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PP模式下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22-05-30 22:52張晶
校園英語·下旬 2022年7期
關鍵詞:翻譯教學中國文化

摘 要:在中國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承擔著傳播中國文化的任務,如何培養能夠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英語翻譯人才備受關注。本文以CIPP模式為切入點,探討了中國文化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之間的關系,分析了當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嘗試通過CIPP模式將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之中,期待可以對弘揚中國文化以及改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方式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國文化;CIPP;翻譯教學

作者簡介:張晶(1993-),女,吉林琿春人,長春建筑學院基礎教學部外語教研室,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英語語言學。

國家之間的跨文化交流隨著經濟、文化全球化的發展日漸加深,中國文化若想真正實現“走出去”的目標,則迫切需要高素質的英語翻譯人才??墒?,當代大學生對中國文化的領會程度不夠,遑論用嫻熟的翻譯技巧與英語表達能力傳播中國文化。故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肩負重任,如何提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實踐效果應予以關注。

一、中國文化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

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知識的傳授,學生憑借自身的知識儲備也不足以形成較高質量的翻譯成果,很難實現向其他國家乃至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目標。

(一)中國文化“走出去”需解決語言問題

自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提出以來,我國文學、影視與傳統文化領域的諸多作品在海外彰顯了獨特的魅力。文學方面,莫言、劉慈欣的作品影響深遠;影視方面,電影《流浪地球》《少年的你》口碑不俗,電視劇《甄嬛傳》《瑯琊榜》廣受好評;傳統文化方面,京劇《白蛇傳》、昆曲《牡丹亭》令外國觀眾嘖嘖贊嘆。西方語言與文化“獨大”的現象被打破。

在中國文化走出去過程中,語言問題亟需解決,上文提到的在海外廣受好評作品除本身優秀之外,翻譯在其“走出去”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我國優秀作家、作品不勝枚舉,若想突破語言與文化差異,落實“走出去”戰略方針,推動與他國的文化交流,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亟待變革。

(二)當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各高校普遍將大學英語課程的課時按照讀寫與聽說兩類課劃分,與翻譯相關的內容一般歸于讀寫課,教學大綱中很少體現具體翻譯課時。而在具體的讀寫課教學中,側重點往往偏向于閱讀與寫作,翻譯教學通常體現在課后習題的句子翻譯,規劃性與時長不夠,且教材內容偏西化,體現我國文化的相關翻譯內容較少。

2.教學模式單一。當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通常是教師先分析翻譯習題給出提示,然后學生進行翻譯練習,最后教師評價并提供標準答案,學生過于依賴教師。教師對翻譯方法與技巧的講解較少,要求學生機械化做題與背誦較多,不利于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和翻譯能力的培養,未能體現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翻譯的興趣。

3.忽視本國文化?,F行大學英語教材中的文章背景幾乎都是英語國家,如此就導致在教學中教師對知識的傳授不知不覺會偏重西方文化,中國本土文化元素被邊緣化,學生很難直接獲取與中國文化特色有關的英語翻譯與表達方式,無法將中國故事順暢地說與外國人聽。

二、CIPP模式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適用性

中國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對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有較高要求,比較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并不適用。由美國教育評價專家Stufflebeam提出的CIPP模式包含背景(context)、輸入(input)、過程(process)與成果(product)四個評價維度,其核心觀點是“改進”。所以,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運用CIPP模式有助于對教學過程開展綜合性評價,教師可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課程順利進行。CIPP模式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適用性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CIPP模式具備動態綜合性

“講好中國故事”要求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高實踐性,達成此目標需要監控學生的學習效果并進行反饋,從而及時改進。CIPP模式的四個評價維度具有全程性、過程性與反饋性,這些鮮明的特征能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每個環節相關聯,整個過程注重實效,有利于對翻譯課程的教學目標、方案、過程、成果展開綜合性評價。

(二)CIPP模式具備改進指引性

在CIPP模式的四個評價維度中,背景與輸入評價起到及時獲取信息為后期改進奠定基礎的作用,過程與成果評價起到信息回饋并優化教學效果的作用,服務于核心理念“改進”。我國各高校的辦學目標不同,CIPP模式關注點在評價過程,將它應用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可以促進翻譯教學變革,有效提升其科學性。CIPP模式本身具有普適性,通過這種模式對翻譯教學過程進行分析,有利于指引教師作出正確的決策,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綜上,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運用CIPP模式是可行的。

三、CIPP模式下將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

在應試教育導向下,學生更傾向于有目的性地學習與考試相關的內容。2013年末,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進行了改革,翻譯的比重增加,占總分值的15%,選題內容涵蓋中國文化、歷史、經濟與社會發展等,著重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母語文化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本研究借助CIPP模式,嘗試將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并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展開評價。

(一)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背景評價

在CIPP模式的四個評價進程中,背景評價的作用是確定目標,應用到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體現為基于環境找出問題,判斷教學需求并借助可用資源設置教學目標,明晰教學理念?;诖嗽u價維度,需要理清幾個問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此教學過程想要鍛煉學生哪方面的能力?教學理念是什么 ?怎樣展開相關教學計劃?所以,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背景評價內容涉及教學目標、教學理念與教學計劃。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我校361名不同專業的大二學生與大學英語任課教師。筆者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的方式分析了師生的背景信息與教學建議,回收的問卷中347份有效,信息回饋比較全面。分析過程中發現:1.經過大一的英語學習,學生的英語基礎與聽說能力良好,但普遍反映對于四級翻譯題型不知如何下手,尤其是其中所涵蓋的中國文化翻譯內容;2.教師需要用有限的教學時間既完成與教材相關的教學任務,又要培養學生應對四級翻譯考試的能力,于時間和精力上都有一定的挑戰。

因此,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我校依照學生的學習訴求與教師的教學需求確立了大學英語翻譯課程的教學理念,調整了教學目標,并制訂了相應的教學計劃。

(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輸入評價

輸入評價的作用是修正改進教學計劃,體現為對上階段所制訂的教學目標展開評價,對與翻譯教學相關的資源進行評估,以及衡量現有資源能否有效協助師生實現預期教學目標。該評價維度需考慮:師資結構能否滿足教學實施要求?教學設備與配備是否完備?教學計劃是否合理?根據這三個方面的需求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進行評價,內容如下:

1. 師資結構。教學團隊8人,均為碩士研究生學歷,均有翻譯學習相關背景,能夠較好地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信息化教學能力強,其中4人從事過翻譯工作,可以給課程建設與發展提供專業化指導。

2. 教學設備。學校設有語音教室,能夠進行廣播教學、分組討論、文件共享以及聯機考試等活動,硬件設施完備。網絡教學平臺配有超星學習通、U校園與iWrite寫作三個平臺輔助教學。此外,覆蓋校園的Wi-Fi網絡與圖書館豐富的教學和學習資源也為學生提供了便利的學習條件。

3. 教學計劃。面授課時為每周2學時,共12周。班級的QQ群與3個網絡教學輔助平臺可為師生提供課下交流空間。教學內容選取與中國文化相關的主題(節日、美食、建筑、藝術),每個主題進行為期3周的教學。教學資源選取歷年四級翻譯真題、課程團隊自制課件與自編講義,并借助網絡上豐富的教學材料??己朔绞骄€上線下相結合,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三)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過程評價

過程評價的作用是監督與指引教學計劃的執行,即探尋教學進程中潛在的不利條件,預估與實現教學目標間的差距,剖析具體情況,提出解決辦法并給出新的策略。本研究在過程評價層面力求依托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依據網絡平臺后臺統計學生學習情況數據與線下學習成果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過程,建立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

教師應嚴格執行教學計劃,課前在超星學習通平臺公布課件等資料供學生預習。面授時運用混合教學模式,依據教學目標與具體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完成相應的翻譯任務。同時,QQ群供學生進行即時交流,實現文件、資源共享。此外,學生還需完成U校園平臺中與翻譯相關的自主學習任務。最終,完成考試。

在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中,考核指標劃分如下:(1)平時成績為30分,其中出勤占10分,U校園自主學習占10分,隨堂練習完成度占10分;(2)小組學習成績為30分,其中小組翻譯任務完成情況占10分,評價其他組翻譯作品占10分,話題討論參與度占10分;(3)期末翻譯能力測試占40分。這一過程以多元評價方式為媒介,嘗試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參與度,并及時調整相應策略。

(四)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成果評價

成果評價的作用是檢驗成效,也就是衡量課程活動最終達成的目標,檢驗內容包含教師教學、學生表現以及教學反饋等多個方面。成果評價需要檢驗教學目標是否實現、學生與教師的收獲是什么以及課程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1. 教學目標是否實現。依托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教案與資源、課件與線上平臺,達到了教學目標且完成質量較高、特點鮮明,與以往的翻譯教學有明顯區別。

2. 學生的收獲。學生通過課前在線上平臺預習、積極查找網上與各節課主題相關的翻譯資料、小組內研究翻譯段落并進行展示、對其他組進行評價以及與完成作業這一系列活動對與中國文化相關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翻譯水平與表達能力明顯提升,四級考試翻譯題型的得分率也穩步上升。

3. 教師的收獲。教師團隊在制訂新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以及搜尋資料的過程中收獲豐富,有了新的教學思路,自身業務水平不斷提升,教學方式得到拓展,信息化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除了以上收獲,成果評價在形成過程中設置了反饋模塊,教師可根據學生、同行與督導的三方評教了解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優、缺點,及時解決問題,提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效果,推動教學實踐。

四、結語

本研究依據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探討了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由于CIPP模式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具有適用性,筆者嘗試借助此模式將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并對其效果進行了展示,期待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許鈞.翻譯選擇與文化立場:關于翻譯教學的思考[J].中國外語,2021(5):1,12-15.

[2]代正利.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思政融入探索[J].上海翻譯,2020(6):61-65.

[3]崔瑾英.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高校英語信息化教學路徑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27):56-58.

[4]尹瑋.基于CIPP的大學外語翻轉課堂課程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21-128.

[5]慕玲.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布局的五個維度[J].中國出版,2018(11):64-68.

猜你喜歡
翻譯教學中國文化
重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思維導圖&概念圖輔助翻譯教學實現途徑探索
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風”
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及提升策略探討
以《最藍的眼睛》為例看異域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淺析當代形式下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影響及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