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

2022-05-23 13:49張愛玲李娟
中國集體經濟 2022年12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張愛玲 李娟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备哔|量發展既遵循了客觀經濟規律又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階段,要推進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內涵,科學分析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及存在的問題,明確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深入探究富有陜西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做好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頂層設計,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特色產業體系

一、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現狀

(一)創新驅動力量明顯增強

陜西經濟增長是資本、創新進步、勞動力三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陜西統計年鑒(1978~2020)》的數據,先利用基本數據計算技術系數、產出變化率、創新進步變化率、資本變化率和勞動力變化率,再根據增長速度方程,分離出各生產要素對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然后根據增長特征劃分為3個時期,6個子階段,三種因素在陜西經濟增長中的年平均貢獻率分別是70%、7.53%和22.43%(見表1)。

陜西經濟保持近四十年的增長,資本投入量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創新進步次之,勞動力最低。其中,創新驅動貢獻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的高速增長階段,呈現先升后降曲折增長的態勢,2010年以后又進入上升階段。陜西產業驅動力發展大致經歷了從“資源優勢-投資驅動-要素創新”的粗線條走向。尤其是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勢頭更為強勁,汽車、航空航天與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和現代醫藥等六大新的支柱產業快速發展,初步樹立起“造飛機、產汽車、制芯片、做手機、出好藥、強新材”的陜西工業新形象。

(二)特色現代產業優勢凸顯

農業是建立在資源稟賦基礎之上的傳統產業。陜西在穩定糧食產能的基礎上,加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推動全省農業轉型發展。近年來,陜西省圍繞“3+X”特色產業布局,推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水果生產穩居全國首位,蘋果和獼猴桃產量分別占到世界的1/7和1/3。奶山羊堅持全產業鏈開發,加快擴群增欄,有世界上最大的奶山羊群體,羊乳制品占國內市場份額的85%,產銷量穩居全國第一。堅持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導向,提升設施農業效益,做大食用菌產業板塊,設施農業規模居西北首位。茶葉、魔芋、中藥材、核桃、紅棗、雜糧等50多個區域特色產業優勢不斷增強,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收入來源。

能源化工產業是陜西省工業的重要支撐。近幾年能源轉型升級加速,綠色集約化水平不斷提升,化工精深進度不斷推進,煤制烯烴(芳烴)、基礎有機化學品、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品不斷豐富。陜西堅持優煤、穩油、擴氣,打造煤炭深度轉化、新能源等增長點,能源化工產業逐步呈現綠色化、多元化、高端化、高質化的發展趨勢。

高新技術產業和制造業布局方面,陜西省加快培育能源化工、汽車、航空航天與高端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現代醫藥、新材料六大新的支柱產業,加強科技支撐,延長產業鏈條,完善功能配套,不斷鞏固新增長點的發展優勢,工業高技術和轉型升級產業較快增長。以六大新支柱產業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實現產值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連年提升,現已超40%。2020年陜西省部署重點產業創新鏈27條、創新點274個。新建國家級眾創空間18家、“雙創”示范基地4家,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1500億元。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也已見成效。

(三)對外開放水平穩步提升

近年來,陜西省對外開放不斷向更深層次拓展,對外開放水平逐年穩中有進。2014~2019年,對外貿易方面,進出口貿易總額從1680.72億元提高至3515.5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方面,從41.76億美元提高到77.29億美元;對外投資活動日益活躍,利用外資規模持續擴大。

在規模擴大的同時,陜西省外貿競爭也彰顯出新優勢。渭南、咸陽、寶雞、韓城先后有5個園區獲批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西安進口商品展示交易分撥中心、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合作中心、加工貿易轉移承接中心建設成效顯著;西安國際港務區和西咸新區已設立18個進口商品展示場館,西安國際港務區“陜西加工貿易產業轉移承接中心”已有來自東南沿海地區27家企業入駐。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交流不斷增多。2020年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3720列,是2019年的1.7倍,創歷史新高。運送貨物總重達281.1萬噸,是2019年的1.6倍,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指標穩居全國第一。

(四)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持續擴大

截至2019年,陜西省鐵路營業總里程6224公里,其中高速鐵路856公里,路網密度從2010年0.019公里/平方公里的上升到2019年的0.3公里/平方公里,上升近16倍;公路總里程18007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87公里,路網密度從2010年0.717公里/平方公里的上升到2019年的0.876公里/平方公里,全流域81個縣(市、區)已連通77個(僅余子長、黃龍、麟游、太白等4個縣未通高速);民航航線370條,其中,國際航班88條,通航城市235個,其中,國際城市71個。除水路外,陜西省鐵路、公路、民航運營里程不斷增長,路網密度持續擴大。

同時,2019年陜西省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774.8億元,同比增長11.3%。高速公路項目進展順利,完成投資430.1億元,同比增長33.6%。,陜西省鐵路復線里程比重從2010年的54.60%穩步上升到2019年的77%,高于2019年全國鐵路復線里程59.3%,電氣化率從2010年的73.18%上升到2019年的82.84%,高于2019年全國鐵路電氣化率66.88%,設施建設質量穩步提高。

二、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科技創新對產業支撐力較弱

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不足。陜西是全國科教資源大省,科技和人才資源富集,但科技資源與科技創新沒能及時有效轉化為經濟發展成果,突出表現為科學研究、技術應用研究和產業開發不平衡。陜西在國家重大基礎或科學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但是技術應用研究相對薄弱,產業轉化劣勢更為明顯,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兩張皮”現象嚴重。

產業創新明顯不足。陜西現代產業發展滯后,新興產業不夠活躍,產業組織模式和新業態發展比較滯后。陜西第一產業仍然以傳統農業為主體,工業中原材料、能源化工產業比重較高,第三產業仍以批發零售業和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等傳統服務業為主,現代金融、物流、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相對滯后,電子信息、醫療保健、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比重不高。新型合作社、產業協會、產業聯盟、區塊鏈等新興產業組織發育不良。與互聯網關聯的智慧旅游、智能制造、云經濟、在線醫療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不足。

企業創新能力不強。陜西多數企業處于傳統行業,且集中于產業鏈的中、低端環節,缺乏核心技術。企業創新動力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缺乏具有全國影響和占據行業制高點的核心企業,尤其是缺乏高速成長的瞪羚、獨角獸企業。

(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動能不足

陜西能源資源豐富,煤炭產量位居全國第三,油氣當量居全國第一,但能源產業大而不強,能源開發效率不高,產業鏈短小,一次性能源特征明顯,綠色能源比重不高,嚴重削弱了能源產業競爭優勢。同時,豐富的能源資源也尚未在全國形成價格“低洼”優勢,為載能型產業奠定優勢基礎。

陜西是全國科教資源大省,但科技研發產出與科技型產業仍與其地位有較大落差。陜西制造業的創新卻處于較低水平。2019年陜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開發項目數為7595項,只占到全國平均水平的35%;陜西省發明專利授權量44101件,只占到全國平均水平的55%??梢?,較低的創新水平是造成目前陜西制造業競爭力較低水平的原因之一,已經嚴重影響了陜西制造業的發展。

(三)經濟外向度不高

陜西省對外貿易規模逐年增長,但從其占全國對外經貿總額的比重來看,2014~2019年,進出口總額全國占比從0.64%提高到1.11%;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全國占比從0.37%回落到0.35%;實際利用外資全國占比從3.49%提高至5.60%;無論是比重還是漲幅都不大。外貿依存度自2010年起始終在1%左右徘徊,2014年才開始上行趨勢,2019年達到13.67%,但遠低于全國外貿依存度平均水平31.8%。經濟外向度較低,對外開放水平不高。

(四)基礎設施支撐開放能力不足

經過多年努力,陜西省逐漸形成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交通通道,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運輸服務品質和通達深度、安全應急保障能力有所提升,但著眼于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米”字形高鐵網與城際鐵路建設進展偏慢,通達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及中原等地區的高鐵通道仍有缺失,普速鐵路入西南、出口岸通道不足;高速公路省際通道、過境通道以及連接通道布局尚不完善;水運航道等級偏低,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旅客聯程運輸、貨物多式聯運仍需提升。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在協同管控、綜合服務、智能監測、信息服務等方面的深度應用處于摸索階段,高品質的綜合交通運輸互聯互通仍需完善。

三、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路徑

(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堅持“四個面向”,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等創新資源,實施“1155”工程,深化軍民融合、部省融合、央地融合,推進國家“雙創”示范基地、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榆林科創新城建設,爭取國家重點實驗室、 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在陜西的布局, 加快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國家分子醫學轉化中心,空天地海無人系統綜合試驗測試,鄂爾多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二)加快構建陜西特色產業體系

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方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實施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和轉型升級專項行動,提升有色冶金、食品加工、紡織輕工、建筑建材等產業發展水平。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推進數字經濟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推動優勢制造業綠色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和數字化賦能。

構建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融合的先進制造業體系,以通信與電子設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制造、重型裝備制造、動力設備制造、機床工具制造為重點,全面構造融入全球產業分工、占據全國重點鏈條、產品鏈創新鏈價值鏈人才鏈有機融合的裝備制造產業體系。依托陜北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加快推進深度加工、高附加值、高科技產業產品開發,拉長產業鏈條,提高原料配套和產業協同水平,實現由低端向高端化發展的轉變。

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方面,加快構建以全域旅游文化、數字化現代物流、普惠金融服務、創意科技與信息服務、幸??叼B保育為主導,會展商貿、社區服務等生產生活服務全面發展。推動研發設計、檢驗知識產權、商務法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圍繞建設 “一帶一路”連接北方內陸地區的現代物流基地,以智慧物流為方向,打造一批國家級物流示范園區。依托自然保護區和城市近郊森林公園,打造一批融旅游、居住、養生、醫療、護理為一體的康養產業園區,鼓勵養老機構橫向聯合創建養老綜合體。

陜北能源化工產業體系方面,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嚴格控制新增煤電規模,加快淘汰落后煤電機組。支持延安等地加強石油戰略儲備,建設國家儲氣庫。以煤油氣資源向下游精細化工轉化延伸為重點,打造能源化工全產業鏈。開展風、光等氣候資源精細化普查和評估,發展風光等非化石能源,積極布局氫能源產業。加快創建榆林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深入推動能源化工產業高端轉型發展。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方面,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實施保護性耕作,開展綠色循環高效農業試點示范。以規?;?、標準化、綠色化為主攻方向,以蘋果、奶山羊、設施農業三個千億級產業為龍頭,構建“3+X”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都市農業、創意農業等富民鄉村產業,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探索建設農業生產聯合體,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服務業。

軍民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方面,陜西是國防科技工業的重點布局區域,軍民融合正成為陜西地區產業發展的新動力。推進國防科技成果向民用技術轉化,加速軍民融合帶動區域產業發展,積極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

(三)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

陜西應緊抓“一帶一路”這一機遇,以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為目標,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積極擴大國際經貿合作。以大西安為核心引領開放,提高西安區域板塊和產業布局的國際化水平,推進城市功能和發展環境的國際化,將西安建設成為“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加快建立投資貿易便利化和集聚優質要素的體制機制,將西安打造成為對外開放門戶。以陜西優勢產業為依托,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補發展和相互合作,圍繞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中力量打造外向型產業集群,形成新的出口主導產業。

加快構筑國際貿易通道。發揮陜西的區位優勢,構建陸空立體數字絲綢之路,推動航空港、陸港聯動發展,加快將陜西建設成為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進一步發揮中歐班列通道作用,推廣陸鐵、鐵鐵、鐵水等多式聯運,推動中歐班列長安號高質量運營,加快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將陜西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國際貨運物流新高地。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整合西安高新和西安經開綜合保稅區,建設空港新城、寶雞綜合保稅區。壓縮整體通關時間,降低通關費用,優化通關流程,不斷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加快口岸體系建設,形成以關中航空口岸為重點,以漢中、榆林口岸為兩翼,東有渭南、西有寶雞的完整口岸服務體系,加快申請設立一批新興產業原料貨物口岸,以口岸布局帶動陜西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快5G網絡建設及場景應用,擴大千兆以上光纖覆蓋范圍,增強西安作為國家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的功能;發揮西安在新基建方面的智力優勢和科研優勢,建設區域互聯網數據中心,力爭成為國家超算中心,提升“互聯網+”應用水平。

交通運輸方面,按照“核心引領、節點支撐、軸向集聚、區域協同”的思路,建設便捷智能綠色安全的綜合交通網絡,形成“五縱七橫”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關中地區圍繞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以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為重點,強化大西安的輻射引領功能,提升城際聯通效率。陜北地區積極對接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等戰略,圍繞打造國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現代特色農業基地、紅色文化旅游基地,強化“交通+產業”融合發展,建設全面開放新門戶。

參考文獻:

[1]韓海燕,任保平.提升制造業競爭力水平 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N].陜西日報,2020-04-29.

[2]張愛玲,曹林.培育發展虛擬現實產業,打造追趕超越新動能[J].新西部,2017(17):48-51.

[3]趙一德.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26日在陜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J].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報,2021(03):3-20.

*本文系2018年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陜西現代產業體系協同發展的動態演進機制、測度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18D0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陜西省委黨校(陜西行政學院)管理學教研部】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
關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思考
加快建設適應與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工業經濟
加快發展現代種植業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大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完善制度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