表能力強,則消頭痛速度快于對照組;祛痰平喘達到效果,則啰音自消。

本次研究通過開放性、陽性對照、隊列研究的試驗設計,發現穴位貼敷聯合麻杏石甘湯的療效全面優于阿奇霉素。在不良反應方面,阿奇霉素出現的不良反應為大環內酯類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觀察組的不良反應集中于局部皮膚紅腫,為穴位貼敷藥物刺激皮膚導致。因此,控制穴位貼敷的藥量和時間是減少不良反應的關鍵。本次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如納入樣本量較少、未設盲、患者來源單一等,希望進一步進行多中心、大樣本、高質量的研究以期為中醫治療兒科呼吸系統疾病提供新的證據。

猜你喜歡
支原體炎性支氣管
正確認識兒童支原體肺炎
炎性小體與缺血性腦卒中發病及中醫相關機制的研究進展
了解并遠離支氣管哮喘
炎性及心肌纖維化相關標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進展
支原體感染一定是性病嗎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與HRCT支氣管壁厚度的相關性
局部枸櫞酸抗凝對體外循環心臟術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達的影響
支氣管哮喘的藥物治療
經支氣管肺泡灌洗術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1例
支原體對生殖健康的危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