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史”教育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路徑探析

2022-05-23 15:48黃新輝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26期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四史教育

黃新輝

摘要:“四史”教育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育人活動?!爸袊F代史綱要”課(以下簡稱《綱要》課)擔負著“四史”教育的初心使命,《綱要》課是高校提升“四史”教育實效的重要載體?!八氖贰苯逃谌搿毒V要》課應處理好理論闡釋與實際踐行、歷史教育與現實關懷、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學術正確與政治引領四對關系?!八氖贰苯逃谌搿毒V要》課應全方位呈現“四史”內容和豐富實踐模式,在時代情境中體悟“四史”和引領學生關注時政,正確把握接受主體認知規律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堅定教師正確政治方向。

關鍵詞:“四史”教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路徑

“四史”蘊涵著深刻的理論思想、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巨大的精神動力,是青年大學生成才、勇于承擔使命的“最佳教材”和必修課,是推動實現高校思政課目標的重要手段,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是高校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了“三全育人”的重要工作。

1.《綱要》課承載“四史”教育的初心使命

1.1 “四史”教育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

“四史”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弘揚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銘記初心使命,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徑,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盵1]在一定的條件下,理論能夠轉化為歷史的、具體的物質力量,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實踐可以將理論變為一種巨大的物質力量?!八氖贰苯逃?,能夠讓大學生了解歷史史實、認識歷史規律、培養歷史思維、感悟歷史精神,進而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來龍去脈,體會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增強理想信念,為大學生注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屑奮斗的精神力量。

1.2 綱要課本身承擔“四史”教育的重要內容

《綱要》課講述的是近現代中國人民為了實現國家獨立、民族富強這個目標而不斷探索、奮斗的艱辛歷史,側重于歷史教育,通過一系列事件、歷史人物以及人民群眾展示這一艱辛的奮斗歷程。本身承擔著“四史”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材(2021年版)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的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時間段為1840年鴉片戰爭起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夜;第二部分主要講述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時間段為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第三部分為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的歷史,時間段為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21世紀的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本質上來說,整個綱要課程可以理解為就是在介紹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

1.3 《綱要》課是高校提升“四史”教育質效的重要平臺

“四史”教育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要發揮這個功能,需借助一定的平臺?!毒V要》課由于與“四史”教育在內容上有交叉重疊,因此,可以作為高校提升“四史”教育質效的重要平臺。通過《綱要》課教學來穿插“四史”教育的學習,目的是更好地幫助學生汲取歷史中的智慧和力量,進而發揮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作用?!八氖贰苯逃齼热荼旧碜鳛椤毒V要》課程內容的重要來源,同時“四史”教育也需要通過《綱要》課程的教學來實現其自身的目標,兩者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使得《綱要》課成為高校提升“四史”教育質效的重要平臺。綱要課本身側重于歷史教育,其教學內容與“四史”教育教學內容交叉度和重合度高,具有與其他三門思想政治理論公共課程所不具備的特點和優勢。

“四史”教育融入綱要課時,可以在綱要課本身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加強對歷史規律和歷史邏輯的分析,做到歷史事實講述與歷史規律分析相結合、歷史史實分析與歷史結論總結相結合,將“四史”講得更全、更深、更透,讓學生不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四史”教育融入《綱要》課要處理好四對關系

2.1 處理好理論闡釋與實際踐行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建設要向改革創新要活力?!盵2]“四史”教育有效融入綱要課程,要積極推動課程改革,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便是處理好理論闡釋與實際踐行的關系,不僅要進行傳統的課堂理論闡釋,也應充分運用實踐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接受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當前高校綱要課教學側重于理論闡釋,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許多高校在綱要課程教學過程中,只有第一課堂的坐而論道,沒有第二課堂的身體力行,學生僅僅只是在教室里聽老師講授歷史知識和歷史理論,幾乎沒有去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革命圣地、紅色舊址、革命歷史紀念場所等地方參觀研學的經歷。

2.2處理好歷史教育與現實關懷的關系

“四史”教育融入綱要課程,要處理好歷史教育與現實關懷的關系。學習歷史有兩個目的,一是通過歷史理解現在,二是通過借鑒歷史經驗與教訓指導現在與未來。把握當代中國發展現狀、更好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需在歷史的維度中去理解、把握?,F在是對過去的繼承與發展,不了解過去中國的歷史,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史,僅把關注點聚焦在當代,我們就很難理解現在、把握現在。進行“四史”教育,讓大學生了解黨的光輝歷程、新中國的發展歷程、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成就以及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發展是為了讓大學生在了解歷史事實、領悟歷史規律、把握歷史邏輯的基礎上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來龍和去脈、前世與今生,讓大學生知道今天的中國“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從而增強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民族認同感以及社會責任感。

2.3 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

教學過程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是教師傳授與學生學習相互統一的過程。高校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著“領路人”的角色,而大學生作為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發揮著主體作用?!八氖贰苯逃谌刖V要課程,要基于兩者在課堂中所處的地位、作用出發,將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主導作用要求教師在綱要課教學過程中發揮好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答疑解惑等作用;所謂學生主體作用,就是要求學生成為教學設計所圍繞的中心、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參與者、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教師主導應該以導為主以講為輔,學生主體應該以學為主以聽為輔。然而,在現實教學中,很多高校并未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機統一。

2.4 處理好學術正確與政治引領的關系

現代史學家陳寅恪認為:“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調學術正確的同時,也要注意政治引領?!盵3]“四史”教育融入綱要課,要求綱要課教師處理好學術正確與政治引領的關系,既要樹立學術正確意識,又要在此基礎上做好政治引領。比如,《綱要》課在強調的抗日戰爭時由原來的“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十四年”抗戰相較于“八年抗戰”,是對當時抗日戰爭更真實、更客觀的描述,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中國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堅韌不拔的耐心。另外,關于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界定問題。教師在講述這個問題的時候,既不能忽略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牽制作用,同時也不能否定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敵后戰場對于日軍的干擾作用,兩者是互相配合、互為補充的,還要說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所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

3.處理好“四史”教育融入《綱要》課四對關系的著力點

3.1全方位呈現“四史”內容和豐富實踐教學模式

處理好理論闡釋與實際踐行的關系,既要求高?!毒V要》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全方位呈現“四史”內容,從而做好理論闡釋;又要求豐富實踐教學模式,從而做好實際踐行。全方位呈現“四史”內容,要依托綱要課原有教學內容,在綱要課各章節內容的基礎上,呈現“四史”教育的不同主題,講清楚“四史”中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重要歷史規律和重要歷史精神。豐富實踐教學模式,可以采取讓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比如重走長征路)、組織紅色旅游景點見學(比如參觀毛主席故居)、組織黨的創新理論宣講(比如去基層宣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進行社會調查(比如調查某地紅色資源的利用狀況)等方式,讓學生不拘泥于課堂學習,在社會實踐這個大課堂中,向群眾學習,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地進步,增長知識,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從而增進對“四史”內容的理解,堅定理想信念。

3.2 引領學生關注時政和在歷史脈絡中理解時代

處理好歷史教育與現實關懷的關系,要求引領學生關注時政并在歷史脈絡中理解時代。學習歷史是為了理解時代,要理解時代,必須了解時代,引領學生關注時政是學生了解時代的基礎。引領學生關注時政,應堅持傳統傳媒和現代傳媒相結合,既要通過報紙、報刊等傳統傳媒了解新聞時事,又要通過電視、網絡等現代傳媒傾聽時代聲音;要堅持了解國際和國內相統一,既要了解當今中國的黨情國情社情民情、了解治黨治國治軍現狀,又要了解國際社會狀況和國際形勢發展。了解時代是基礎,理解時代是關鍵。

在引領學生關注時政、了解時代的基礎上,將“四史”內容與時代熱點結合起來講,通過“四史”教育讓學生在歷史脈絡中理解時代,感受時代的脈搏,厘清時代的脈絡。比如,通過講述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和奮斗歷程讓學生理解當今中國精準扶貧、法治建設、鄉村振興等一系列大政方針背后人民本位的價值邏輯;通過講述人民解放軍發展和建設歷史讓學生理解當今時代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等人民軍隊建設舉措的歷史淵源和深層邏輯;通過講述蘇共垮臺、蘇東劇變這一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滑鐵盧讓學生理解當今全面從嚴治黨和鐵腕反腐的極端重要性。

3.3 正確把握接收主體認知規律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需要正確把握接受主體認知規律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所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都只有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正確把握主體認知規律,一是要把握好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收水平,根據其認知和接收水平使用與其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制定相適應的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二是要充分尊重學生對圖像、音頻等信息敏感而又易接受的特點,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多向學生展示歷史照片、播放歷史視頻等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印象。三是要結合學生特點,構建與歷史事件有關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對問題、疑問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帶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3.4 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堅定教師正確政治方向

處理好學術正確與政治引領的關系,需要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盵4]綱要課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其專業素養是保證所講內容符合學術正確的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四史”教育教學效果。因此,要全面提升綱要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全面提升綱要課教師專業素養,一是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掌握運用唯物史觀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增強歷史思維能力。二是要對綱要課教材和“四史”內容要有系統性的理解和把握,能夠對綱要課教材內容和“四史”內容進行重構和重組。三是要時刻關注學術研究動態,掌握前沿信息,從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當中深化對綱要課和“四史”教學內容的理解。

進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黨和國家教育工作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既是中國教育發展規律演變的結果,也是人們對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更加科學、理性認識的表現?!八氖贰苯逃诟咝!毒V要》課程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思政課話語體系的加強發揮著重要作用?!八氖贰苯逃谌敫咝!毒V要》課,不僅需要“四史”教育本身內容進一步發展完善,更需要挖掘“四史”教育與中國近現代史之間的雙向聯系,在此基礎上,探索“四史”教育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路徑,使“四史”教育在新時代的人才培養中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

基金項目:2021年度湖南文理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XDC2021004。

(本文由黃新輝、胡俊欽、歐陽好歡共同寫作)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3]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266.

[4]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猜你喜歡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四史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提高少先隊員“四史教育”有效性 輔導員可以怎么做
題解教育『三問』
廣泛開展“四史”宣傳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時代學生
讓“四史”教育在中小學落地生根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基礎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三位一體式教學研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