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特區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發展研究

2022-04-02 05:32劉冬平
經濟研究導刊 2022年4期
關鍵詞:輻射經濟特區工業化

劉冬平

摘 要:在過去40年里,中國經濟特區以工業化為動力,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發展。反過來周邊城市的發展也可以助推特區城市的發展,有力支撐經濟特區競爭優勢構建和工業化深化。中心城市的輻射和周邊城市的助推相互作用,合力的擠壓效應使要素和產業從中心城市沿著主要交通軸線向外圍地區擴散,這樣區域中大、中、小城市圍繞不同產業或者同一產業的不同環節展開橫向或縱向分工,最終形成一個完善的由不同等級規模城市構成的城市群。

關鍵詞:經濟特區;工業化;輻射;周邊城市;都市圈

中圖分類號:F12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4-0081-03

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必須堅持更好發揮經濟特區輻射帶動作用,為全國發展作出貢獻?!痹谶^去40年,中國經濟特區以工業化為動力,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反過來,周邊城市的發展可以助推特區城市的發展,有力支撐經濟特區競爭優勢構建和工業化深化。這其中深圳經濟特區的表現尤為突出,在短短40年間,深圳從一個偏遠小漁村轉型為出口加工區,又迅速崛起為國家經濟中心城市,在珠江東岸推動形成了一個以深圳為核心、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都市圈。

一、特區工業化驅動形成突破特區范圍的毗鄰經濟功能區

改革開放初期,憑借特區的優惠政策、區位優勢和廉價的勞動力,國外資本、技術不斷涌入,“三來一補”企業和“三資”企業迅猛發展。特區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在一個有30年計劃經濟歷史的國家打開了大門,吸引國外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經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創造了令人稱奇的“深圳速度”,以勞動密集型為特征的“三來一補”加工制造業憑借價格優勢搶占國際市場,掙取外匯,為經濟進一步發展打下一定基礎。1981 年,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個特區吸收利用外資占到了全國的59.8%,深圳最高,達到50.6%。1984年,四個特區利用外資比例仍然占到全國的26%。到1985 年末,四個特區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已達到11.17億美元,占全國約20%的份額。1980—1984年,深圳GDP平均年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58%,珠海32%,汕頭9%,廈門13%,而當時全國GDP平均年增長率約為10%。

1992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第二次南巡深圳后,全國改革開放的步子邁得更大了,各種類型的經濟特區相繼在全國的沿海地區和內陸省會城市出現,有些地方吸引外資的政策比深圳還要優惠。與此同時,經過改革開放初期經濟的迅猛發展,深圳出現土地告急,人口劇增,“三來一補”企業高能耗、高污染的局面。1993年深圳停止登記注冊新的“三來一補”企業,特區內已辦的“三來一補”加工業,屬于污染環境的,堅決遷走。1991年5月深圳市委市政府頒布《關于加快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發展暫行規定》,深圳開始產業轉型升級,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從企業成本考慮,勞動密集型為特征的“三來一補”企業開始向關外、東莞、惠州發展,深圳布局發展以資金、技術密集型為特征的高新技術產業。

深圳經濟特區經濟飛速發展,形成了一種向外擴張的張力。同時,人口劇增、地價上漲、生產生活成本上升等問題隨之而來,迫使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城市邊緣地區轉移。一般來說,公司總部、研發設計、金融法律、技術服務等相對知識密集型的生產性服務業部門能夠承受較高的地租,會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市,具有較高技術和資本密集度的先進制造業主要分布于大中城市,而一般制造業和零部件生產則分布于小城市。

中國經濟特區成立40年來,城市化、工業化均取得了顯著進展,城市人口等要素資源不斷增強,城市能級實現了跨越式提升。從下頁表1看到,深圳GDP從1979年的1.96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2.69萬億元,40年增長了1.37萬倍;常住人口從31.41萬增加至1 343.88萬,40年增長了42.8倍;人均GDP從606元增加至20.35萬元,增長了335.8倍;2018年人口密度達6 484人/平方公里,是1979年的12.8倍;深圳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連續多年達到100%。

二、周邊城市發展助推特區城市功能提升

隨著特區城市發展,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擴大生產規模主動到周邊城市建立新廠和分支機構,或將總部留在城市中心,生產部門、裝配運輸、售后服務等部門則向周邊城市發展。特區產業轉型升級,一些制造業企業轉移到周邊城市,周邊城市的制造業快速發展。企業為制造業服務的總部和研發設計部門留在城市中心,可以更方便獲得信息和資源,促進了特區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有助于提高制造業的效率,可以帶動周邊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從而在特區和周邊城市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和區域分工格局。反過來也可以這樣理解,周邊城市的市場規模越大,特區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就越快,周邊城市的發展可以助推特區城市的發展。

經濟腹地的市場需求規模決定了為之服務的城市規模。例如美國波士頓擁有優良港口,但卻沒有成為國際性大都市,后來甚至被紐約超越了。據說是與波士頓港口相連的內陸地區不宜大量農耕,當地農產品不足以維系大量城市人口和提供出口或作為工業原料有關。而紐約因為開通了伊利運河和水陸互補的伊利鐵路,并且紐約中央—哈得遜鐵路又向西延伸到奧爾巴尼,使紐約與廣闊的內陸腹地連為一體,紐約的服務范圍擴大到了美國工業化高速發展的整個中西部地區。

IBM 的亞洲區副總裁曾說過“東莞一堵車,世界電腦就缺貨”。東莞已成為全球產業鏈的重要一環。有段時間,東莞到深圳只有一條廣深高速連接,而東莞制造的貨物需運至深圳、香港出口。廣深高速交通一緊張,大量的原料和貨物被堵在公路上,全球將會有70%的電腦產品缺貨。僅1990—2000年間,東莞外來人口從70.98萬激增至540.99萬,年均增長22.5%。從1978年到2018年,GDP從6.11億元增長至8 278.59億元,41年增長了近1 355倍,年均增速達19.2%。2017年東莞的建成區面積為988.89平方公里,排名全國第六,甚至超過了深圳。2018年,華為部分業務搬到東莞松山湖。松山湖從2001年開始建設,主打高端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機器人、新能源等產業,代表了東莞的產業升級方向。2018年,東莞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2 043.77億元,比上年增長8.6%。

三、中心城市的張力和周邊城市的推力相互作用,合力的擠壓效應使都市圈在空間上呈現出明顯的“核心”與“外圍”圈層網絡結構

中心城市的張力和周邊城市的推力相互作用,合力的擠壓效應使要素和產業從中心城市沿著主要交通軸線向外圍地區進行擴散,從而在其他地方產生新的經濟中心,這些新經濟中心與原來的經濟中心在發展上和空間上相互聯系、組合,形成一種多中心的空間體系,而同時每個經濟中心又都會形成與其規模和功能相應的的外圍地區,這樣區域中就出現了若干規模不等的“中心—外圍”結構,形成多中心多外圍的復合式空間結構,大、中、小城市在地理空間上聚集在一起,圍繞不同產業或者同一產業的不同環節展開橫向或縱向分工,并最終形成一個完善的由不同等級規模城市構成的城市體系。

若干城市組成的城市群構成一個網絡,作為網絡節點的城市會受到其他城市的輻射,也會對其他城市產生影響,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人流、物流、資金流在各城市節點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不僅是經濟領域,在生態環保、資源服務共享方面城市群中的各個城市也要加強合作,從而在各個城市之間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取得高效的資源空間配置效率,推進區域整體協調發展。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在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均出現要素和產業溢出至周邊地區的現象,從而帶動了周邊地區發展,形成突破特區范圍的毗鄰經濟功能區,這些經濟功能區由地理空間上相鄰的若干大中小城市構成。在深圳經濟特區工業化帶動下,形成深莞惠+河源經濟圈和深汕特別合作區。在珠海經濟特區工業化帶動下,形成珠中江經濟圈。在汕頭經濟特區工業化帶動下,形成汕潮揭經濟圈。在廈門經濟特區工業化帶動下,形成廈漳泉經濟圈。從表2看到,在深圳經濟特區快速城市化帶動下,輻射半徑不斷擴大,輻射帶動深莞惠經濟圈一體化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已邁入深莞惠“3+2”(加上河源、汕尾)經濟圈時代,在珠江東岸形成了一個以深圳為核心的大型都市圈,2019年深莞惠“3+2”大都市圈經濟總量達4.27萬億元,常住人口達3 290.39萬。

經濟特區的輻射與周邊城市的助推相互作用,合力的擠壓效應使人流、物流、資金流在各城市節點自由流動并優化配置,推進區域整體協調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曾智華.中國兩大增長引擎:經濟特區和產業集群[J].中國經濟特區研究,2010,(1).

[2]? 曾智華.經濟特區的全球經驗:聚焦中國和非洲[J].國際經濟評論,2016,(5).

[3]? 白積洋.“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40年[J].深圳社會科學,2019,(5).

[4]? 李培鑫.城市群的演進規律和一體化發展特征分析[J].上海城市管理,2019,(5).

[5]? 趙祥.創新產業融合發展機制強化深圳核心引擎功能[N].深圳特區報,2020-01-07.

[6]? 張顥瀚,張超.地理區位、城市功能、市場潛力與大都市圈的空間結構和成長動力[J].學術研究,2012,(11).

Research on the Radiation of Special Economic Zones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Surrounding Cities

LIU Dong-ping

(Guangdo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35,China)

Abstract:In the past 40 years,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have been driven by industrialization,and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has increased rapidly,and the radiation has driven the development of surrounding cities. Conversely,the development of surrounding cities can als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zone cities and strongly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the deepening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special economic zones. The radiation of the central city interacts with the boosting of the surrounding cities,and the combined squeeze effect causes the elements and industries to spread from the central city along the main transportation axis to the peripheral areas,so that the large,medium and small cities in the region revolve around different industries or the same industry The horizontal or vertical division of labor is carried out in different links of the project,and finally a complete urban agglomeration composed of cities of different levels and scales is formed.

Key words:special economic zone;industrialization;radiation;surrounding cities;metropolitan area

猜你喜歡
輻射經濟特區工業化
臨港新片區的法治期待
論經濟特區在我國非均衡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說說醫院里的那些“輻射”
如何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策略研究
某醫院核醫學科輻射安全防護與管理對策
試論朝鮮對外經濟關系現狀及其發展策略
為實現祖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斗的青年工人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