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精神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運用

2022-05-01 17:35仝笑一
民族文匯 2022年5期
關鍵詞:工匠校園文化育人

仝笑一

2021年4月13日,國家領導人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弘揚“工匠精神”,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庇纱丝梢姟肮そ尘瘛钡闹匾砸约奥殬I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重要地位。

國家領導人指出: “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的各個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1]”新時代的高職院校建設,不僅要激發活力,重視課堂教學,更要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高職院校作為孕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打造“一流工匠”的搖籃。傳承 “匠心文化”,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園的公共藝術空間、制度文化、師生行為文化建設中,使其更優、更凸顯職業院校育人目標和辦學特色。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高職校園文化作為高職院校靚麗的文化名片、校園中的一切潛移默化的形成一種強大的隱形教育力量,以不同的方式引導、塑造著學生。從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近兩年大三學生頂崗實習統計率和畢業生的就業率來看,學生離職率較高、更換工作頻率高,原因企業工作累、環境差、工資低、不適合等,受社會快節奏影響,大多數學生沒有做好準備變的浮躁、假大空想嚴重,做事缺乏腳踏實地、吃苦耐勞、忠于職守的精神。同時也說明從學生入學起我們就應該從各個方面,全方位的加大“工匠精神”的培育力度,早日喚醒學生對 “工匠精神”的敬仰,培育學生學會專注、腳踏實地、愛崗敬業、勇于進取創新、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

二、校園公共藝術體現工匠文化

校園公共藝術狹義上它包括空間物化的公共藝術品和獨立制作的藝術品。如教學樓外觀設計、校園道路、廣場、綠地、教室、走廊、課桌、校園公共環境中的休閑座椅、景觀雕塑等以物質為載體通過藝術美的表現手法及形式,美化校園,彰顯校園特色。從廣義上講,它包括校園的師生活動,表演藝術、包含范圍之廣泛,自身所蘊含的藝術審美,對師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賦予師生道德教育的隱性教育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周圍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變得高尚文雅[2]。 良好的校園公共空間設計使置身其中的師生在心靈上受到滋養,精神上備受鼓舞。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相比本科教育對校園文化建設投入較少,其學生大多數分數較低,素質不高,環境育人就顯得更為重要。以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新校區公共藝術設計發展為例,校園建筑采用現代建筑風格、綠地、少量建筑外部小品、且僅有雕塑大多以石刻的方式呈現,缺乏新意、大眾的互動性弱。第二,校園公共設施設計偏工業化工匠元素融入少。第三,缺乏校園環境空間的認知和文化引導,校園特色不明顯,識別度低,工匠精神氛圍不濃。

助力“工匠精神”校園文化建設,例如,新建的教學樓、宿舍樓、實驗樓設計中融入專業特色、產業元素、職業元素,提高校園公共藝術空間的文化引導。利用校園的電子宣傳屏、燈箱、報欄、廣播、微信公眾號、定期推出不同領域匠人優秀作品,為學生樹立榜樣,引領前行方向。打造“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匠心實驗室”、“匠心”作品展、工匠主體雕塑或文化長廊、讓學生走進匠人生活,了解何為工匠、匠心,喚醒學生堅守中華文化,不負韶華,傳承工匠精神,努力學習練就一技之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添磚加瓦。

三、校園制度文化體現工匠精神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校園制度文化體現在日常管理中的校紀校規、管理制度、學校的一些歷史傳統、獎懲制度、評價體系等在一定程度上規范著師生的言行舉止[3]。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制度文化,學校在制定各項規章制度時,應秉承“立德樹人、育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性和引導性。學校應邀請業內教育專家結合本校教學情況,制定一套有利于本校師生成長的,工匠精神培育制度。如教育教學制度、工學結合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融入工匠精神,其次,引入企業管理推進產教融合,同時將工匠精神與學生專業學校獎勵制度相掛鉤,調動師生創新、研發的積極性、能動性。

四、校園行為文化彰顯工匠精神

校園行為文化是“文化育人”最終的落腳點,師生是“校園行為文化”的主要踐行者,其行為最直接、廣泛、體現校園文化建設水平。師生行為彰顯工匠精神,必須滲透規矩意識,責任意識、勞模意識充分發揮學生會、社團的帶動作用,第一、統籌設計校園競賽活動、例如開展專業領域競賽、建模、視頻剪輯、繪畫、攝影、手工、朗誦、征文、歌唱、體育競賽等活動詮釋敬業、熱愛、認真、專注、耐心的做事態度。第二、每年在師生中開展優秀學習標兵、師德標兵評選活動,尋找身邊優秀勞動楷模,以更直接鮮明的形式感受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爭做標兵。第三、學校定期邀請當地工匠藝人、企業技能大師到學校開講座或授課,通過以身示范、分享經驗、使學生有機會近距離與工匠大師交流、學習。幫助學生樹立嚴于律己、精益求精的“職人”意識,為今后工作向著匠人,大國工匠這一方向邁進奠定基礎。第四、拓寬“實踐育人”主渠道,深化校企合作,積極吸納地域文化,對接當地產業,開展與優秀企業深度融合的專業,實現專業和產業的無縫對接,定期定崗實習,使學生在平常課堂中就能接觸到生產研發的各個環節,了解行業標準和企業制度,增強自身感悟和認識,促進知行合一。結合校企合作項目,組織學生開展專業方面技能大賽,實現學生在實踐中、競賽中增長技能,提高工匠精神的培育水平。

塑造蘊含“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要深化學生職業意識、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讓工匠精神、勞模精神根植學生素質教育中,通過校園公共空間打造、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工匠精神”賽事、社會實踐等相關主體活動,調動廣大師生積極參與,營造濃厚的“工匠精神”育人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校園文化的內在價值追求,從而為培育多樣化“工匠精神”學生打下基礎。

猜你喜歡
工匠校園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90后大工匠
智慧校園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應用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光影視界
工匠神形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