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目標與關鍵成果法的應急醫療隊整建制管理的實踐與探索

2022-04-27 06:04李春暉
中華災害救援醫學 2022年4期
關鍵詞:醫療隊隊伍隊員

李春暉

近年來突發災害趨向多元化發展。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傳染性疾病等事件的發生嚴重威脅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的生命健康安全[1]。衛生應急隊伍是災害響應和現場救援中不可或缺的主力軍,其建設水平與救援任務的有序開展密切相關。天津市人民醫院擁有我國首批建設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經歷近10年的發展,2019年在國家救援隊的基礎上組建了經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全球第二十四支國際應急醫療隊(EMT Type2)[2],自建隊以來,持續開展國際框架下的培訓和衛生應急演練,多次在國內外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承擔醫療救治和疾病防控的相關工作。

為規范和引導國際應急醫療隊伍的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突發災難國際應急醫療隊分類認證標準》[3]藍皮書,從類型容量、技術范圍、運行指標、醫療救治等多個方面對國際應急醫療隊需要滿足的能力標準提出了要求。從中可以看出,國際化救援能力的建設不僅在于硬件條件的完備,災害響應、應急準備、協調部署、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能力也十分重要,這些條件是保證災害發生后隊伍快速響應、及時到達、高效處置的救援基礎。OKR是一種目標管理的方法,在國際企業的團隊管理中被廣泛推行,這種方法的目的是引導所有成員聚焦于同一個明確的目標,并將其分解為可衡量的關鍵結果。通過衡量這些結果,在每個周期結束的時候,判斷關鍵目標的進展情況,推進總體戰略的達成[4]?;贠KR的上述特點,2021年6月,天津市人民醫院應急醫療隊首次以這種工作模式開展培訓,轉變了整建制隊伍管理的傳統方式,以期達到充分調動每位隊員的主觀能動性,優化應急培訓策略,提升整建制管理水平的目的。

1 基于OKR的整建制管理實踐

1.1 明確目標,制定流程本次培訓的目標是在無外部基礎條件支持下,實現隊伍72 h的全方位自給自足運行。為保證目標自上而下的一致性,合力推動任務的進行,指揮協調組、醫護技組(醫療、護理、醫技)、防疫組和后勤保障組(車輛、營區、設備物資、信息通訊)聯合召開工作會,對實施內容充分溝通,依照責任分工,制定本次培訓的OKR工作流程,見圖1。為確保完整性,流程的制定遵循CRAFT程序[5]:(1)創建(Create):一般為2~4個目標,并匹配關鍵結果指標。關鍵結果是實現目標的重要路徑,需滿足SMART(Specific明確性,Measurable可衡量性,Attainable可達成性,Relevant相關性,Time-bound時限性)原則[6];(2)精煉(Refine):形成OKR的初步方案,并由團隊進一步評估完善;(3)對齊(Align):識別目標之間的關系,通過充分討論定義關鍵結果;(4)定稿(Finalize):確定最終的OKR;(5)發布(Transmit):正式發布OKR,透明公開,確保每個隊員都了解聚焦的目標是什么。

圖1 基于OKR的整建制工作流程和職責示意圖

1.2 過程分解,構建指標體系結合天津市人民醫院國際應急醫療隊建設實際,每組組長將目標分解為策略和行動,根據專業和職責范圍制定自己組別的O(目標)和KR(關鍵結果),包括指標、行動方式和完成時間。各組的OKR要經過反復的溝通和調整,確保組長和成員之間達成一致,關鍵目標雙向對齊。指標的選擇一般在2~4個,要容易認知并且可量化,方便掌握目標的執行進度,復盤時可以追溯執行過程中的問題,為檢驗總體目標的達成提供參考。

培訓按照隊伍接到指令后實際的工作程序進行。分為啟動、部署、運行和撤退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嵌入各組設定的OKR,形成最終版本并公示給所有隊員。指揮協調組負責監督四個階段行動指標的落實進度,定期評估關鍵結果是否達標,并根據情況變化,對出現的問題給予輔導和幫助,適當調整方法,引導隊員不偏離任務的OKR,見圖2。

圖2 整建制過程管理的OKR實施體系示意圖

1.3 全員參與,推動OKR執行圍繞OKR實施體系中列出的關鍵目標,隊員需要執行每個階段內涉及的相關工作,自行尋找達成方法和實施路徑。以啟動階段為例,隊長發出指令,下達總體任務目標;協調員按照要求核對出發隊員的基本信息,預定出行車輛;后勤保障組成員在2 h內完成水電、物資、吊裝、餐車及檢驗等不同用途的專業車輛的調度,并落實滿足布局需求的帳篷、物資和設備;物流運輸和隊員在規定時間到達駐扎場地,為營區部署和運行做好準備。

本次營區搭建了醫療(應急演練)和生活兩個部分。其中醫療區域涵蓋檢傷、門診、急診、重癥、隔離五個單元,檢驗、X光和手術的功能由救援車輛承接,形成相當于二級綜合醫院水平的移動醫院。傷員由部分后勤保障組的隊員化妝扮演模擬不同傷情。生活區域可提供餐飲、住宿、淋浴等基礎保障,區域周邊挖設了溝渠助排生活用水。營區內產生的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實行分區、分類處理,每天由專人對重點區域進行消毒。營區常態下實行封閉式管理,2人/h輪替值班提供24 h安全保障,見圖3。

圖3 營地布局示意圖

2 OKR在隊伍培訓中的實施效果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OKR的引入為醫療隊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行動導向,對提高團隊協作效率和隊伍管理水平作用顯著。在既往的培訓中,任務多是由上級根據自己的判斷派發,隊員缺乏對目標的了解,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OKR則引導大家主動思考應該完成什么、如何達成目標,并在工作會上充分交流討論達成共識,這使隊員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自我表達的能力得到提升。整建制管理覆蓋專業繁多,而借助OKR梳理的實施體系,則讓整體協作更為簡單高效。由于每個組在不同階段的關鍵目標和重點實施內容透明公開,隊員之間互相了解彼此的需求,打通了組別之間的壁壘,不僅為著手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指導方案,也加深了對應急醫療隊整體工作框架的認識。

從管理角度來說,OKR強調過程和結果并重,轉變了唯結果論的傳統管理方式,使決策的應用更具科學性和包容性。本次培訓將隊伍72 h的全方位自給自足的主動權交給隊員,圍繞這個目標,隊員們發揮自主決策能力,完善隊伍部署、運行和后勤保障等工作機制,通過分解任務,以流程為紐帶,對各項工作內容的管理要素進行全面的梳理和整合。指揮協調組監督評估各組的進展情況,同隊員們在定期的復盤中調整方向、修正缺陷,優化解決辦法,推進目標的實現。各項工作的管理有痕跡且可追溯,這也為應急醫療隊今后的規劃建設提供了更多可借鑒的實踐參考。

3 討 論

救援隊伍建設是集救治能力、災害響應能力、協調指揮能力、運行保障能力為一體的綜合建設[7]。當前,多地普遍開展模擬各類災害事件的衛生應急演練,但從每支隊伍的參與形式來看仍較為單一。就應急醫療隊來說,在演練內容的設計和參演環節上均過于注重醫療救治的環節。對災害事件發生后,不同行動階段完成特定任務的綜合能力評估和檢驗上有所不足。國際應急醫療隊的建設經歷,為本次OKR管理法與演練的融合提供了很大的啟發,同時也為應急醫療隊培訓和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些啟示。

3.1 應急隊員的能力培養應綜合考量研究顯示,除專業理論和技術能力之外,應急救援人員也需要培養非技術方面的能力[8],在我國,整建制的應急醫療隊多由大型的綜合醫療機構組建,隊員來自管理、醫療、護理、防疫、后勤等多個專業崗位,雖然專業技術能力有保證,但在溝通、團隊協作、應急素養[9]上仍存差距。因此,應急隊員的能力培養要全方位,并且每個模塊至少有1名綜合能力較強且熟知隊伍的運作流程的隊員,以帶動組內、組間工作的有效開展。

3.2 豐富團隊培訓演練形式常態化下可參考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桌面推演等方式開展,腳本設計上盡可能貼近真實情境[10],并在每個環節中預設2~3個問題,測試評價參加者的綜合水平。此外,參加國際框架下的模擬演練是鍛煉隊伍非常有效的途徑,現場的互動和角色代入既鍛煉了隊員的語言和溝通能力,也促進了應急思維的構建,使隊員的個人目標與隊伍的總體目標間形成了有效聯通[11],確保了現場救援工作的高效執行。

3.3 隨著災難醫學和救援手段的發展,救援過程管理的內涵也在不斷更新優化本文主要對OKR在應急醫療隊整建制管理的應用實踐展開研究討論,但仍存有一定的局限,該OKR指標和體系的完整性、科學性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應急核心能力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頂層設計到體系建設依舊需要不斷探索完善。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新版的藍皮書,為了更好地推進該標準下應急醫療隊伍的建設水平,希望我國也能從專家共識的角度推廣經驗,創新方法,推進本土化的培訓策略的落地。

猜你喜歡
醫療隊隊伍隊員
援非醫療隊
以“一刻鐘”導航隊員“一輩子”
軍地醫療隊馳援武漢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隊員
出征
——致敬赴援武漢的醫療隊
致敬:風雪中的人大扶貧工作隊員
中國(福建)第15批援博醫療隊首診記
水下考古隊員的一天
還剩多少人?
“五老”隊伍大有可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