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發事件應對中的志愿者心理調適

2022-06-01 02:41楊蕊
民族文匯 2022年21期
關鍵詞:心理調適突發事件志愿者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本仍驹刚咦鳛橥话l事件中的應急主體,其心理健康問題應予以高度重視。除志愿者要做好自我心理調適外,相關管理部門應積極做好一線志愿者的心理干預,同時要加強事前培訓和事后的心理康復。

關鍵詞:突發事件;志愿者;心理調適

一、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志愿者心理調適的重要意義

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事件,城市中的突發事件一般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種類型。突發事件的本質是一種對社會有危害性的負面事件,它一般具有產生的瞬間性、爆發點的偶然性、發展趨勢的危機性以及其后果對主體與社會具有危害性等特征。[1]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就需要進行應急處置。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社區防疫工作中,志愿者已經成為了參與社區防疫的一支重要力量,為社區防疫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參與抗疫的過程中,志愿者的心理健康尤其值得關注。如何對志愿者進行科學有效的心理疏導、壓力緩解和心理干預,是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要重視和加強對志愿者的心理關懷和后期的心理重建,構建強大的志愿者支持系統,這也是培養壯大專業志愿者隊伍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經歷考驗的志愿者隊伍,會在未來的鄉村振興、社區服務、公益慈善以及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志愿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志愿者在下沉一線參與防控救助的過程中會產生諸多心理問題。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為例,由于疫情具有突發性、不可預知性、患病人數多、波及范圍廣等特點,志愿者下沉一線會面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會產生生理不適和心理健康損害風險。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原因導致救助人員產生心理壓力:與家庭和家人等支持系統分離、感覺在工作地點缺乏支持、面對無法為受災者提供足夠的幫助而感到力不從心、遭受受災者的憤怒或者完全沒有感激之情、不充分不清楚的督導,以及由于自己享受到的食物、住所和其他資源而感到內疚等心理因素。

常見的壓力反應主要有以下5個層面的表現形式:

1.身體層面:會產生如疲勞但難以入睡、激動、身體異樣、食欲的增強或減弱、易受驚、煙酒藥物依賴、頭昏眼花或四肢無力感。2.情緒層面:可能產生憤怒、狂躁、怨恨、焦慮、恐懼、沮喪、絕望、木訥、冷淡、易受驚、負罪感、悲傷、無助以及失控感等情緒。3.行為層面:會出現易傷感流淚、突然暴怒、逃避特定的人地情境等,好與人爭辯、課業或工作出現問題、不修邊幅或可能產生危險行為等。4.思維層面:有可能產生難以集中精神、難以做決定、健忘或時間混亂感、困惑、自尊心受傷、自責、出現侵入性的思維和回憶、對生活的擔憂、脫離現實感以及有自我傷害的傾向。5.精神層面:有可能會出現改變以前的信仰,拒絕他人幫助,受生命意義、公正、公平、來世等問題的困擾,失去以往的精神支柱或對生活完全喪失信心等精神層面的問題。

三、如何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的一線志愿者進行心理調適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社會心理調適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出現,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將心理干預工作做好,要加強心理干預和心理疏導,更好維護社會穩定。在突發事件應對中,要對遭遇壓力、需要支持的志愿者提供人性化、支持性的應對行動,及時開展心理調適和壓力紓解。

1.志愿者應當接納和認可負面情緒,并進行正念減壓和情緒平復。短期內的負面情緒都是正常的。通過開展情緒宣泄和表達類的活動:如唱歌跳舞、繪畫手工、紙質閱讀、烹飪等。還可進行精細化的動作練習和肢體運動,如打球、跑步、做瑜伽、廣播體操等自我引導和放松,以及寫日記進行情緒的安撫。還可進行冥想、艾灸、睡眠管理、呼吸放松等方法平復情緒。在具體工作中,志愿者還應當注重精神健康和自我保護,避免單獨工作以及夜以繼日的工作,避免消極的自我暗示或者強化失敗及無能的情緒。不一味壓抑和隱藏負面情緒,如需幫助要及時尋求專業意見。在工作中志愿者要盡量保持日常生活狀態,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要完美主義,對自己有過高的壓力和期待。

2. 心理調適不僅要用于疫情爆發期,更應該伴隨疫情的全過程。[2]在服務前期,在招募階段要開展志愿者心理健康檢測,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將有可能遇到的問題預先讓志愿者進行了解和認知,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準備和情緒處理。在服務中期,做好志愿者的心理狀態和個人情緒跟蹤,建立心理疏導團隊,了解最新心理情況,還可以引入社會組織,對志愿者心理情況進行建檔立卡,做到精準化疏導和干預,提高心理援助的有效性。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的過程中,志愿者應特別注意了解區域文化差異:要尊重特定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環境,充分尊重不同城市、不同社區的歷史文化背景、居民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受教育程度和地域風俗習慣以及當事人的認知能力和感受,避免觸犯禁忌、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問題。在服務后期,要征集志愿者的意見建議并給予志愿者及管理部門及時反饋,通過問題回顧和經驗總結,為下次活動提供借鑒參考,形成志愿服務的良性循環。

3. 給救援人員和志愿者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統。一是在一線服務過程中,要建立完善支持性的機制,如建立心理互助小組,方便志愿者之間的溝通和聯系,通過開短會或線上交流的方式,遇到問題及時交流,及時消除可能出現的心理障礙和工作問題。二是由于志愿者可能會出現煩躁倦怠情緒,所以在一線一定要建立輪崗制度,更好地發揮志愿者的作用。三是由于長時間處于復雜的危機和災難情境之中,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一線救援志愿者可能由于身體上的倦怠和精神上的疲憊,導致處理工作產生困難。社區或相應機構可邀請心理學背景的老師、心理咨詢師、應急救援技能培訓指導師等為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做心理壓力釋放的講座和壓力管理指導,有效給予心理支持和健康培訓。

參考文獻

[1] 朱力.突發事件的概念、要素與類型[J].南京社會科學,?2007(11).

[2]李超民,張仁鵬.重大突發事件應對中的社會心理調適——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J].黨政干部論壇,2021(6).

作者簡介:楊蕊(1984—),女,漢族,陜西省西安市人,講師,公共管理學碩士研究生,單位:西安市行政學院管理學教研部,研究方向:社會治理,基層建設765344E7-8418-41C7-B97C-4E6D5A94A1AE

猜你喜歡
心理調適突發事件志愿者
志愿者
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處置及應對策略
酒店管理專業工學交替實踐學生心理調適初探
高職女生擇業心理分析及對策研究
老莊的“和諧”思想與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調試
收益共享—回購聯合契約下應對突發事件的供應鏈協調策略
話說“災難和突發事件”
“中華慈善優秀工作者(志愿者)獎(共152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