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音樂教學中傳統文化融合策略

2022-05-01 21:02李吉喆
民族文匯 2022年5期
關鍵詞:融合策略小學音樂傳統文化

李吉喆

摘 要: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中,厚積著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匯集著古人的智慧和深邃廣博的思想。在中小學音樂課程中,負載著傳統文化的教學內容比比皆是?,F行小學音樂教材就選編了大量的古今優秀音樂作品,以此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滲透,對于挖掘作品的文化價值、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優化課堂結構、引領學生步入高雅的藝術殿堂,具有極大的價值?;诖?,本文章對小學音樂教學中傳統文化融合策略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傳統文化;融合策略

引言

在全面實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音樂課程教學要注重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要設計異彩紛呈的課程內容,開展音樂知識學習活動,助力學生提升音樂學科綜合能力。音樂學科注重表達與聆聽能力的訓練,平緩、悠揚、和諧、歡快的音樂,使學生身心愉悅,促使小學生的思維更為活躍,充分挖掘小學生的音樂潛能,進而充分構建和諧、自主、開放的音樂課堂學習環境,培養小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全面增強小學生的音樂核心競爭力。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合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一)陶冶學生情操啟迪智慧

傳統文化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滲透,能夠以藝術化的形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滲透傳統文化,就是通過音響的藝術引導學生仔細去“聽”傳統文化,在“聽”的基礎上,使學生在美妙的音樂欣賞中對傳統文化產生感觸、感受,進而領悟音樂藝術作品的內涵,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智慧。

(二)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娛樂方式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使得傳統民族文化淡出人們的視線,我國的傳統藝術文化也在近幾年大量失傳。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大多是需要傳統民族樂器進行伴奏的,因此,將民族樂器融入小學生的音樂課堂也將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宣揚,有助于提升學生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音樂的自豪感,從而培養一批對民族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年輕人,促進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培養小學生的民族意識,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同樣使得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拓展了知識面和審美,從而使得學生的認知水平得到提升,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自信,讓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培養特長,發展個性。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傳統文化融合策略

(一)結合教學目的引入“中國風”歌曲

明確引入“中國風”歌曲的目的是首要的,如:以“愛我中華”為主題的這節課,可以播放周杰倫的《千山萬水》或者汪峰的《我愛你中國》,學生很容易就能被這樣的歌曲所吸引,學生能認真地聽完歌曲,想一想這節課講的內容是什么,而教師也能達到讓學生體會到愛國的熱情,重新審視愛國歌曲的目的。舉例來說,在介紹中國傳統樂器的時候,可以播放《青花瓷》,通過編曲中種類繁多的中國樂器,引出本課的主題,讓學生在這首歌的感染下了解到古箏、竹笛等中國傳統樂器音色和音樂風格,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貼合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向學生介紹中國戲曲知識時,為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將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和教材中的歌曲依次播放,流行音樂和京劇的串聯,會讓對京劇毫無興趣的學生也提起上課的興致。

(二)構建民族文化學習氛圍

學??梢栽谡n外開設相關的社團或者表演活動,通過展示藝術文化的形式向小學生展示傳統民族樂器的恢宏的藝術效果,達到震撼學生內心,激發學生對民族樂器的向往。比如,教學《快樂的潑水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表演節目,讓學生運用傣族的民族樂器來表現自己對潑水節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組成小組率先進行民族樂器的學習,給學生做示范,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學校還可以合理利用廣播電臺等資源,在課間休息的時間播放民族樂器的歷史發源及其文化背景,同時配合優美的民族樂器演奏的樂曲展示,達到小學生藝術熏陶的目的,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人文素養。

(三)借助課外音樂實踐活動強化德育實踐

在教學《唱山歌》這首歌曲時,教師在年級主任的指導下積極組織校園歌唱比賽,鼓勵班級學生參與并演唱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山歌,學生通過獨唱、齊唱、領唱、合唱、音樂表演等形式,全面展現了音樂的魅力。在充分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同時,教師還借助音樂比賽中的山歌所傳遞的傳統音樂文化之美,呈現不同民族的特色,有效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認知以及國家民族觀念的教育。

(四)情景創設激發學生民族意識

在教學《五月五賽龍會》一課時,我便采用情景創設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民族意識。首先,本節課的情感目標是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習俗的了解,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在這樣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教師在上課之初先提問:“通過題目,你能分析出本節課的作品是寫什么的嗎?”學生可以回答出是寫端午節龍舟比賽的。接著教師帶領學生在音樂教室的空地上展開體態律動,增強節奏感。在學生體態律動的過程中,教師鼓勵不同的小組采用模擬龍舟比賽的形式,選出喊號子的人與敲鼓的人,并在歌曲的伴奏下帶領學生共同模擬龍舟比賽。學生完成后,教師提問:“賽龍舟是南方端午節的必備習俗,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端午習俗呢?”

(五)借助信息技術優化教學

學習《賽馬》時,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小學生展現音樂作品《賽馬》,讓小學生通過聆聽,感受二胡這種樂器的演奏特色,讓小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在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音樂時,教師也可以選用《賽馬》的MV進行教學活動,讓小學生全面感受音樂的魅力,在觀賞“萬馬奔騰”的賽馬過程中,了解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讓小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提升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促使小學生的音樂學習動力逐步增強,提高對音樂藝術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意義重大,教育價值不菲,教育途徑和策略多樣,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龍芳.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20(24):38-39.

[2]張彧.傳統文化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構建研究[J].考試周刊,2020(99):159-160.

[3]鄧楓瀅.傳統文化與小學音樂課堂的融合路徑研究[C]//.2020年中小學教學改革創新研討會論文集.,2020:772-774.

猜你喜歡
融合策略小學音樂傳統文化
淺談內蒙古農村信用社在電商大趨勢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與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與融合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