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服務的新發展路徑研究

2022-04-02 01:59陳久文
經濟研究導刊 2022年4期
關鍵詞:農村金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

摘 要:隨著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以及脫貧攻堅目標的逐步實現,我國“三農”工作的重點也隨之轉移,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成為了重中之重,這一轉變隨之產生了資金的大量投入以及各種金融服務需求,這也為農村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并且為農村金融服務提出了新使命、新方向以及新要求,使之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但是,在農村金融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各種問題,例如對金融功能認識的不全面、市場多元化體系發展嚴重滯后、抵押擔保存在障礙、受融資信息成本的制約、利益與風險共擔機制存在漏洞等。深化農村金融服務改革,解除農村融資面臨的困境,強化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既要繼續走農村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路,同時也要關注農村金融服務需求側管理,還要跳出傳統“融資”的思維架構,推動農村金融改革各方面相結合。

關鍵詞:農村金融;鄉村振興;金融服務

中圖分類號:F832.35?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4-0026-03

一、提出問題

現階段我國已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即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隨之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城鄉間的發展嚴重不平衡以及農村發展不充分便在其中,因此,構建新型的城鄉關系,促進城鄉間的融合發展便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2020年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打贏了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國家“三農”問題的重點便從脫貧攻堅方面轉移到鄉村振興戰略上。

金融是推動社會與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更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命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高了資金投入與金融服務需求,也為金融服務農村實體經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因此,農村金融有責任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同時金融服務機構要對國內外的經濟形勢有更透徹的了解,促進自身全面發展,有效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更好地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農村利率市場的調控機制不夠健全,使得市場在農村金融資源配置過程中產生的效果并不理想,并且金融機構又受到許多非市場因素的影響,使資金的使用效率普遍較低,同時獲取資金的公平性也不能得到有效保證。雖然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以及移動銀行的不斷普及,此類情況有所改善,但依舊沒有改變農村金融難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局面。城鄉金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嚴峻,農村金融服務與鄉村振興戰略仍然存在著各類問題,因此需要找到一條有效解決此類問題的完美路徑[1]。

二、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功能認識不全面,金融機構缺乏社會責任

現代企業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不能僅僅注重利益方面,同時更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銀行作為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業有著引導與示范作用,自然要承擔社會責任。中國的金融體系是以銀行融資為主導的體系,銀行信用與股市市值之比遠高于其他新興經濟體,因此商業銀行重新服務于實體經濟是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戰略轉移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僅要以自身利益為重,更要從全局出發,踐行自身的社會責任,提高社會福利,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從而推動社會加速轉型。但目前來說,大部分商業銀行對這方面還未予以重視,并沒有進行相關的研究,其主要原因是對金融功能的認識不夠全面。

(二)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速逐漸下降

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金融機構本外幣涉農貸款和農村貸款分別為11.77萬億和9.80萬億,經過10年的發展,2020年已經漲到38.95萬億和32.27萬億。雖然總額不斷上漲,但是上漲的背后,卻是其占貸款總額的比重不斷下降,涉農貸款占比由2013年的27.26%下降到2020年的22.55%,同時農村貸款占比也由2013年的22.56%下降到2020年的18.68%,總體趨勢處于下降狀態。

(三)農村融資需求的信息成本較高

經過幾十年的農業經濟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規?;?、產業化、合作化的經營模式,并且形成了各種供應鏈、產業鏈。同時,我國的信貸需求也在不斷上漲,融資需求也由傳統農業小額信貸轉變為綜合化、多元化的信貸產品。銀行中的信貸服務對信息的依賴程度較高,也可以說信息是信貸服務的支撐,但是在農村依然面臨著信息獲取困難的問題,信息資源不足也成為在農村拓展信貸服務的絆腳石。新時代,我國農業主體發展已基本成型,但是銀行獲取到的農村經營主體的信用信息還是很匱乏,由于農村經營主體存在著地域分散性較大的問題,對其進行信息精準獲取難度高,所以無法有效針對其做出合適的判斷,也難以設計出適合農村經營主體的信貸方案,除非在獲取信息,設計、履行、監督其合約得等多方面付出較高的成本,但是目前農村信貸產品又處于滯后階段,難以與新時代農村發展相適應。因此,對于目前來說,農村經營主體貸款難的問題要高于利息高的問題[2]。

(四)農村抵押擔保障礙依舊嚴重

金融機構在向鄉村金融服務需求者提供相應服務時,會對其風險評級加以考慮,并結合自身風險承擔能力做出相應安排,其也不愿意出現信用風險的缺口。為了規避風險,金融機構往往會要求農村貸款者提供相應的規范抵押物,雖然金融機構在各地區不斷開展授信,但是對于大部分的農戶來說,一旦面向這類新型農業經營者并向他們提供金融服務,特別是提供相關信貸服務時,金融機構往往就會優先考慮抵押物的問題,甚至達到無抵押物無法提供信貸服務的地步。農村這種抵押偏好的現象是很嚴重的,即便是那些專門為解決抵押困難的擔保公司也會存在這種抵押偏好。歸根結底,此類現象的出現還是因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這幾年才剛剛出現,其成長緩慢,并處于初級階段,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其中新型農業主體發展不規范問題往往被金融機構所看重,并且這些新型農業經營行業存在高風險性,而且其自身的可抵押物少之又少,往往不夠為其提供信貸服務。不僅如此,其提供的抵押物往往也得不到認可,加上金融機構缺乏對其獲取的信息,最終使得提供信貸服務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五)農村金融的風險與利益共擔機制還不完善

近些年來,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日趨嚴重,伴隨的是我國城鄉金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日益顯著。當前我國鄉村還未建立完善的金融風險與利益共擔機制,我國農村依然實行的是傳統信貸服務,當面臨風險時,只能由銀行獨自承擔,為了追求商業利益,金融機構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就沒有動力改變傳統信貸服務。因此,金融機構面對風險程度高的農村貸款時都會退避三舍。但是此類現象不利于農村金融的健康發展,為了鼓勵金融機構拓展業務,促使其支持農村地區、弱勢群體以及弱勢行業的發展,部分地區探索并建立了多種新體系,例如“政銀貸”“政銀?!钡榷喾焦矒w系。同時,政府推出相關措施,如果貸款的不良率逐漸上升,風險補償資金也會逐漸上升,這也意味著銀行與保險公司的風險承擔比例隨著貸款不良率的上升而逐漸下降,政府部門的這些舉措是為了能夠吸引更多金融機構為新型農業主體提供信貸服務,打消他們的風險顧慮,更好地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金融服務。但是此類舉措也分地區,那些財政實力差的地方政府便無法采取此類措施,他們的財政與風險補償能力有限,即使采取這些措施,銀行依然有所顧慮,面對這些不可控因素,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也不高,寧愿提前退出農業市場。并且此類現象還會使得金融機構相互勾結騙取政府補償金,那樣可能出現的結果便是不僅沒有解決當前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難的問題,而且還會加大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

三、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的新發展路徑

(一)強化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促進農村金融的良性發展

1.金融機構應當將履行社會責任納入企業決策方案中,確保企業在關注利益方面的同時注重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樹立自身在社會中的良好形象,促進企業與社會的良性發展。金融機構應當明白自身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角色,充分發揮金融功能,增強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勇于承擔自身的使命,更好地為鄉村振興戰略出一份力。

2.促進產業發展與金融功能相結合。對金融功能的認識不全面是我國產業融合的一大“攔路虎”。金融機構應當關注我國的農業政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產業鏈延伸等,把握農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實現精準扶貧。

3.金融服務應以綠色發展為前提。農村金融在服務鄉村振興時應注重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時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提高綠色健康農產品產量,不斷倡導使用節能環保產品,在綠色交通、綠色旅游、綠色建筑等多個領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旨在提高農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品質,實現農村各方面的新發展。

4.加強鄉村信用體系建設,促進其與金融服務相融合。要重點加強鄉村信用體系建設,全方位地拓展金融功能,將金融理念融入鄉村建設中,從而建設一個人人講信用、人人有信用、信用有價值的鄉村,促進金融機構提高農戶的信用等級。各地區應加強對金融知識與金融功能的宣傳,并對當地的鄉村文化生活進行實地考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與理財意識,加強農戶對金融詐騙的識別,增強自我防范意識[3]。

(二)農村金融改革應使設計方案與解決方案全結合

1.農村金融改革應適應當地發展戰略與安全需求。金融體系改革的目的就是服務整個地區的發展戰略,為了使金融體系更好地為“三農”工作服務,就需要在構建農村金融制度構架時,進行相應的頂層設計,統籌規劃,遵循各地區發展戰略,因地制宜,促進當地經濟最大化與長遠化的發展,真正地實現頂層設計與底層解決方案的結合。

2.深化鄉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村金融市場多元化。構建渠道多、覆蓋廣、多層次的惠普金融體系,為具有合作性、政策性、商業性的金融機構確定自身定位并指明前進的方向,只有符合農村社會需求的金融體系,才能滿足農村社會需求,實現農村金融產品的有效供給[4]。

3.鼓勵金融機構設計多樣的金融服務方案,滿足農民多樣化的金融需求。農民外出打工的收入管理,理財以及生活中的日常消費和生活保障性服務,要求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不能僅限于生產性需求,還要為農民多樣化的金融需求提供服務。因此,應鼓勵金融機構拓展農村信貸市場,擺脫傳統金融服務的約束,識別潛在用戶,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滿足潛在客戶的需求。

(三)采取有效措施推動金融服務創新

1.加快促進現代科技與金融相結合,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與產品的創新能力??萍际堑谝簧a力,農村金融應利用現代科技文化,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區的情況,將移動互聯網、現代先進機械等新型科技與當地特色產業相結合,金融機構還要利用金融科技來降低農村金融服務的成本與風險,同時還需要降低因距離與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所帶來的高額成本,最終實現金融服務的多樣性、靈活性,根據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金額、不同主體提供不同而有效的服務。

2.順應現代農業發展新趨勢,拓展金融服務范圍。充分利用現代大數據分析與終端技術帶來的網絡優勢,緩解金融機構與農村地區因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壓力,從而降低高額的服務成本,同時進行多樣化金融咨詢與輔導服務。

(四)加強金融機構與政府間的合作,完善二者互補合作機制

1.完善定位清晰,分工合理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促進保險、期貨、證券等金融各方面領域的共同發展,避免在農村金融市場中出現一家獨大的現象。各類金融機構應該根據自身優勢,發揮特長,結合自身發展戰略,建立相互補充的金融服務體系。

2.建立與完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體制。加強銀行、保險與擔保公司之間的相互合作,商業銀行可以在涉及農業保險中加入其他授信要素,從而拓展保險單的品種與范圍。同時,保險公司也可采取提供涉農信貸資金保險的措施來加強保險公司與銀行之間的合作。政府、銀行、保險切實履行自身職責,政府要將優化金融生態的責任加以貫徹落實,以攔截金融機構不負責任的退路。

3.匯集多方合力,共同完善金融協同合作機制。鼓勵保險公司在做好充分的農村市場調研后,根據當地農業轉型中的需求開發相應的保險產品,并大力推廣已經在部分地區取得成效并受到農民歡迎的保險產品,例如農產品收入價格目標保險、收入保險等。充分合理地利用現在鄉村中的“熟人社會”體制,發揮國家權力建設村莊共同體。增強農民對鄉村的凝聚力,提升對農村的歸屬感,解決鄉村目前出現的困難,引導鄉村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農民生活[5]。

(五)對農村資金流向進行監管并對金融風險加以防控

1.金融機構應加強對涉農貸款的監控、追蹤與管理。將有限的金融資金進行合理的使用,才能真正確保農村金融能長久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首先應通過農村專項貸款管理辦法的制定,明晰金融機構的職責所在,同時要將管理辦法上升到法律層面。各金融機構應加強對業務經理的培訓,培養業務經理的職業素養與責任意識,掌握涉農資金的使用情況,發現問題時應用自己所學知識進行應對,及時向上級報告并提出自己的見解。

2.完善農村金融風險監控與預警機制。金融機構應對現行的金融機構風險預警系統進行審查,指出現行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農村的產業特點、農村的經濟狀況,以及銀行自身的經營特點,設計出更加完善的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同時各金融機構應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解決問題的一切準備,將損害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圍。最后,金融機構應該主動作為,建立阻斷非法集資、傳銷等金融風險的隔離墻。

參考文獻:

[1]? 鄭文卿.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金融發展創新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1,(21):164-166.

[2]? 吳志遠.在鄉村產業振興中推動農村金融發展[N].中國經濟時報,2021-11-15(004).

[3]? 闞立娜,蘇芳.發展農村金融 推動鄉村振興[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11-10(003).

[4]? 劉興榮.農村金融服務需打出“品牌”[N].無錫日報,2021-11-04(006).

收稿日期:2021-09-16

基金項目:教育廳課題碩士點項目“貴州世居少數民族金融扶貧研究”(2020SSD010)

作者簡介:陳久文(1996-),男,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從事農村發展研究。

猜你喜歡
農村金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
區塊鏈技術助力農村金融發展研究
H銀行“非金融服務”平臺運營策略
工行為農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
青海省設立4957個惠農金融服務點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農村金融大變身
安順:榮升全國首個農村金融信用市
農村金融效率的界定與測度:文獻綜述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