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做合一”引領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優化

2022-03-19 22:44鄭曉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5期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鄭曉

摘要: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應當注重教學方式的轉型,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敖虒W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本文分析了在“教學做合一”理念引領下的初中語文課堂優化策略。

關鍵詞: 教學做合一? 初中語文? 教學策略

新課程改革強調加強學生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念,注重知識的應用,強化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與新課改理念不謀而合。教師要在“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引領下,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和內容,考慮學生認知特點,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一、引入學生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做合一”的基礎與核心為生活經驗,即教師結合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開展課堂教學,并指引學生結合實踐學習知識,在此過程中拓展思維,提升綜合素養與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更能增強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語文教學不應再單純地傳授知識,而要在課堂教學中指引學生結合已有生活經驗構建專屬于自身的知識體系。對此,教師可應用情景教學法指導學生回顧生活,達到提升語文素養的目的。以部編版《雨的四季》教學為例,教師先讓學生結合自身已有生活經驗暢談四季雨的特征,再運用現代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下雨聲音頻片段,學生在教師創設的下雨天情境中能跟隨雨聲回想記憶中存儲的不同季節雨的特征。再選擇“沾衣欲濕杏花雨”等具有代表性的詩句作為導入,讓學生辨別詩句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雨。接著教師繼續運用雨聲作為引導,讓學生自主閱讀,要求學生在初次閱讀時畫出課文中最能打動自己的語句并在閱讀后討論,作者為何那么喜愛雨。學生可結合自身對文本的感悟加以分析,深層次感悟作者傳遞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師將教學重難點放置于重點詞匯解析和寫作手法分析上,再次引領學生深度分析文本并感悟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與優美詞句。教師還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選取一個季節的雨進行描述,在此過程中學生可結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形象化描繪不同季節的雨,深化對所學文本的理解,強化情感體驗。

二、明確課堂活動目標,注重高效課堂構建

初中語文課堂中應當明確課堂教學目標,發揮其課堂指導作用,保證課堂活動順利開展。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下,深入分析教學目標,將其和教學內容有效融合,創新課堂活動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在具體課堂活動中,結合新課程改革標準和要求,以課文內容作為基礎,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例如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黃河頌》的教學?!饵S河頌》作為一首詩歌,需要學生掌握關鍵字詞,有感情地朗讀,提高詩歌鑒賞能力。通過學習要求學生掌握詩歌創作背景,品味詩歌中的語言,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體會詩歌中蘊藏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梢宰寣W生對歌頌黃河的部分進行層次劃分,找出分層的標志性語句,分析作者歌頌的內容。如“??!黃河!”是三個分層的提示句子,通過共同探究和分析,感受每個層次的意思和內涵:第一層通過描繪黃河流域的產生、發展和壯大的歷史,明確其歷史貢獻,哺育世代炎黃子孫。第二層明確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保衛中華民族。第三層結合黃河自然特點,歌頌黃河流域的寬廣,歌頌黃河的巨大貢獻。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逐層理解詩歌內容,探索詩歌中傳達的民族精神,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加強學生良好品質的培養。

三、重新定位師生角色,促進知識深層理解

“教學做合一”中的“做”指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部分實踐類活動中學習知識并進行歸納總結,提升學習效率。學生在上述教學模式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因而教師應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明確學生是課堂教學主體的思想,全面調動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此同時,教師應強化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方式,并在此過程中根據對“做”中“學”理論的理解,找尋學生現有學習習慣和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再督促學生加以改進,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想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效應用“教學做合一”理論,就要從思想觀念方面加以轉變,根據自身對語文知識的了解,在各項教學互動中滲透知識,并組織學生參與相關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知識,達到“做”中“學”的效果。例如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中國石拱橋》的教學。課文從“久、美、堅”三個層面闡述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結合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例子,解釋石拱橋的共同特點,重點分析兩座橋的特點,表現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在學生閱讀課文把握石拱橋特征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石拱橋;或者讓學生根據石拱橋的特點,利用相應的事物,自主制作石拱橋模型,深刻感受課文知識內容。在具體的觀察和實踐活動中,結合課文觀察和分析石拱橋,了解石拱橋的特點,分析石拱橋的美感。通過這樣的方式,加深學生的切身體驗,讓學生有更為深刻和真實的感受,理解課文內容,強化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保證教學活動有效開展。

四、以“做”為中心,加深學生課堂體驗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效率、質量等有著緊密聯系。在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多是被動接納、吸收、消化知識。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應用先進教學理論和方式,激發學生潛在的探究知識的欲望。對于“教學做合一”教學理論而言,“做”是主要內容,教師可根據對該教學理論的理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知識,只有在做中教和做中學才能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強化學生核心素養。以部編版《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課為例,教師可先讓學生自主閱讀和預習課文,了解課本中從做到說、從說到做的一系列過程,并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鼓勵學生結合自身想法演繹聞一多先生一言一行,從中體驗和感悟聞一多先生的愛國精神。與此同時,該單元寫作主題為“寫出人物精神”,教師可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深度解剖,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特征展開更具有條理和更為細致的描寫。教師在以“做”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的頭腦共同發揮作用。再以《新聞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之前需先讓學生了解新聞基本知識,即三特征、五結構與六要素,隨即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為每個小組分配閱讀文本,要求各個小組畫出新聞組成部分和要素,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其作用和特征。上述教學過程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并適當穿插小組合作交流,學生能深入了解新聞的特征與結構。最后教師設置課后練習題,即讓學生以簡述方式表述學校最近發生的一件事,以新聞寫作方式描述自身所見所聞。上述教學方式不但對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細心觀察能力有積極影響,還能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五、結語

“教學做合一”是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促進社會和學校融合,加強教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實際特點,明確課堂教學目標,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注重實踐活動,保證課堂活動有效開展。在具體的課堂活動中,注重“教學做合一”的引領作用,讓學生可以真正參與課堂活動,以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實現高效構建教學課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吳育華.有效引領 優化教學——教學做合一引領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優化[J].華夏教師,2019(25):81 82.

[2]王大金.“教、學、做”合一——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學周刊,2018(19):125 126.

[3]何鋼.談“教學做合一”理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嘗試[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1):37 38.

責任編輯:黃大燦

3487500589293

猜你喜歡
教學做合一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改革研究
在“教學做合一”中優化思維品質 提升創新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