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陽龍門石窟數字化技術應用探索

2022-05-01 21:02張璞
民族文匯 2022年5期
關鍵詞:龍門石窟藝術特征數字化

摘 要:洛陽龍門石窟開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歷經千年的風霜,多年來經歷了盜采和自然風雨的侵蝕,龍門石窟的雕塑和建筑損害較為嚴重;旅游資源的過度開采猶如一把雙刃劍,旅游者未能約束自己私自觸碰,對于文物來說都是一種不可逆的損害,對此種種現象又凸顯出旅游資源的匱乏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成正比的矛盾,日益顯現出來,亟待解決。為此建立龍門石窟文化遺產數字化資源庫已經成為一種剛需,以至緩解各方壓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龍門石窟為例進行探索數字化的運用,通過VR全息投影技術,計算機網絡成像技術,數字化紅外線測繪等一系列基于計算機的高科技技術與藝術審美的角度相結合,把龍門石窟轉化成視聽說于一體的數字化展覽,對龍門石窟的文物建立數字化文化遺產云庫,進而能夠更好的推動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工作。

關鍵詞:龍門石窟;數字化;藝術特征

一、數字化建設的背景

在現當代社會之中,科技的迅速發展,對于人們的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藝術作品的觀看方式上,對于人們的視覺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運用數字化技術與各種藝術結合之后,逐漸把人們的觀看方式有自主漫無目的的觀看進入了引導書的的參觀方式,數字化的建設讓藝術與設計和科技的結合密切起來,促進了交叉學科的建設,與此同時讓人類的藝術不再只是一種抽象的概括,而是變成更加的可視化更加的直觀化,形象更加的生動直觀。數字化技術是數字化與設計相結合產生的一種新型的技術,數字化技術就是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產品設計的領域之中,通過對于產品的定性的描述,上傳到云端之中,然后建立數字化的產品模型,模型和實體的藝術作品是有著共同的藝術特征和性質。數字化技術就是運用數字把生活之中的各種各樣的信息用數字來進行表示出來,數字化的命名就是根據計算機語言來進行命名的,最開始在尼葛洛龐帝的著作之中《數字化生活》一本書之中,把英語單詞“DIGITAL”翻譯為數字化,其實“數字化”一次更加準確地可以視為計算機二進制的數字化,因為計算機的誕生與進步與二進制的算法理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也就是在現如今,許多的復雜的信息都可以運用計算機的二進制算法將生活之中的信息轉化為二進制的數值,進一步的輸入到計算機上,以數字來建立我們需要的模型,這就轉換為我們的觀看方式。觀看方式的改變,對于我們理解藝術,也會產生一些相應的影響,會得到不一樣的收獲。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是信息技術的基礎,也在發展之中與各行各業相關聯,促進了知識的傳播與普及。

二、數字化技術的應用

藝術在社會的發展之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藝術是社會的另一種存在的形式,藝術起源于社會生活,反映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藝術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是社會所顯露出的樣貌,在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之中,電腦的普及和高科技技術手段的發展,成為了我們生活之中的一個最為重要的有著顯著的成效的好幫手,生活之中許多方面都依賴于電腦科技來進行工作,很多作業都可以脫離原始的紙和筆運用電子化完成,這種形式也在藝術作品保護和展覽等椅一些領域之中廣泛應用起來,20世紀30年代,數字化技術成為了時代的顯著標志,人類文明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即數字化時代,藝術品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的無聲的橋梁,進入數字化時代以后,藝術品的展覽和藝術家之間的交流可以打破時空觀,打破界限進行交流,藝術交流與藝術傳播的途徑來看數字化的發展,數字化對于藝術交流和藝術展覽的形式的變革都產生了空前的革命性的轉變與積極的推動,藝術交流的形式和藝術傳播的方法都跟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走向世界一體化,不再是停留在博物館時代,只能到現場去觀看展覽,參加展覽。打破了閉鎖的個體的狀態和文化傳播的地點和時間的限制,在計算機的基礎之上,成為了藝術的傳播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傳播和普及的媒介。在我們作為欣賞者的角度來看待數字化的普及和應用的廣泛,對于大眾的審美觀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潛移默化藝術欣賞之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審美觀念,因此數字化技術既方便了大眾欣賞藝術作品的途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眾的審美觀念,使之藝術在不斷的發展和革新。數字化技術在藝術領域的應用是具有必然性的,因為科技的迅速發展會帶動一切學科的進步與學科知識的更新,數字化技術下的藝術品,表現的形式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在龍門石窟之中,數字化的技術還是相對比較落后,在龍門石窟的官網上對于龍門石窟藝術的展覽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就作為藝術欣賞著而言,龍門石窟的數字化和敦煌的數字化相對比,還具有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對于龍門石窟的數字化建設之中有著借鑒意義。

三、龍門石窟的藝術特征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著名的石窟寺之一,是集雕塑、書法,碑刻于一體的綜合性展覽的藝術寶庫,作為絲綢之路的東方的起點-洛陽,在中國古代的文化交流與融合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藝術。石窟藝術的發展初期,在佛造像的特點上依然遵循著西域的佛像的樣貌,北魏遷都洛陽以后,佛像的世俗化,本土化開始盛行,佛造像的特點越來越接近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反映了人們生活的現狀與生活面貌,藝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見其縮影,隨著時間的發展,北魏的雕塑家對于佛造像的塑造,更進一步的接近我們本土的民族和風俗習慣。在龍門石窟的開鑿之前,石窟寺廟里面的佛造像大都呈現出西域人的性格特征和樣貌特征,在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之中對于佛造像的特點有著十分明確的對于佛教藝術發展脈絡的記載,佛教藝術從西域傳入中原,最后在于本土的道教的融合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本土化特征,一改之前的西域佛教相貌的特征,龍門石窟的演變與發展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在形制上,龍門石窟相對其他的石窟寺比較的單一,中間沒有中心的柱子,這與新疆的克孜爾石窟等石窟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但是龍門石窟的造型比較的宏偉壯觀,結構較大,依山開鑿都呈現出宮殿式的樣貌,尤其是盧舍那大佛的造像,給人們一種十分大氣磅礴,慈心善意的佛教藝術特征,使得佛教藝術在印度佛教藝術的基礎之上,融合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的風范,又與漢族文化的審美觀念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藝術特色,中國化和世俗化的趨勢在龍門石窟的造像之中呈現出來,在龍門石窟之中,呈現出來了整體性的效果,佛本尊旁邊雕刻的有弟子和菩薩像,以及一佛二菩薩像,都呈現出了整體性的特點。

盧舍那大佛是龍門石窟雕塑之中,結構最為精美,藝術技法最為精湛的造像,盧舍那位于龍門石窟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石窟寺之中即奉先寺之中,奉先寺約南北36米,東西約為40米,是龍門石窟之中最為宏偉的一個洞窟,窟內尊奉著四十一尊大型的紀念碑式的雕刻群像,奉先寺又被人們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大佛在傳入中國時,造型的特點是男性的特征,但是在龍門石窟之中大佛的形象卻刻畫的是女性的特征,據文獻記載,盧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則天的形象來進行塑造的,因此呈現出女性的特征,在這個特點上也呈現出皇權和神權的統一性的特征,繼承了曇曜五窟的造像的特點而有所發展。盧舍那大佛高約為17.14米,雕刻的技法精湛,大佛的嘴角呈現出向上微揚的狀態,眉目較為秀麗,佛首微微的向下做俯視的狀態,面對著普羅大眾,呈現出一種和藹而又慈祥的東方女性的形象,整體的造型比例勻稱,儀態端莊大方,莊重典雅,結跏趺而坐于彌座上,具有著強烈的藝術魅力。奉先寺也是龍門石窟數字化的重要的保護對象,正是由于盧舍那大佛的占有面積最大,受到的自然環境的侵蝕越加嚴重,基于計算機的發展,藝術工作者把數字化技術運用到文物的保護和修復之中,對于文物的傳承與保護會有積極的影響,龍門石窟藝術的數字化保護應該以保護為主,因為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霜,藝術品的受到的侵害,應該逐漸的修復,合理的利用當地的資源促進龍門石窟的良性發展,加強藝術的管理工作。

四、數字化技術在龍門石窟的應用

為了長遠的考慮,為了藝術能夠永流傳,2020年中國啟動了一項對于絲綢之路上的石窟寺的保護的一個大的國家級保護項目即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啟動了“數字重生—絲綢之路沿線石窟寺數字化保護項目”,這個項目的成功立項,以絲綢之路為主線,在不同的空間地域和面對不同的石窟寺對象,把數字化技術用于絲綢之路上的石窟的修復,數字化的展覽,數字化回歸,線上的公共的藝術教育,這樣能夠發展出一條因地制宜的專門的數字化保護技術,應用于石窟寺之中,切實的讓數字化技術對于石窟的保護產生積極的影響。

現階段龍門石窟的保護之中,運用到了三維重構的技術,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數字測繪技術,數字修復技術,VR技術等結合使用,來對于龍門石窟進行實施數字化的保護,文物測繪的技術是目前最老的一種技術,以前的測繪只能通過工作人員的手工測量,把石窟的長寬高和空間的三維表現出來,這樣的結果就是精度不夠而誤差較大,對于龍門石窟的數字化的進程起到的作用成效較低,有時還因為精度的不夠,對于石窟的保護與修復展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隨著科學技術的更迭,數字測繪也在逐漸的發展,逐漸的完備起來,在數字測繪的基礎之上引入三維重構技術,使得測量精度不準確,測量耗時費力,工作的效率低下等一些消極因素逐漸的得到解決,而且在數字重構上,可以三維的多角度、多層次,廣范圍的去改變和彌補在先前測量工作上的不足?,F階段在龍門石窟的數字化實施的進程之中,運用VR全息技術,通過網頁“數字敦煌”可以進入龍門石窟的官網,去觀看和研究龍門石窟的雕塑和書法藝術,在技術上的革新,極大地便利了一些欣賞著的需要,使用VR技術在三維重構的基礎之上,對于龍門石窟的佛造像和書法碑刻等一些文物可以形成虛擬但是真實反映龍門石窟特色的立體空間,由此也為一些研究龍門石窟藝術的研究人員節省了一些時間,打破了空間的局限性,石窟的數字化保護隨著科技的發展是呈現出多樣性的趨勢,各種學科相互交叉共同促進藝術保護工作的開展與實施。未來的數字化的保護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以技術為手段,以保護為目的,加強數字化的建設,弘揚和傳承石窟藝術的特有的藝術魅力。

在石窟藝術的數字化之中,首先對于人們產生沖擊和發生較大的影響的是視覺變化,改變以往人們對于文學藝術的欣賞方式,也不再是孤獨的一個個體去欣賞藝術作品,而是通過計算機技術部,欣賞著在網上通過計算機搜索,進入相關的網頁,這樣不但可以全方位的欣賞文物,而且在網頁上會有藝術工作者對于藝術品的合理的解讀,在欣賞者觀看的過程之中,可以加深對于文物的理解和認知,數字化讓人們的觀看之道也可以處于身臨其境之中,也就是通過3D技術和VR技術的應用,讓人們可以與文物近在咫尺的去觀看和研究,這就打破了欣賞著必須要去現場觀看藝術品的界限,在一定的程度上減少了欣賞者對于文物造成的負面影響,減輕了旅游資源的不足而造成景區的壓力,數字化技術豐富了龍門石窟的展示手段,因此數字化技術在龍門石窟會逐漸發展起來。筆者認為龍門石窟的數字化可以借鑒一些其他石窟藝術或者是其他藝術數字化的手段和技術。比如說甘肅敦煌石窟他們的數字化進程之中,數字敦煌的數據化空間的建立,極大的促進了敦煌石窟的發展與傳播,而且數字敦煌與數字龍門相比較而言,數字敦煌的頁面更加的簡潔和方便快捷,而數字龍門的搜索與之相比較便利性較弱,頁面的操作有些許的不合理,所以會造成瀏覽的困難和不便。

在數字化的保護之中,龍門石窟的宣傳人員和工作人員應該多加宣傳和推廣,以促進龍門石窟的知名度,打開龍門石窟的數字化知名度。我們既要保護好石窟文化遺產,也要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對于龍門石窟有著熟悉的認知,滿足人們的審美欲望,數字化不單單存在于保護之中,更應在修復工作之中,發揮強大的優勢和技藝。以促進文物的修復工作的進行。讓龍門石窟乃至石窟藝術能夠更好的傳揚。

參考文獻

[1]吳磊.數字化設計中的藝術[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7

[2]曾軍梅.許潔.數字藝術設計理論及實踐研究[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19

[3]黎毅.淺談石窟文物數字化建設—以龍門石窟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6:101

[4]馬靜.論龍門石窟佛教造像藝術[D].河北大學,2008年,8-35

[5]賈玥.傳統石雕藝術的數字化三維重構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7年

[6]裴學勝.龍門石窟奉先寺盧舍那大佛的數字化復原研究[J].中國藝術,2012年,02,158

[7]李興隆.三維數字化技術在龍門石窟考古中的應用[J].洛陽考古,2021年,01

作者簡介:張璞,(1996.9——)男,漢族,河南周口人,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史論

猜你喜歡
龍門石窟藝術特征數字化
推動內部審計工作數字化的探究
數字化起舞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初探中國四大石窟藝術
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探討
當下中國大陸喜劇電影的藝術特征與發展
漢語言文字的藝術特性與創新設計
電影《煎餅俠》的大眾藝術美學特
淺析旅游景區公共設施的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