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的有機協調及其機制構建

2022-03-17 02:18吳浩強劉慧嶺
教育現代化 2022年1期
關鍵詞:青年教師有機高質量

吳浩強,劉慧嶺

(1.武漢輕工大學 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2.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經濟學院,河南 鄭州)

一 引言

高校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和后備軍,是高校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但因青年教師初入高校,在平衡教學與科研之間關系方面存在能力與經驗相對欠缺問題,該問題的化解程度對高校發展質量與青年教師自身發展水平均具有重要影響。高校青年教師如何平衡教學和科研關系,是一個長期被熱議的話題,且相關研究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論述,涵蓋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現狀分析、教學與科研之間內在關系探討、教學與科研實現平衡的策略分析等內容[2-7],而如何系統性探討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之間的有機協調關系,非簡單地強調二者之間平衡銜接的線性關系,并構建有機協調機制,是現有相關文獻存在的有待拓展的研究空間。鑒于此,本文將在厘清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礎上,系統分析教學與科研在有機協調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實現有機協調的路徑。

二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的必要性

人才培養是現代高等教育的四項基本功能之一,也是高校的第一使命。在履行這一使命過程中,教學側重于言傳,科研側重于身教,教學與科研即言傳與身教兩者之間屬于非對立關系,而是相輔相成的[6]。

(一) 高校青年教師工作實踐的現實需要

實現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在高校青年教師工作實踐中有其現實需要,具體而言:一是從青年教師個體角度來看,同時兼顧教學與科研是當今高校青年教師的主要工作內容,但因經濟壓力、經驗不足、能力相對欠缺等要素制約,高校青年教師尤其是大多數博士畢業的青年教師,在工作實踐中面臨著教學與科研中單一方面或兩方面的工作困境,所以對高校青年教師踐行盡職盡責而言,實現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有其現實需要。二是從有機協調機制設計角度來看,教學與科研之間缺乏系統性的協調設計。例如,因各種外在因素影響導致部分高校的發展方向過度導向于科研或是教學,以致相應的評價體系促使高校青年教師的工作重點也偏向于教學或是科研。另外,盡管存在部分高校設置有青年教師的引進類型選擇,即科研型、教學科研型與教學型,但在涉及日常工作、績效考核與職稱評審時,該三種類型之間未能有清晰的運行界限與獨立的評價體系,導致青年教師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缺乏實現協調的制度保障。

(二) 協調機制構建的理論要求

教學與科研是高等學校的兩項核心職能,兩者統一協調、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學校的建設與發展[5],所以教學與科研也是高校青年教師的主要工作內容。對兩者協調關系的探討可用互涵式關系進行概括,借鑒豆書龍和葉敬忠[1]的分析邏輯,下文將從內容共融性、作用互構性與主體一致性三個層面探討教學與科研之間的互涵關系。

內容共融性強調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內容之間具有內在相融性與一致性。具體而言:一是教學與科研的目的均在于更好地培養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所需的一流人才,兩者踐行方式雖有所不同,但在發展終極目標上具有同質性;二是對于青年教師個體而言,其教學與科研內容可被歸屬于同一學科領域的知識體系范疇,且內容上具有相互嵌入特征,能從知識角度促進教學體系與科研體系的不斷完善。作用的互構性,強調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的功能作用之間存在互促、互補與協調的有機關聯。教學與科研是青年教師所具備的知識體系在同一領域不同層面的應用,該兩者之間能相輔相成,共同促成青年教師專業知識的深化。另外,教學側重于言傳,科研側重于身教,兩者如能發揮各自優勢、協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養一流人才[6]。主體一致性強調青年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所涉及主體具有共同性,即以黨為領導主體,以高校為統籌施策主體,以青年教師為落實主體,以高校師生為受益主體。教學與科研的有機協調需要多方主體共同參與、協同作用,才能形成共贏局面。

三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實踐的可行性

高校青年教師在工作過程中具有促使其教學與科研實現有機協調的實踐可行性,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一是教學能為科研深化賦予新的動能。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獲取其科研深化的新動能,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溫故而知新”。通常而言,教師教學內容均屬于某一學科知識體系內相對經典的知識點,在其構建初始屬于學科前沿性研究成果,在其長期發展演進過程中也得到大量學者反復論證與深入解析,所以教學能促使青年教師“溫故而知新”,從教授的經典知識中所蘊含的科研思維與方法獲得科研深化的靈感與新的研究思路。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青年教師能就教授的某一知識點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在加深學生學習積極性與理解的同時也能獲得不同視角的見解,而這也能為研究邏輯的完善與成果可信度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二是科研能為教學深化提供支撐依據??蒲惺菍δ硨W科知識體系內某一知識點進行革新與發展的過程,該過程能不斷加深教師對該知識點的理解,以此能促使青年教師以更好的方式與切入點向學生講授教學內容。同時,科研成果也屬于對現有知識點的完善、補充與更新,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與講授內容相關聯的前沿研究成果,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

三是新時代高校的新發展目標為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提供了踐行空間。在過往的各種高校綜合評價體系中均過度強調科研成果的權重,致使高校內部所制定的教師評價體系與職稱評定標準過度導向于科研,從而導致高校出現重科研輕教學現象。為此,國家先后頒布有《關于開展清理“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目的在于改進與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并根據學科特征與教師工作崗位類型打通相應體系內的晉升渠道,以保障每位教師能“人盡其才”,如教學型教授的設置等。因此,在新時代高校踐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教師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為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實現有機協調提供了踐行空間。

四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面臨的障礙

自國家頒布《關于開展清理“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等系列改進高校教師評價體系以來,無論是頂層設計還是高校的具體落實層面均取得了顯著進展。盡管如此,但推動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仍面臨著諸多困境。

一是推進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的體制機制有待完善。首先,頂層設計有待加強,即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的政策匱乏。雖然相關部門機構已經著手改進和完善教師評價體系,但教學與科研如何有機協調的政策方案還有待構建,以此導致各高校調整改進的零散化和隨意化,難以滿足實踐需求。其次,統籌協調機制有待明確。統籌協調強調將教學與科研的各構成之間進行有機連接,通過強化相互之間的柔性特征以形成互促、互補、共進的一體化發展模式。統籌協調機制有待明確主要表現在未能構建起教學與科研實現有機協調的運行體系,涵蓋教學與科研主導組織之間、關聯主體之間的統籌協調機制有待完善,如教務處與科研處之間、學院與教師個人之間等,即評價教師的不同維度之間不能實現有效銜接,以致不能對教師的工作成效進行綜合評價。最后,微觀施策機制有待完善,究其原因在于高校發展理念或是對高校辦學的評價導向并未從過度重視科研得到有效改善,導致青年教師仍重科研輕教學,或是不能明確青年教師的教學與科研范疇。例如,存在因微觀施策單位的科研成果不夠或是教學教師人員不足,而導致青年教師的教學與科研職責范圍被隨意更改與調整的問題。

二是推進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的驅動力體系有待優化。首先,高校致力于有機協調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的動力缺乏,即高校不能從該過程中獲得有效的價值回報,如好的競爭排名、辦學經費等。其次,青年教師缺乏有機協調教學與科研的動力。因高校青年教師(尤其是博士畢業剛步入高校的青年教師)經濟物質基礎差、教學與科研資源獲取能力弱,在不完善的評價體系中,青年教師更傾向于急功近利與浮躁的工作心態,而非穩步扎實工作,以致力于教學與科研的協同推進。最后,驅動力體系之間有待優化,即高校、院系、教師個體之間致力于有機協調教學與科研的動力協同性有待增強。

五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的有機協調路徑

根據上文闡釋的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的必要性、可行性與障礙,下文將從發展思想與理念的更新、相關體制機制的完善、配套政策的貫徹落實等層面解構有機協調的實現路徑。

一是深化功能定位認知,構建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新思維。在經濟社會發展演進不同階段,高校教師評價體系導向會存在顯著差異。在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高校也踏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以契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作為高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構成內容,青年教師評價體系功能定位也需隨之發生顯著變化,即高校如何發展才能促使其所履行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基本職能符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對這一問題是需要有清晰認知的。同時,也需要依此構建新的思維方式以完善青年教師的評價體系,從而在根源上化解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之間的矛盾沖突,促成兩者相輔相成與有機協調。

二是積極推進頂層設計,完善協調發展機制。積極推進頂層設計,強化高位推動,即針對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的落實過程中所存在的“堵點”“難點”“痛點”,應深入理解高校高質量發展與青年教師評價體系功能的本質,建立與完善頂層設計,根據過往發展經驗,構建高位推動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發展的統籌機制,健全考核落實機制,且各高校與院系可根據實情制定細則與實施方案,堅持實事求是,把握好各項工作的時效度,以針對性地解決現有機制的運行低效或內容之間不相適應問題。同時,還需要完善協同發展機制,強化發展柔性特征。涵蓋有機協調體系內部的協同,包括部門之間的協同、資源要素之間的協同、政策規劃之間的協同,以及依托于有機協調體系連接而建立的與青年教師發展空間之間的協同等。

三是增強持續耐心和戰略框架式思考能力,防止“急功近利”和“短視”發展決策的出現,從而完善與有機協調機制相適應的支持保障體系。推動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是落實全面推進高校高質量發展的有機構成,而全面推進高校高質量發展,屬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助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內容。高校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逐漸的過程,應當融入持續耐心與戰略框架式思考,防止“急功近利”和“短視”發展決策的出現,才能明晰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實現的合理路徑,選擇與有待重構、調整和優化的構成內容。

四是完善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的管理機制。完善教師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的管理機制,明確各構成要素作用特征,構建實現各構成之間協同作用的長效機制。有機協調管理屬于對有機協調從決策、實施過程與成果應用的全階段管理,涉及有機協調機制自身的建設管理,及有機協調機制與高校高質量發展其他構成內容之間的有機聯系構建的管理。在有機協調機制構建過程中需要明確各構成的作用特征與規律,并結合外部宏觀環境情況,從專業人才支持、資金投入、知識技術供給等資源要素的協同作用視角,從青年教師、院系與高校等參與主體的協同視角等完善管理機制,以保障各構成能最大程度發揮其功能作用,并能高效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結果。

六 結語

高校青年教師的發展情況直接關聯著高校發展質量。教學與科研作為高校青年教師的兩大重要任務,明晰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邏輯關系,能助力推動新時代高校的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與高質量發展。因此,有必要依托于新時代推動落實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構建長效協調機制以平衡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之間關系。依此分析,本文闡釋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有機協調的必要性、可行性與障礙,并據此從深化功能定位認知、積極推進頂層設計、增強持續耐心和戰略框架式思考能力、完善有機協調管理機制等層面解構了有機協調的實現路徑。

猜你喜歡
青年教師有機高質量
有機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如何指導青年教師上好一節數學達標課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機農業,“機”在何處?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青年教師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引導青年教師走專業化成長之路
有機心不如無機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