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教學變革路徑探析

2022-04-29 22:02何惠娟
客聯 2022年2期
關鍵詞:高職教學互聯網+互聯網

何惠娟

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高職院校的教學變革,為高職院校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盎ヂ摼W+教育”新模式對于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具有重要意義。文章探討了“互聯網+”引入高職院校教學的優勢和問題,并為“互聯網+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路徑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教學;問題;變革路徑

An Analysis of Teaching Reform Pat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Internet +" Er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promoted the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vided new impetu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new model of "Internet +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introducing "Internet +" int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and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ternet +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Problem; Change the Path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網絡覆蓋程度的快速擴大,互聯網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交流等各方面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熱點詞匯也受到了各行各業的廣泛關注?!盎ヂ摼W+”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各領域資源配置中的集成和優化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于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更好地促進社會生產力,形成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及實現工具的經濟新形態、新業態。國內“互聯網+”這一概念最早由2012年易觀國際董事長于揚在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提出。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自此,“互聯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隨后,2015年7月頒布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規劃了“互聯網+”的宏偉藍圖,并指出其發展目標。針對教育領域,該《意見》提出要探索包括高職教育的新型教育服務供給方式,鼓勵互聯網企業與社會教育機構逐步探索網絡化教育新模式,提供網絡化教育服務,加快推動高等教育服務模式變革[1]?!痹跁r代推動和政策指導下,高職院校也將“互聯網+”引入教學模式中,積極探索“互聯網+教育”新模式,并取得了積極效果?;ヂ摼W工具的使用大大豐富了教學資源,改變傳統教學思維,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新事物與舊事物結合的過程中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互聯網+教學”新模式的實施也會面對一定困難和挑戰。如何最大程度地發揮互聯網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出有利于學生發展的“互聯網+教學”新模式是新時代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重點,對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新時代需要以及提升學校整體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二、傳統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內容落后于時代需求

大學是學生步入社會的過渡性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除了教授理論知識外,還需要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盡管高職院校的目的更側重于培養實踐型人才,但是目前傳統教學仍然重理論、輕實踐,從課時來看,理論教學占絕大部分,實踐教學未受到足夠重視,即使有相應的實踐教學,也多是以輔助理論課程為目的,流于形式,這就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得學生多處于知識接受階段,而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成果較差,進一步導致學生畢業之后難以快速適應社會需求。此外,教師的理論基礎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不愿去花費精力更新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沿用單一教材和資料,教材內容和方法較為陳舊,缺乏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和工具,同時也未鼓勵和引導學生拓寬學習內容,忽略了學生學習的應用型和寬口徑,難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要求。

(二)教學方式缺乏互動

傳統教學模式仍然以教師教授、學生聽講為主,一方面學生在高考之前一直以這樣的學習方式為主,并深受教師權威教學傳統思維的影響,到大學中很難去立刻調整狀態,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另一方面,大學課程課時較為短暫,同時學生人數較多,教師與學生熟悉度大大降低,教師與學生之間多是教師上完課學生就很難見到老師的狀態,因此,教師更多的是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以教授理論知識為主,并未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中來。因此就導致“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不平衡單向教學狀態。

(三)學生主動性不足

多數學生會受到“高考結束之后就輕松了”的誤導,認為大學生活是輕松而自由的,進入大學之后就不需要再保持緊張的學習狀態。同時剛經歷過高考的學生對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感到十分好奇,再加上教師與學生關系較為疏遠,未起到及時引導的作用,學生會將精力更多地放于學習以外的事情上,從未對學習的主動性降低。

(四)考核體系較為單一

教學考核和評價是體現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成果的重要方式,并對學生的學習方向有較強的引導作用,但目前的教學評價與考核方式更多的是以理論知識的期末考核為主,而應試教育的思維使得學生更多地關注考試范圍以內的東西,這就極大限制了學生利用寶貴的大學生活拓展視野的意識及動力。

三、“互聯網+”引入高職院校教學狀況分析

(一)“互聯網+”教學優勢分析

高職院校作為著重培養技術型人才、推進技術創新和進步的重要源泉,對國家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趥鹘y高職院校教學的弊端,其迫切需要改革以培養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互聯網的引入使創新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改革成為可能。

首先,從對網絡資源的獲取和利用來看,互聯網技術與教育的融合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共享,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寬了教學資源獲取渠道,并使絕大部分人能夠以低成本和較為便捷的方式獲取和使用教學資源,促進了教學資源的公平分配。

其次,隨著“互聯網+”的引入,慕課、翻轉課堂等新形式教學模式的發展豐富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夠以多種渠道和方式去理解教學內容,并能夠通過回放、尋找在線教學資源等方式及時理解教學內容,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激發了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在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下師生關系更加平等,從而能夠促進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開放性和創造性思維。

再次,教師能夠依據大數據,評估哪一種教學模式的效果最好,并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同時能夠根據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的綜合表現有針對性地展開針對性教學,有利于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因此,恰當地將互聯網技術和教育結合起來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推動教育事業朝著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為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奠定了堅實的教育基礎。

(二)“互聯網+”引入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分析

1.教師團隊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教師隊伍是教育事業的最主要執行者、反饋者和承擔者,能力和見識水平的高低會在很大程度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效果。當前,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并明確鼓勵“互聯網+”與傳統教學的結合,但兩者的結合也需要一定的適應過程,相應地,教師也難以完全迅速應對互聯網所帶來的各種挑戰以及考驗。例如有些教師仍然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不愿適應時代潮流,在思想上對互聯網技術不夠認同和重視,只是將其作為一個邊緣化的輔助工具,或者即使認識到互聯網技術對新時代教學改革的重要性,但由于對互聯網技術的認識還比較淺顯,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缺乏信息化教學能力,從而無法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成果的作用。此外,在互聯網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發生了變化,而教師如果缺乏“互聯網+教育”新模式的認識,就無法給予學生較為專業的指導,同時也難以引導學生增強相應的學習能力并提高綜合素質,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形成一定的阻礙。

2.網絡資源利用能力不足

互聯網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好處之一就是資源獲取的便捷性和公開性,這一優勢應用于教學領域具體體現在教師和學生能夠快速且全面地獲取網絡教學資源并實現資源共享。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網絡資源利用能力不足的缺陷。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或者個人主動性不強,大量的優質網絡資源未被利用,例如慕課上的名校精品課等;另一方面,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不僅有豐富的優質網絡資源,也有不少價值較低的無效資源,而剛剛從繁重的高中學習中解放的大學生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同時由于生活經歷的欠缺等原因,缺乏對資源的識別能力,可能會沉迷于無價值的資源中無法自拔。這不僅無法發揮互聯網在教學改革中的正面價值,還會阻礙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資源豐富的同時也伴隨著信息的碎片化,難以使資源使用者形成對某一事物或觀點的深入理解,從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式思維。最后,在線課堂等新教學模式在給教師和學生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減少了師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對于自律性不強的學生而言,在線課堂也為其提供了偷懶的機會。

四、“互聯網+教育”教學改革路徑

互聯網與教育的融合是大勢所趨,為了能夠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作用,需要從多個方面共同采取措施,實現從傳統教學模式向“互聯網+教育”這一新模式的成功過渡。

(一)教師: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打造高水平教學隊伍

教師是“互聯網+教育”這一教學變革的引導者、幫助者和支持者,教師整合教學內容的能力、對教學資源的選擇能力、對學習資源的呈現能力和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能力,都會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產生重要的影響[2]。因此,教師應該提升“互聯網+”背景下自身的綜合素質,從多個角度做到與時俱進,才能進一步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思維、拓寬學習路徑,培養學生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技術型人才。

1.更新教學理念

思想是特定行為發生的根源,因此,要想順利推進教學變革,首先應該使教師改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思維,激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互聯網高效結合的積極性。學??梢酝ㄟ^舉辦相應的互聯網培訓課程、開展講座等形式,讓教師真正認識到互聯網與教學相結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依據學校自身情況,為教師提供較為豐富的網絡資源獲取途徑,讓教師真正體會到互聯網技術為教學所帶來的高效性和便捷性,讓教師擁有主動利用互聯網的意愿。

2.更新教學內容

其次,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例如使用最新的、最權威的教材,并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時刻關注自身研究領域的動態,豐富理論體系,將基礎理論知識與最新時代背景相結合,制定豐富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一領域的發展現狀。

3.拓寬教學方式

如何將知識更充分地傳遞給學生,并使學生充分吸收、進而利用自身知識儲備為自身謀發展、為社會做貢獻是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探討的問題?;ヂ摼W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地域和時間限制,使隨時隨地教學和學習成為可能。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打破線下課堂教學人數多、無法進行針對性教學的局限,將線上和線下相結合,針對不同教學方式的特點制定恰當的教學計劃,即有各自的側重點又能夠相輔相成。例如,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形成“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吸收”的良性循環,在課前通過提前在線上教學平臺上傳教學課件及其他教學資料,安排預習任務,提出問題;在課中通過集中講授與師生互動、答疑的方式進一步掌握教學內容;課后通過分組學習、布置線上學習任務、線上答疑的環節對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了解學生的“三習”情況,進行針對性地指導和監督,保證學生能夠跟上學習進度,從而提高整體學習質量。

4.加強教學引導

教師作為教育行業的主力軍,不僅有“教書”的義務,更承擔著“育人”的責任。因此,除了完成教學任務,教授學生理論知識之外,更要拓展學生視野、引領正確學習方向,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在帶來學習便捷的同時,也會混雜一些無價值的網絡資源誤導學生。因此,教師要調整自身角色,從知識傳授者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教學模式應從“傳授知識”為主向“培養能力”為主轉變[3]。具體來講,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網絡資源獲取方式,設計學習路徑,并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教授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

5.改革評價方式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檢驗教師教學成果和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一環。但傳統評價和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試為主,這種考核形式會造成學生期末突擊學習的現象,僅僅增強了應付考試的技巧,卻不利于整個知識體系的構建。因此,除了對期末成績的考核之外,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這一轉變提供了條件。教師可以在線上布置階段性學習任務,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可以設置開放性任務并設置適當的獎勵,例如鼓勵學生自主補充與理論知識相關的其他材料并在線上教學平臺共享,既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也能夠同時拓展教師和學生的視野,形成更科學、更全面的教學評價體系。

(二)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塑造高素質技術人才

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學的目的也是為了培養人才,因此,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塑造對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人才至關重要。首先,學生應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使其成為自主學習的主要動力來源;其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開拓視野,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再次,面對互聯網海量信息的沖擊,應增強判別能力,樹立自控意識,養成較好的反思和總結習慣,樹立正確學習方向;最后,要充分利用線上溝通的便捷性,與老師、同學進行溝通交流,及時為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尋找答案。

(三)學校:提供堅實資源保障,建設高標準教學平臺

學校是將教師和學生連接的樞紐,雖然不承擔教學的直接任務,但教學資源的提供,對教師隊伍的培養等都會對教學效果產生重要影響。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及時獲取至關重要。因此,學校應結合各專業需求,為師生提供高價值資源的獲取途徑,建設高標準教學平臺,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堅實的資源保障,只有教師、學生、學校共同努力,才能成功推進“互聯網+教育”教學變革。

參考文獻:

[1]鄭亞娟.“互聯網 + ”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J].成人教育,2018(2).

[2]徐艷艷,劉春富.“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自主學習模式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7(5).

[3]韓 筠.“互聯網+”時代教與學的新發展[J].中國大學教學,2019(12).

猜你喜歡
高職教學互聯網+互聯網
淺談民辦高職教學管理體系存在問題與解決方案
淺談高職計算機教學中智能手機的實踐應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人文教育的結合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