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五育融合”理念的高校勞動教育優化路徑

2022-03-23 12:14
呼倫貝爾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五育融合五育勞動

聶 勇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 安徽 六安 237011)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全黨全社會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勞動教育……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1]。高校能否依托勞動教育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使其完美融合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促進人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面臨的一大時代課題。新的課題召喚“五育融合”這一新的理念。所謂“五育融合”,是指由以往德智體美勞“各行其是”的狀態轉向彼此滲透的融合狀態。[2]高校在“五育融合”理念下應該不斷摸索和把握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之間的融合點,構建融合機制。對于勞動教育,高校應正確理解“五育融合”理念重要意義,深入挖掘勞動教育的特有育人價值,牢固樹立科學的勞動教育觀,積極適應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不斷開創高校人才培養新局面。

一、高?;凇拔逵诤稀崩砟顑灮瘎趧咏逃闹匾獌r值

《意見》指出,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拔逵诤稀崩砟钜蟾咝3浞株P注勞動教育的特點,在考慮高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德智體美各育與勞動教育的結合方式與結合策略,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一)勞動教育之于樹德的價值

作為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勞動對于培養和提升人的道德修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勞動教育能夠增強廣大青年學生對社會、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感。大學生群體正處于“拔節孕穗期”,系統的勞動教育不僅能培養他們的奉獻精神,而且可以激發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其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中自覺抵制錯誤思想的影響,勇敢地同不良思潮做斗爭,提升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大學生將個人價值統一到社會價值中,實現“小我”和“大我”的統一;其次,勞動教育可以使大學生在實踐中充分體會與感悟艱苦奮斗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和家國情懷,體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3]最后,高?;凇拔逵诤稀崩砟顑灮瘎趧咏逃?,引導青年學生樹立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的價值觀念,有利于引導他們樹立恪盡職守、腳踏實地、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職業道德,并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漸養成辛勤勞動的習慣和良好品質。

(二)勞動教育之于增智的價值

勞動提升人的道德修養的同時對人的智力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其一,勞動教育本身就在向學生傳授勞動知識,增長學生的勞動智慧。信息時代,產業技術的更新換代要求勞動者掌握綜合技能。五育融合工作的開展可以均衡高校在體力勞動教育與腦力勞動教育過程中的重視程度,促進高校大學生勞動智慧的培養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高?;凇拔逵诤稀崩砟顑灮瘎趧咏逃漠攧罩笔亲尨髮W生學會勞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對各類事物和現象的觀察,在教師的講解中,形成自身對世界規律性的認識,從而熟練運用勞動知識,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促使學生積累勞動智慧;[4]其二,大學生參與勞動實踐有利于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推動學生的智力發展。具體而言,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積累的經驗給予學生的思維拓展和智力發展以無限可能,引導大學生對所學知識堅持不懈地探索與鉆研。

(三)勞動教育之于強體的價值

勞動教育是強健人的體魄、提高人的身體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認為,勞動創造了人本身,人在勞動實踐中改變著客觀世界。這里的“客觀世界”就包括人自身,即人的身體素質。遠古時代的原始人正是依靠雙手和辛勤勞動,克服重重困難,才得以生存并撫育后代。一方面,勞動鍛煉能夠激發人的身體潛力,高校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各育之間的融合可以在學生日常的學習與工作中充分融入勞動教育因素,通過鼓勵學生動手參與勞動教育實踐的方式調動人的各項身體機能,使人的身心和體能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適度的體力勞動鍛煉可以強健人的體魄,傳統高校各項教育工作的開展主要側重學生對于專業理論知識方面的掌握,德智體美各育與勞動教育的結合可以在理論知識學習之余掌握其實踐技巧,在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身體機能,使人的身體素質和各項機能在鍛煉中逐漸增強。

(四)勞動教育之于育美的價值

勞動教育與美育息息相關。學生在勞動鍛煉過程中會對客觀世界進行反復的情緒體驗,推動學生情感乃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發展變化。一言以蔽之,勞動教育可以提升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一方面,學生在勞動鍛煉中能夠親身感悟勞動成果帶來的成就感,樹立勞動偉大的審美觀,激發學生熱愛勞動、愿意勞動的主觀能動意識,調動學生參與體力勞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勞動鍛煉中體驗快樂,提升學生理解美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參與體力勞動鍛煉可以在收獲成果的同時,激發勞動創造的積極性,提升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5]同時,勞動教育可以引導學生自覺抵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思潮的影響,樹立正確的勞動審美觀,推動高校學生在實際學習與生活過程中充分踐行相關的勞動教育理念,促進其審美能力的提升與全面發展。

二、高?;凇拔逵诤稀崩砟顑灮瘎趧咏逃媾R的問題

在《意見》出臺后,高校勞動教育取得較大進展。但是從“五育融合”理念的視角來看,部分高校優化勞動教育仍然面臨邊緣化傾向、在實踐育人中被虛化、尚未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相關主體對勞動教育不夠重視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部分高校勞動教育呈邊緣化傾向

當前,部分高校勞動教育呈明顯的邊緣化傾向,弱化了勞動教育的價值。其一,在思想認識方面,部分高校對勞動教育缺乏深刻的認識和高度的重視。一些高校片面地將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和實習實訓等活動等同于勞動教育,勞動成為學生習得某項技能的手段,弱化體力勞動,不少大學生選擇回避累活、臟活,這明顯與“五育融合”育人理念背道而馳;[6]其二,部分高校過于關注學生文化課成績,不重視勞動教育課程,不僅造成學生沒能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很難做到勞動自立,而且導致不少學生缺失勞動意識與勞動能力,不愿意從事體力勞動,更談不上奉獻社會、服務人民;[7]其三,家庭、企業和相關社會團體對大學生的勞動教育普遍不夠重視。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各育的融合不僅局限在校園環境中,還包括學生在家庭環境以及企業實習環境中勞動知識的掌握以及勞動能力的培養。但具體“五育融合”過程中,部分高校在德智體美各育的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忽視勞動教育的情況,難以提升大學生專業性、創新性的勞動能力,直接影響“五育融合”育人合力的形成。

(二)勞動教育在實踐育人中被虛化

當前,部分高校勞動教育在實踐教學中存在被虛化的情況。部分高校勞動教育的開展混淆目的和手段,緊盯活動開展是否順利、相關安全保障是否到位,忽視學生集體主義精神與勤勞品質的培養,不夠重視發揮“以勞育人”的功能。其一,部分高校在實習實訓教學中存在“走過場”現象,甚至僅安排一兩天的參觀時間,不少學生如此短的時間里只能走馬觀花,缺乏實質性親身勞動體驗,難以充分發揮實習實訓的實效;[8]其二,“五育融合”過程中勞動教育專業訓練安排科學性有待提升。勞動教育在“五育融合”過程中的運用需要高校安排專業的勞動實踐環節,但不少大學生反映在實習實訓中的動手機會明顯不夠,體會不到體力勞動的真正樂趣,難以通過勞動領悟實踐內涵,直接降低了實訓教育的質量,阻礙“五育融合”進程的推進。

(三)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不完善

“五育融合”視角下高校勞動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高校具備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通過勞動教育與其他各育之間的協調配合,進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但實際課程體系建設并不理想。首先,高校在勞動教育課程的安排科學性上有待提升。部分高校在課程安排上存在重德智體美,輕勞動教育傾向,勞動教育課程時長較短且主要集中于下午,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與注意力有限,不利于學生在勞動教育課程中學習效率的提升;其二,在課程設置方面,部分高校在課程類型的確定以及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較為隨意,不僅沒有充分考慮本校師生對于勞動教育內容的意見與想法,也沒有邀請相關專業對勞動教育課程內容進行論證,沒有結合學生特點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對各門課程蘊含的勞動教育元素挖掘不充分,難以發揮“五育融合”的育人效力。

(四)“五育融合”勞動教育評價機制不完善

“五育融合”視角下勞動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科學完善的勞動教育評價機制,通過對高校教師各項教學活動以及學生學習行為的綜合評價提升高校勞動教育質量。但實際勞動教育評價機制建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一,勞動教育評價理念有待更新。部分高校在勞動教育評價過程中仍然堅持傳統的評價理念,忽視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各育之間的聯系,只對勞動教育內容與方式進行評價,不僅阻礙了“五育融合”這一理念作用的發揮,同樣影響了學生全面發展;其二,在評價標準方面,不少高校既沒有建立完善的勞動教育評價標準規范勞動教育教師的教學行為,也沒有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對學生在勞動教學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客觀準確的評價,高校師生在勞動教育過程中的教學與學習行為無法收到及時的反饋,導致高校師生對“五育融合”理念理解與落實不充分,直接降低了“五育融合”的育人效力,制約了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9]

三、高?;凇拔逵诤稀崩砟顑灮瘎趧咏逃穆窂?/h2>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優化勞動教育必須體現“五育融合”,杜絕分離、割裂五育,用好課堂主渠道,抓好第二課堂,重視整體推進,調動全社會力量,全方位構建以勞育人新格局。

(一)用好課堂主渠道,促進勞動教育融入其他課程

高?;凇拔逵诤稀崩砟顑灮瘎趧咏逃?,要在進一步完善勞動教育黨委領導機制與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制定總體規劃、開展全面部署,推動形成勞動教育常態化長效機制。其中,特別要用好課堂主渠道,促進勞動教育融入其他課程。

1.高校要根據本校勞動教育的實際情況制定勞動課程教學大綱,分學段設置勞動課程類型,分層次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明確勞動教育課程的學時和學分。高??梢詫趧咏逃n程分成勞動理論、勞動技能與勞動實踐三類。針對不同專業,可將勞動教育課程分為普及類課程和專業類課程。專業類勞動教育課程應緊密結合專業課教學實際,有機融合勞動教育內容。[10]

2.為了更好地落實“五育融合”理念,高校應將勞動教育融入其他課程。首先,高校要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實現以勞樹德。思政課教師要把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廣大青年學生的勞動觀念,大力推動工匠精神、勞模精神進課堂、進教材,使大學生將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高校要將勞動教育有機融入其他課程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知行統一。大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手腦結合深入消化理論知識,才能進一步拓展思維和激發學習興趣,實現以勞增智;再次,高校要將勞動教育有機融入體育教學,實現以勞強體,為大學生勞動實踐奠定生理和心理基礎,進而讓他們在勞動中創造價值、收獲成果。一方面,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能培養其勞動必需的體力、協調力和適應力;另一方面,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形成的合作精神、競爭意識、自我超越等品質,能夠使學生在體力勞動中協同合作,激發他們的創新創造意識,進而使他們在勞動創造價值的過程中深刻領悟勞動之美,弘揚勞動精神;最后,高校要將勞動教育融入美育,實現以勞塑美。勞動創造美,美育必須依賴勞動教育,勞動教育必須依托美育實現個體素質提升。大學生只有在勞動鍛煉中體悟到自身價值,才能獲得審美愉悅。

(二)落實實踐育人,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生日常生活

高?;凇拔逵诤稀崩砟顑灮瘎趧咏逃?,要下大力氣全面落實實踐育人,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生日常生活。

1.高校要進一步加強第二課堂中的體力勞動活動建設,增強體力勞動的體驗性、趣味性和綜合性。如,高??梢詫⒋髮W生勞動教育有機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中,在創造性勞動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高校還可以將勞動教育融入大學生公益實踐等社會實踐活動中,組織開展“最美勞動者”評選活動,積極營造學習勞動模范的良好氛圍;定期舉辦勞動價值觀學習沙龍與勞動精神專題研討,邀請專家、學者來校開展勞動教育專題講座,并邀請勞動模范和大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互動、心與心的交流。[11]高校既要積極引導大學生主動下基層、進工廠,在親身勞動體驗中感受勞動獨特的魅力,也要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性勞動,使他們在勞動中體驗奮斗和奉獻之美。高校還要基于“五育融合”理念著眼學生全面發展和他們的日常生活,為其構建沉浸式勞動教育場景,在真實的勞動情境中陶冶學生勞動感情、加深學生勞動認知、磨煉學生勞動意志,升華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集體主義精神。

2.高校要建設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校園文化,讓廣大青年學生自覺弘揚忘我奉獻、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的勞動精神。高校要將勞動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利用校園中的以勞育人元素。如,高校既可以推出有關“最美勞動者”的多媒體產品,廣泛宣傳新時代勞動模范的優秀事跡,促使勞動教育緊跟時代發展步伐,[12]也可以充分運用微電影、短視頻、VR全景等形式制作有關勞動教育的微文化產品,使勞動教育更具互動性,還可以從獎懲制度、校規校紀等方面入手,營造熱愛勞動的校園文化氛圍。除此之外,高校在“五一”國際勞動節要大力開展勞動教育專題宣傳,深挖國際勞動節的深刻內涵,加深大學生對勞動的深層次理解,促使大學生群體更加認同勞動價值觀,自覺參與體力勞動鍛煉。

(三)重視整體推進,使以勞育人貫穿人才培養全程

高?;凇拔逵诤稀崩砟顑灮瘎趧咏逃?,必須著眼全局,重視整體推進,推動以勞育人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1.建議國家、省(市)、區盡快建立勞動教育綜合保障體系,建議各大中小學盡快建立集勞動課程與實踐于一體的勞動教育體系,為高校進一步優化勞動教育打下堅實基礎。其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制定優化勞動教育的指導意見和指導大綱,構建大中小學一脈相承的勞動教育體系。如,對于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規劃和設計,在橫向上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合理制定勞動教育目標,科學設計勞動教育內容和方法;在縱向上要抓好大中小學在勞動教育課程內容、實施與評價方面的銜接工作。勞動教育課程內容建設除了勞動技能課外,還要適當補充實踐活動課程和具有地方或校本特色的課程,遵循系統化的課程開發思路,運用縱橫交錯、多方參與的形式對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開展課程編制工作。[13]

2.高校要在大學生入校以后的重要節點組織開展更加精準的勞動教育。在新生入學時,高校要在各環節滲透勞動教育。如,高??梢栽谛J方逃薪o大學生講好本校一代代學生的艱苦奮斗史,使學生深刻認識學校取得的辦學成就凝結著偉大的勞動精神;在大學生畢業實習時,高校要引導大學生深刻意識到只有辛勤勞動才有收獲,未來的職業生涯只有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弘揚不怕苦、不怕累的勞動精神,才能腳踏實地,贏得事業成功;在重要典禮講話中重點宣傳知名校友實干苦干的勞動精神,激勵一批批學生滿懷飽滿的勞動熱情走向社會,引導他們積極深入一線基層工作崗位建功立業。

(四)完善“五育融合”勞動教育評價機制

基于“五育融合”理念優化勞動教育,不僅需要高校具備完善的課程體制,還需要科學完善的課程評價機制。

1.更新“五育融合”視角下勞動教育評價理念。高校需要在原有勞動教育評價機制基礎上提升關于“五育融合”的重視,明確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各育之間的聯系,提升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運用“五育融合”理念的規范性。

2.完善高校勞動教育評價標準??茖W完善的評價標準可以為高校勞動教育工作指明方向,優化“五育融合”視角下勞動教育工作開展質量。一方面,高校應當鼓勵本校師生積極參與“五育融合”視角下勞動教育評價標準的制定與完善,不斷強化他們的勞動觀念,端正其勞動態度,豐富其勞動技能,增長其本領才干;另一方面,高校應積極聘請相關專家對本校勞動教育評價標準進行完善。在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充分考慮高校勞動教育資源以及生源質量,同時還要將“五育融合”理念納入評價標準建設過程中,推動高校勞動教育規范性的提升。此外,加強“五育融合”視角下勞動教育的經費保障,政府要努力爭取各方的支持,將更多社會資本用在勞動教育實踐評價建設和相關課題研究中,為構建以勞育人新格局提供強大的物質支撐。

猜你喜歡
五育融合五育勞動
五育并舉,協同育人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堅持五育并舉,引領學校未來發展
五育并舉 德潤童心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五育并舉”下家校社資源整合的價值意義
“五育融合”與中國基礎教育生態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體育在中學的新發展
“五育融合”與新時代“教育新體系”的構建
打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多元通道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