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產業結構演進與調整思路

2022-03-17 23:30邱陽
中國集體經濟 2022年1期
關鍵詞:產業轉移

邱陽

摘要:文章基于改革開放以來京津冀經濟圈的產業發展數據,比較京津冀三地的產業發展情況,以及對北京的產業結構的分析,得出經濟圈內部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結論,提出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

關鍵詞:京津冀經濟圈;產業結構演進;產業結構合理性;產業轉移

一、京津冀產業結構對比

(一)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現狀

根據三個地區統的計年鑒可得2018年三地的經濟和產業發展數據??偟膩碚f,三個地區發展形勢都向好,但也有一定的差異。2010年以來京津冀的GDP總體的趨向都是不斷增加,且增幅較大。在這三個地區的GDP中,北京增長最迅速,只有天津市在2018年極速下降。天津市受到北京市與河北省的兩面夾擊的競爭,經濟不斷被分流,工貿優勢不在。三個地區呈現出不同的變動方向,天津市和河北省GDP顯現逐年降落態勢,而北京市顯現逐年上升趨向。

(二)京津冀地區三次產業構成比較

通過表1可以得出,2010~~2018年間,北京、天津、河北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占比都不斷縮小,第三產業占比呈上升趨勢。2018年北京市產業構成為0.40∶18.07∶90.78;天津市為0.9∶40.5∶58.6;河北省為9.31∶44.5∶46.2。對于北京市的第一產業只有0.4%,北京除了郊區還在進行一定的農耕活動外,大部分地區都是進行城市化的生產,第三產業占比最高,在2018年達90.73%;天津市的第三產業占比在2015年開始達到三個產業中的最高水平,但第二產業占比仍較大。河北省的第一產業占比大一些,2018年占比為9.31%,第三產業在2018年占比為46.2%,開始大于其第二產業。

相對來說,北京市的自然資源條件較差,城市土地資源緊張,不適合發展農業和服務業。另外,作為增長極,北京市得益于一直以來優先發展的政策,其經濟實力、政策優勢、科技水平以及人才資本都遠超其他城市,因此,經濟發展尤其是第三產業壯大相較于其他地區非常迅速。隨著河北、天津對的產業進行承接,北京市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天津市地理位置優越,擁有綜合性貿易港口,能更好的與國際接軌。但天津市的服務業發展較慢,產業結構轉型難,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與北京市存在利益沖突。

河北有豐碩的自然資源,地貌平整,這些條件使得河北省適應農業和工業的發展,但由于重工業的產能過剩,農業集約化、科技化水平低。第三產業發展緩慢。另外,雖然與北京、天津協同發展為河北省創造新的發展動力,但也存在人才流失現象,阻礙了產業結構高級化。

根據2018年三個地區的產業構成,計算他們之間的相似性系數,得到北京和天津的相似性系數為0.917827256,說明二者產業相似性較高,可以承接北京相似的產業;北京和河北為0.833748642,相似度雖不及天津但也處于較高的水平;天津和河北為0.978424191,相似度非常高。

(三)京津冀地區三次產業貢獻率

北京的第一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除了2011~2013年,其余年份均為負值,第一產業對GDP的貢獻很小。第二產業GDP貢獻率從2015年開始驟降,可以看出北京市正在積極將部分二產企業向外轉移。天津第一產業發展平穩;第二產業2010~2016年穩中有降,說明天津市工業正在向資本、技術密集化行業轉型。第三產業GDP貢獻率上升,但是比起的同期其他一線城市,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而河北第一產業拉動GDP的程度較大,第二產業GDP貢獻率近年來在逐步逐步下降,這是由于資本和勞動力等轉移到了服務業,第三產業貢獻率逐漸上升,到2017年達到了72.1%的GDP貢獻率。

二、北京市產業結構演變

本節基于對北京市產業結構的分析,探究北京市亟需產業轉移的原因,從這一視角探討京津冀經濟圈協調發展的必要性。

(一)產值比重與就業比重演進

從北京市1978~2018年的發展歷程來看,北京市GDP總量逐年增長,GDP增速在1984年達到峰值后經歷波動,而后較為穩定,近幾年有下滑趨勢。北京市第三產業比重一直在增加產業結構早已轉變為第三產業主導,尤其在1993年以后的十年間變動十分迅速。在變動過程中,現代農業蓬勃發展,第二產業占比大幅度下降;得益于政策的優先扶持,第三產業保持著高速發展。到2018年,第產值比重已經遠高于其他產業,服務業欣欣向榮,十分豐富。

第三產業就業也呈領先地位,近年來仍保持著較大的變動趨勢??傮w來看,北京市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極低,第二產業在改革開放初期有較高的勞動生產率,近年來吸納勞動力的能力逐漸下降,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強,但近年來也有所放緩。未來工業發展要考慮到如何保障就業,促進發展能夠提供更多工作崗位的產業,實現產業升級,保障就業水平。

(二)結論

1. 第三產業迅速發展,資本勞動力迅速集聚

根據庫茲涅茨人均收入增長論,北京市人均收入的提升使得北京市第三產業需求不斷擴大;經濟增長的結構主義觀點表明產業結構變化適應需求的變動,因此北京市的產業結構轉變為第三產業占主導,生產要素迅速流向第三產業;最后,根據羅斯托擴散理論,第三產業迅速擴大又會產生擴散效應,使得經濟進一步增長,與現實情況相符,北京市在經歷1990到2000年第三產業迅速增長后,迎來了2000年以后經濟發展的高峰期。

2. 過度集聚引發的“大城市病”

資本和勞動力的迅速集聚也為北京帶來了“大城市病”。人口過多,道路擁擠,帶來了巨大的污染和高房價,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因此需要疏解過度膨脹的人口,將人口聚集能力較大的產業有序轉移出去。

3. 產業與就業結構不一致

總的來說,就業結構的變動有一定的時滯。第一產業產值比重很低,可是仍有較多的就業人口,迫切需要提高勞動生產率;第二產業還有一定的空間去吸納就業;第三產業發展欣欣向榮,可以很好的吸引勞動力的就業,因此要注意內部結構的合理,促進居民的就業。

三、產業承接轉移面臨的問題

從京津冀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心——外圍”結構特征明顯,區域之前需要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目前,優質的產業資源,科技資源,人才資源,創新資源不斷集中到北京、天津兩地,而“外圍”河北,產業鏈條短,生產新服務跟不上,設施不完備,無法有效承接“中心”的產業。目前承接的多以重工業這些基礎產業和傳統產業為主,造成了大量的環境污染,并且沒有考慮河北自身優勢,帶來了資源的浪費。因此,作為承載地的河北和天津自身發展有很大的壓力。

京津兩地經濟更加發達,吸引更多外來人口,人口密度更高,三個地域之間的存在不平衡。從產業結構的分析中我們也能夠看出,北京市主要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并且能較大力度的進行生態環境的治理,發展比較穩定。但是天津與河北以第二產業為主,造成的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也阻礙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其中,河北省污染排放遠大于其他兩地,這主要是因為河北省工業占比較大,依賴化石能源的消耗。如果不考慮當地的情況和可能帶來的后果,一味的將北京的產業向津冀兩地轉移,將會造成發展的不平衡,并且長久以往,自然環境將不堪重負,違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著力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地區之間共同的努力,做好協調與對接,共同治理與改善環境。

由于行政管理的分割,發展缺乏有效統一規劃,區域間的調和合作效率較低。轉出去的產業未必能夠在承接地得到很好的發展,并且可能會成為當地發展的阻礙。產業的變動與當地的發展利益不相符,就必然會帶來利益分配的不合理,激發地區之間的爭端和矛盾,阻礙區域健康和諧發展。在目前各個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壓力下,需要有力的政府機構和合理的手段去平衡。

四、京津冀經濟圈產業調整思路

(一)疏解非首都功能,促進產業承接與轉移

產業轉移一般是從較發達的地區轉移到較不發達的地區,產業轉移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手段。目前要推動以河北省為主的基礎產業的升級,與京津產業緊密協同融合。人口的不斷轉移,勞動生產率低下和環境的不斷惡化,嚴重制約了北京市的發展,也影響了區域間的協同發展效率。北京要疏解高消耗產業疏解,促進資源有效配置,注重平衡北京郊區發展與非首都功能疏導之間的關系,著重對于經濟發展較為充分的城區疏解落后產業、促進轉型升級,而郊區可以承接核心區疏解的產業來發展當地經濟。

(二)構建交通一體化網絡,形成統一市場

建設城際鐵路,加速推進京津冀城際聯絡線建設,建設聯通市郊鐵路,打造軌道交通復合走廊。在交通便利的基礎上發揮市場功能,配置地區間的資源流動,協調產業結構;根據不同的優勢合理分工,突出優勢,弱化劣勢,進行優勢互補。

(三)完善行政管束與制度

第一,要建立完善區域協調組織,主導協調地區的產業結構,避免三地之間各自為政和相互競爭,導致產業結構趨同和資源浪費。第二,完善各級政府績效評價,激勵產業政策的落實;第三,強化區域制度建設,平衡各利益主體平衡,消除區域協同中的矛盾。

參考文獻:

[1]劉洋,李麗娟.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演進特征分析[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8,16(04):7-16+25.

[2]王少國,劉歡.北京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性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07):85-90.

[3]于化龍,臧學英.非首都功能疏解與京津產業對接研究[J].理論學刊,2015(12):67-73.

[4]王新城.河北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19):40-41.

[5]唐家龍.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天津優勢與對策[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5(03):3-9.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國際學院)

猜你喜歡
產業轉移
產業集聚視角下中部六省承接產業轉移研究
我國產業轉移研究進展述評
河北承接京津服務外包產業轉移研究
臺商投資大陸的產業網絡分析與啟示
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及關鍵問題研究
湖南加工貿易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企業生態視角下產業轉移實證分析
外商直接投資與吉林省城鎮化發展的相關性:一個文獻綜述
北京專業市場向河北轉移的適應性提升策略
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大戰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