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數字化保護技術的貴州蘆笙舞的當代價值研究

2022-05-16 10:08唐曉烽羅茜
錦繡·上旬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當代價值貴州

唐曉烽 羅茜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蘆笙舞的文化內涵與功能、貴州蘆笙舞數字化保護的原則與對象等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從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傳統儀式和宗族信仰、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六大層面給出貴州蘆笙舞運用數字化保護技術的必要性,并提出促進非遺傳承人自我賦能和自我發展、搭建舞蹈數據平臺和VR可視化平臺、推進數字化保護技術創新研究、構建多元聯動和交流合作格局的當代價值,以期為蘆笙舞的傳承與發展盡綿薄之力,并嘗試為其他少數民族民俗舞蹈提供借鑒。

關鍵詞:數字化保護技術;貴州;蘆笙舞;當代價值

蘆笙文化作為貴州苗族代表性文化之一,蘆笙舞亦被認為是最具代表性、最普及的民間舞蹈形式。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蘆笙舞,是承載貴州苗族歷史生活、民風民俗的特殊表現方式和傳統舞蹈教材,而傳統保護技術下的錄像或 DV 拍攝,重復利用性和編輯性較差,遂須借由信息化、數字化保護技術,譬如數字化建模技術、VR技術、動作捕捉技術、綜合數字技術、知識可視化等,推動貴州蘆笙舞深度開發與持續傳承,推動指導、規范民族特色舞蹈數字化保護的標準化建設,推動文化保護空間的擴大和文化展示方式的豐富。

一、促進非遺傳承人自我賦能和自我發展

首先,強化蘆笙舞非遺傳承人自主發展意識。借由數字化保護技術,非遺傳承人能夠注重蘆笙舞舞蹈知識從“量”到“質”提升的同時,關注蘆笙舞社會評價與傳承改進。當前,貴州蘆笙舞非遺傳承人的身份認同感和人個體能動性不足,突破“常規靜態、口口相傳”的傳承與教學方式,采取“多元化、動態化、過程性、反饋性”的渠道,注重現代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和數字化保護技術的運用,并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其次,培養非遺傳承人的隱性勝任力。提升傳承身份的自我認同,真正意義上理解“教學做合一”思想,與地方高校和文化企業合作,開展蘆笙舞產學研合作項目研究,針對性培養舞者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促進合作式反思和反思性實踐。

二、搭建舞蹈數據平臺和VR可視化平臺

首先,借由數字化保護技術從圖像視頻、民俗文化、史學記錄三大層級構筑蘆笙舞舞蹈數據平臺,彰顯其原始數據材料、圖像表征和舞蹈審美,在更大程度上延伸了蘆笙舞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注解蘆笙舞的舞蹈語言和動態表現的基礎上,可憑借數據調取與格式轉換,以虛擬人物模型為后期可視化編創供給更大可能。另有,苗族蘆笙舞舞蹈數據平臺可智能化篩選舞蹈素材與舞蹈案例,滿足個性化創編的同時,達成實現沉浸式瀏覽與交互式體驗。

其次,苗族蘆笙舞以流動性舞蹈體態貫穿舞蹈始終,憑借多元性數字化保護技術進行捕捉并載入數據庫,交互藍圖編輯與系統成型打包。在此基礎上構筑VR虛擬現實可視化平臺,與非遺貴州民俗舞蹈系統互聯,調取場景、服裝、動作等三維數據,實施人物渲染,以推動數字化還原保護與蘆笙舞知識重用創新,為蘆笙舞表征形式提供新的可視化方案與可視化平臺。

三、推進數字化保護技術創新研究

我們既要明確數字化保護技術對貴州苗族蘆笙舞傳承與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又要明晰貴州苗族蘆笙舞傳承與發展的基本邏輯、理念思想對數字化保護技術的反作用力,借由蘆笙舞數字化、信息化傳承與發展助力數字化保護技術的革新與更始。首先,貴州苗族蘆笙舞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針對性數字化保護技術的開發與實踐,可進一步加快補足技術短板,為建立貴州省少數民族非遺類民俗舞蹈數據庫添磚加瓦,并在更大程度上推動信息化領域創新技術在文化(遺產)行業的應用。其次,借由數字保護技術的文化資源整合功能、人機交互功能、個性獲取功能,增進苗族蘆笙舞資源交流共享性的同時,推進搭建貴州少數民族文化數字化應用創新平臺、民俗舞蹈文化類數字化領域集群服務的技術支撐聯盟,提升蘆笙舞的綜合利用率,提高新興數字化文化業態傳播力,革新傳統單兵作戰式的數字化制作與展示狀態。

四、構建多元聯動和交流合作格局

首先,有助于促使政府出臺蘆笙舞保護與傳承政策。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合力,達成貴州蘆笙舞數字化存檔并永久保存,增進其傳播覆蓋面和影響力范圍,明晰了蘆笙舞非遺傳承的目標、內容、形式、成效等,明晰了文化企業相應的資金支持和稅費優惠等。由政府牽頭,制定激勵措施,搭建基本框架,不斷增進蘆笙舞保護傳承成效。

運用數字化技術與手段建立完善應用導向型體系,開展橫向項目和過程管理,強化人文關懷,針對不同階段和層級的從業者甚至是愛好者,展開分門別類的指導培訓,探索文化科技交叉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最后,有助于搭建相關學科間的交流合作模式。以貴州苗族蘆笙舞舞蹈數據庫為憑借,搭建數字化平臺、豐富“線上+線下”展示方式、豐富舞蹈文化知識、拓寬保護傳承視野。建立基于數字化保護技術的貴州蘆笙舞發展中心,以專家團隊為依托,整合資源、學習支持、技術支持、管理支持,增進傳統民族舞蹈、信息化、高新技術等學科的交流協作。

參考文獻:

[1]唐曉烽,《龍舞文化中的生態語境反生詞——“長衫龍”以探究貴州花苗蘆笙舞為例品》.散文百家,2020,07.

[2]蒙曦,徐玉香,吳舒.基于運動捕捉技術的貴州民間舞蹈保護方法研究[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8,32(02):101-104+108.

[3]王偉杰,肖遠平.貴州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現狀及發展對策[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6(04):119-123.

[4]蒙曦.數字化視域下貴州民俗舞蹈的保護方法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9,40(11):123-127.

[5]王海.云南非物質文化數字化保護探析——以普洱瀾滄縣拉祜族蘆笙舞數字化保護為例[J].大眾文藝,2017(10):1.

作者簡介:唐曉烽,男,漢族,工作單位:黔南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研究方向:舞蹈史論,貴州民族民間舞蹈。

羅茜,女,漢族,工作單位:黔南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研究方向:舞蹈文化,漢語文學藝術。

本文系2021年度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基于數字化保護技術的貴州苗族蘆笙舞傳承與發展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課題項目編號:2021ZC039)

猜你喜歡
當代價值貴州
“貴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井岡山精神的當代意義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新形勢下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
貴州教育出版社
國家領導人與貴州
讓世界感知多彩貴州
神奇的貴州面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