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爾蒙特詩歌中女性形象的二元性

2022-05-27 15:36胡玥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女性形象

胡玥

內容摘要:俄國象征主義早期詩歌代表之一的巴爾蒙特在詩歌創作中呈現出鮮明的二元對立的特點,尤其是圍繞女性與愛情,他筆下的女性有純潔美好的神性也有傲慢自私的人性,這是詩人創作過程中受俄羅斯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主義思想的雙重影響下的結果,客體的矛盾在巴爾蒙特唯我主義傾向下的直覺主義中得以統一。

關鍵詞:巴爾蒙特 女性形象 二元性 唯我主義 俄羅斯文學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維奇·巴爾蒙特(1867-1942)是俄羅斯“白銀時代”象征主義詩派早期代表詩人之一,有著“太陽歌手”、“詩歌界的帕格尼尼”等美譽。在他卷帙浩繁的詩歌作品中,太陽意象出現的頻率自不待言,“巴爾蒙特的詩歌語料庫中共收錄了1004首詩歌,其中有100首詩歌便出現了太陽意象(以солнце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出現次數為135[130]次?!盵1]詩人在贊頌太陽的同時,并非只把太陽當作光明的象征,它也有暴烈肆虐的一面,這種意象的二元性是詩人矛盾心態的展現。他追求瞬時的直覺,對世間萬物都投以關注的目光,與各種女性的交往經驗讓巴爾蒙特同樣書寫了許多贊頌對象為女性的詩篇。因其直覺主義的創作沖動,他筆下的女性形象往往也具有一種突出的二元性。目前學界對巴爾蒙特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他詩歌中的象征主義、以太陽為中心的主題意象以及音樂抒情性等方向上,在女性形象這一角度的研究僅有數篇中的只言片語,將其籠統歸結為他受到俄羅斯文化傳統之一——“索菲亞學說”①的影響。筆者注意到巴爾蒙特對女性形象的描繪不僅是對女性神性的贊美,還有對現實女性的關注,可以說詩人在創作的過程中以自己為主體,將二元對立的女性形象統一起來。因此,本文現嘗試歸納整合巴爾蒙特詩歌中的女性形象,在此基礎上對詩人的創作成因進行探析,實現對詩人對立統一思想的再闡釋。

一.女神與俄羅斯宗教

巴爾蒙特在創作過程中無疑受到了俄羅斯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他所贊頌的女神形象與俄羅斯宗教文化息息相關。

1.純潔溫柔的女神

在巴爾蒙特筆下,很大一部分女性都是帶有神話色彩的女神,她們往往美麗純潔,被詩人虔誠贊美。在詩歌《音樂》中,他說:“你是心聲,你是樹葉傳奇,你是狄安娜巡回在樹林里?!盵2]89狄安娜是羅馬神話中的月亮女神,是在山間深林里狩獵的山林女神,她手持弓箭,青春活力,渾身散發著神圣純凈的光芒,詩人正是借這位女神靈動飛揚的形象來為音樂帶來的審美愉悅作比。正如巴爾蒙特對太陽的熱烈喜愛那樣,作為圍繞太陽的意象群中很重要的一環,代表女性色彩月亮是詩人極為關注的創作對象,他在詩歌《月亮》中深切謳歌著富有感性與神秘力量的月亮,稱其為“這永遠不變的多愁美人,這真摯憂傷的最高女王?!盵2]54詩人通過月亮窺見生命與自然奧義,月色寧靜悠遠給心靈以愛撫,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告訴世人無需憂傷,未來值得盡情期望。

除了月亮之外,巴爾蒙特還格外偏好與水有關的女神。與艷陽火光相對的如水月色,柔軟的水性也是女性形象中極具代表性的一部分。詩人在詩歌《三顆砂礫》中借水仙女菲亞之問自答對愛的執著追求,三顆砂礫雖小,卻足以讓“你我之愛”得以實現,可見對于愛情,詩人是極富有浪漫情懷的。巴爾蒙特在對象征主義詩歌的闡述中還借用了神話里的女妖擬比,他認為“寓言詩采用的是牧師那種單調的嗓音或是露天歌者戲謔說教的調子。象征派則采用塞壬那種飽含暗示和欲言又止的話的溫柔的聲音或是女巫那種能引起預感的喑啞的聲音?!盵3]塞壬與女巫可以算得上邪神一類,前者通過歌聲引誘水手走向死亡,后者往往具有強大的魔力,巴爾蒙特關注的并非是她們的邪性,而是她們美妙無比的聲音,這也是詩人將女神形象與詩歌音樂性相聯系的又一處例證。

在巴爾蒙特眼中,女性的包容性是其極為優良的品性之一,他在詩歌中時常對自然和大地進行擬人化,借此贊美大地或自然女神的母性與無限容納,詩人對女性的贊美正是俄羅斯傳統文化中對女性崇拜的繼承。

2.俄羅斯傳統的浸潤

巴爾蒙特對俄羅斯神話傳統的繼承在其許多詩歌中都可見一斑,例如在《我們被一只強有力的手》中詩人說:“我們被一只強有力的手/拋進了神話般的世界?!盵2]180在《詞匯猶如變色龍》中詩人再度贊嘆:“神話延續啊延續,神話永不毀滅?!盵2]75可見詩人對神話的著迷,對象征主義詩歌創作中的宗教精神的繼承,以及他在詩歌創作過程中對神秘色彩的推崇。巴爾蒙特的詩歌創作中除了西方的女神之外,還出現了雷神、水怪等多神教神話原型,足見詩人對本民族古老的文化遺產的積極繼承,為詩歌增添了浪漫、玄幻的想象,能直觀讓讀者注意到象征主義詩歌中的神話元素,從而對現實生活有更為獨特的感悟。

俄羅斯傳統文化中的女性崇拜古來有之,早在斯拉夫部落時期就初見雛形,斯拉夫人認為大地是宇宙的母親,她孕育萬物,庇護子民,因而演化成祖國的表征,羅斯在俄羅斯人民心中是以女性模樣存在的。對地母的崇拜是多神教的思想基礎,這與西方宗教對圣母的崇拜可謂是不謀而合,“俄羅斯文學傳統中的女性崇拜植根于多神教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傳統,最終在索菲亞學說中得以確立?!盵4]索洛維約夫畢生致力于對索菲亞學說的研究影響了大批俄羅斯思想家與詩人,“永恒女性”的魅力直接影響到了俄國象征主義詩派。作為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巴爾蒙特在詩中描繪的那些女神形象,借古老傳說將人與神相連,對女性形象中神性的部分進行發自內心的情感認同,是母神崇拜的一種表現。索菲亞是世界的女性本原,詩人在接受了索洛維約夫思想的基礎上,對塵世間的愛、美與智慧飽含巨大熱情,將女性之美上升到神性的高度,在此基礎上的愛情表白,實則也是將男女之愛與神靈敬仰相等同的思想傾向。

二.女人與現代主義

除了對女神的贊頌,巴爾蒙特的詩歌創作也不乏對現實女性的關照,詩人的目光觸及到了真實世俗,這與現代主義對人生際遇的思考不無關聯。

1.善惡交織的女人

詩人筆下的女性作為人的二元對立性以愛情為中心呈現出來,他在大膽追求愛情的同時,也分割出了兩類女性形象。一類和溫柔的女神一樣,擁有一切男性對女性的美好幻想。詩歌《委身于我而不指責……》中詩人塑造了一個逆來順受的女性:“親吻,一句話不說,/委身于我而不指責。/——她像天上舒卷的云,/她像大海深不可測。/不會說‘不加以拒絕,/她不期待什么允諾。/——她像一清涼的風,/她像破曉時刻的夜色。/既不害怕報應懲罰,/也不擔心損失什么。/——她像星星永遠閃光,/她像神奇的一輪明月?!盵2]129詩人把她比作云、大海、風、夜色、星星、明月,這些元素背后蘊含著的純潔、包容、寧靜、溫柔等特征正是從古至今男性束縛女性的標簽。巴爾蒙特也不例外,說起他的戀情史,他也算是名副其實的“花花公子”?!霸娙烁说年P系向來充滿激情,”[5]他熱烈追求所愛,1894年在詩歌《我想得到你……》中詩人發自肺腑地高歌:“即便以犯罪作為代價——我也愿意得到你!”[2]1221896年詩人便因第一任妻子不愿離婚而偽造證件與翻譯家葉·阿·安德列耶娃結了婚。即使和所愛之人結了婚,他也并非忠貞之人,他與他的詩迷始終保持著曖昧的聯系,詩人毫不遮掩地表示“我會愛你,愛到永遠?!盵2]123(《給米拉·洛赫維茨卡婭》)他認為他們之間是美好無瑕的精神戀愛??梢姲蜖柮商貙矍橛兄鴪讨非蟮膹娏仪楦?,因而他極為厭惡被女人玩弄感情,在詩歌《給玩弄愛情游戲的女人》中,詩人認為沒有真摯愛情的親吻“有幸福閃光卻讓人厭惡”[2]147在《哦,女人,你就像小孩……》中,詩人同樣表達了自己因女性的輕浮而陷入愛情游戲的痛苦,但是他的生命需要熱烈的情感支撐,所以即使被女性戲弄他也愿意奔向她,饒恕她,而一旦他的愛情消失殆盡,那么他將無所謂“毀滅”一切。女性于他而言既有善也有惡,而他的態度既有追逐也有決絕,這種兩元對立圍繞的中心是愛,可以說在巴爾蒙特的創作中,“女性之歌”與“愛的告白”是密不可分的。

2.現代主義思想的影響

象征主義第一波浪潮受東正教的影響,以及對當時民粹黨運動的失望,表現出悲觀、頹廢與神秘主義的傾向,巴爾蒙特雖然并未過久沉浸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這種情緒的影響,尤其是當時詩人們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救世意識所帶來的對現實的關注和對生命的思考總是若隱若現地體現在巴爾蒙特的詩歌創作主題之中。他熱愛自己的祖國,“親愛的國家不幸又偉大,既心疼又愛她像媽媽。(《沉默的國家》)”[2]199心系底層人民,“這個國家,百萬農夫/像初戀一般鄭重鏵犁,土地等來了她的新郎。(《光榮屬于農民》)”[2]200但是他的表達又是典型的象征主義藝術,詩人將自己奉為圭臬的愛與女性崇拜作為外在的審美表征。

俄國的象征派詩歌深受法國的象征主義的影響,巴爾蒙特也格外推崇波德萊爾,他效仿并追求著象征詩的瞬間記錄,將自我聯系自然,注重音樂色彩美,靈活運用通感技法等,還形成了獨特的美丑觀。詩人為流浪女寫贊美詩,稱贊她“你比所有美女都可愛(《流浪女孩兒》)”[2]228,他給莫斯科女工寫詩,高歌“女人是音樂。女人是光明。(《女人——給莫斯科一位女工》)”[2]156可見詩人并非以貌取人,他關注的是自己眼中的女性,他在為想象中美人的皮囊費勁筆墨的同時,也愿意對其貌不揚但自認其有善良美好心靈的人說:“你們是大自然母親凄慘的夢,我覺得你們同樣值得珍惜。(《丑八怪》)”[2]106這充分說明了對巴爾蒙特而言,美丑的標準是自己的主觀判斷,他認為客觀現實乏味無趣,只有被自我直覺認可的才有審美價值?!皩γ赖睦斫鈸诫s個人化的感情與傾向讓巴爾蒙特的唯美主義具有唯我性特點,成為其唯我精神的重要表現?!盵6]巴爾蒙特寫詩重在每一瞬間的直覺,借愛情題材表現得格外突出,這是詩人創作中泛愛論的一種體現,也是他受到現代主義思想而反映出的唯我主義精神。

三.唯我主義下的二元統一

巴爾蒙特無疑是矛盾的集合體,他贊美太陽偉大的光輝,又對其反面的暴虐直言不諱,他謳歌追尋著美好的女性,美妙的愛情,又能對女性的真實面目有清醒的認識,可以說,在他的詩歌創作中,是抒情主人公的“我”或者詩人本身才是將這二元對立實現統一的存在。

這種唯我主義創作傾向,是受到了唯心主義哲學家索洛維約夫和德國哲學家尼采“超人”思想的影響,索洛維約夫認為萬事萬物需要人類來統一,因此在巴爾蒙特詩歌所塑造的宇宙圖景中,詩人便成為了獨尊的“超人”,可以隨心所欲與萬物交流,尤其體現在他和女神的交流之中,古希臘神話中的美女海倫可以被詩人陪伴,任何心儀的女神都可以被毫無顧忌地追求。他在《致波德萊爾》一詩中稱波德萊爾:“你有女性心靈,你是威嚴的惡魔!”[2]95并強烈表示渴求與波德萊爾融合為一體的愿望。在俄羅斯哲學家的理解中,如果說上帝和羅格斯是世界的男性本原,那索菲亞就是女性本原。因此詩人將自己的崇拜對象當作女性,想與其融合,既是母神崇拜的一種也是將自己當作造物主的唯我主義的體現。從這一個層面上來說,與其說巴爾蒙特是女性的熱切追隨者,是愛情牢籠里的困獸,不如說他其實才是背后的主宰,“勃留索夫指出:‘他愛的是色彩斑斕的精神感受,而不是人;他愛的是感情而不是女人?!盵7]在巴爾蒙特的詩歌中,女性可以化身成許多意象,如云、如海、如月、如太陽,這些意象在不同的時刻給予作者不同的感觸:包容、深邃、激情……也是這位“創世神”所賦予女性的精神特征,他觀測一切生命,歌唱一切生命,他可以讓女性成為太陽,自己成為追尋她的云與風,也可以變成令人喪生的風暴與黑夜,舍棄一切情感?!鞍蜖柮商氐纳裨挷⒉皇峭ㄟ^情節與結構所建立的,不善敘事的詩人依然憑籍著他的抒情才能構筑起一個神話般的內心世界?!盵8]這些情感的依仗就是詩人的直覺主義,他只記錄瞬時的感覺,從不思前慮后,因此在高產的創作中無意識地制造了單一事物的二元對立,而神話與現實,女神與女人背后就是詩人唯我主義精神構建起的統一世界。

巴爾蒙特在詩歌創作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始終與其強烈的唯我主義寫作傾向密切相關,女性形象的二元性為抒情主體的“我”所統一。詩人在繼承俄國傳統女性崇拜文化的基礎上,贊頌女神的同時,對現實女性形象予以豐富的意象化身,以愛情為媒介展現真實女性的善惡多面,體現了現代詩人的人道主義精神,在面對現實無能為力之際,唯有自己成為統領萬物的“上帝”,即興吟唱,為象征派詩歌帶來新聲。

參考文獻

[1]劉思恩.太陽的光輝[D].浙江大學,2021:26.

[2](俄)康斯坦丁·巴爾蒙特.太陽的芳香 巴爾蒙特詩選[M].谷羽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09.

[3]巴爾蒙特.象征主義詩歌簡述[J].俄羅斯文藝,1998(02):41.

[4]梁坤.俄羅斯文學傳統中女性崇拜的宗教文化淵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03):140.

[5]谷羽.俄羅斯詩歌之王巴爾蒙特[J].世界文化,2012(04):18.

[6]張一黎.巴爾蒙特詩歌的象征主義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23.

[7]郭小芳.追逐風追逐太陽——俄羅斯象征派詩人巴爾蒙特及其詩歌主題[J].絲綢之路,2009(14):87.

[8]汪劍劍.“詩壇上的帕格尼尼”——俄國象征派詩人巴爾蒙特簡論[J].外國文學研究,1994(04):37.

注 釋

①索菲亞學說是一個神學—哲學概念,也被稱為“永恒女性學說”,“索菲亞”一詞在古希臘語中是“智慧”之意,而她在宗教中被看作是上帝智慧的化身。俄國哲學家、神學家索洛維約夫(1853—1900)是該學說的集大成者,對象征主義詩人影響深遠。

猜你喜歡
女性形象
唐傳奇中男性書寫下的女性形象
韓國現代文學作品《土豆》和《水碾》中女性形象研究
對《紅樓夢》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女性悲劇的思考
阿爾比作品《動物園的故事》“厭女”可能性分析
“看”與“凝視”中的美
西方女性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與憤怒,焦慮與恐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