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審美理論視閾下當代中國文藝“角色”問題探究

2022-03-23 07:39
開封大學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文藝作品角色文藝

譚 冀

(湖北民族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恩施 445000)

一、文藝“角色”的基本內涵

盧卡奇在 《審美特性》中對文藝的作用進行了“物”化,使其不再停留在接受者們精神的寄托與希望上[1]。在革命斗爭中,人們對該書的內容進行系統化理解,并將理解轉化成激進的態度,賦予其實踐意義。盧卡奇認為,無產階級革命的任務是在其目前所面對的階級狀況中,為革命的階級意識尋找中介。而文藝的“角色”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凸顯,它預示某個歷史時期一些與社會主體思想相對立的觀點的誕生,也指出這個時期人類社會中階級對立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可以說,文藝的“角色”是社會主體思想的傳遞者與社會個體思想的聯系者。

古希臘時期,文藝作品的指向性非常明確,其目的是單純的,是對自然表達崇敬,對社會關系進行闡釋。其對接受者而言,也是一種直觀的、帶有神圣偏見的符號?!逗神R史詩》《變形記》《神譜》等優秀文藝作品不僅反映了古希臘人的現實生活,還表達了古希臘人對自然、宇宙、人類社會的理解,記錄了古希臘從氏族社會向奴隸社會轉變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和平與戰爭對人類的意義。人們不再一味地強調自然中已有的一切關系,而是開始關注新形成的屬于人類社會的關系,例如人神關系,這種關系也成為當時社會穩定以及發展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文藝所展現出來的角色作用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其不再單單是向人們傳達客觀事實的中介,而是附帶了一些階級性的觀念在里面。例如,古希臘眾神的形象成為世間萬物構成要素的基本來源,因此人們對自然的敬畏與未知最終都落在對神靈的崇拜上。而文藝自然而然地成為描繪眾神力量的工具,人們的審美意識逐漸固化,一切美麗的東西不再來源于自然和人的本心,而是來源于文藝作品所描繪的神圣的、高級的美。這種美,無法通過無產階級文藝本身來撼動,不過是一切本就屬于世俗的美被統治階級占有并賦予其新的美學屬性罷了。馬克思對古希臘神靈形象的藝術理解,就是擺脫了這些新的美學屬性,利用純粹的人類的自由的藝術審美去看待它們。馬克思在《意大利研究》摘錄中指出:“這些神靈形象只是屬于藝術本身的一切,是具有人類美的習性在美好的有機構成物中的映像?!保?]他認為,神靈本身反映的是人們自身的思想美與優良傳統,而不是某一宗教或某些利益集團和專制王國的權利的最高表達。這里必須提到中世紀的宗教藝術文化。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中美的異化主要表現在,資產階級通過生產活動以及人們的物質需求之間的關系,將美物化,并將物化的美的價值賦予商品,融入商品的價值當中去,其目的是掩蓋他們與無產階級的剝削關系,而這個丑陋行為的始作俑者正是資產階級文藝作家與宗教文藝思想的傳播。馬克思在其未公開發表的文章《論宗教和藝術》中,批判了宗教與藝術的對立面。馬克思認為:“宗教本身是沒有內容的,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間,隨著以宗教為理論的被歪曲了的現實的消滅,宗教也將自行消滅?!保?]馬克思此時的基本思路是,將藝術從它所附屬的宗教中剝離,排除宗教對其內涵的遮蔽。純粹從藝術本身的角度來理解,它的內涵無外乎是人自身之本性在外在生命現象中的映射,古典英雄和神靈形象反映的不過是人自身所蘊含的美德。青年馬克思在希臘藝術中看到的不是幻想的宗教王國,而是充滿創造力的人之國度。他引述格隆德的論述道:“荷馬認為描繪的能力主要是人?!痹隈R克思看來,雖然希臘藝術采用了宗教的形式,但它的內核是將人性之自由與美好作為追尋目的的藝術,這就將它同貶抑人的東方宗教藝術區分開來。

二、馬克思審美理論中的文藝思考

馬克思出生于律師家庭,他的父親在他小的時候就灌輸含有法國啟蒙思想和市民階級意識的人文精神。馬克思在成長過程中,對文藝欣賞和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后來對歐洲古典文學的深入鉆研與理解以及對康德、黑格爾美學思想的研究,為其審美理論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大學時期的馬克思經常創作詩歌,后來還與自己的戀人燕妮交流各自對文藝的看法,這無異推動了馬克思文藝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在1836年寄給父親的詩集中,他表達了自己對文藝創作的思考:“靈感的火花從詩人外部而來,但他必須加以撫育?!瘪R克思認為,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其從文藝作品中所汲取的信息都是客觀的,而這種汲取信息的過程即為審美,因此單單看文藝作品本身的話,其既可以是美的來源,也可以作為美的最終形式而存在?!霸谕旯さ乃囆g作品當中,既包含痛苦也包含快樂?!眲撟魑乃囎髌窌r的靈感也不單純是作者的第一感覺,更多的是作者在對社會、自然的抽象理解中所形成的具體的整體的感悟與思考。凸顯馬克思文藝思考的文學作品就是其在柏林《藝文》雜志上發表的《行吟詩人》:“藝術應該歌頌光明,引人向上;藝術應該揭露現實生活中的陰暗面,震撼人的靈魂?!保?](P15)從這里可以看出,馬克思對文藝的角色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認為,文藝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性自然的欲望或審美過程中的需求和享受而存在的,它是這樣一個角色:經過人本身主觀能動的對社會真實現象的抽象創造,它產生一種能夠牽動人的靈魂的力量,而且這種力量能夠根據接受者的需要轉化為物質力量。這似乎與康德的“審美的本質是人自身欲望的需求”這一觀點相悖,這也是馬克思脫離直觀、感性認識的審美思考的開始。這時,馬克思對哲學的思考也來到了一個時代的節點。早年的馬克思受黑格爾思想影響頗深。作為青年黑格爾派的一員,馬克思對黑格爾的“美學終結論”有一定的研究,他在探求審美終極目的的過程中,與黑格爾產生了分歧。馬克思清楚地認識到,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并沒有在其美學理論中得到完美的體現,最終,唯心主義立場使其將美歸于不可解釋的 “理”或者“絕對精神”中。這時的馬克思對文藝創作與評價有了獨到的見解。馬克思一生致力于尋找人類解放的道路,他運用哲學揭示了萬物聯系與發展的本質,運用剩余價值理論揭露了資本主義無情剝削與壓迫的嘴臉,運用唯物史觀道明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其對文藝的審美態度自然側重于文藝給人們傳遞的不斷向上的精神力量以及引導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的科學指引。因此,馬克思在審美領域的主要立場與觀點就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回到文藝本身來看,馬克思從人性之美的角度批判了宗教對文藝無條件的束縛,從社會關系的角度剖析了大眾審美的異化。在他的博士論文中,他推崇伊壁鳩魯的觀點,贊頌其不懼神威,大膽反抗宗教壓迫的勇氣,歌頌普羅米修斯寧愿葬身于懸崖之上也不愿受宙斯擺布的反抗精神。這足以說明馬克思對文藝創作的態度,他認為文藝創作應該永遠是自由的、無拘束的,文藝作品必須是真正被社會和人民所需要的,能夠引導人們追求自由、促進人類社會進步,這是文藝創作的本質。

三、對當代中國文藝作品“角色”問題的三重理解

文藝作品能否發揮聯系國家意志、社會觀念與民眾思想意識的“角色”作用,是任何時代都必須重視和研究的一個問題。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代中國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歷史時期。我們要增強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樹立大國形象,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作為國家精神文明的重要體現,在文化建設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想理解文藝“角色”問題,從而發揮文藝“角色”作用,就必須弄清文藝作品的價值、來源和歸宿分別是什么。

(一)文藝作品的價值取向

文藝價值的構成比較復雜,文藝作品的形式更是多種多樣,因此不能從單一的研究角度來探討文藝作品本身的價值,這樣會缺乏普遍性,會只看到文藝創作者想要獲取的特殊性價值,只有通過文藝作品的價值取向來判斷其所產生的社會價值,才能客觀地評價文藝作品的價值,并準確判斷其是否能夠發揮出“角色”作用。

文藝作品“角色”作用的最終受益者是人,因此文藝作品的價值取向必須從兩個向度即社會與人本身來進行闡釋。眾所周知,人具有二重性,即社會屬性與自然屬性。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文藝價值是由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現有環境的限制與社會未來發展的需求所決定的;從自然的角度來看,文藝價值就是人們在追求自身審美需求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物質需求,它們一般由人的精神向往和生理機能構成。人的二重性所決定的文藝價值取向的二重性,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社會需求與個人需求的區別。兩種需求從形成過程來看,似乎并無任何交集,但從整體來看,個人需求是寓于社會需求之中的,而社會需求決定個人的需求。文藝價值亦是如此,它無法通過個人的審美態度以及衡量標準來實現,也不能只通過當前的社會背景來決定,它必定是二者交融交織的結果,而二者成功交融與否,是判定文藝是否發揮出其“角色”作用的唯一途徑。

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一個文化大國,且中國古代的許多文藝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對周邊各國乃至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儒家文化為歷史文化背景、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而不斷發展起來的中國當代文化,勢必與以基督教文化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產生分歧,這既是由時代與社會的需求不同所導致的文化差異,也是由處在不同社會背景下的人自身的審美需求不同所導致的文藝形式上的差異。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講求和為貴、天下大同,西方文化則認為宗教是至高無上的,崇尚個人英雄主義。中西文藝創作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各自文化思想基礎之上的,都受到這些絕對的藝術理念的支配。不難發現,社會需求在文藝價值的實現過程中具有主導作用,它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決定著文藝創作的形式,人們需要適應社會并不斷滿足它的需求。當然,歷史也證明,當社會對文藝的需求相悖于生活在這一社會背景下的個人的需求時,它會被逐漸淘汰,被新的、更符合實際的需求所取代。這一更替過程所需要的物質力量,也是文藝“角色”作用的重要體現。

當代中國文藝在世界文藝大舞臺上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充分展示了中國形象和中國精神,可以說是中國人民與中國社會的一張名片。這種亮相的背后,展示的是構建一個和平的人類文化環境、與其他國家共同創造文藝新時代、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造福全人類的決心和擔當。

(二)文藝作品的來源

馬克思認為,文藝作品是在人的主觀能動性指導下進行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產物,其本質內容來源于人的一切社會生活,并在此之中得到升華。列寧指出:“藝術屬于人民,它必須深深扎根于廣大勞動群眾中間?!保?](P435)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也明確指出:“生活是文藝唯一的源泉?!比绻f社會生活為文藝創作提供了直接的靈感與思路,那么創作文藝作品的人既是文藝的來源也是文藝的締造者,處在這個時代和社會中的人的需求就是文藝作品的根本來源。

文藝作品來源于人的需求,并不是說它只是人通過大腦機能憑空想象出來的東西,它是一種人在對自然界和社會的認識和改造過程中所總結出的一些精神力量的物化,因此文藝在本質上是具有靈魂和思想的,它會與人的精神產生碰撞,給予人或積極向上的動力或消極悲觀的情緒。但是,不能以此來判斷文藝作品的好壞。我們知道,文藝的價值取向即需求,判定文藝價值必須從當前社會發展需求出發。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忽略處在社會中的個人的特殊情感。人有悲歡離合,任何表達情感的方式都能以文藝的形式展現出來。不論內容是悲傷的還是歡樂的,只要其出發點是為了人民,其所傳遞的信息是符合人民生活需要的,就是好作品。李?,B導演的作品《隱入塵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影片講述了西北地區一位底層農民的故事,展示出20世紀中國農村貧困人群最真實的一面,但影片并不只是想描寫他們慘淡的生活,而是要反映出他們在困難的現實中如何尋找生活的意義。在男主人公馬有鐵失去妻子的那一刻,他做出了忠于自己內心的選擇。他沒有與街口的鄉鄰們一樣怨天尤人,而是繼續秉持自己的人生態度,做完了自己該做的事情,完成了他該完成的任務。在稻谷豐收后,他以自己選擇的方式隱入塵煙。電影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也沒有刻意設計的催人淚下的悲慘橋段,只是從這個社會中最普通的人的生活出發,表達了人最真實的情感。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不能以自己的個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保?]這篇講話是當代中國文藝創作的指南。

(三)文藝作品的落腳點

既然文藝作品的價值取向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其來源是人的一切社會生活,那么文藝作品的落腳點與文藝創作的最終歸宿也應當是社會和人本身。

任何時代的文藝作品都具有其獨特的精神特質。文藝工作者只有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創作出好的文藝作品,這樣的文藝作品能夠催生出不斷革新的力量。這份力量作為文藝最本質的“角色”而存在,一旦丟失,文藝創作者及其作品就會被歷史和人民所淘汰。文藝要展示社會精神面貌。從過去的農耕時代到如今的信息時代,從古代的封建官僚主義到如今的社會主義,時代和思想文化在不斷發生變化。文藝作品的形式和主題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但“促進社會的進步與人類的自由全面發展”這個文藝創作的最終目的從未改變過,也永遠不會改變。章炳麟、鄒容、陳天華等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傳家為社會和人民而奮筆疾書,他們均具有鮮明的個性、卓越的才華、奮進的力量,是當時民族文化與時代精神的代表。路遙、梁曉聲、張潔、李存葆等當代作家用樸實的語言、巧妙的構思、精湛的寫作技藝描繪出人世間真實的生活,表達出最真摯的情感。這些優秀文藝工作者創作的文藝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人們在這些文藝作品的催化作用下穩步前進。這些作品是文藝工作者真誠的奉獻,社會和人民就是文藝創作的歸宿。文藝創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使作品成為不朽的經典,而只有那些不斷提升人們的審美認知、不斷拓展人們的知識視野和眼界的文藝作品才能夠成為經典。人類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只有傳達人民心聲,文藝創作才能達到其最終目的,釋放其全部的精神力量。

我們并不是說今后所有的文藝作品都要成為經典,但至少要確保文藝創作的基本思想正確?,F如今,文藝創作市場化趨勢明顯,普羅大眾習慣于符號消費,欣賞文藝作品成為一種符號消費方式,人們過去所追求的文字、音樂、電影中所蘊涵的精神力量也逐漸被簡單的物欲所取代。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比缃竦奈乃囅M理念確實對人民群眾有一定的影響,它導致審美異化,文藝作品本該擁有的話語權慢慢喪失。從根本上看,這是文藝作品丟失了聯系社會和人民的“角色”作用的結果。當代中國文藝工作者要意識到理性認識的重要性,明確文藝創作的本質、價值取向、來源和歸宿,避免跌入資本化的文藝思維陷阱,增強藝術判斷力,增加審美經驗,使文藝創作回到社會生活和人本上去,使中國文藝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充分發揮“角色”作用。

四、結語

列寧指出:“沿著馬克思的理論的道路前進,我們將愈來愈接近客觀真理(但不會窮盡它);而沿著任何其他的道路前進,除了混亂和謬誤之外,我們什么也得不到?!保?](P143)馬克思審美理論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理論與實踐層面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人民的火熱生活為靈感來源,不能割裂人民與藝術的聯系。這不僅強調了社會主義文藝的人民性,而且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我們必須認清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趨勢,堅定四個自信,明確馬克思審美理論對文藝角色問題的本質的規定,堅持以馬克思審美理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發展,有力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猜你喜歡
文藝作品角色文藝
文藝作品
1942,文藝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藝高級感?
論近代中西方文藝作品互譯發展現狀及趨勢
□文藝范
群眾文藝作品內涵的提升
《冰雪奇緣》開啟迪士尼劇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資源開發與智力資本提升的關系探析
農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師的角色與使命
國內九成文藝作品屬模仿復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