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家校協同育人的 現狀與挑戰

2022-05-30 10:48張秋
中小學班主任 2022年13期
關鍵詞:家校協同雙減育人

張秋

[摘要] “雙減”政策的推行不僅關乎學校與教師,對家長而言也是一項重大的改革,為家校協同育人帶來了一定的機遇與挑戰。在“雙減”背景下,了解當前家校協同育人的現狀,構建家校共育機制,能夠讓教師與家長之間更好地進行協作,明晰正確引導、培養孩子的方向。為此,本文將著重對“雙減”教育理念下家校協同育人的現狀與挑戰進行探究分析。

[關鍵詞] 雙減;家校協同;育人

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學生的學習成長離不開教師的諄諄教導,更離不開父母的無私付出?!半p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雙減”背景下家校協同育人理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永遠的老師,父母與孩子之間可謂是相輔相成、共同成長,家庭與學校相互助力,才能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雙減”中的減負增效理念應是建立在教師與家長雙方共同合作的前提下來實施的。首先,教師與家長之間相互配合,建立共同的目標體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家長與教師之間相互“取經”,教師與家長協同溝通,讓家長及時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學習中的強弱項,從而有針對性地輔導、督促,讓孩子查漏補缺,取長補短;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家長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班級中學生的差異性,從而更有效地實施因材施教,實現學生學習效益的最大化。

二、“雙減”背景下家校協同育人現狀

1.家校共育制度缺失

家校協同育人應是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下的,擁有系統的組織與管理,幫助家長與教師之間建立良好的共育關系。從目前來看,絕大多數學校并未建立相對全面的家校共育制度,甚至部分學校的家校共育制度是完全缺失的。據相關調查顯示,在日常教學生活中,教師與家長之間聯系較少,家長也紛紛表示自身并不十分了解孩子的在校學習情況。同時,現在的家校溝通形式大多以線上為主,此種交流方式顯得過于片面,家校之間并不能達成高度的共識。

2.家校思維存在偏差

由于家長與教師之間所處的環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因此,雙方對待事物的看法亦是各具千秋,這也造成了家校思維上的偏差,致使家校雙方在對待學生問題上持有不同的意見和態度,無法達成共識。經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家長都忙于工作,對于孩子管教顯得力不從心,并且認為教師是孩子學習上的主要負責人。此外,留守家庭的孩子都是家中的老人在照顧,相較而言,老人的思想守舊,對于孩子的學習情況不是很了解,而教師也無法與之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

3.形式內容單一淺顯

家校協同共育本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不僅包含了學生的學習,更涉及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等多個方面。為此,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內容應是多樣而具體的,且雙方之間的相處方式、交流方式、共育方式也應是多種途徑的。但現在的家校共育,教師與家長之間交流的大多是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忽略了學生心理上的感受,并且溝通方式也是以線上聊天為主,導致家長對學生的在校情況并不十分了解,而教師對學生的在家表現也是毫不知情。

三、“雙減”背景下家校協同育人實施策略

1.提升家校共育意識

“雙減”政策背景下,學生減少了一定的作業量,同時減少了相關的培訓班,擁有了更多的個人空間與時間,與此同時,與家長相處的時間變得更多了。為此,家長們應與教師多溝通,樹立良好的家校共育意識,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提下共同攜手,重點提高學生的專注力、自我管理能力與自我控制能力。為了有效提升家長與教師的家校共育意識,學??梢詫iT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組織座談會,指導家長樹立科學合理的育兒理念,豐富家長教育知識,強化專業性,從而使家校共育更具時效性和科學性。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比如,幫助學生自主進行閱讀和運動等。優秀的習慣能使學生做事更具條理性,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另外,家長可以幫助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使學生具有清晰的學習目標,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率。

2.構建家校溝通共育機制

家校協同育人離不開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構建家校溝通共育機制能保障家校雙方培養學生之路更為順暢。首先,溝通建立在雙方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教師與家長之間應維持好平等互助的原則,面對班級中的搗蛋鬼,教師不應經常性地向家長告狀,而應與家長多溝通、多交流,共同商討應對之策。其次,溝通方式要多樣。教師與家長之間除了電話交流、微信交流,還應適時地進行家訪,與家長面對面地進行溝通,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對方的想法,同時教師也能更好地向家長傳遞信息,讓家長全方位地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向家長提出自己在教學中發現的相關問題,鼓勵家長共同解決應對,從根源上幫助學生改正缺點。最后,教師要盡可能多地了解家長。教師面對的是成千上百的家庭,而這些家長的文化水平、品德素養各不相同,為此,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方式不能千篇一律,面對形形色色的家長,教師的溝通方式也應具有針對性與時效性,讓家校溝通真正發揮作用。

3.豐富家校共育的內容與形式

家校共育的理念雖提出已久,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仍需要不斷地完善。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應更具豐富性,將家校共育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減少學生成長的煩惱,讓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

例如,開展“親子閱讀”活動,讓家長為孩子營造溫馨愉悅的閱讀氛圍,在陪伴中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加強孩子閱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構建“親子課堂”,為廣大家長學生提供共同學習、交流的平臺。通過家長走進校園、參與課堂,既能讓家長直觀地感受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能增進親子關系,營造出和諧溫馨的課堂氛圍。在親子課堂中,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強化家長與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增進了教師、學生、家長三者之間的關系,在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協助下,讓學生在溫馨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

學校與家庭是一對教育者,而學生就是這兩者之間的受教育者。教師與家長都身負教育的使命,只有當兩者之間共同協作,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真正使其踏上“減負”學習之旅!

[參考文獻]

[1]張馨月.“雙減”下家校協同育人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社會科學前沿,2022(11).

[2]張生,張瓊元.“雙減”背景下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與探索[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1(12).

[3]項海剛.探索家校社協同的上城“雙減”之路[J].人民教育,2021(11).

[4]張志勇.“雙減”政策下家庭教育的發展方向[J].中華家教, 2022(02).

猜你喜歡
家校協同雙減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利用博客平臺 強化班級管理
家校協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環境下家校協同發展教學策略的探究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