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90后”年輕夫婦開展早期家庭教育指導的研究

2022-04-28 21:25屈虹陳丹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2年3期
關鍵詞:家庭教育指導幼兒教育

屈虹 陳丹

【摘要】本研究通過對158名已婚“90后”進行問卷和訪談調查,了解當前年輕家長實施家庭教育現狀,分析了該年齡段已婚未育和已婚已育的年輕夫婦在當前家庭教育問題上表現出的共性與差異,倡議對年輕夫婦在提升教養知識、增強家庭教育能力、形成教育合力等方面提供有效指導。

【關鍵詞】年輕夫婦;家庭教育指導;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22)03-0048-04

【作者簡介】屈虹(1997-),女,四川成都人,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陳丹(1984-),女,河南信陽人,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學博士。

一、問題的提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奠基作用。2021年10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更是明確了家庭教育具有雙重屬性。它既是關乎個人和家庭福祉的“家事”,也是關乎國家和民族命運、具有公共利益性的“國事”。

近年來,我國結婚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且“90后”由于受教育年限增加已呈現“初婚推遲效應”和“晚育”現象,年輕家長面臨的家庭教育問題也引發了學者的關注。李磊指出過度競爭的教育觀念偏差會構成職業與家庭成長期年輕家長的巨大壓力來源[1]。鄧惠明等人認為用“多元檢視”的方式可以讓年輕父母有能力從多角度檢視家庭教育問題[2]。邢璐提到“90后”幼兒家長存在對育兒知識與技能、心理調適、溝通與社交、社會資源方面的需求[3]。隨著社會發展,大批年輕夫婦都追求高品質生活,作為直面家庭教育議題的群體,如何承擔嬰幼兒教養職責、如何正確理解并有效開展家庭教育已成為他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目前針對年輕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導多為理論性的呼吁,因此有必要與年輕夫婦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實際問題,并對其展開具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隨機抽取了四川、浙江、江蘇等地的樣本,以已婚未育和育有0~3歲嬰幼兒的“90后”父母為調查對象(男性出生于1990年~1999年,女性出生于1990年~2001年)展開調查。

研究共發放問卷171份,回收有效問卷158份,有效回收率為92.4%。其中男性67人,占42.41%,女性91人,占57.59%。在婚育狀態方面,已婚未育95人,已婚已育63人;在家庭教養方式上,111人為“小家庭教育”,47人為“隔代教育”。除了發放調查問卷,研究還結合學歷、工作時長、家庭年收入等基本信息對已婚已育和已婚未育的夫妻(各兩對)進行了訪談,以深入了解年輕夫婦對家庭教育問題的看法和具體困惑。

三、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一)父母職責不明確,雙方對家庭教育問題關注點有差異

表1(見下頁)顯示兩性在家庭教育觀念方面存在顯著差異(t=-3.074,p<0.01)。本次調查中的年輕男性基本上扮演的還是傳統意義上的“供養者”角色,大多數忙于工作的父親會將教育孩子自然歸為母親的職責,年輕夫婦中普遍存在未協商好家庭教育職責的問題。

同時,在家庭教育中雙方有著不同的意見和關注點。調查結果顯示男性更傾向于了解“如何與孩子親近”“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等涉及親子互動、情感教育的問題,更為關注培養孩子的個人能力(如自理能力、自我學習意識)和能明辨是非的價值觀,希望構建亦父亦友的親子關系。與男性相比,女性更為在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身心健康狀況和情緒體驗,一方面是對孩子日常生活中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不良習慣的糾正;另一方面是了解孩子每個階段的心理情況和思想,學習處理孩子不良情緒,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二)年輕夫婦家庭教育經驗不足,自主學習能力需加強

表2顯示“小家庭教育”和“隔代教育”的家庭在教育能力上存在顯著差異(t=2.860,p<0.01)。說明與家中老人相比,年輕夫婦的家庭教育能力較強。但其實不少新手父母直言在面對兒童膳食營養搭配、繪本選擇與閱讀等具有一定專業性的教育活動時常會感到手足無措。部分家長明確表示目前最想學習胎教、嬰幼兒護理、孩子輔食制作等知識,且23位家長回答的關鍵詞與“孩子心理”有關,包括想要了解怎樣培養孩子良好性格、如何引導孩子不良情緒的宣泄等。不過,年輕家長的學習狀態并不盡如人意——題目“您獲取家庭教育知識的頻率大致是”得到的答復情況為:“一周不到2次”占54.43%;“一周3~5次”占33.54%;“一周5次以上”占比僅為12.03%。

可以得知,當代年輕家長逐漸重視孩子心理變化,有學習兒童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等相關知識的需求。但在面對教養中的困惑和能力上的不足時,他們對知識的汲取往往局限于個人生活經驗和朋友間的分享交流,缺乏主動擴展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力和執行力。

(三)家庭成員間溝通不順暢,各方面教育合力待提升

表3表明采用不同教養方式的家庭在家庭教育觀念和合力方面存在顯著差異(t=4.374,p<0.001)(t=2.486,p<0.05)。說明“90后”家長比老人的家庭教育觀念更為先進和科學,且在與幼兒教師、其他家長等多方的溝通上表現更佳。由此引發了兩點主要家庭矛盾:(1)部分新婚夫婦聲稱當前經濟條件緊張,出于對養育成本和責任的擔憂暫時不想生孩子,因此長輩催促生孩子時年輕夫妻不愿聽從;(2)“隔代教育”情況不可避免。年輕家長工作時間較長便把孩子交給老人,導致自己缺失了對孩子的陪伴,并引發了更多家庭矛盾。妻子一方普遍對于公婆介入生活,老人插手孩子教育問題、寵溺小孩等現狀感到不滿;男性夾在婆媳關系中,較大的困擾是“如何協調各方關系”“如何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與家庭教育觀念和家庭教育能力相比,年輕夫婦在家庭教育合力維度上平均分最低。除了兩代人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沖突,夫妻雙方也有著溝通不足的問題。調查中共有9份問卷答案明確提及夫妻間的關系,如“面臨的家庭教育困惑是夫妻教育理念矛盾問題”“夫妻間對于教育問題的溝通不順暢”。因此當夫妻為瑣事吵架、觀點發生分歧時很容易出現各執一詞、家庭教育缺乏一致性的情況。

四、面向年輕夫婦開展家庭教育的指導建議

提升年輕父母的家庭教育智慧,最直接最可控的途徑就是推動他們參與到家庭教育問題的探討中來。針對調查中年輕一代家長表露出的困惑,本研究提出以下指導建議。

(一)正確理解家庭教育理念,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心理觀

“90后”年輕夫婦自身學歷和綜合素質相對較高,對當前與幼兒相關的法規政策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且較容易接受新知識,但在實施家庭教育時應避免陷入兩個誤區。

1.“開放”“民主”不等于放棄規則,家庭教育中需要教育權威。部分家長在理解現代教育理念時產生了一定偏差,認為“自由教育”“放手教育”等觀點在實際生活中較難真正執行,但其實他們忽略了科學育兒應是有節制的開放,有尺度的自由和有規則的民主。家長應該對孩子的表現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例如2~3歲是兒童的“小叛逆期”,他們此時正處于自我中心的思維狀態,會出現情緒暴躁、打鬧、哭泣或宣泄等行為,此時父母要避免一味地忍讓、妥協甚至放棄管理,而應采用迂回的方式與孩子進行互動,和孩子事先達成約定,明確底線并堅持執行,讓孩子在反復試探的過程中知道約定被賦予了說到做到的價值,學會尊重約定,才能相應地擁有自由的成長空間,而不是形成自由散漫、蠻橫無理的個性。

2. 避免盲目的物質支持與“用力不用心”的陪伴。年輕家長耗費了大量精力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生活水平,但比起過早地用金錢為孩子定性某一發展特長或購買昂貴的服飾和電子設備,家長更應該投資“高質量陪伴”給孩子。年輕父母可以利用工作之余零碎的時間開展很多有意義的活動,例如共同參與家務勞動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與能力,帶領孩子走親訪友鍛煉其社交能力,與孩子合作拼圖、積木等游戲激發其創造性、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的細節提升其思考能力,還可以帶孩子去體驗不同事物,使其提前經歷“挫折”,學習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養成勇敢面對問題的生活態度。高質量的陪伴應是專注傾聽孩子的分享并給予積極回應,盡可能就他們好奇和感興趣的事物拓展其認知面以便在之后進行各項潛能的開發。家長應真正做到在陪伴過程中不假裝、不敷衍、不盲目跟風。

(二)多種途徑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

教育子女,不但要有科學的觀念和知識,而且必須具備把這些觀念和知識運用于家庭教育實踐的能力。

1. 總結經驗,和孩子共同成長?!叭绾蚊鎸膳碌膬蓺q?”“如何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讓他避免危險?”“如何更好地引導孩子去學習新的事物?”……孩子們有十萬個為什么,家長也積攢了各種各樣的育兒困惑?!?0后”父母在養育知識和經驗上有所欠缺,不過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接觸各種教育理念和知識的途徑較為便捷,所以新手父母應該增強自我反思意識,提升自主學習的有效性。例如提高對書籍、報刊的使用率,積極參與社區、幼兒園組織的育兒沙龍和親子活動,不斷積累經驗。并且家庭教育不是單方面的輸出,家長可以在與孩子的朝夕相處中相互促進學習?!皩τ诤⒆拥摹嘣?,我們不必事事解答,多一些關注給孩子,用‘你在想……的問題‘你在注意……事‘你自己是怎么看的等方式和他互動,把問題還給他,讓他知道他可以觀察、可以思考、可以嘗試。也讓孩子知道他可以發現父母不是萬能的,他有時可以發現父母不知道的東西,用這種方式鼓勵他探索世界?!盵4]

2. 卸下包袱,在生活中實施教育。在訪談中,個別家長由于自己學歷低會產生消極的自我評價,認為自己水平較低,家庭教育的能力不夠。這表明一些家長只注重看似高深莫測的專業知識,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實踐性。趙忠心先生說:“家庭教育本來就是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睂嶋H上,在一日生活中有無數的教育契機,家長可以通過示范、獎勵等多種途徑培養孩子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價值觀,不必為了教而教,不必每一項活動都摻入“說、學、逗、唱”等吸引眼球的技能。親子閱讀、外出旅游、參觀博物館……只要父母處處以身作則,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進行引導,便足以通過榜樣的力量讓孩子掌握一些讓他受益終身的知識,如了解公共規則、遵循社交禮儀、學會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等。

(三)關注幼兒成長環境,有效促進家庭教育合力的形成

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解釋了環境對人的影響。幼兒生活在家庭中是感到輕松自如,還是生成精神壓力,往往取決于年輕父母怎么處理。

1. 向內省思,構建和睦的家庭關系。0~3歲是寶寶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新手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正確引導孩子,爭取得到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消除孩子的顧慮[5]。年輕一代應該認識到家庭成員間需相互配合,為家庭教育一致性提供助力。一方面,可以主動幫助老人了解新信息和科學育兒知識,在幼兒園的親子活動中采用多人輪流參與的形式。只要避免老人過度寵愛或者斥責幼兒,也能有效發揮老一輩人的智慧和經驗優勢,隔代教育成效同樣值得肯定。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性質不得不異地生活的年輕夫妻應避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防止兒童產生恐懼、焦慮、無助等消極情緒體驗[6]。安全型依戀關系和親密的家庭氛圍是養育孩子最好的沃土,把家庭建設好,給足孩子愛和安全感,才能保障良好家庭教育的實施。

2. 巧借外力,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除了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家長還應該有意識地讓兒童置身于比較優良的社會交往環境中。年輕父母可以通過與同齡朋友、幼兒教師、育兒專家等不同群體的交流,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積累成功的家庭教育經驗,以便更好地運用于自己家庭教育的實踐之中。例如在周末約上其他家庭一起郊游、積極參與社區組織的親子游戲、幼兒園開辦的育兒沙龍等活動。同時在家園共育、家長學校理念的大力支持下,家長可以有效借助幼兒園、社區、教育機構等的優質資源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引導孩子學會適應不同的環境,讓孩子擁有更多自主探索的機會,也能讓孩子在其他重要他人的陪伴中發展良好的自我概念,為將來自我同一性的確立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磊.當前中國家庭間教育競爭與壓力應對[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5,35(05):67-71.

[2] 鄧惠明,林麗花.年輕父母的家庭教育問題覺察力及其提升策略[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4):110-114.

[3] 邢璐. 0~3歲幼兒家長對親職教育的需求與對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35-36.

[4] 崔清華.年輕家長如何對待“小話嘮”與“闖禍精”[J].山西教育(幼教),2015(06):53-54.

[5] 劉勇赫.新手爸媽巧應對育兒難題101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61.

[6] 陳璟.當代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303.

本文系2019年湖州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學前教育學生觀察與分析幼兒游戲活動的能力提升研究”(項目編號:JGKG1908)的研究成果。

通訊作者:屈虹,903062160@qq.com

(責任編輯 張 娟)

猜你喜歡
家庭教育指導幼兒教育
網絡環境下家庭教育指導模式初探
家庭教育指導中的問題、成因及對策
共享“心靈之約”
如何有效利用游戲實施班級管理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內化外來資源開辟幼兒教育新途徑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的有效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