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口語交際課教學生活化的實施路徑研究

2022-05-19 19:02何喜燕
教育界·A 2022年5期
關鍵詞:口語交際生活化高中語文

【摘要】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文章通過對高中口語交際課程的再認識,探索包含話題選擇生活化、情境設置生活化、教學活動生活化、課外實踐生活化的教學實施路徑,期望可以幫助各位教師有效提升高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生活化;口語交際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生活情境的中職語文口語交際課的設計與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582)成果。

作者簡介:何喜燕 (1987.12—),女,甘肅省通渭縣第一中學,一級教師。

“語言交際能力”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提出的,其理論模型將喬姆斯基的“語言能力”范圍擴展到了四個方面:(1)某一語言形式是否正確;(2)某一語言在特定的場合中是否被運用得體;(3)某一語言是否實際可行;(4)某一語言是否在實際中被使用。其理論核心在于“言語的適當性”,也對我國的語言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國的語文“聽說教學”由此改變為“口語交際教學”。這不是一個簡單修正,而是對語言教學的一次根本性的質的提升。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學生是社會公民中的一分子,隨著學生社會交際范圍的不斷拓展,其口語交際能力必須得到相應的提升,否則將會對學生的社會化發展造成影響。因此,口語交際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的教學任務,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口語交際教學必須要與時俱進,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環境,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社會屬性”的個體,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教學的核心價值取向必須指向“交際”,即口語交際教學必須立足于培養學生運用口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該教學的實質是“口語是工具、交際才是目的”。在宋《朱熹注》中有“際,接也”的解釋,即交際活動包括兩個相互對應的方面:一方為交,一方為接。而且,一個人同時扮演著兩個角色,既為“交”方也為“接”方。很顯然,口語交際是一種人與人、人與群體之間的雙向互動或多向互動的語言活動,強調的是“交”與“接”的相互作用和達到某種交流目標的過程。能否讓口語交際課生活化,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決定口語交際課成敗的關鍵。文章將從生活化視角探究高中語文口語交際課教學的實踐路徑,以期能為口語交際課的高質量、高層次發展提供有效參考。

一、高中口語交際課再認識

就現實狀況來看,高中口語交際課基本被邊緣化,甚至可以說被忽略。然而,對于即將步入社會的高中學生而言,口語交際能力差將對其社會化發展造成嚴重影響,試想一個不會和別人交流溝通的人如何能夠融入社會并得到別人的了解與認可呢?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差,這不能不說是語文教育的重大缺失。因此,我們完全有必要對高中口語交際課進行再認識。

(一)嚴格落實課標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口語交際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即“根據具體的語言情境和不同的對象,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文明得體地進行表達與交流”,同時還強調“注意口語的特點,能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和交際目的,恰當地進行表達”。從語文課程標準這些具體要求來看,教師必須將閱讀、表達、作文等語言能力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不能忽視口語交際能力這一語文核心素養。因此,學校和教師嚴格落實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強化高中語文口語交際課程教學,才能真正實現對學生“語言的建構與運用”這一基礎性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明確口語交際課程內容

口語交際課程內容貫穿整個高中語文教學?,F行高中語文教材是以學習任務群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并將口語交際課程內容與其他內容進行融合,如“跨媒介閱讀與交流”“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等學習任務群中始終有以“表達、交流”為目標的口語交際教學內容。在具體教學內容上,教材按“朗讀、演講、討論、辯論、訪談”等五種口語交際類型,分階段、分層次做出了安排,必修1為“朗讀”專題,教師可安排學生朗讀現當代散文;必修2為“演講”專題,教師可安排演講比賽:以《我有一個夢想》為題;必修3為“討論”專題,教師可安排學生以“早歲應知世事艱”為題展開討論;必修4為“辯論”專題,教師可安排設題辯論:能否以成敗論英雄;必修5為“訪談”專題,教師可安排學生模仿電視訪談節目,對班級1-2名同學進行訪談。從五種類型的口語交際內容安排來看,高中語文口語交際課程教學要讓學生能夠從獨白到互動,依次提升口語交際能力,也要能夠讓學生從個體到群體的人際交往能力逐步得到發展??梢钥闯?,普通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口語交際課程內容具體而明確,優化口語教學需要的是語文教師不以任何理由和借口,不折不扣地、創造性地將其落實到語文教學之中。

(三)口語交際課生活化的依據

如前所述,“口語交際”是一種生活化、社會化、個性化的以口語語言為基礎的實踐活動。從語言起源來看,馬克思說:“語言也和意識一樣,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產生的?!笨梢?,語言首先是人們為了滿足生活的需要創造出來的,并在生活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形成的。從生活教育論來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出“生活即教育”,口語交際教學更是如此。陶行知強調“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離開生活的口語交際顯然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因此,口語交際課生活化是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需要,更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需要。

二、口語交際課生活化的基本目標

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體現出說話者的說話藝術、思維敏銳度和情緒把控力。因此,口語交際教學并不僅僅是讓學生練習說話那么簡單,必須遵循語言發展規律,符合學生發展需求,建構學生思維廣度和深度,使學生形成“能言善辯”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語言要使生活更詩意

語言是一個人生活的組成部分,美的語言一定產生于美的心靈、美的情感和美的生活。低俗、污濁的語言帶給人們的一定不會是愉悅的感受,甚至會造成沖突與隔閡。因此,口語交際課教學必須強化用美的語言來感染學生,讓學生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者贊美生活、贊美時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感、美好心靈,讓學生自然而然就能夠形成美的語言。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包括其他教師)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首先要做到語言美,比如筆者經常寫一些贊美生活、時代的優美散文或詩歌,朗讀給學生們;也要求學生寫300字左右的散文或詩歌,在每次上課前讓學生輪流朗讀自己的作品。學生的寫與讀既提高了寫作表達能力也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既美化了生活也美化了心靈。

(二)語言要使思維更深刻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而思維是離不開物質世界、無法獨立存在的,有了深刻的思維才能具備多彩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在口語交際課時,教師要利用教材中的生活情景啟發學生對生活進行深度思考,比如思考生活現象的社會根源、人物命運的個性原因、時代變遷的決定因素等,培養學生對生活進行有深度的思維探究的習慣,發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從而使學生積累豐富而深刻的語言使用經驗,并隨之提升語言能力,使學生在口語交際時展現出“非同凡響”的效果。豐富多彩而富有哲理的語言不但能創造輕松愉快、積極上進的環境,還能夠啟發人們產生新思想、形成新思維。因此,在口語交際課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培養,通過學生的思維發展促進其語言發展,同時使其語言發展反作用于思維發展。

(三)語言要使個性更鮮活

學生是獨立的社會個體,有著獨特的個性,學生的用語也是千差萬別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口語交際課教學不可能整齊劃一、“千人一面”,必須強調差異性、個性化。因此,因“人”施教是口語交際課必須堅守的基本原則。由于每個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有不同,而且每個學生的性格、思維和語言能力各有差異,口語交際課教學要針對學生個性需求進行差異化教學,要突出學生個性特長,培養適合學生個性特點的語言風格,還要教會學生根據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情景等靈活選擇或變換語言方式,從而培養學生個性鮮活的語言能力。另外,在口語交際課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幫助學生克服自己原有的語言障礙、語言缺陷和語言不良習慣等,讓自己得到全面而有個性的健康成長。

三、高中口語交際課教學生活化的實施路徑

口語交際教學必須強調“交際實踐”與“貼近生活”,簡單而言,就是要使口語交際教學與學生現實生互相融合,強化口語交際“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筆者認為,要使口語交際課教學生活化,就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構建口語交際課。

(一)話題選擇生活化

話題選擇就是為口語交際教學選擇一個恰當的主題,這是實施口語交際課程教學的開端。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高中口語交際課要“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交際話題”。但由于學生所處的地域和文化有差異,以及個體生活環境和閱歷有不同,統編教材提供的口語交際話題就很難符合每一位學生的現實狀況,脫離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往往造成學生無話可說,使學生游離于教學之外。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從教學實際出發確定課程話題。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興趣與愛好,掌握學生的實際生活現狀與需要,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確定來源于學生現實生活并符合學生興趣特點的交際話題,比如教師可組織“網絡游戲對中學生的危害”主題演講、“課外補習的利與弊”辯論會等。選擇這些與學生親歷的生活相關的話題可以確保人人有話可說、有理可講,并能夠提升學生辨析是非的能力。

(二)情境設置生活化

語言情境就是為口語交際教學創設的一種生活場景,為學生進行語言交際實踐創造的一個模擬化的語言環境,缺乏語言情境的口語交際教學如同“無源之水”。李吉林老師明確指出:“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的語言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發展?!睘榇?,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必須要根據口語交際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景滲透到口語交際活動之中,將學生帶入真實的生活場景,使其身臨其境,得到真實的交際體驗和感悟,使口語交際教學真實而高效。

比如,在必修3“討論”專題教學中,筆者確定了“校園欺凌”這一學生校園生活中常常遇到的話題。備課時,筆者選擇一個身材高大結實的同學和一個矮小瘦弱的同學,排練了一段以強凌弱的欺凌情景。上課時,兩名同學進行展示表演,其他同學作為旁觀者并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這種事件的反應,然后全班同學再對各位旁觀者的反應方式展開討論。在這種“真實”場景中,學生不但能夠參與交流與互動,還能夠對不同的行為和觀點做出判斷,既鍛煉了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還提高了思維與辨析能力,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課外實踐生活化

課外實踐是語文交際課教學的主要形式,它強調的是“生活教育”,即口語交際實踐活動“生活化”??谡Z交際課外實踐要以說話為主要形式,增加學生運用語言的機會,如采用電話采訪、與留守老人談心、向民間老藝人詢問制作工藝等方式。另外,口語交際課外實踐要以互動為主要途徑,增加學生交際的渠道,如采用實地調研、公益(環保、禁毒、維權等)宣傳、同學之間矛盾調解等方式。因此,口語交際課外實踐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能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和拓展課堂教學的時空,從而全方位、多層次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

例如,筆者組織了一次對“陪讀家長”的走訪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們對這些家長進行禮貌的問候。在活動中,學生并沒有直接向家長提出問題,而是選擇宿舍中的物品與家長進行了對話交流,如與家長交流了煤氣罐的使用注意事項等。這樣利用實物進行發問而不是直接提出問題的方式,使交流順暢自然,學生們既發現了問題,又與家長交流了安全知識,由此學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又如,在必修5“訪談”專題教學中,筆者邀請了當地皮影戲非遺文化傳承人劉尚賢接受學生們的采訪。教學前,先讓學生自己擬定訪談的主題,并列出訪談提綱(要求每個人不超過四個問題,盡可能不重復)。課堂教學時,讓學生輪流進行采訪或訪談,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訪談活動結束后,組織學生對訪談過程進行自評、互評,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這樣將實際交際場景引入課堂的方式,既能使課堂教學生活化,又能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還能使學生相互學習借鑒,從而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和能力。

結語

總之,對于高中生而言,口語交際能力既是一種個性化需要,也是一種社會化需要。高中語文教學中必須要將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作為一項“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常抓不懈。然而,由于受到種種限制,高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現狀不容樂觀,教師和學生不重視甚至忽視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現象普遍存在,這是高中語文教育的嚴重缺陷與短板,必須引起語文教師的深度反思。高中語文教學必須強化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切實加強高中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與提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伊利莎.人教版高中語文“口語交際”教材內容研究[D].黔南民族師范學院,2017.

猜你喜歡
口語交際生活化高中語文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
淺議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試論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三部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