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立德樹人文化資源開發的基本路徑

2022-03-19 22:44胡良華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5期
關鍵詞:文化資源語文教材立德樹人

摘要: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為國育才,為黨育人,要貫穿教育工作的始終。語文課程的性質決定了語文教學在立德樹人上必然要承擔更大的責任。文化育人是立德樹人的有效方式,語文教材含有豐富的育人文化資源。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語文老師要有文化資源開發的自覺意識。本文陳述了從不同角度發掘教材中文化資源的路徑,供語文老師參考。

關鍵詞: 立德樹人? 文化資源? 語文教材? 開發路徑

??2021年1月8日,新年伊始,教育部便頒發了《關于印發〈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教材〔2021〕1號),文件中要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的精神,全面落實革命傳統、中華優秀文化教育,要求此項工作在課程教材和教育教學等環節加以貫徹落實。語文課程因其性質,對此必然要更加重視。語文教師要樹立革命傳統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自覺意識,并通過創新教育教學實踐加以落實。馬鞍山市胡良華語文教育工作室于2019年4月成立后即申請并立項了馬鞍山市教育“三名”工作室專項課題“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立德樹人文化資源開發與實施實踐研究”(編號為MJZ1912),著力開展此項研究,研究內容契合了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本文根據課題組前期研究的情況,擬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利用語文課程教材,開發相應的文化資源,落實立德樹人的育人要求。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有發掘立德樹人文化資源的自覺意識

初中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诖?,《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下稱《課標》)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 風尚 ?!?/p>

要想落實語文課程這一理念,必須要依據《課標》,遵循教材,憑借課文,有效開展閱讀教學?!墩n標》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笨梢?,學生人文素養的養成,離不開承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的語文材料,其具體呈現為語文教材?,F行人教版初中語文統編教材,按人文素養主題及語文能力訓練雙線編排,由一篇篇課文組成。我們的語文教學,很大一部分是閱讀教學。閱讀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但不是機械的照相式的獲取。閱讀這種思維活動,是為了從相關素材中獲得準確、具體、有用的信息,閱讀目的不同,價值取向不同,獲取的信息也就不同。廣東省語文特級教師鄭建中說:引領學生在一篇篇文學經典中深層領悟智者的思想,感受文字的魅力,深品人間的真情,體會人生的真諦,從而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鍛造出卓越的人格。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自覺的文化資源發掘意識,發現教材中古今中外優秀文化因素,引導學生在文字的列陣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精神與情感的熏染,了解、理解、繼承和發展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使其對文化形成自我認知。

二、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大量立德樹人的文化資源

《課標》開宗明義地指出:“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闭Z文課程教學需要關注文化傳承,對學生進行文化熏陶?!墩n標》中也明確要求語文教學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革命傳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課標》“總體目標與內容”第一條提到的人類優秀文化。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大多有明確的單元人文主題,少數幾個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的單元,如八上第一單元的新聞活動探究、八下第四單元的演講活動探究、九上第一單元的詩歌活動探究,雖沒有相對集中的人文主題,但選文的選擇也是非常注重其文化內涵的。以八上第一單元的新聞活動探究為例,這一單元的選文有《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這些選文除暗含著有關新聞的各種文體知識之外,也承載著繼承革命文化、追求科學精神以及愛國情感的育人任務。毛澤東主席的兩篇消息展示了革命年代人民戰爭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深入探究,則可以發掘人民戰爭必勝的根本性的歷史規律;《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可以激發學生追求科學的熱情;認真閱讀《“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則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這些都是語文教育的應有之義,同時,管中窺豹,語文教材中有著大量的豐富的文化資源,有待我們開發。

三、閱讀教學要善于發掘教材中立德樹人的文化資源

要在閱讀教學中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教師要善于從語文教材中發掘有用的立德樹人的文化資源。語文教材一般由選文(課文)、助讀系統、思考與探究、積累拓展、活動探究等部分組成,這些組成部分正是立德樹人文化資源的礦藏。

課文文質兼美,都是經過精心編選的,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統編教材八下第一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選入了魯迅先生的《社戲》、賀敬之的《回延安》、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吳伯簫的《燈籠》,這些都是經典的詩文,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渡鐟颉分忻枥L了平橋村以及趙莊等為代表的浙東紹興魯鎮一帶農村淳樸的民風民俗,出嫁的女兒夏日歸省、春賽、社戲,在魯迅先生的細致描寫中展現出別樣的美好,給人溫暖,讓人回味。在進行《社戲》的閱讀教學時,既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語言的品味來感知文本內涵,也要由此拓展開來,引導學生搜集資料,更加深入地去了解過去農村的人情風俗,了解春賽、社戲等民間文化活動,從而了解我們的歷史,了解我們的過往,培養學生淳樸善良的情感態度。

有用的文化資源,還可以從課文的助讀系統中發掘。課文的助讀系統包括單元學習提示、課文預習提示、課文注釋、課后拓展積累等內容。以賀敬之的長詩《回延安》為例,這一單元的學習提示中指出:“民俗是民間流行的習俗、風尚,是由民眾創造并世代傳承的民間文化。本單元的課文,或表現各地風土人情,或展示傳統文化習俗。我們能從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風情畫卷,感受到多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價值和意義?!痹谡n文預習提示中編者提出了兩條要求:“延安是革命圣地。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在這里生活、工作、戰斗過十余年,為中國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礎。你對延安有哪些了解和認識?與同學交流?!薄斑@首詩用陜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寫成,使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詞語,展現出濃郁的陜北風情。朗讀全詩,體會這樣的特點,并感受詩人對‘母親延安’的深情?!闭n文注釋里也涉及大量當地、當時的文化信息,如“幾回回”“寶塔山”“白羊肚手巾”“米酒油饃”“雞毛信”“社主任”“棗園”“赤衛軍”等。課后積累拓展中提出“六”個要求:“延安,曾經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發源地,也是無數人魂牽夢縈的地方。訪問你的祖輩、父輩,或查找資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內涵。還可以對照這首詩,延伸閱讀莫耶《延安頌》、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尋》、曹靖華《小米的回憶》、吳伯簫《記一輛紡車》等,看看這些詩文體現了怎樣的‘延安精神’?!边@些課文助讀系統,既提示了這篇課文的 閱讀教學內容,也指明了我們在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上發掘及拓展教育資源的方向,在閱讀教學中要加以充分利用。

另外,課后的思考探究中也常常蘊含著文化資源?!痘匮影病返恼n后思考探究三:“這首詩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根據下面的提示深入體會,完成練習?!鳖}目給出的提示如下:

1.全詩采用陜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兩行一節,節內押韻,形式活潑,節奏自由。試選兩三個詩節做簡要分析。

2.詩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詞語,描摹了當地的生活細節和場景。試找出幾處,感受陜北的地域風情。

這道思考探究題從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來看,是對概念性知識和事實性知識的分析;從語文課程性質來看,落實了語言文字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認知。題目引導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通過語言的品味,帶領學生體認陜北的地域文化風俗,具有很強的教育性,自然不能略過。

文化育人是教育的必由之路,語文教育其責尤重。語文閱讀教學是我們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文化自覺的支撐,在文化自覺的引領下,充分調動師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有效的文化資源,激發學生的文化潛意識,培育學生深厚的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鄭建忠.厚積薄發,打造植入靈魂的教育[J].語文教學通訊(B刊),2021(2).

責任編輯:丁 蔚

3801500589200

猜你喜歡
文化資源語文教材立德樹人
論語文教材中古典詩文吟誦教學方法
語文教材中尋找口語訓練的契機研究
武當山道教文化資源旅游開發研究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文化資源向文化產業的轉化
小學語文教材共有課文的詞語編排情況考察
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初中語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價值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