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方法

2022-05-05 02:44李麗華
快樂學習報·教育周刊 2022年15期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問題情境小學數學

李麗華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新穎多樣,創設有效問題情境也是其中一種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式。在既有經驗中,此種方式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揮著良好作用,也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對此,本文從提取生活實例、學生動手實操、自主設計游戲、教師講述故事、開放性思維五個角度提出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方法,助力提高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小學數學;問題情境

小學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開端,對學生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奠基作用。小學數學是小學課程中的主要學科,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數學知識相對繁雜,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不是很容易。如何使數學教學取得實效是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情境的方法需要教師主動思考并積極探索,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抽象概念,提升學生認知能力,并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一、提取生活實例創設問題情境

學數字、做計算、解應用題并不是小學數學學習的最終目標,而是培養數學思維,并將之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中,通過經驗積累和觀察,數學才得以產生,并用于指導生活。由此可見,數學和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處處都是數學。因此,生活是教師取之不盡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從生活中提取實例,創設問題情境。此種方法不僅可以方便教學,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點。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一節課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例,創設這樣一種問題情境:“媽媽揣著籃子,帶小紅去商店買雞蛋,一共買了50顆雞蛋,老板又送了5顆?;丶业穆飞?,裝雞蛋的小籃子不小心摔在地上,打碎了12顆雞蛋,那籃子里現在有多少顆沒有打碎的雞蛋呢?”這一情境融合了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場面,學生非常容易理解?;诖饲榫?,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列出加法與減法算式,進行計算。

二、動手實操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數學中,很多課程的知識點,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如果教師僅僅依靠講述和板書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快速掌握。實際中,部分教師或為保障教學進度,或缺乏工作主動性,不愿創新教學方式。此種做法,其實得不償失?!凹埳系脕斫K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讓學生通過動手實操,反而能變抽象為具象,能夠使學生即刻領悟知識點。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善于思索,利用一些小工具引導學生進行實踐。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節課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平面折疊圖,在教學課堂上,讓學生自己進行折疊,也可以用小木棍或者橡皮泥親手制作,借此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棱、面和頂點。在學生制作完畢后,教師可以就學生手中的六面體提問:“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長方體(或正方體)有什么特點呢?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面是不同的?”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長方體,哪些物品是正方體,來加深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自主設計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身心剛剛開始發展,注意力很難集中,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始終跟隨教師的引導上課,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小學數學課程有些知識點難免枯燥,如果教師把知識點融入到自己設計的小游戲當中,寓教于樂,可以讓學生注意力集中,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這一節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舉行一個小小比賽游戲。在初步教授角的相關知識點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再挑選兩個記分員,讓學生就身邊的事物指出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鈍角,哪些是銳角。哪個小組指出的既正確數量又多,則為獲勝,可以給予表揚和獎勵。最后一名則要給予小小的懲罰。相信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很快能夠加深對角的認識,并在活躍的氣氛中始終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

四、講述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喜歡聽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學生也概莫能外。小學數學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可以利用故事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對知識點產生興趣,讓其迫切想要知道問題的答案,由此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這一節課中,教師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故事情境:“森林里住著很多小兔子,它們以吃胡蘿卜為生,所以在森林里種了好多好多胡蘿卜。到了深秋,是胡蘿卜收獲的季節。兔子爺爺為了讓小兔子們學會珍惜糧食,就打算帶領24只小兔子去田地里收胡蘿卜??墒切⊥米拥牧馓×?,一只小兔子根本拔不出胡蘿卜,必須兩只小兔子一起拔,才能拔出一個胡蘿卜。那么同學們想一想,兔子爺爺應該把24只兔子分成幾組呢?”通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計算24是2的多少倍,加深學生對倍數的理解。

五、創設開放式問題情境

發散思維是小學數學教學需要培養的能力之一。小學生思維模式處在開發階段,還未定型,故而思維方式差異極大,對此,教師應給予合理引導,不僅不能一味塑造統一的思維方式,更要用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的方式啟發學生對同一個問題從多角度思考。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這一節課中,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種了24棵樹,那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有的學生喜歡用除法計算,有的學生喜歡數數。對此,教師應給予同樣的肯定,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思路解答問題。

結語

以上五種情境創設方法只是拋磚引玉,對小學數學教師發揮著一定啟發作用。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結合課程內容靈活運用,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主動探索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其他方法。相信在多種方法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順利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不斷推動教育改革的向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洪興.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探討[J].下一代,2020(2):1.

[2]李福莉.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J].吉林教育,2021(27):76-77.

猜你喜歡
新課程背景問題情境小學數學
探究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學課程管理
淺議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淺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
淺議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