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高年級課內擴展閱讀研究

2022-05-30 08:37肖全勝
教育·綜合視線 2022年10期
關鍵詞:課外閱讀閱讀教學文章

肖全勝

語文作為中國人的母語,其學習難度并不大,但想要學好語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這一時期的語文學習可以為學生日后學好語文奠定良好的基礎。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語文學習已不再局限于聽說讀寫,而是要開始與閱讀結合,要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名人名家的思想,從而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但是受應試教育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認識上對課內閱讀存在偏差,他們并不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專門開展閱讀能力提升的環節,只是將教材中課文作為教學重點,花兩三個課時去研究該文章,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長期下去便會導致學生課內閱讀效率和質量得不到提升和發展。

除此之外,在開展小學閱讀教學時,大部分語文教師都會將講解與剖析文章內容作為教學重點。為帶領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通常由教師為學生講解知識,但學生才是閱讀教學的主角,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帶入感情去理解文章大意,從而使自己對閱讀題材有獨特的見解。再者,在開展小學閱讀教學時,由于小學的教學資源以及各項設備有限,語文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往往只能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不能很好地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這也直接導致課堂氣氛變得沉悶,學生無法有效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結合上述問題,為更好地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內拓展閱讀水平,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開設課內閱讀環節

傳統的語文教育往往將課本上的文章學習與學生的課內閱讀環節混為一談,認為教師在講解文章的過程中學生便會學到相關的閱讀方法和知識,根本不需要重新開設專門性的課內閱讀環節,因而大部分語文教師在遇到他們認為值得學習和講解的文章時,往往會花費兩三個課時去進行閱讀教學,這樣既費時費力,又不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為改善這一現狀,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應該在語文課程上分出時間為學生開設專門性課內閱讀環節,在取材的時候教師要多挑選與課本知識相匹配的課外閱讀文本類型,結合學生的學情對提前挑選的文本進行整合,在講解完書本上的文章后,留出10分鐘的時間將提前整合的、同類型的課外閱讀文本為學生分發下去,讓學生根據教師本節課所講的內容當堂完成閱讀,在下節課的時候進行講授,以此來測驗學生對本節課閱讀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在進行課內閱讀教學環節時應注意引導學生有策略、有方法地進行閱讀,在閱讀之前要為自己設置相對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況且在課堂知識講授完后讓學生立即去做相應的課外閱讀訓練,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及時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文章閱讀中去,還能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于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更好地進行閱讀教學。

除此之外,由于教師長期注重教材本身,加之課堂教學時間十分有限,教師往往急于完成教學進度,而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節,合理運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的學習時間,將碎片化時間進行整合,從而加快課堂節奏,教師教學時也能更加輕松。以《落花生》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提前預習,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文章大意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正式上課時由于學生對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教師可將教學重點放在分析文章具體內容以及學完后對學生的啟發上面。之后,教師可適時地將重心轉移到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上面來,合理解決長期以來只注重教材的局限性和課堂閱讀時間不夠這兩個問題,讓學生有充足的課內閱讀時間,從而真正地投入到閱讀當中,提高閱讀水平,開闊閱讀視野。

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傳統的語文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滿堂灌”式的演講,自己講得口干舌燥,但是學生卻反響平平,這種包辦式的課堂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參與,于是整個課堂變成了教師的一言堂,長此以往便會使學生喪失閱讀思考的能力,在閱讀文章時也往往一知半解,無法形成自己正確的認知。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原因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老套,缺乏新意。社會在更新,學生的思維也在更新,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時不能用陳舊的方法去教新時代的學生,要創新教學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一)以學生為主體

學生才是閱讀教學的中心,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主要角色,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在自己對文章有初步理解和認知后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狀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就是所謂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課內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更深地認識與理解所要閱讀的文本,要讓學生在閱讀一篇文章之前,先速讀一遍文章,并根據自己第一遍速讀文章時產生的問題去進行第二遍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去尋找答案,反復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若想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日常教學中就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例如,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進行層次劃分,教師通過學生劃分的層次安排學生進行一對一閱讀能力幫扶訓練,每四人為一組,每組設置一個小組長,教師將每天要學習的課外閱讀文章提前布置給每一個小組,小組長帶領組員提前進行閱讀??梢詫iT開展一節課進行閱讀能力比拼大賽,班級之間采用輪流制的方式為大家進行課堂知識講解,學生站上講臺,教師站在臺下擔當評委,予以輔助,在必要時對學生進行精準幫助,合理引導學生去發散自己的思維。在此期間,學生可以采取自己喜歡的講授方式,不拘泥于形式,只要將內容講授清楚,讓學生在各小組不一樣的閱讀講解當中獲得啟發,產生思想上的碰撞,從而使課堂實現“以生為本”。這種比賽形式讓學生對同一篇文章進行各自不同的講解,一方面會激起學生參與到課堂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會讓講解的學生進行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

(二)創設課堂情境

語文教學本應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且學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的思維能力活躍而有趣,教師在日常教學時不應將課堂氣氛搞得過于沉悶。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進課堂并且培養其課內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角色扮演課文內的人物。以《牛郎織女》一文為例,讓學生分別扮演牛郎和織女,在扮演之前對二者的生平經歷加以了解,然后根據他們的經歷去揣摩人物對話,在演繹時學生可以適當配以動作表情,其他觀看的學生要帶著以下三個學習目標去學習:1.在觀看故事時,要結合文章內容讀懂牛郎、織女愛情的堅貞以及對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2.要讀懂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古代人民借民間神話來表達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3.要從敘事的角度具體感知文章的敘事結構,感受作者對于故事的高潮以及伏筆的處理。在觀看完表演的故事后,要對以上三個問題有自己初步的認知和理解,教師根據每位學生對故事不同的理解來為學生進行具體講授,從而使學生能夠從深層次的角度對文章進行解讀。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合理運用網絡,以小組為單位按照時下所流行和自己所喜愛的方式進行編排演繹,按照輪流制度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為大家進行表演,一輪表演過后評出最優小組,由教師對表演較好的一組進行獎勵,從而激發起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

三、革新知識呈現

(一)理論結合實踐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不能一味去講授書本上所呈現的知識,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僅僅靠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為學生教授的閱讀方法很難提高學生的思維閱讀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適時地帶領學生去自然界看一看,比如,在學習和季節有關的文章時,可以帶領學生去學校周圍的樹林里上課,讓學生親眼看一看大自然的風光,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從而更好地去領略作者寫作時的心境,讓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中國語言的魅力。例如,在教授《草原》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在學校同意下帶領學生去附近的公園里教學。在正式開始講授之前,可先讓學生回憶自己看到草原時的心情,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此時此刻就處于草原之上,看到的是成群結隊的牛羊,聽到的是呼嘯而過的勁風。睜開眼睛后,以小組為單位對自己剛剛想象到的場景進行互相交流探討,充分發揮想象力,發散自己的思維。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以“草原”為題進行古詩飛花令比賽,說出古詩詞最多的那一小組可獲得由教師準備的一份精美禮品。除此之外,教師可讓學生以S型接龍的方式對文章內容進行逐段逐句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大致結構以及故事發展脈絡,從而體會草原的廣袤無垠以及草原人民的熱情爽朗。在學完該篇文章后,教師可適時地將老舍先生的其他關于風景和自然的課外閱讀推薦給學生,從而使他們對老舍先生有更深的了解,將課內、課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這種創新型的教學環節也正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中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由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讓學生感受最真實的生活狀態,讓閱讀文章變得輕松有趣,并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素養。

(二)采用多媒體教學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教室里也都配備了投影以及多媒體電腦,但很多教師卻沒有很好地將這些新興教學手段運用起來。將語文知識和多媒體課件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學習《北京的春節》一文時,學生僅憑課文中所描述的話語無法完全理解北京春節的熱鬧和喜慶,此時若借助多媒體手段向學生播放一段關于北京春節趕集的視頻,再讓學生去閱讀理解課文,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再者,如果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可以結合多媒體去進行名家配樂朗誦,在名家朗誦中讓學生更快地將生字、生詞進行注解,從而更加順暢地誦讀古詩詞,掌握古詩詞閱讀時的節奏和停頓,再配以多媒體課件去教授知識,將作者的生平經歷呈現在多媒體課件上。每句詩詞搭配相對應的圖片讓學生去理解掌握,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閱讀故事時的語感,還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所表達的詩情畫意,這樣的語文課程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認識能力。

在開展課內閱讀教學時,教師可合理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在選取學生回答閱讀文章訓練的問題時,可采取多媒體上的隨機抽號機制,將學生的名字提前錄入電腦當中,在正式回答問題時進行抽號,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度。在抽中學生回答問題時,若學生回答正確,便可在電腦上為自己抽取一個紅包;若回答錯誤,也有相對應的炸彈,要是抽中的炸彈沒有爆炸,學生便可安然無恙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要是抽中的炸彈發生爆炸,那么該學生便要接受相應的懲罰。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使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在歡聲笑語中學習到閱讀的技巧并且提升閱讀能力,從而愛上閱讀,讓閱讀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簡而言之,語文在小學階段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是學生以后學習語文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肩負起自己的使命和責任,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也要將視線放長遠,不應只局限于眼前書本上所呈現的知識。在學習書本上的文章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為學生合理地安排課外閱讀文本。小學語文教師要打破傳統的“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閱讀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在日常的實際教學當中將閱讀教學作為語文學習的立足點,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提升,在教學當中兼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去領略大自然所獨有的風采,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通過演繹還原文章故事來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并且能夠在此基礎上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此外,語文教師還應在語文閱讀學習中幫助學生培養出屬于自己認識世界和思考世界所獨有的能力,科學選擇閱讀教學文本,使學生能夠對每種類型的文章都有所了解,從而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種閱讀模式可以很好地激起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文章閱讀當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成為新時代所需要的綜合性發展人才!

猜你喜歡
課外閱讀閱讀教學文章
課外閱讀——寫作的源頭活水
做好課外閱讀指導之我見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實踐語文課外閱讀的幾點思考
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課外閱讀探究心得
做好深化國企改革大文章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