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循環”背景下我國糧食企業儲糧管理的優化研究

2022-06-03 01:37邵國珠
食品安全導刊·中旬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雙循環優化

邵國珠

摘 要:在“雙循環”這一新的發展理念下,我國糧食產業的發展迎來了重要時刻。在信息時代,糧食產業結構進一步得到有效完善和升級,糧食消費質量得到穩步提升,在內外循環的機制下促進了我國糧食企業進一步開放與發展。當然,我國糧食企業也面臨多重壓力,如盈利能力不強、生產能力薄弱,資源利用率不高、創新水平較低及儲糧管理落后等?;诖?,本文以儲糧管理為切入點,分析“雙循環”背景下我國糧食企業的發展,以供參考。

關鍵詞:雙循環;儲糧管理;糧食流通;優化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of Grain Storage Management in China’s Grain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Circulation”

SHAO Guozhu

(Jilin Human Resources Technician College, Changchun 1300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of “double circ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ain enterprises has ushered in an important momen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structure of grain industry has been further effectively improved and upgraded, and the quality of grain consumption has been steadily improved, which has promoted the further o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ain enterprises under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irculation. Of course, China’s grain enterprises are also faced with multiple pressures, such as weak profitability, weak production capacity, low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low innovation level and backward grain storage managemen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ain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circu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in storage management for reference.

Keywords: double circulation; grain storage management; grain circulation; optimization

近幾年,我國糧食產業發展總體保持在一個較為平穩的狀態,連續年產總量大于6億t,其中,2020年的糧食產量接近7億t,谷物產量基本滿足自給,達95%;2019年,我國糧食產業規模超過3萬億t。從中期以及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國在糧食產需方面依然保持一個略有缺口的狀態?;谙M發展實際,糧食消費的結構在轉型且呈加速狀態?;诩Z食產量要素利用率有待進一步提升;基于流通實際情況,我國糧食市場依然面臨較大的風險,如供需問題、發展較緩以及流通銜接不暢等。從貿易的層面來分析,國際糧食市場風險較大,不確定因素較多。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嘗試從“雙循環”層面,著眼分析我國糧食企業的儲糧管理的優化,旨在為我國糧食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個創新策略。

1 “雙循環”下我國糧食產業的發展機遇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糧食產業在“雙循環”發展理念下遇到了重大的機遇,具體見圖1。第1個機遇是新興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了糧食產業在結構轉型升級上的快速發展。第2個機遇是消費水平提升以及多元化發展促使了糧食產業在消費層面的質量提升。第3個機遇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開展,使得全球的產業鏈以及價值鏈得到深度提升,形成新的開放機遇。第4個機遇是糧食產業內部與外部雙循環機遇[1]。

1.1 糧食產業結構升級機遇

在雙循環背景下,我國糧食產業在結構的轉型升級上面臨著巨大的機遇,新興的技術有利于打破傳統糧食產業發展的瓶頸,使生產經營的固有特性和價值產生環節等發生改變,消除產業內部相互間的明確界限。轉基因育種、基因切割等最新的生物創新技術在糧食發展領域中的應用為糧食的收成及質量打下了基礎。此外,利用數字化科技推動糧食的產業形態的變革,優化調整糧食產業價值鏈上下游的環節,促進其產業結構升級。

1.2 糧食產業消費提質機遇

糧食產業的消費水平也面臨重大的機遇。目前,在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撐的新型消費形態中,大多數消費者的意識和觀念也從實物型向著服務型方向改變,消費的質量也不斷提升。需求的個性化與多元化,讓食品消費特點表現出營養化、特色化、訂制化等特點,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在這種背景下,糧食產業也要順勢升級,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滿足廣大消費者在糧食消費上的需求。這個過程不但可以促進糧食產業在結構上轉型,還能夠為其深入發展提供更加夯實的基礎。此外,消費能力的持續提高,讓糧食產業在消費方面有重大的發展機遇?;谵r村巨大的人口數量,消費能力的持續提升所帶來的消費影響是非常明顯的,需要糧食產業在經營過程中不斷地下沉渠道和重心,激活糧食消費活力。

1.3 糧食產業對外開放機遇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讓我國糧食產業真正地“走出去”,開放程度進一步拓展。①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沿線國家在農業方面的合作,諸如農田聯合投資、并購以及糧食流通合作等,提高我國在全球糧食貿易中的影響力。②通過與上述這些國家在糧食科技方面的深度合作,促進糧食結構與產業的快速升級與發展,使我國糧食企業的發展從低層次向中高層次發展,在全球糧食資源、糧食安全等方面的有效整合能力提升的同時,促進我國糧食企業與其他各國糧食企業在科技方面的深度合作與交流。

1.4 糧食產業內外循環互動機遇

“雙循環”給我國糧食企業帶來了內部與外部循環發展的動力。目前來看,糧食產業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相對需求嚴重不足,這也是多個國家的糧食企業在全球貿易中博弈的主要特點,而我國糧食產業正在全球中扮演著重要的“供給—需求”的雙重角色。當前,我國已經走入老齡化社會,跨入了中等收入的門檻,城鎮化速度不斷提升,各個方面的需求在升級與新增過程中,糧食產業所激增出的新需求有利于促進供給的優質化和國外優質的供給引進來。我國的糧食企業可以借助這次機遇,充分推動全球價值體系的重新構建,借助數字技術,促進結構轉型,通過“走出去”帶動我國糧食企業進一步發展。

2 “雙循環”背景下我國糧食企業儲糧管理的優化

2.1 打破壟斷,公開競爭

傳統的政策性儲備業務往往由國有糧食企業承擔,過度依靠政策導致企業自身持續發展能力薄弱,對我國糧食企業“走出去”產生了阻礙作用,也不利于國內糧食企業的公平和良性發展,長期而言亦不利于在國際糧食市場上確定我國糧食企業的重要地位[2]。因此,要改革這一傳統的模式,統籌各方面的發展特點,穩步地推進我國國有糧食企業的改革,對國家在儲糧方面的資格確定通過公開招標競聘的方式進行,將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以及部分物流企業引進來,激發市場主體競爭意識,在健康的競爭環境下促進市場正常發展,推動我國糧食企業的良性和穩定發展,進一步減少政府負擔,糧食競價交易正常流程圖見圖2。

2.2 加強對糧食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監管

(1)企業能夠持續良性發展,必然有一個配套的、成熟的監督機制,對于糧食企業來說也是如此,應不斷優化內部監管機制,引進外部的監管機制,推動內部與外部監管的結合。建議在企業內部設定監察部,對自身直接管轄的糧庫進行監管的同時,還要開展不定期、不定點的多個區域監管活動,并將監管的結果匯總報給上級監管部門[3]。在落實各個工作流程的環節中,要對相應的崗位責任、范圍、處罰類別等進行明確。企業通過定期開展一些培訓、增加處罰力度、增加處罰、輪崗、檢查以及舉報等多個方式完善內部監管機制,充分體現內部監管的價值。

(2)對關鍵的業務環節進行控制。通過對關鍵的環節如糧食收購、出庫以及費用補助等關鍵點的分析以及控制,對短板進行監督,不但可以讓監督的成本下降,還可以讓監督持續化和常態化。同時,建立對應的收款賬戶,構建糧食輪出的相關追蹤系統,確定競標合同實際落實情況。

(3)開啟全面的預算監管控制模式。無論是大型的糧食企業,還是中小型糧食企業,財務是影響企業發展的極為重要因素,通過開啟財務的全面監管控制模式,可以實現糧食在收購、貯存以及輪出等方面的費用合理的規劃。從糧食貯存特殊性的層面來看,以預算規劃為重點,加大儲備資金的使用效率。

2.3 改善儲備技術

目前,我國糧食企業儲糧倉的類型有立筒、油罐、平房及圓桶等模式。其中,圓桶型倉的優點是單個的容積較大,占地面積比較適宜,機械程度比較高,成本低,內部與外部的熱交換速度較慢;平房類型的倉庫的優點是造價不高、高度高、防潮以及跨度高等;立筒類型的倉庫的優勢體現在機械自動化上,且占地面積不大,容積較大,密封效果好,作業的效率較高,流通成本比較低,糧食的損失率較低,然而自動分級能力、隔熱能力等較弱,一般只能作周轉用[4]。油罐型的倉庫具有密閉性能好,自動化等優勢。我國各個糧食企業應該結合這些不同類型的倉庫,有效地整合倉庫的性能,優化相互間的銜接作用,創新糧食儲備技術,提升科技在糧食儲備中的影響力。

2.4 構建信息化管理體系

在糧食的倉儲管理上,我國糧食企業應該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的布局,實現糧庫系統智能化管理系統的全面覆蓋,這些系統涵蓋了對糧食的入庫、糧食情況監測、糧食數量監測、氣體調節以及智能通風等智能化系統。這樣,企業可以利用這些人工智能系統實時掌握糧食情況、入庫和出庫情況以及倉儲設備狀態等。在信息化建設上,各個糧食企業應該積極在信息、視頻監控、資金結清算等各個方面進行信息化建設。當前,針對此問題,軟件開發公司研發出了多款系統,但管理系統之間互相無法聯通,不能實現數據共享,導致效率低下。打破這種壁壘,使得這些操作軟件系統關聯,促進數據、過程、監管等的可溯源化,糧食企業綜合信息監管系統見圖3[5]。

最終目標是使我國糧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借助現代化網絡技術在信息層面構建監控系統,通過對人力、財力以及物力等相關信息的整合,繼而整理出相關的數據。智能信息操控系統便于我國糧食企業對不同地方的糧食在溫度、水分、品種及價格等方面進行實時掌握。

2.5 構建現代化糧食物流體系

當前,我國在糧食流通領域方面的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還無法滿足現代化糧食物流體系的構建要求。面對全球化糧食產業競爭不斷白熱化的局面,我國糧食企業要想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構建現代化糧食物流體系是必經之路。利用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新方案等建設各個糧食生產點、物流點、消費點及港口等,通過學術交流、研討等方式促進我國糧食儲備現代化物流體系的構建。結合當前我國糧食各個節點的實際情況與特點,布局相應的建設趨勢。例如,糧食運輸效率較高,相應的節點就要具備運輸能力較強的道路網[6]。

3 結語

在雙循環背景下,我國糧食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機遇,包括結構升級、消費提質、對外開放以及內外循環互動等四大機遇。牢牢抓住這些機遇,對于提升我國糧食企業自身綜合能力和“走出去”等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提高我國糧食企業自身管理能力是前提條件。其中,儲糧管理成為制約我國糧食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打破壟斷,公開競爭、加強對糧食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監管、改善儲備技術、構建信息化管理體系以及構建現代化糧食物流體系,提升我國糧食企業的綜合能力,保障糧食產業穩定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奇峰,王秀麗,鐘鈺,等.“十四五”時期我國糧食安全形勢與戰略思考[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2(1):134-144.

[2]佟光霽,周倫政.雙循環背景下我國糧食安全:現狀、挑戰及保障路徑[J].學術交流,2021(1):97-108.

[3]亢霞,郝曉燕,袁舟航.回首“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我國糧食產業發展蹄疾步穩[J].中國糧食經濟,2021(1):27-30.

[4]羅浩軒.跨國農業壟斷公司對中國農業產業鏈的多維滲透及破解思路[J].西部論壇,2020,30(1):39-49.

[5]朱晶,李天祥,臧星月.高水平開放下我國糧食安全的非傳統挑戰及政策轉型[J].農業經濟問題,2021,42(1):27-40.

[6]劉慧,彭榴靜,陳曉華.生產性服務資源環節偏好與制造業出口品國內增加值率[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0,37(3):86-104.

猜你喜歡
雙循環優化
重卡車門關閉力優化及驗證
中國削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實現“內外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由“形”啟“數”優化運算
營商環境五方面持續優化
雙循環需要怎樣的科技創新生態?
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索
促進學生認識發展 優化初中化學復習
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循環”培養模式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研究
依托工會優勢,踐行“雙循環”人才培養模式
五年制建筑裝飾專業“雙循環”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