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前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初探

2022-05-23 14:02陸婷婷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26期
關鍵詞:學前教育滲透德育

陸婷婷

摘要:新一輪新課改的實施,促進了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全面的素質教育。在學前教育教學進程中,德育教育是最重要的環節。本文從道德教育的必然性入手,對道德教育的現在狀況作了簡要的論述,并就如何在學前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學前教育;德育;滲透

引言:早期兒童處在思想的啟蒙時期,在此階段孩子們對事物好奇并強烈的模仿,卻缺乏辨別對錯的本領。所以,需要老師把孩子的思想與父母的思想聯系起來,對孩子進行指導,進而培養孩子的人生態度;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

一、學前教育教學中德育的涵義

我國早期的道德教育思想首先是陶行知提出的;陳鶴琴則是以“行動”和“言語”作為中國傳統德育方法的觀點,認為“以身教為主,以言教為主”,說明了教師和父母在兒童品德養成方面的重要角色。陶行知主張培養兒童的健康個性,把個人品德作為自己的根本,把公德作為服務社會和民族的基礎。陳鶴琴先生認為,實施道德教育要注重兒童與自然的關系;在社會交往中,要通過親身觀察和親身體驗,才能獲得更為完整、立體的知識和體驗。在教學活動的組織方式上,他還把健康、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和語言活動作為五個方面,社會活動就是道德素質的具體表現。另外,道德是我們的一個老生常談,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經典論著和經典教科書對道德進行了闡釋。例如,《顏氏家訓》中有大量的關于品德的修煉,這一點在當今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生存條件日益復雜,受到互聯網媒介的影響,道德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我國的教育領域,諸如《孔融讓梨》和《二十四孝圖》等經典名著,到今天人們的交流、行為、心理失衡、親情的喪失、以及道德的歪曲,都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門問題。學前教育階段是個人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人格和品德的培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道德教育,是適應時代要求,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關鍵。面對21世紀的形勢,不但要及時進行學齡道德建設,而且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合作精神,同時要認識到當前的道德狀況,及時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使父母形成一種良好的道德觀念,拋棄重智輕德的陳規陋習,改革教學方法。

二、學前教育教學中德育的必要性

從童年到成人,是一個性格逐步完善的時期。未成年人的違法行為是近幾年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值得教育者進行深刻的思考。未成年人的品德失調或由于缺乏良好的個性,缺乏良好的價值導向,教師和家長在對兒童進行教育時,不僅要應付考試,還要注重思想品德的培養。從兒童早期就對兒童的行為進行規范化和重視,從而指導兒童形成正確的三觀,養成優良的道德品質,逐步形成健康的個性,使之成為一個對社會和民族有益的人才。

三、學前教育教學中德育的現狀

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強調以德為本,以智為本,全面發展的素質。當前我國在學前教育中實施道德教育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其原因有三:首先,在教學中,老師采取了一些常規的教學方法,多數是由老師口頭講述,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另外,由于一些老師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導致了兒童對道德教育的忽視。第二,兒童的認知水平較低,枯燥乏味的學習無法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了道德教育的實施。第三,父母在教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些父母對所學的東西過于看重,對道德的關注不夠,導致兒童跟風而忽視了道德的培養,這些都是造成道德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功能的原因。

四、學前教育教學中的德育實施途徑

(一)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的滲透

兒童具有很好的學習和模擬的技能,所以老師和父母要在平時做好榜樣,做好孩子們的表率,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例如,老師在離開學校時,要積極地與孩子打招呼,培養孩子對別人的問候和尊敬。另外,老師在教學時也要顧及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從心里感到尊敬,才能培養出換位思考能力。孩子們回家后,父母就成了他們的教師。平時要注重日常的一些禮儀教育,或者從瑣碎的事情上逐漸向孩子灌輸,例如:物品要放在合適的位置,垃圾不能隨意丟棄等等。在日常的活動中,有些無意的舉動能夠很好地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

(二)與兒童的思想轉變相適應的道德教育

兒童的情緒非常敏感,有些孩子性格比較開朗,容易表現;有些孩子比較內斂,不會把自己的情緒表現出來。為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兒童的心理改變,并根據其特點采取相應的心理輔導。老師要加強與孩子的交流,及時地找到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處理,培養孩子的良好心理狀態。

(三)實施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圍

一個人的品德、行為,都會受到周圍的環境的影響,學校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所以,在一個充滿了學習氣氛的幼兒園,要在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中指導孩子們互相幫助、互相了解、互相愛護,同時要培養孩子們懂得尊敬和感激,建立正確的倫理規范。只要一部分孩子們能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其他的孩子也會跟著一起學習,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四)父母在家庭中的教育

作為一名兒童的教育工作者,父母的職責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在學前教育的早期兒童道德教育中,要團結家庭,要與學校老師合作,減少溺愛,多指導。比如說,學校會和家人一起舉辦諸如“母親節”之類的節日;感恩節可以給孩子們一個意外的禮物,讓他們懂得感激。另外,讓孩子們在家里也要養成不挑食、不浪費的好習慣,把道德教育從小學擴展到了家里,讓道德教育逐步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把道德教育和節日活動相融合,能使兒童對其產生深刻的影響。例如,在重陽這天可以向家中的外公外婆等老人高聲地表示對親人的關愛。另外,校方還可以舉辦一些諸如到養老院看望老人、奶奶等社會福利,并贈送孩子們自己動手制作的禮品,讓孩子們從細心中感受到關愛。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前提下,積極參與學生的道德教育。

五、結束語

幼兒園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首要環節,而在幼兒園中,道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在教育和教學中,要充分注意道德修養,這是一個人的思想啟蒙,也是他成長的基石。在教育中,要從多方面考慮問題,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并與父母共同努力,把孩子們培養得無愧于自己和家庭??傊?,在幼兒教育中,德育的內容和方式應該與兒童的生命息息相關,既要能適應其個體發展,又要能適應其年齡特征和基本認識。通過對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有機統一,通過合理、親切的方式,引導幼兒逐漸形成積極的心態和積極的生活方式,使其更好地融入社會,對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雅君.學前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路徑淺述[J].第二課堂(D),2021(10):83-84.

[2]姬春艷.芻議學前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現代職業教育,2021(31):166-167.

猜你喜歡
學前教育滲透德育
《中國德育》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