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臨床路徑對預防腦梗死恢復早期臥床患者下肢DVT形成的影響分析

2022-03-18 00:56劉穎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2年4期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

劉穎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臨床路徑對預防腦梗死恢復早期臥床患者下肢DVT形成的影響分析.方法:選取神經內科86例腦梗死恢復早期臥床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護理臨床路徑護理;比較兩組患者院外帶入DVT例數、院內發生DVT例數、患者對預防DVT依從性、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士早期評估出院外帶入DVT例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院內DVT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患者對預防DVT依從性、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組護理后FM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能有效預防腦梗死恢復早期臥床患者發生DVT,確?;颊甙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下肢DVT形成? 臨床護理路徑? 腦梗死臥床患者

【中圖分類號】 R651.1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4--01

據文獻報道美國DVT發病率每年約為(104-117)/10萬人次,歐洲國家每年約為(110-183)/10萬人次[1],歐盟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提示每年有癥狀的DVT發生總數為404664-----538189例,下肢DVT患者早期起病較隱匿,癥狀不明顯,很容易漏診。若得不到及時治療,至少有1/3的患者引起致命性PE[2],在神經內科,DVT是高發科室,特別是腦梗死臥床患者,一旦發生有可能對身體、經濟、社會等因素產生的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康復造成負面影響,也不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對腦梗死臥床患者預防下肢DVT形成提供了科學的護理臨床路徑過程,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9年1月-2019年7月期間收住我院86例腦梗死臥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在入院后進行顱腦MRI或CT檢查確診,符合腦梗死的診斷標準,意識清楚,愿意配合自愿參與此項目且臥床時間大于24小時的患者。(排除凝血機制障礙、中途退出者)按照不同的護理方法分為兩組:護理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齡45-74歲(61.3±8.5)歲;對照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齡43-76(61.8±8.9)歲。兩組患者各方面差異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臥床休息、吸氧、抗凝、鍛煉、科學飲食等。護理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系統的基礎預防措施護理,內容有:①認知性護理:患者在入院后要進行健康指導[3],提供舒適環境;醫護人員要以溫和的語氣向患者與家屬耐心講解腦梗死的相關知識以及住院的注意事項,根據不同患者的身體狀況、認知程度、文化水平等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讓患者消除消極情緒,鼓勵患者家屬與患者積極溝通,充分發揮親情的力量,使患者能夠積極的配合治療,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②指導性護理:為每位患者講解DVT預防的重要性及方法,通過發放預防深靜脈血栓健康宣教手冊并進行“一對一”講解,播放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功能鍛煉視頻,護士及康復師在床邊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指導,使其掌握方正確的預防鍛煉方法,幫助其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等,從而提高患者依從性,降低DVT發病率。③深入性護理:制定標準化的患者自我運動記錄手冊,醫護人員進行一體化查房,要對每位患者的具體病情、心理及家庭情況等進行調查與評估,根據不同情況針對性的調整護理方案,指導并督促落實,讓患者對疾病有更充分的認識,主動的參與到疾病治療中。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護理前后DVT發生的評判采用表格評價方式進行,包括院外帶入DVT、院內發生DVT、患者對預防DVT依從性、患者滿意度方面,各方面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說明發生DVT幾率越低生存質量越高。比較護理前后運動功能,根據Fugl-Meyer評價法(FMA)評價下肢部分運動功能,范圍0-34分,評分高則運動功能良好。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的統計分析應用SPSS18.0,患者護理前后發生生存質量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1提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存質量的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在院外帶入DVT、院內發生DVT、患者對預防DVT依從性、患者滿意度方面的生存質量評分差距不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兩組的生存質量評分均有上升,而護理組的上升幅度更為明顯,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如表1所示。

2.2兩組Fugl-Meyer量表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FMA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FMA評分高于護理前(P<0.05),護理后護理組的FM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下肢靜脈血栓是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下肢靜脈血栓導致的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及并發的肺栓塞是病人勞動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險。該病一直在臨床上深受重視[4-5] 。左下肢血栓形成遠遠高于右下肢,特別是原發性髂-股靜脈血栓形成。有時下肢靜脈血栓還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靜脈,甚至堵塞腎靜脈而引起腎功能衰竭從而威脅生命。因此,護理人員能否正確全面地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成為預防DVT形成的關鍵。

在近年來,護理工作在臨床上的作用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對于重癥患者全面的護理工作對患者的康復非常重要。在護理工作中,有預見性的護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患者在遭受疾病打擊后,心理壓力極大,常常處于崩潰的邊緣,甚至產生抵觸治療和護理的情況。護理人員最先要安慰患者,讓患者保持冷靜的情緒,當患者能夠平靜地與護理人員交流時,護理人員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釋病情的恢復情況,幫助患者建立起治療的信心[6-7] 。研究結果表明,通過護理臨床路徑從認知性護理、指導性護理與深入性護理等方面護理措施,護理組在院外帶入DVT、院內發生DVT、患者對預防DVT依從性、患者滿意度方面的生存質量評分、FMA評分有了顯著提高,相比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表明開展護理路徑干預模式,可顯著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預防院內DVT發生,顯著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應用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能有效預防腦梗死恢復早期臥床患者發生DVT具有積極的作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志娟,葉秋椏,馮麗娟,于輝,呂學海,劉運平,趙玉芹,王立哲,段海麗.超早期康復護理對橋腦梗死患者心理、認知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藥,2020,42(15):2377-2380.

[2] 何乾峰,田小溪,郝海水,程洪瑜,李玉騫,張娜,衛攀,張毳毳,蔣瑋.呼吸訓練對急性腦梗死病人肺功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1,35(2):316-318.

[3] 石蕊,張曉玲.腦梗死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的護理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20,26(1):121-122.

[4] 樊凌云,索小燕.早期護理干預對老年腦梗死患者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作用[J].血栓與止血學,2020,26(3):497-498,500.

[5]周露,房芳,毛丹,李可欣,姚晚俠.核心穩定性康復訓練對中老年腦梗死偏癱患者的治療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20,35(23):2171-2174.

[6]An X, Zeng L, Shen L, Jiang Y. Influences of a hierarchical nursing model on rescue outcomes and nursing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m J Transl Res. 2021 Jun 15;13(6):6498-6506.

[7]劉芳.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吞咽障礙患者功能恢復的效果探討[J].糖尿病天地,2021,18(1):275.

2053501186346

猜你喜歡
臨床護理路徑
臨床護理路徑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監測血糖依從率中的應用
臨床護理路徑在混合痔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
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臨床護理路徑在腔鏡胃癌快速康復的價值
臨床護理路徑在開顱手術患者術后健康宣教中的應用
CT增強檢查中臨床護理路徑的作用
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手術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