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樂演唱教學中舞臺表現力的培養措施

2022-05-01 21:02謝永紅
民族文匯 2022年5期
關鍵詞:聲樂教學

謝永紅

摘 要:在聲樂教育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聲樂舞臺表現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過程相對較為漫長且復雜,因而在日常聲樂教學中,應注重融合舞臺表現力,引導學生能夠通過舞臺媒介來傳播優秀的聲樂作品。同時,聲樂教師還需積極創新和完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加強培養學生的舞臺表現意識,以此來幫助學生在聲樂作品表演中展示自身的獨特魅力以及舞臺影響力。

關鍵詞:聲樂教學;演唱教學;舞臺表現力

1聲樂演唱教學中舞臺表現力培養問題

1.1舞臺意識有所欠缺

一方面在于學校對于培養學生的舞臺表現力缺少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在于學生自身的舞臺意識有所欠缺。在舞臺演唱的現場,最重要的兩個影響因素就是舞臺能力以及專業技能表現,想要得到觀眾的認可,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大多數學校在專業課程安排中并未認識到舞臺意識對于學生聲樂演唱的重要性,因而在實際中也就忽視了這一點,也就導致學生在實際演唱過程中容易出現表演古板單一的現象,而最終的表演效果也往往不盡如人意[1]。若是在聲樂教學的開展工作中有失合理性,那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嚴重的話還會導致學生對聲樂演唱失去興趣。這就要求學校必須注重培養并提升學生的舞臺意識,通過相應的聲樂教學活動來明確舞臺訓練的必要性,促使學生能夠自發地培養舞臺表現力。

1.2教學模式有待完善和創新

聲樂教學的重點內容主要是演唱技能的掌握和訓練,這就要求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提升演唱技能水平以及舞臺表現力。但在學校的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過于注重訓練學生的演唱技能,導致忽視了舞臺表現力。若學生缺少相關的舞臺訓練,那么很容易在演唱過程中出現怯場等現象,從而直接影響到聲樂演唱的整體質量。與此同時,部分教師的舞臺意識相對不高,也就導致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聲樂素養以及舞臺表現力。

1.3學生的理論知識還需提升

在聲樂表演實踐中,理論知識對于學生舞臺表現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藝術課程的其中一項內容就是聲樂演唱,但由于這門課程的理論知識體系較為復雜抽象,再加上相應的知識內容不夠具體細化,因而給學生的課程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壓力。與此同時,部分教師還未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對于聲樂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式未予以創新,因而學生在聲樂課程學習中難以發揮自身的積極性,也就導致學生難以培養和提升自身的舞臺表現力。

2聲樂演唱教學中舞臺表現力的培養措施

2.1以示范教學方法為支撐

聲樂演唱課教學在效果上,一般要求展示其范圍廣、文化底蘊深厚,以及實用性的諸多特征和內涵。為了有效地推進聲樂課程教學,除了諸多的方式方法的創新外,示范教學法則是大多數教師經常采用的傳統方法之一,因此應該提高示范教學法在聲樂教學中的地位,在落實聲樂演唱教學有效性方面,以示范教學方法為支撐。

2.2以小組教學為保障

在很大的意義上,小組課堂聲樂教學是聲樂演唱教學成效的保障。聲樂教學是包括聲樂基礎理論、聲樂心理學、舞臺表演,以及聲樂演唱的有關理論知識等內容的藝術課程。作為一門藝術性、欣賞性很高的學科,在藝術院校及音樂界有很多的受眾。因此,很多院校都體現出學習聲樂演唱的熱潮,也因此培養出許多優秀的音樂藝術家。為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更有效的是選擇以小組課堂教學的方式,而盡量避免以集體課堂作為主要的聲樂教學實踐課[2]。因為小組課堂聲樂教學一般是4至6名學生共同上課,其形式往往是一人彈發聲練習曲,一人演唱,另外幾名學生進行點評,最后老師做總結;總結過后,再次進行演唱,反復練習。在此期間,教師也可進行示范,直到問題根本解決。這種教學方式具有突出的針對性和實踐性,能很好地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以后的聲樂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礎。

2.3因材施教

首先,根據兒童的特點進行聲樂演唱教學。作為一個成功的聲樂演唱教師,要了解兒童的生理發音特點,聲帶發育未完全,十分脆弱,理解能力與感悟能力較成年人相對較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尤其保護兒童學生的聲帶,幫助兒童學生理解歌詞的含義以便于更好地演唱,應該針對學生歌唱過程中嗓音出現的變化、針對兒童學生在聲樂演唱表現以及所容易出現的錯誤缺點進行教學方法、方式的改革創新;基于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這個立足點改進和強化教學中的某些過程或環節,從聲樂教學實踐本身出發,有目的、有步驟地制定訓練學生歌唱技能技巧的教程,從而使兒童學生具備聲樂演唱基本功,以及表達藝術美的能力[3]。其次,針對學習聲樂演唱的中老年學生進行教學改革。當前聲樂教學的對象不只是學校中的專業學生,還有兒童學生,此外,還有大批的學習聲樂演唱的中老年學生。

2.4提高教師水平

對于聲樂教師而言,要對自身的專業不斷強化,確立正確的藝術價值觀,盡自己的所能掌握各式演唱風格的藝術作品,從而把握科學的演唱方法。鍛煉自己擁有一雙對音樂敏感的耳朵。聲樂演唱教學是一門主要通過聽覺來進行的藝術教育活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其聲樂表達當然會存在許多問題,這需要靠教師的聽覺去體察和研判[4]。因而,聲樂教師提高了聽覺能力,就可以借助敏銳的聽力和聽覺經驗去準確地判斷學生發聲和演唱時在音準、節奏、氣息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能對學生的發聲和演唱作出及時的修正和調整。再次,在教學中需要具備因材施教的判斷力和靈活性。

結束語

聲樂教學課程一般包括實踐教學以及理論教學,理論知識的教學內容包括聲樂知識以及樂理知識等,實踐教學則包括活動教學等,這兩項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聲樂素養以及舞臺表現力。在實際的聲樂演唱現場活動中,舞臺表現力作為其中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不僅僅能夠給觀眾帶來更多的思想情感共鳴,而且能夠營造出新奇的舞臺氛圍。

參考文獻

[1]王華君. 聲樂演唱教學中舞臺表現力培養策略分析[J]. 藝術評鑒,2019(13):80-81.

[2]張潔. 聲樂演唱教學中舞臺表現力培養策略探討[J]. 北方音樂,2019,39(22):153+166.

[3]魏家紅. 淺談聲樂表演者舞臺表現力的重要性及策略[J]. 文化產業,2021(15):50-51.

[4]王小林. 聲樂演唱中的舞臺表現力培養研究[J]. 中國民族博覽,2018(10):143-144.

猜你喜歡
聲樂教學
高師聲樂教學改革初探
普通高校聲樂教學中關于審美教育的滲透
聲樂教學略見
“需求導向”視域中地方高校音樂專業的聲樂教學構建
高職音樂專業聲樂教學中納入流行唱法之可行性評價
舞臺藝術實踐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論流行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聲樂教學法的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