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審美在建筑藝術中的價值

2022-05-30 10:48于涵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2年6期
關鍵詞:建筑藝術功能

摘 要:隨著環境的演變,再加上人文、科技等諸多要素影響,生活用品在形式上從點線面衍生出許多絢麗復雜的圖案,在功能上也從簡單的起居住行到滿足人們身心精神上的需要,功能更加多樣,藝術也從單一的繪畫形式衍生出多樣的表現形式。藝術主要是為滿足人們多方面的審美需要衍生并創造的,可分為八個美學范疇——文學、繪畫、音樂、舞蹈、雕塑、戲劇、建筑、電影。其中,建筑藝術就是在藝術規律上,利用建筑美學中特有的藝術語言,讓建筑產生文學、審美的價值。

關鍵詞:建筑藝術;藝術形態;功能

在我國建筑歷史上,建筑藝術美學是一種重要的美學類型,建筑藝術也會通過當地自然環境與人文來產生獨特的建筑藝術特色,在富含象征性與形式美的同時,又表現出民族與時代精神。用途上,它會按照人類的實際需要分化出紀念性建筑、宮廷與墓室建筑、宗教信仰樓宇、居住建筑、花園建筑等各種類型的建筑藝術作品。建筑美術和產品設計、工藝美術等相比,是指一個集實用價值和審美性工藝價值為一身的藝術作品。建筑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的生活一旦沒有了建筑,就沒有了生產的保障。隨著時代的發展,實用性與審美性逐漸成為建筑本質的功能,只有隨著人類實踐的發展與科技水平的提高,建筑在實用性至上的基礎上,才會更加具備審美的價值(圖1)。

一、同歷史階段的建筑藝術形態

(一)原始社會建筑藝術形態

在原始時代,相比于形態、功能,人們更重視自己的安全問題,而考慮不到除了自己正常生活以外的物質精神需要。在原始社會人們以大自然所賜予的屏障——地下、山洞和樹林為主要棲息環境,抵御嚴酷的自然環境、各種猛獸入侵,而原始人們也用大自然饋贈、易于獲得的資源來建造溫暖安全的居住環境。人們可以利用生活的經驗、周圍的工具等搜集建筑有機材料,如樹木、動物皮等,來構筑以自身為衡量標準的房屋。受惡劣環境的影響,人們為了能夠穩定建筑基底、延長居住建筑使用壽命,會運用泥土、自然石材來穩固建筑。直到后期,人們為了滿足溫飽,也會構建單一的構筑物——柵欄等來存儲糧食。人們對于美的追求僅僅體現在對動物毛皮顏色、質感的選擇中。整體建筑以可持續、以人為本的形態體現,同時也體現了建筑藝術的飛躍性進步,由此人性需求也在進一步增加[1]。

(二)紀念性建筑藝術形態

紀念性建筑藝術,主要反映地區的歷史人文、地勢地貌等特點,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在宗教信仰興盛的時代,宗教藝術是藝術創作的主體,以或宏大或微觀的建筑形態來興建大量的紀念碑式建筑物。經歷了多個歷史階段,一些人并不把精力依托于神話,他們更重視現實的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社會開始考慮到人在人類發展史上的重要性,因此更加強調人的價值內涵。在人類各個歷史階段都有立下赫赫戰功的英雄人物,而紀念性建筑也隨之由神話人物發展到現實的人,以實現個人生存價值和教育后代的目的[2]。

(三)現代性建筑藝術形態

現在,人們普遍更重視自我,更多地思考著個人的意義。而現代性建筑藝術和人類對于自我、真我的人文要求相吻合?,F代性建筑設計中包含了人性化元素,也包含著對感性生活的關懷。而建筑美的藝術本質則是建筑美學中最寶貴的地方。建筑在造型藝術上,可利用新科技、新材料的優點,在傳統建筑的重要部件上,如門、窗戶、屋檐等處推陳出新,在細節與構造上展現個性化的魅力。建筑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需要符合其結構規律的審美特點,如變化與統一、對比與調和、平衡與穩定、比例與尺寸、局部與整體等等。而這種構成規則的審美特點又是建筑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形成建筑美的主要途徑,因此建筑美學只有滿足這種藝術形式美的規則特點,才能夠實現自身的美學目的,從而形成自身的美感。以上海市的金茂大樓為例,上海市金茂大樓是典型的在中國傳統元素中,提煉了可以展示城市現代生活結構特點的建筑設計,其采用雙軸對稱的方法突出了塔的形象概念,同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來展示中國古塔的神韻,從更深層的人文藝術視角中發現了現代建筑和傳統地域文化的交匯點,并最終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展示了傳統地域文化的精華。

二、園林景觀建筑藝術形態的出現

中國的古代園林是人們理解自由、表達自由的空間藝術形式,其在有限的空間創作出自由的風景,符合中國古代園林的建筑格局,體現了嚴格的等級秩序,顯現了和諧之美,也反映了傳統儒家建筑藝術觀念的審美趣味[3]。不偏不倚的建筑藝術特色,在中國古代園林建筑的空間布局、位置、尺度、裝飾和顏色搭配中廣泛運用。通過研究貝聿銘的建筑思維、建筑美學、創作手法等可以看出,我國傳統的建筑藝術對其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貝聿銘在設計北京香山飯店時,把中國傳統的江南庭園景觀和現代風格進行很好的融合,將江南庭園的長廊曲徑、假山水榭等多種元素,在北京香山飯店的建筑工程中充分體現。在中國銀行總行大廈的設計中,貝聿銘也運用了江南園林的一些基本造園思想和造園手法[4]。

(一)人性需求在現代城市建筑藝術中的表現

由于國土面積廣大,自然環境類型多樣,各個地域會形成有著各種特點的歷史文明。地區文明建設代表了地域文明特征,是地方的歷史文明精髓,一般情況下都具有相當深厚的歷史和較強的繼承性。地域歷史文明對地方發展具有相當關鍵的意義,良好的地域歷史文明能帶給地方市民獨特的人文歸屬感,所以繼承當地的地域歷史文明有利于構建精神文明城市。把傳統地域文化融入現代建筑,主要通過物質層面、心理層面等方面展開。在利用人文元素對建筑進行精心構筑后,建筑已經成為一個表象性文化符號,部分人文元素可以滲入建筑的功能中去,從而提高建筑的綜合應用功能,使建筑的實用價值和藝術性獲得雙方面的提升。城市建設已經成為居民生活中需要接觸的重要事物,如果城市建設可以比較全面地介紹當地的特色文化,則可以增強居民對當地的人文認同感,甚至還會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和審美能力產生一些正面影響。

步入21世紀,計算機與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傳統的地方文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而發展迅速且多姿多彩的互聯網文化又對傳統地方文化的地位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人們必須注意到,新材料與新技術手段的迅速發展,會給傳承歷史與繼承傳統地方文化帶來什么樣的機遇和可行性。在審美大眾化的背景下,設計師應該更加重視地域性與全球化之間的聯系。設計師必須積極汲取蘊含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并對其進行理解,在消化之后,再運用現代建筑設計的方式對其進行升華,而這就對設計師在人文研究的態度和時代使命感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地域文化在建筑藝術中的表達

以蘇州博物館為例,蘇州博物館新館地處歷史保護街區范圍,緊挨著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忠王府。該博物館的主體建筑運用了“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理念,其中“蘇”重要表現在江南古鎮與蘇州市人文精神元素的融合,而“新”則著重表現在建筑物的材料上。博物館以三角形為主體的構造元素和建筑物設計特征。在中心展館以及一些附屬展館內,建筑的基本結構主要以正方形或者三角形構成。這樣的幾何形屋頂構造,錯落有致地反映了中國江南斜坡房屋的傳統建筑文化特征,在充分和周邊的古建筑群相互交融的同時,又不失現代城市審美。該館的建筑構件還運用了大量玻璃和開放式的鋼筋構件,特別是樓頂的立體幾何式天窗優化了傳統中式房屋樓頂通風力弱的弊端,這樣的建筑設計形式不僅恰當地融合了當地的人文特點,還利用新材料、新手段對傳統建筑在通風力方面的不足做出了優化和處理,從而使博物館的建筑設計形式和建筑外形與中國傳統的建筑藝術特點融合,并增加了一定的現代都市美感。

三、建筑藝術對城市建設的作用

建筑藝術對于現代都市的風景建造來說具有十分普遍而深遠的意義。一個富有藝術感的建筑既能代表人們對未來都市生活環境的憧憬,又是對人們生活情景的回憶,是對現代都市生活環境的深刻反映。在人居生活環境的構建中,自然生命價值和生活環境質量日益被人們關注。如果都市人熱愛大自然,向往回歸自然,那么置身于藝術化的都市生活環境當中,就能領會到現代都市的優美景色。環境建設合理的人居社區,會為市民生活提供很多方便,同時也可以滿足人們在物質文化與生活上的需要,提高人們的生活審美品位。建筑藝術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明方面的綜合需求,是一個對大自然進行美學的修改的重要過程,所以,在從事建筑景觀設計、建筑空間布置和建筑風景的人文品味等工作時,要把“人”作為建筑設計活動的主要主題,以人為本,真正使建筑景觀環境融于人的生命,實現人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

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歷史文明,并且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很多大中城市仍然保留了歷史文明的城市框架和肌理,打造具有區域特點的都市建設景觀已成為當前都市建設發展的必然規律。對每一個都市來說,都應該盡力打造具有自身地域人文特點的現代化都市建筑景觀[5]。

建筑文化作為人文精神的一個表現形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國各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之中。地方文化往往會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搭建一座座橋梁,從而給建筑師創造巨大的創意空間。而地方文化實際上始終都在發展與演變著,也正是因為這些地域性的變遷,從而形成了中國各地特有的城市建筑人文特色。建筑師始終都在為中國的城市建筑發展尋求一種合理的出路,而關于地方文化與地域性風格設計的嘗試也始終不會停歇。地方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精神結晶,因此建筑師必須吸收地方傳統精神,這就需要建筑設計師抱著嚴謹、認真、負責的設計心態,尊重與研究地方文化。人們要意識到建造中國都市建筑景觀的必要性,在全面認識中國城市建設景觀狀況的基礎上,強調通過精心策劃和設計,將地方特色和都市現代性相結合,從而建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都市建筑景觀。

四、結語

建筑藝術形式的發展深受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世界各個時期價值體系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形態特征和建筑施工工藝,但它一直都是圍繞人類需要發展,以滿足人們的物質、精神需要,從而使人們從整個建筑藝術形式中體會自己的存在與生活的需要[6]。未來,在現代城市建筑中融入地域文化,將成為現代都市建筑設計的重點趨向和亮點所在。因此,設計師不僅要做好現代化都市的環境建筑設計工作,注重運用創造性原則,還要在對現代都市結構建設加以再創造的同時,兼顧對傳統地域建筑人文元素的繼承與運用,采用結構表達,以及細節展示等方法,對城市傳統文化進行建筑上的表達,并形成一個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具體環境人文體現。突出地域人文特征和民族文化風格也是中國建筑邁向世界的必然要求,把先進的地域文化恰當地與現代房屋建筑設計相互融合,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精神世界,從而增強人們的地域認同感和歸屬感,培育適應新時代發展的現代都市文化精神,從而推動中國城市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蘇彬.建筑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的關聯研究論述[J].藝術科技,2017(4):322.

[2]劉海明.論非理性主義美學對理性主義美學的批判:從繪畫藝術到建筑藝術[J].建筑與文化,2021(11):39-40.

[3]田魯.淺論雕塑藝術創作中個人情感意識的表達[J].中國民族博覽,2021(12):31-32.

[4]樓海鋒.建筑功能與空間的設計趨勢及可視化技術研究[J].智能城市,2020(6):40-41.

[5]楊林.“負建筑”視域中的中國古典園林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21(12):74-75.

[6]朱愛華.創意趣味性元素在現代景觀中的應用:以張唐景觀設計項目為例[J].中國花卉園藝,2017(24):42-43.

作者簡介:

于涵,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

猜你喜歡
建筑藝術功能
關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幾點思考
懷孕了,凝血功能怎么變?
“簡直”和“幾乎”的表達功能
論湘西侗族傳統建筑風格及其保護
瑤山寶鏡何家大院古民居的保護與發展
徽州古建筑中木雕藝術的造型設計與表現
試論宋代建筑色調的審美嬗變
中西醫結合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31例
辨證施護在輕度認知功能損害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