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業人口轉移對農村經濟的影響探討

2022-04-02 01:59楊建花
經濟研究導刊 2022年4期
關鍵詞:農村經濟影響

摘 要: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致使農村大量的勞動力人口轉移到城市,在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會使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影響。為此,深入總結我國當前農業人口轉移的主要特點,探究農業人口轉移對農村經濟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提出合理利用農業人口轉移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建議,以期全面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我國農業人口轉移;農村經濟;影響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4-0023-03

我國在工業化進程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勞動力需求量大幅提升,使得很多農村勞動力遷出農村轉移到城市,造成農村的勞動力顯著下降。目前我國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下,必須要重點加強對人口遷移影響的分析,確保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始終是影響社會發展水平的關鍵所在。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目前的農業人口數量接近9億,與農村“地少人多”局面存在顯著矛盾,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遷徙到城市之中,并對農村實施經濟反哺,解決“三農”問題。

一、當前我國農業人口轉移的現狀

(一)我國農業人口轉移的規模

我國農村生產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不僅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同時也促進了大規模農業人口轉移。在科技水平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業人口轉移趨勢顯著增大。大量農村剩余人口向城市轉移,可以有效彌補城市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對經濟發展和社會整合等多方面正在并將繼續產生深遠影響。

(二)農業人口轉移后的收入狀況

我國目前國內經濟增長態勢穩定,大部分的農業人口轉移到城市后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而且各個省之間的收入差異也明顯縮減,從而促進了農民群眾的收入增長,對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三)農業人口轉移后的行業分布

在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中,必然要大力發展建筑行業和制造行業,這兩個行業是農業人口轉移最主要的行業。在工業現代化生產的背景下,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需求量顯著增加,提升了農業人口轉移的動力,但與此同時,第三產業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也顯著增強,例如餐飲、娛樂、家政等服務行業,對勞動力需求豐富多元,使得服務行業已經逐漸成為農業人口轉移的重點。

二、我國農業人口轉移對農村經濟產生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農業人口轉移可以有效提高農村人口的平均收入,改變農村居民的整體消費形勢。受到過去經濟因素的影響,很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向農業之外的產業和地區轉移時,最根本的目的是尋求更好的就業機會,而大多數的農民收入主要包括家庭經營收入、工資收入和農業收入,盡管家庭經營收入是農民收入最重要的組成,但隨著外出打工的時間不斷增長,工資性收入和所占比例也顯著增加,使得農業人口的平均收入顯著提高,為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非常重要的貢獻。在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背景下,農業人口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逐漸接近轉移地區,使得農村勞動力的思想觀念、農村居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方式發生顯著變化,農村保險類金融服務消費所占比重不斷上漲,有助于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二)消極影響

隨著農業人口的大量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都以婦女、老人、兒童為主,勞動能力不足,新的科學技術也無法有效推廣,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農業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甚至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生產率,還有一些地區出現了拋荒等問題,不利于農村產業結構的合理優化。在新時期我國正經歷以工促農的時代,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使得農村第二第三產業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顯著下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農村發展陷入停滯不前。

三、農業人口轉移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支持農業轉移人口返鄉創業

農村轉移人口由于在經濟發達區域受過一定的歷練,會掌握一些專業技能和廣泛的社會資源。通過大量的財富積累,農村轉移人口有更多的就業、創業資源,各級政府應該積極出臺各種優惠稅收政策,鼓勵其返鄉創業,以推動對農村區域的經濟發展。農村的土地改革制度非常關鍵,一方面可以促進我國農村人口城市化,另一方面,土地改革是對農民利益最根本的保證,是農村人口經濟的重要來源,也是我國農村經濟改革的重要措施。

(二)對企業加大支持力度

農村轉移人口有大量資金和技術的積累,返鄉創業后能夠為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但是由于受到初創資金技術壓力和創新能力的影響,很多的鄉鎮企業只能夠生產制造附加值比較低的初級農產品,造成很多鄉鎮企業缺乏足夠的競爭優勢。為此,鄉鎮企業需要積極尋求金融與技術的支持,通過聯系有先進技術的高校以及科研機構,鄉鎮企業進行產學研對接,邀請專家定期培訓,促使技術水平全面提升。這些政策也能夠促進鄉鎮企業的整體資金規模,提高鄉鎮企業自我創新發展能力。

(三)推動勞動力轉移技術溢出

由于農業人口的文化素質比較低,在新時期技術轉移的過程中,要加大對轉移勞動力的技術培訓,充分利用具有較高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轉移勞動力,使其成為新農業技術應用推廣的核心力量。通過結對幫扶的形式促使技術溢出,全面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知識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四)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教育能夠快速提高人們的綜合素質,保證人們視野開闊,從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在農村勞動力規?;D移的背景下,最主要的就是加強成人教育,在農村地區通過掌握先進的農村科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證農村技術發展水平的全面提高。此外,要確保農村經濟實體規?;?、集約化發展,根據實際情況對可支配教育資源進行全面分析,確保農村科技教育供需矛盾得以有效解決,積極推動職業教育和產業教育融合發展,根據當地的特色農業分析打造符合當地實際的專業化教學體系,確保農村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全面提高。

(五)加大農村生產要素的投入

農村地區由于生產要素匱乏,農業機械化普及程度低,農業回報率比較低,無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業生產之間的協調發展。為此,必須要積極加大對農村生產要素的科學投入,保證技術人才資金合理化配置,留住知識技術和綜合素質高的人才,讓廣大高素質人才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六)重點發展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具有服務性、勞動密集型的特點,對勞動力需求量大。在農村地區通過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提高農村的就業容量,使得大批農村勞動力轉移回流。在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也可以設置比較低的門檻,吸納文化素質低專業能力弱的勞動力,以保證農村剩余勞動力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對于返鄉創業農民,要給予恰當的資源支持,而且農村居民還可以優先發展電子商務、特色農業,通過加大對農民的引導,使農民掌握電子商務的專業知識,積極推廣規范化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與發展。

在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村地區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已經逐漸擺脫了靠天吃飯的狀況,為了緩解人地緊張矛盾,農村大量剩余勞動人口紛紛轉移到城市。通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可以提高農民生產經營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了勞動生產力水平,這些大量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使得農村經濟發展發生顯著變化。促使農民由農村轉移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預期城鄉收入差距的問題。由于城市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經濟收入顯著高于農村地區,使得人口由農村流向城市的動力不斷增加。勞動力價值水平也是直接決定勞動力流向的重要因素,由于城鄉二元制結構限制,農村地區失業人口不斷增多,導致剩余勞動力的數量不斷提高,為農村向城市勞動力轉移,提供更多動力支持。地區之間的發展差異過大也會提高人口流動的動力勢能。人口流動能夠促進區域之間溝通交流效率的顯著提高,農村人口流動具有顯著的積極作用。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可以有效減少農村人多地少的問題和矛盾,增強了勞動生產效率。農村勞動力非農化轉移,能夠大幅度減少依靠農業為主要謀生手段農民的人數,減少了對土地的投入成本,也能夠增強農業勞動生產水平。農村勞動力外流也會增加農民的收入,促進農村地區消費水平顯著提高,進一步改善農村的消費結構。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外出打工能夠提高農戶的整體收入水平,使其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改善。外出打工可以為農民開闊眼界,也是一種對農業教育的支出與投入,能夠為農村地區的全面發展注入全新的動力。在農民外出打工期間也可以有效彌補城市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促進建筑服務行業快速發展。隨著農民的收入逐漸增多,農民的消費水平也得到了全面升級,尤其是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消費,占總體生活消費的比重明顯下降,而對于娛樂信息的消費則顯著上升,這些因素都能夠進一步提高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活力,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全新動力。在農村勞動力轉移之后,其務工收入不僅僅是勞動工資收入,他們的思想觀念也會產生全面的價值提升。另外,在城市生活中遇到許多的新事物能夠使他們更自由地在城市中從事多種行業,使其收入渠道變得更加多樣化,同時,經濟收入的靈活多樣,也有效推進了農村地區經濟結構的轉移和調整。很多農民在城市生活長時間之后,甚至完全脫離農村而融入城鎮生活之中,在回鄉之后,也能夠將這種先進的知識和技能傳遞給其他農民,帶動全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全面提高,促使農村產業結構得到全面優化與發展,增強農村服務行業的發展水平。但同時農村人口轉移也會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一方面,隨著農村人口流動量不斷增加,居民對土地勞動投入顯著減少,造成許多農業用地荒廢,長此以往會導致土地利用率下降。農民在傳統農業工作中,所獲得的經濟收入遠低于外出打工所獲得的收入,使得農民對種地投入積極性顯著降低。為了保證土地糧食的總體產量,很多留守勞動力,必然會利用大量的化肥、農藥、除草劑來提高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保證農作物的生長。但大量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污染問題,造成農業生態多樣性受到嚴重破壞,使得耕地土質惡化,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農村生態環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由于農村人口大量轉移也會引起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很多外出打工者大部分都以男性青壯年為主,而家中剩余勞動力多為老人婦女兒童,這部分人缺乏足夠的勞動力,對現代社會信息技術也無法掌握,缺乏足夠的經濟意識,導致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陷入困境。在農村大量勞動力轉移之后也會導致農村科技缺乏創新,無法實現科技興農戰略,還有部分農戶,由夫婦共同進城打工,留下小孩由老人照顧,這樣就造成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缺乏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愛護,使得他們的內心非常孤僻,容易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陷入困境。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新農村的建設不斷完善,農村勞動力轉移必須要積極增強科學引導,所以我國政府提出返鄉創業的號召,但是返鄉創業并不單純是返鄉務農,而是需要外出務工人員運用自己所獲的資金技術,推動農村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從而在農村勞動力轉移中也能夠保證農村經濟建設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新時期要高度重視農村經濟的發展環境建設,通過打造美麗鄉村來吸引農村勞動力回流。同樣要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的改革,減少土地對農村勞動力的束縛,促進中小城鎮的建設,提高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水平,使農村勞動力實現就地轉移,為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總之,隨著我國農村勞動力規模轉移不斷增加,我國農村經濟增長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優勢。為了能夠有效弱化農村勞動力轉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必須要重點探究農村經濟的正面和負面影響,提出相應的策略,保證農村勞動力轉移全面優化,促進農村經濟的穩定增長。

參考文獻:

[1]? 張文武.農業人口轉移、投入要素替代與鄉村產業振興[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9,(5).

[2]? 劉燕燕.民族地區人口流動對農村發展影響綜述[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8,(2).

[3]? 曲芙蓉.農村人口流動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8).

[4]? 郭遠智,周揚,劉彥隨.中國農村人口外流的時空演化及其驅動機制[J].地理科學,2020,(1).

收稿日期:2021-01-06

作者簡介:楊建花(1978-),女,山東東營人,統計師,從事農業經濟研究。

猜你喜歡
農村經濟影響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中高速增長下農村經濟增長動力分析
中高速增長下農村經濟增長動力分析
重慶市微型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生態農業視域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探究
以電子商務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思考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小頑兒系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