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構化視野下的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例談

2022-03-24 00:48孫晶
黑龍江教育·中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學科知識結構化思維能力

孫晶

摘 要: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文章以結構化的視角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什么樣的課堂學習才會有“思維”真正發生,學生學習什么樣的學科知識,如何讓學科知識轉化為素養,如何設計真實地指向思維的學習活動。旨在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結構化;思維能力;學科知識;轉化素養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尤其是思維能力的發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就需要思考學生的思維是怎樣產生的,即他是怎么想問題的。想問題的基礎,必須依托學生積累的基本原理、核心概念。而這些來源于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是知識是教學的基礎,如果沒有知識,教學就如無源之水。但不是所有的知識都會指向素養,只有結構化的、有組織的、能應用的知識才能在復雜的新問題中發生遷移,從而形成破解新問題的思想方法和思維路徑。

一、什么樣的課堂學習,才會有“思維”真正發生

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中仍以教師講授為主要形式,以反復訓練為主要學習方式。很多學生學習主要方式是接受、簡單記憶、復制與理解等。如果學生的學習方式僅僅是被動接受、記憶、復制,那這樣的教學內容無法轉化為素養。

真正有“思維”發生的課堂是什么樣呢?我們應該在對下面三個問題的思考中獲取我們對問題的理解與把握。

問題一:我們學習什么樣的學科知識,才會為我們今后的思考助力?

問題二:學科知識是素養的載體,但它不能直接轉化成素養,如何讓學科知識轉化為素養?

問題三:讓學生學會思考,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哪些支架呢?

二、學生學習什么樣的學科知識——結構化的知識理解

什么樣的學科知識才會讓學生產生思考呢?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來說,有意義的、能應用的知識,一定是有結構的、有組織的。所以,我們在引領學生學習的時候,能夠遷移運用的知識才是有價值的。

教材內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很多,如果把這些知識點看成是點狀的,學到的知識就是零散的、割裂的。如果我們把具有“相似的教學結構”“相似的思維方式”“相似的教學方式”,這些內容鏈接在一起系統思考、整體把握,這樣的知識就有了結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引領學生學習當前內容,又要通過此內容的教學滲透這一類知識結構化的思考,幫助學生形成“類思維”,從而為后續遇到相似問題提供方法和思維路徑的支撐。這就是現今比較倡導的“大單元思維”或是“結構化思維”,這種思維方式恰恰是學生破解未來挑戰性問題的最有效手段。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對“學生學習什么樣的學科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即我們要引領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結構化的理解與鏈接中的遷移。小學數學學習中有許多概念的教學,對這些概念的理解構建起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知識體系。在此基礎上,學生遇到問題才能舉一反三,在遷移應用中破解問題、形成新知識。因此,只有對概念的意義深入理解,才會做到“理解”后的主動遷移。這就是我們想要表達的“會學”,這是我們課堂的“根”。

學生應該學習什么樣的數學知識,即他們需要獲得什么樣的概念的理解呢?下面以“乘法的初步認識”為例,來表達我的觀點。

課例一

活動一:家里有三口人,一人吃2個蘋果,一共吃了幾個蘋果?

生1:2+2+2。

生2:3乘2。

生3:二三得六。

師:2+2+2=6,觀察每一個加數,它們的特點都是2,每個加數都相同的加法,用乘法來計算??梢詫懗?×3=6或3×2=6。乘號前和后的數都叫乘數。

課例二

活動一:

教師布置學生用小棒擺同一種圖形,在1分鐘的時間里看誰擺得多。

請學生說說,擺這么多圖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學生擺的是正方形,匯報4+4+4+……

師:你們告訴老師,一共有多少個“4”?

師:15個4相加,算起來很麻煩,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在學生迫切解決問題的愿望中,教師揭示用乘法解決問題。)

有學生說6+6+9能用乘法解決嗎?其他學生糾正他擺錯了,老師讓擺一樣的圖形,這個算式不能用乘法算式表達。

活動二:建立概念后,教師讓學生提出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

生:乘法和加法有關系嗎?

生:剛才的乘法算式,怎么算?

生: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可以用乘法來計算,所有的乘法都可以用加法來計算呢?

(說6+6+9的學生在課后找到教師交流:“我可以這樣看,2個3,2個3,3個3,一共就有7個3相加,可以用乘法?!保?/p>

課例一中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停留在告知水平,就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停留在“事實性知識”層次。課例二中,通過1分鐘拼擺的游戲場景,很多組的正方形——抽象成數字“4”——抽象意義表達為“15個4”。在“太麻煩”的問題急需破解的情況下,產生了認知沖突,從而形成新的方法和思路,這就為乘法的產生提供了必要條件和感性經驗?;诶斫饣A上的知識的獲得即達到了“概念性水平”。學生提出乘法與加法之間的相互關系,就是一種理解后的鏈接與遷移,形成解決不同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這種思維就達到了“程序性水平”。學生在對問題比較辨析的過程中,基于對核心概念的理解后的加工與創造,想到把“不同”種數據進行“加工與重構”,即把6+6+9變成了7個3相加,這就是學生形成“元認知水平”理解下的表達。

同樣對一個核心概念進行學習,學生理解的深度決定了將來他能否獨立思考,能否用他所建構的“元認知”的結構化知識去破解他沒有見過的問題?;谶@種理解下的“學習力”對于學生終身的成長有巨大的支撐作用。這就是我們想要表達的“會學”,即以教材內容為載體,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教師所呈現的“大的、具有挑戰性的真實主題”下,在對問題解決的迫切需求中,在對比、分析、探索、發現中產生自己的思想、體驗和理解,從而形成方法和策略,形成理性思維,乃至理性精神。

三、如何讓學科知識轉化為素養——在建立思維路徑下的主動遷移

我們在教材內容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了“結構化的知識”,如何讓結構化的知識順利地進行遷移呢?要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路徑。

我們仍以“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為例。教材主題圖呈現的是一架小飛機乘坐3人,有5架小飛機,小飛機里共有多少人?教師破解問題的思維路徑一般是:先用加法來解決——幾個幾(意義表達)——乘法表達。

這樣的思維路徑存在問題嗎?我們記得以前教材中強調份數、每份數和總數,并且強調每份數應該放在乘法算式的前面。后來因為有乘法交換律,所以這種要求就去掉了,變成了不強調因數前后的位置。

這樣的思維路徑是否有問題呢?每份數的理解真的不重要了嗎?其實是很重要的。原因有二:其一,我們要說一下乘法的本質,乘法是求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求的是“誰”的“和”呢?相同加數的,而這里的相同加數即為“每份數”。從加法到乘法的突破是加法是以計數單位的累積和疊加,例如學習12+23,1捆小棒和2捆小棒合并為3捆,2根和3根合并為5根。而乘法,它是以任意“相同數”累積,如以若干個“3”的累積。乘法的口訣就為這里的累積和疊加提供了可快速得出結果的可能。顯然這里的“每份”是“基數”,對于它的認識和獲取,就很重要。其二,我們來看一下后續數量關系模型的學習,四年級的教材中特殊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乃至五年級植樹問題中的“每段、段數、總長”,這些數量關系的模型,其實都是“每份、份數和總數”?;诖?,在二年級“每份數”的課堂教學中應該稍稍駐足,加深理解這個概念,是非常有價值的。所以,我們在此部分的教學時可以做兩件事:

一是看圖時,要邊數,邊圈畫,強調每一份是多少。

二是思維路徑的表述為:

當然,在表述的過程中不要特意強調“每份,份數”這樣的名詞,而應該在具體情境中,數形結合的由“整圖”——“每份”——“幾份”——“幾個幾”,這樣不斷抽象、提取的過程形成對核心概念的理解與把握?;诖苏n例的研究與發現,如果要使學生形成“持續的學習力”,一定在學生建構概念之初,就要抓住知識的本質,為學生做好持續學習的思維支架及思維路徑的引領與鋪墊。

波蘭尼提出的“課堂學習的冰山模型”就是顯性知識和默會知識。顯性知識就是教材內容所表達出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默會知識是在理解知識,形成技能過程中獲得的經歷、體驗和感悟。這些能力是具有遷移性的,它包括邏輯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理性探索精神、科學研究的意識和品質。這種理解和遷移都是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在教師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形成的,這些就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動力源泉。

結構化的理解與鏈接中的遷移是學生會學習的“根”,是我們教師備課的起點及提升教學效益的落腳點。

四、觸發學生思維產生的課堂生態——設計真實的指向思維的學習活動

以結構化的視角去學習和理解知識的同時,還要關注如何思考,也就是思考問題的路徑,而思維路徑的獲得一定依賴于“數學活動”。學生在真實問題的研究過程中,在對問題破解的高階思維中經歷對學科知識的加工、消化、吸收、內化、轉化和升華。所以我們應把教材作為藍本,讓學生經歷真正的學習活動,經歷把知識轉化為素養,從而形成破解問題的方法和路徑。

指向思維的真實學習的表征為:經歷問題生成、推理、思辨、實踐、思維轉化、問題解決。課堂教學中有三種思維:一個是教材,即專家思維;一個是學生思維;一個是教師思維。教師就是要引領學生,帶著理性的思考學會知識。真正的學習不是講課,而是教師指導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進入探究的過程。

學生學習知識首先要以結構化的視角進行思考,學習的知識一定是有聯系的、有組織的。經歷知識建構的過程,學習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要讓學生在典型的、簡約的問題發展過程的經歷中體會知識產生的過程。

不同的課堂有不同的教學模式,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特點。只要在數學課堂中能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及時給學生提供學習幫助,能引發學生的獨特思考,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創造性思維,就能讓思維課堂實施到位,就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

? 編輯/魏繼軍

猜你喜歡
學科知識結構化思維能力
品讀
促進知識結構化的主題式復習初探
培養思維能力
結構化面試方法在研究生復試中的應用
培養思維能力
學校德育要植根于學科知識的意蘊之中
基于本體的學科知識門戶語義服務機制研究
基于圖模型的通用半結構化數據檢索
基于軟信息的結構化轉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