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超星學習通的人文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2022-04-29 22:05沈龍輝陶慧菁楊明濤
客聯 2022年2期
關鍵詞:學習通混合式教學

沈龍輝 陶慧菁 楊明濤

摘 要:筆者以《國學基礎》在超星平臺的線上教學為研究案例,對該課程混合式教學開展實踐調研,同時利用網絡課程資源和錄制微課資源,構建“自主、探究、合作”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最大地滿足學生主體個體學習多樣性。

關鍵詞:學習通;國學基礎;混合式教學

一、《國學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大學語文》是高校開設的通識課程,一些學校側重于中國文學作品賞析,故稱之為“國學基礎”或“國學課程”“經典作品選讀”等,但總體都是以文學欣賞為主,旨在提高當代大學生審美鑒賞能力。面對當前高?!疤蕴n,打造金課”的新形勢,該課程在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程逐漸邊緣化。不少高校并未把大學語文列為必修課,而是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以我校為例,《國學基礎》雖然為全校本科學生必修的通識課,每年開課人數達3000人以上,但學分設置上只有1個學分,總共16學時。在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都面臨著講什么、怎么講的困惑。

(二)學生學習主動性有待提高。學生在大課堂中參與度低,主體地位不明顯,學習的主動性弱,另外,大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認識局限于中學階段的認知,影響了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師生、同學之間缺少有效交流,學生缺少“代入感”,學習過程中的收獲有待加強,學習效果較差。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三)文化育人成效有待提升?!秶鴮W基礎》課程總體上是選擇經典作品,但是中華文化浩如煙海,按什么樣的標準去選擇上課內容,每位老師和學生所理解的經典可能有所不同,如何盡可能的擴大經典篇目的選擇范圍,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來學習,既滿足對經典的認識,也提高趣味性,這也是教學過程中思考的問題。

二、基于學習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改革與實踐

混合式教學是指以學習者為中心,將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網絡在線學習與傳統的師生面對面學習有機融合,重構教學設計與教學活動,實現學習目標最優化的教學形式?!秶鴮W基礎》混合式教學改革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課程建設?!秶鴮W基礎》混合式教學的課程建設工作即教師在學習通平臺建立課程,具體包括兩個步驟:一是編制教學方案,二是建立線上課程資源庫。編制教學方案即教師根據課程目標和內容及學生學習需求預設教學目標、梳理教學知識,并根據知識的相關類型進行教學規劃的過程,如對于本課程教學計劃采用線上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建立線上課程資源庫,即圍繞課程內容,利用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資源庫。視頻資源是基于微學習理念,任課教師制作或選用一些網絡教學視頻資料,時長大約10—15分鐘,要求教學內容集中,教學結構緊湊。

(二)課程實施?!秶鴮W基礎》混合式教學實施包括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兩個環節(見圖1)。線上教學即師生根據學習任務,通過學習通平臺,利用課下時間進行的線上教學,具體包括三個環節:一是發布學習任務,二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在線輔導,即學生根據教學要求,對線上教學平臺發布的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并通過在線小測試和平臺討論區進行教學反饋,教師在線輔導即教師根據學生自主學習中的教學反饋信息進行差異性在線輔導;三是學習成果反饋,即教學模塊結束后,對學生本模塊線上、線下理論學習成效的線上測評的線上分享,是線上、線下教學有效互動的體現。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是學習者在教學情境下借助同伴的幫助,利用教學資源,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

(三)課程評價?!秶鴮W基礎》混合式教學采用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學生本課程的成績由觀看教學視頻、線上測試、線上話題參與、課堂活動參與、課后閱讀和期末考查構成。課程采用線上測評和線下測評相結合的評價體系。線上測評借助學習通平臺的系統評分和數據統計程序來全程跟蹤反饋,測評內容包括學生自主學習的進度和完整度、線上話題的參與度和線上習題的測試情況等; 線下考評則由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來進行反饋,考評內容涉及學生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度、課后學習的完成質量和期末學生的考核成績。

三、基于學習通平臺混合式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課前準備環節?!秶鴮W基礎》課程要真正以學生為中心,要在課前準備環節加以改進: 一是充分調研學情,推送更有針對性的教學資源。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任課教師首先要充分利用學習通平臺“班級活動”欄目中的“調查”和“群聊”功能來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水平和學習風格。二是豐富教學資源的呈現類型,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內容。目前本課程的教學資源以視頻資源和文本資源為主,在下一輪的教學中我們將在教學資源庫中增加音頻資源和網絡鏈接資源,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學資源供給。

(二)課中實施環節。本課程關鍵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經典文學作品為依托,引導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提高課堂參與度,因此,為提高本課程課中實施的教學成效,任課教師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改進:一是加強整合,做好教學設計?;旌鲜浇虒W改革的深入推進需要課程內容、教學理論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因此任課教師需要借助信息技術,運用教學理論知識對本課程的教學進行有效規劃。二是組織激發學生高階思維活動的教學活動。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深度學習的發生必定伴隨高階思維活動的運轉,因此任課教師今后可結合教學內容設計頭腦風暴、作品賞析和即興表演等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養成。三是靈活使用學習通平臺的相關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線下課堂教學的合作研討中,配合使用學習通平臺“班級活動”中的“搶答”“計時”和“投票”功能,一方面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度。

(三)課后發展環節。課后發展環節是學生個體的認知內化階段,是學生形成本課程認知圖式并進行知能轉化的關鍵點?;诖?,任課教師需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改進:一是持續擴充本課程學習通平臺相關欄目的教學資源,如及時補充研討話題;二是持續跟進并及時回復學生線上、線下的教學反饋,用好教學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 三是加大本課程線上、線下教學的雙向多循環互動,如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時進行線上、線下教學的調整和延伸。

參考文獻:

[1]張福貴.大學語文的學科地位與課程屬性反思[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 (3):025-031 .

[2]李晶.張瑞鳳.陳軍須.張海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教學改革中的探索與應用——以郵政業務與管理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 9(03).

猜你喜歡
學習通混合式教學
移動信息化教學在《基礎會計》的應用研究
基于“學習通”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
基于學習通的《數字圖像處理》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研究
超星學習通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信息化模式在設計初步課程教學方面的應用與研究
基于移動學習APP的政治理論教學改革研究現狀
賽課網絡平臺混合式教學在居住空間設計的應用
離散數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