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中批判性閱讀策略的實踐運用

2022-05-27 20:00李錦鵬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批判性閱讀批判性思維

李錦鵬

內容摘要:批判性思維技能是21世紀重要思維技能,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極其重要。本文在對批判性閱讀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運用IDEAS問題解決方案,設計閱讀目的分析表、關鍵信息提取表、閱讀評價表幫助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進行批判性閱讀,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升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閱讀 批判性閱讀策略

在知識經濟的全球化時代,指向思維的高階性、復雜性、多維度的4C技能(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成為各國21世紀技能體系框架中的核心技能。批判性思維技能更是處于21世紀技能體系中的首要位置。2016年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對科學精神素養要點中的批判質疑也有明確闡釋,要求學生具有問題意識,能夠獨立思考做出判斷,思維縝密并從多個角度辯證分析問題,做出決策。①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當前教育改革中日益受到關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批判性閱讀教學研究,為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及思辨、創造精神開辟了重要途徑。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有深遠的歷史淵源,始于古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存在論”、芝諾的悖論、蘇格拉底“產婆術”。近代以來,批判性思維的研究發軔于美國著名哲學家,實用主義代表人物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維。批判性思維一般發生于對行為、思考的評估過程,幫助我們形成看法、進行判斷、做出決定、制定計劃、形成結論、提出假說等。對上述思考及推理過程的理性評估也屬于批判性思維的范疇。②批判性思維表現出思維的清晰性、準確性、相關性、邏輯性、精確性、重要性、完整性、公正性、同時具備思維深度與廣度。批判性思維的重要元素包括目的、問題、觀點、信息、推理、觀念、意義、假設。③批判性思維要求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和目的導向,在解決問題和達成目的的過程中,對信息進行分析、解釋、推理、評估其邏輯合理性及驗證假設,形成自我觀念、意義,并完成對思維過程的審視。批判性思維的上述特征都體現了思維力的高度聚合。

批判性閱讀是基于批判性思維展開的閱讀實踐,相比于一般性閱讀,批判性閱讀的目的是分析、評估、運用。閱讀主體的態度是理性思考和評價。思維發展指向多元和縱深。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運用的步驟是理解概括、分析質疑、推理解釋、評價判斷,運用到的具體策略有提問、批注、提取關鍵詞、分析、推理,能夠用思維導圖等多種形式呈現自己的學習成果。

通過對比梳理批判性閱讀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批判性閱讀是綜合運用多種閱讀策略的有目的的閱讀,閱讀過程中在對文本進行深層次分析、解讀的基礎上,區分文本中表述的事實與結論,對其真實性、相關性、邏輯性進行評估,形成評價與判斷的過程。批判性閱讀是對文本及思考過程的雙重批判。在批判性閱讀常用到的批判性閱讀策略有預覽、批注、總結、分析、質疑、預測和評估。④

2001年美國學者洛林·安德森對布魯姆提出的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進行了修訂,由簡單到復雜可以分為: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估——創造。參照此項目標分類來看,批判性閱讀需要復雜、高階的思維能力。受年齡、心理及思維發展水平的限制,小學生在實際閱讀過程中系統運用批判性閱讀策略相對比較困難。在閱讀實踐中幫助學生搭建閱讀支架,使抽象的思維過程可視化,是發展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安排閱讀策略單元,三到六年級閱讀策略單元的主題分別是“預測”“提問”“提高閱讀速度”“有目的的閱讀”。三、四年級重點學習具體的閱讀策略,五、六年級強調在閱讀目標的指引下學習綜合運用多種閱讀策略。通過分析教材不難發現,閱讀策略單元中提及“預測”“提問”“快速閱讀”的具體要求與批判性閱讀策略的要點有契合之處,為批判性閱讀策略的實施提供了實踐依據。本文以統編版六年級第三單元“有目的的閱讀”(下文統稱為第三單元)為例,以明確閱讀目的(提問)——提煉關鍵信息(分析)——閱讀過程評估(評估)為實施步驟,借鑒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步驟IDEAS⑤設計閱讀支架,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運用批判性閱讀策略,提升思維品質,提高閱讀能力。

一.明確閱讀目的

IDEAS問題解決步驟的第一步(Identify)為明確問題,設定問題解決步驟。批判性閱讀是目的導向的閱讀,確定閱讀目的是批判性閱讀開始的第一步。閱讀目的幫助學生明確閱讀方向,思考閱讀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并進行分析,對閱讀過程中運用的策略進行預判,這些步驟都幫助學生提高了閱讀效率。學生確定閱讀目的之后還需要對此項任務進行分析,可以以問題、假設的方式呈現。

第三單元教材每篇課文的提示語中,明確了文章閱讀任務。如第10課《竹節人》提出了三個閱讀任務:1.寫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別人玩這種玩具。2.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3.講一個關于老師的故事。任務一指向實際運用,需要從文本中提取關鍵信息。制作的材料、方法、玩法,表達準確、條理、通俗等是與這一任務相關的核心要素。任務二指向閱讀中的情感體驗,需要聚焦文章中有關內心情感的表達。實現這一閱讀目的的核心要素體現人物情感變化的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任務三指向敘事,需要把握與事件有關的相關要素,如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關系等。在明確閱讀目的環節,設計以下閱讀目的分析表,幫助學生分析達成閱讀目的的核心要素,對后續閱讀過程進行思考和設計,使閱讀過程的導向更為明確。在閱讀目的分析表中,學生需要明確的內容是:我的閱讀目的;需要解決的相關問題及計劃使用的閱讀方法及步驟。

在確定閱讀目的環節,學生還可以運用提問鏈條的方式呈現自己的思考。根據關鍵問題層層發問,提出與閱讀目的緊密相關的閱讀鏈條,明確每一環節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形成閱讀任務群。

二.提煉關鍵信息

明確閱讀目的,找到與目的相關的核心要素為學生提供了閱讀指南。在這一環節,實施IDEAS問題解決步驟的第二步Determine(D):確定相關信息,加深了解;第三步Enumerate(E):列出備選方案,預測后果;第四步:Assess(A):評估場合背景,做出初步決策。問題導向的閱讀策略幫助學生達成教材中要求的提高閱讀速度的目標,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根據閱讀內容對閱讀目的分析表中預設的問題修訂、思考的過程,提升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能力,也實現了閱讀過程中的自我評估。

從文本中提煉關鍵信息是解決問題、達成閱讀目的的關鍵。在以往閱讀過程中,學生常常通過批注、抓關鍵詞句的方法進行文本分析,運用批判質疑、邏輯分析的方法相對較少。其緣由和學生思維發展水平及思維習慣有關。學生以往的閱讀過程大多為理解性、接受性閱讀,思考是在默認文本合理性的基礎上展開,很少對文本內容及邏輯合理性提出質疑,也沒有掌握相關的推進質疑的恰當方法。通過質疑、假設、邏輯推理進行文本分析,可以幫助思考更為嚴謹,對問題判斷的過程更為精細。設計關鍵信息提取表,幫助學生明確了分析、質疑的角度,有利于批判性閱讀策略的學習。第三單元第11課《宇宙生命之謎》一文的閱讀目的是根據文本內容判斷宇宙中,除地球之外,其他星球是否也有生命存在。相較于前一篇課文相比,出現了預設的批注,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段落與閱讀目的有無關聯的提示;找出每個段落的中心句;對于與閱讀目的緊密相關的重要段落,通過勾畫關鍵詞理清內容;提醒重點閱讀的段落。

批注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羅列信息,使泛化思考更清晰,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填寫關鍵信息提取表,幫助學生提高閱讀速度的同時,能夠加深對文章重點段落的理解,同時發展審辯、嚴謹的批判性思維。

在關鍵信息提取表中,學生以閱讀目的為導向,羅列出段落關鍵詞,找到中心句或概括文章大意,同時對下文內容進行預測,提出質疑,并嘗試在后續閱讀中,輔以其他相關資料對文章內容的準確性進行判斷,形成自己的結論,完成對段落內容的深入解讀。在此基礎上對每一段的內容進行整合,從而解決閱讀中的核心問題。以第11課《宇宙生命之謎》為例,學生在把握每一段中心意思的基礎上,需要回答“除地球之外,其他星球是否也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對全文關鍵信息進行整理,找到證據,得出最終結論。在分析信息的過程中,學生運用關鍵信息提取表對文章中的關鍵段落進行細致解讀,在上下文閱讀中判斷段落內容表達邏輯的合理性,在提問、分析、預測的基礎上深入解讀文本的同時,實現深度思考。提出文本中尚未解決問題和對文章合理性提出質疑,是對課內知識的延伸,也培養了學生的深入探索能力。

對每一部分內容及文章邏輯結構深度分析的基礎上,學生從文中找到證據選擇恰當的表現形式,解決關鍵問題。

三.閱讀自我評估

閱讀任務完成后,學生要對自己的閱讀過程進行檢視,對自己的閱讀過程進行評估。這一環節,實施問題解決的第五步:Scrutinize(S):審查閱讀全過程,并完成必要的自我糾正。學生根據閱讀評價表中的項目對閱讀過程進行自評。閱讀評價考查學生批判性閱讀策略運用情況,了解學生對預測、分析、質疑、解釋等批判性閱讀策略的實際掌握程度。同時閱讀評價表也評價學生批判性思維習性,如閱讀中的進行批判性思考的主動性,對尚未解決的問題存在的好奇心、求知欲,解決問題的自信心等。

在閱讀評價環節,學生反思自己的閱讀過程,據此對自己的閱讀行為進行調整,特別是對于閱讀習慣形成新的思考,能夠啟發學生在閱讀中運用新策略,提高閱讀效率及思維深度。閱讀評價環節旨在幫助學生發現閱讀過程中需要提升、完善的方面,在后續閱讀過程中進行有意識的改進、調整。

閱讀目的分析表、關鍵信息提取表及閱讀評價表,為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提供支架,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熟練運用復雜性策略,適用于小學階段學生對批判性閱讀的初步嘗試。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并運用閱讀目的分析表、關鍵信息提取表及閱讀評價對文本進行批判性閱讀。在此基礎上,通過課外閱讀練習及名著閱讀訓練,使學生自主運用預測、假設、分析、解釋、評估等批判性閱讀策略,及IDEAS問題解決方法。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主動發現閱讀議題并進行積極探究,對文本分析的深度及思考的廣度相較于之前的閱讀實踐有了很大程度提升。學生能夠結合文章情節,對人物命運及下文內容形成預測,能夠在閱讀過程中驗證假設閱讀思維更加豐富。從學生學習結果來看,學生使用較高的批判性閱讀策略是分析、解釋。在此階段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及結構梳理,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閱讀過程中需要攻克的難點。而推理、驗證、評估等策略,更加考驗解讀信息能力聚合,對學生而言也行成更大的挑戰。學生運用的頻率較低,也表明這些策略在實踐中還存在一定難度。

綜合教學實踐過程及數據分析,對批判性閱讀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得出以下結論:

1.批判性閱讀支架提升學生運用批判性閱讀策略的有效性

批判性閱讀支架設計為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提供了幫助,明確了閱讀任務及實施步驟,將復雜的分析步驟精細化,學生能夠依據支架深度分析文本,降低了學生運用批判性閱讀策略的難度。

2.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間

鑒于小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現狀,在批判性閱讀策略支架的運用下,學生的預測、分析、解釋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由于思維能力的復雜性,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推理、論證的情況較少發生。探索適應學生思維發展能力的提升推理、論證思維水平的教學實踐活動,需要進行進一步探索,豐富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分析、判斷、決策的綜合技能。

3.批判性閱讀支架需要進一步完善

從設計上看,批判性閱讀支架還需要精細化設計。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還需要結合文本特征設計相應批判性閱讀支架,支架設計要素要更具體、明確,具有遷移性。

注 釋

①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修訂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框架——指向21世紀的育人目標體系[J].基礎教育課程,2021,{4}(05):2.

②布魯克·諾埃爾·摩爾,理查德·摩爾著;朱素梅譯.批判性思維[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9:3.

③布魯克·諾埃爾·摩爾,理查德·摩爾著;朱素梅譯.批判性思維[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9:73.

④Flynn, L.L.Developing critical reading skills through cooperative problem solving[J]. Reading Teacher, 1989(9): 664-668.

⑤彼得·范西昂,都建穎,李瓊.批判性思維它是什么,為何重要[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5(07)10-27+41.

猜你喜歡
批判性閱讀批判性思維
培養批判思維 彰顯核心素養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
批判性閱讀:文本的另類解讀
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及應用
批判性閱讀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論批判性思維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