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大學校園環境保護

2022-06-03 19:03李凌寒徐夢雨馮雪純陳穎迪張夢彭珂
速讀·上旬 2022年3期
關鍵詞:循環利用高校

李凌寒 徐夢雨 馮雪純 陳穎迪 張夢 彭珂

◆摘? 要:近年來,垃圾分類成為熱門話題,國家也極力倡導公民提高垃圾分類意識。面對垃圾這個棘手問題,人類一直在探索科學處理辦法。隨著科技的進步,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成為有效方法。而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最基礎的一項工作就是垃圾分類。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應該注重環境保護,自發做好垃圾分類。以武漢高校為例,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基于大學校園環境保護視角,展開調查并分析了大學智能化垃圾分類的探討及循環利用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校園環境保護;智能化垃圾分類;循環利用

1 引言

目前,中國的生活垃圾平均每年產生總量達四億噸,并且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生活垃圾總產量擴大趨勢愈加顯著,垃圾總量每年增速達到8%,落后的垃圾分類處理體系已不能滿足當前國情下的垃圾分類需求。其中,高校產生的垃圾不在少數,原因有校園垃圾分類體系不完善;循環利用體系不完善;青年學生垃圾分類意識淡薄,這也直接影響到下一輩的垃圾分類意識。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本項目針對大學校園環境保護--智能化垃圾分類的方法進行了探討,以及總結了一系列循環利用的作用。從而做到的就是通過智能處理的方式減輕垃圾分類的不便,盡可能的讓更多有垃圾分類意愿的個人、團體或組織不因為垃圾分類的操作難度而去放棄進行垃圾分類,從而達到資源回收率提高,保護環境的最終目的。

2 大學校園垃圾智能化分類及循環利用的作用

大學校園是垃圾智能化分類推廣的重要區域,因為年輕人的接受程度較高,并且更能適應新的科技產品。我們針對大學校園這一特殊場景,預計通過建立一套智能垃圾分類的系統的方式改善校園垃圾分類問題。建立專門的智能化垃圾分類平臺,可以實現垃圾分類管理一體化,為垃圾分類行業領域智慧化、信息化提供高效管理和數據支撐服務。通過垃圾分類對垃圾進行循環利用,已達到節約資源、環境保護、建設文明校園、提升學生素養的目的。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3 垃圾智能化分類的探討

3.1建立智能垃圾分類系統

智能垃圾分類系統通過智能數據采集終端M21F4,為智能垃圾桶提供無線網絡傳輸,實現智能垃圾桶和用戶不同后端平臺的聯網功能,系統主要包換前端智能垃圾箱采集、無線數據傳輸設備和后端監控平臺三個部分組成。

智能垃圾分類系統是為垃圾分類管理專門設計的智能垃圾分類系平臺,平臺以垃圾分類資源優化配置和調度為主要目標,以數據為核心,實現垃圾分類管理“一張圖”。

平臺依據標準化和規范化原則、科學性和先進性原則、開放性和擴展性原則、經濟性和實用性原則,結合了當前先進的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云服務技術、空間地理信息技術和移動應用技術等進行研發設計。平臺涵蓋了垃圾分類智管理涉及的信息采集、垃圾管理、工程巡檢等應用功能,以豐富的圖形、數據界面展示,簡化的操作功能模塊,做到貼近智能垃圾管理實際,為垃圾分類行業領域智慧化、信息化提供高效管理和數據支撐服務。

3.2學校開設垃圾分類有關課程

學校開社校園垃圾分類有關的基礎課程,與大學生的學分成績掛鉤。在提高學生垃圾分類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垃圾分類、自覺垃圾分類的習慣。

3.3垃圾分類--塑料瓶顏色識別分揀系統分類

基于計算機視覺的塑料瓶顏色識別和分揀系統,通過高性能電荷耦合元件(CCD)攝像頭獲取塑料瓶的圖像,對所獲圖像進行處理以得到塑料瓶的中心點以及顏色信息、將中心點及顏色信息通過串口發送給下位機,下位機根據這些信息控制氣動分離裝置分揀不同顏色的塑料。據已有實驗結果表明:該系統測量結果準確,響應速度快,理想情況下可以實現不同顏色的塑料瓶100%的分離,能有效對校園內塑料瓶垃圾進行精準分揀。

4 循環利用的作用

4.1節約資源

中國是一個人均資源貧乏的國家,人均土地和水資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人均礦產資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長期以來依靠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對資源需求量較大,資源“瓶頸”已經成為嚴重的制約因素。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人類社會要不斷前進,社會、經濟要持續發展,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發展模式,以現有的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整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成為一句空話,這就要求改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以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生態系統的破壞。垃圾分類可以將資源再利用,已達到節約資源的效果,滿足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4.2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從垃圾循環利用的作用上來講,其有利于資源的節約利用與循環利用,也有利于對自然生態環境形成保護效果,更有利于提高社會發展水平與群眾綜合素養。首先,在垃圾分類與資源利用關系上,由于垃圾分類工作對于日常生活形成了意識形態的影響,越來越多人在使用物品上會考慮其是什么樣的垃圾,這就給大眾形成了減少利用有害垃圾的意識,在可回收垃圾上也能夠形成資源的節約意識,通過垃圾分類工作,資源的利用減少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增加,這對于資源的消耗量形成了良好的降低效果。

5 結束語

通過分析目前國內一線城市的智能垃圾分類,根據目前國家對于智能垃圾分類的政策并整合國外比較典型國家對于智能垃圾分類的方法,總結出比較適合大學校園智能垃圾分類方法。改進垃圾分類設施極大的方便人們投放的同時也方便了清潔人員的及時清潔工作。通過垃圾柜、智能垃圾桶等方式正確引領公民自覺垃圾分類的觀念。政府根據政策大力實施方案,從身邊做起、從校園周邊做起,點點滴滴改變我們自己隨手亂丟垃圾的習慣,幫助人們養成自覺分類垃圾的習慣。

參考文獻

[1]軒亮,洪文雄,甘天祥等,沈永康.基于“互聯網+”的生活垃圾清運智能管理新模式[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8(06):61-69+125.

[2]劉政林,周銘,劉欣達等.基于計算機視覺的塑料瓶顏色識別和分揀系統,2013.

猜你喜歡
循環利用高校
我國快遞包裝廢棄物循環再利用問題研究
淺析城市建筑垃圾的處理與環境保護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創造力開發模式下的電商快遞物流流轉包裝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