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育并舉背景下學校審美教育路徑探析

2022-06-09 02:04柴發尚麗霞
海風 2022年5期
關鍵詞:五育思想道德美育

柴發 尚麗霞

初中階段是學生步入青春期的開始,這段時期學生的獨立意識以及世界觀和價值觀等逐漸開始成形,是對學生的基本素養和各項能力培養的黃金期;這時期教師如果能在心理和精神上對學生加以正確的規范和引導,將對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黃金時期,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對審美教育和思想道德意識的滲透,真正實現教師的育人工作。

一、五育并舉融合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意義

“五育并舉,五育融合”理念旨在對學生的“德、智、體、美、育”進行整合性和融合性教育,自五育并舉教育理念提出以來,基礎教育改革迅速進行相應跟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不僅是我國初中階段的基礎課程和貫徹以德育人的教學理念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這正是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的體現。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推進,道德與法治教學也受到了更多關注,五育并舉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融合為基礎教育改革指明了道路,也為新形勢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基礎教育中深化和改進提供了方向[1]。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美育現狀

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在初中階段學生的社會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審美教育在這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擁有著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審美教育能夠培養人感知、鑒賞、創造美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促進人的身心和諧發展。對當下我國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情況的調查中發現,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中對于美育教學的教學現狀不甚理想,在各種影響教學質量的問題背后,根本原因還是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參與程度不高,教師隊伍對美育教學理念認識的專業素質不高,以及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等。

(一)教學目標模糊不清

初中階段作為學生進入青春期的開始,學生的自我意識開始形成,在性格上也逐漸開始叛逆,這都給教師在管理上帶來一定的麻煩。因此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更應側重對學校管理環境的幫助,即更多側重于建設穩定的校園環境上,而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所包括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對政治思想的學習中,審美教育的學習又很大程度上被忽視,造成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目標單一,對學生成長和發展起不到較大作用。同時,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包括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和道德與法治教育以及道德品質教育等多個方面,學校在對這些教育同審美教育的融合方面建設不夠明確,也就導致教師在教學時對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目標把握不準,不能有效將審美教育融入到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去,教學目標無法明確和貫通,給教學帶來一定干擾的同時,也無法真正讓學生對這門課程感興趣。

(二)過于側重對考試成績的關注

當前,我國素質教育已經推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道德與法治課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考查方式,還是為卷面考核的科目,仍然難以脫離對考試分數的追逐。在道德與法治課的實際教學中傳統的以分數為主評價方式仍然存在,導致教師在教學中更側重于帶領學生對教材的死記硬背,造成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刻板化,從教師到學生都將考試成績看的格外重要,在這種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審美教育自然而然受到忽視,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興趣,繼而導致了課堂效率的降低。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雖然能幫助學生在試卷成績上加以提升,卻難以提高實際的教學效果,針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審美教育遲遲無法到位。同時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也僅僅依靠考試成績,但是這種考試成績的高低無法反映學生實際思想道德水準的高低,對于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也會打擊其學習自信心,繼而影響學習效率,最終惡性循環。

(三)部分教師專業素養仍有待提升

教師專業水平的高低通常是影響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在道德與法治與審美教育的教學融合中同樣如此。首先,教師自身對“五育并舉”理念的學習和對審美教育的知識儲備往往決定他們是否能夠對美育教育有較好理解,很多情況下,教師無法成功在課堂上貫徹美育理念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學自身對于“美育”是什么、內涵如何等都還不夠了解。對“美育”的認識不足,自然也就無法在課堂中良好運用和滲透,也就無法將美育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進行結合。在新的教學理念推進過程中,教師們也在各種學習交流活動中對于“審美教育”有了一定的認識,往往也只是停留在對美育層面上了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是以“放一段音樂或是視頻”或是單純的理論灌輸,甚至因為對美育的重視性程度很低,干脆就忽略這部分的教學。僅僅只是停留在讓審美教育在課堂中“有一席之地”顯然是不夠的,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作為實踐性較強的科目,其學科知識大多都來自于生活同時也要回歸到生活中,因此在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進行學習,才是提高該門學科教學效率的最佳手段。

以學生為主體的調查結果顯示,相當一部分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上的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忽視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下實現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更多時候是在泛泛而談,這都給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中的審美教育知識帶來一定的難度,學生的所學不能結合實際沒有實踐于生活中的意識,也就無法幫助學生形成完整且系統的知識體系[2]。同時泛泛而談的教學內容也會降低學生對此門課程的重視,繼而無法將課程中的美育思想內化到自身知識體系中去。教師缺乏較高的專業素質無法帶領學生更好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同樣,較低的專業素養也不能保證教師對自身有較高的要求,就容易導致教師在工作中不思進取,對教學工作的進步和完善起不到促進作用。初中階段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時期學生對一些社會問題或生活現象的認識會對其三觀帶來較大的影響,如果教師不及時加入審美教育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加以引導,就難以保證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對其日后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對于自身審美意識的強化和對審美教育運用手段的“與時俱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五育并舉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美育

教學路徑

要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首先,應該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加以更新,只有教師樹立了正確的審美意識和教學理念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教師在對于“五育并舉”理念進行充分學習和對于審美教育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認識到初中階段對學生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審美教育的重要性,明確課程的教學宗旨是以育人為主,要從根本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審美修養,繼而進一步反饋到校園環境的建設上。中學教育大綱中曾明確指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在對學生的美育、德育教育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政治思想和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道德與法治課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審美理念建設的主陣地,要加深教師對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理解;要貼合新課改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情感態度發展和心理上的變化加以重視并及時掌握,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教材,深入挖掘課程中的審美教育資源,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熱情,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立足教材,挖掘美育思想

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中很多知識都來源于教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立足于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審美教育思想十分重要。當前審美教育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開展的最大阻礙就是對教學資源的利用,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對教材內容中的美育思想進行充分的挖掘,教師要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這一學科的學科特性加以掌握的同時充分利用教材,在備課時深入挖掘教材中與審美教育相關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結合日常生活進行教學,這樣既能增加教學內容的說服力,也能增加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生活片段也有較強的代入感。立足于教材,在課堂內外都積極滲透美育思想,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加深學生對于教材中美育思想的理解程度。在培養學生的道德觀上,教師可以在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的基礎上,結合新聞時事進行教學,通過給學生展示社會熱點事件來激發學生間的討論,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參與感逐漸增強后其情感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調動,教師此時加以正確的引導和總結,幫助學生認識到良好的道德修養對社會穩定帶來巨大貢獻,繼而實現道德與法治課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方面審美思想和審美能力的建設。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青春期的緣故雖然性格較為叛逆,但并沒有本質上的問題,因此這一時期教師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要注重對學生的尊重,師生之間應該以和諧、平等的地位進行交流,在學生犯錯之后教師不能一味地強硬管教來束縛學生,要通過平等交流的方式和學生加強溝通,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在日常教學細節中言傳身教。另外,在分析教學內容時也要允許并鼓勵不一樣的聲音出現,不要試圖抑制學生的開放性思維,這一時期正是培養學生思維習慣和能力的最佳時期,要鼓勵學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對于問題要接納來自不同角度的看法,對于此類和主流相背的想法,教師要通過理性分析的方式扭轉學生觀點,從根本上實現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美育建設[3]。

(二)創新教學模式,多樣化滲透美育教育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思考意識,這一時期過去那種由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教師如果強行利用地位對學生進行嚴厲管教只會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教學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因此這一時期教師要正視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在教學活動中留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并以多樣化的教學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并滲透審美教育理念。首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明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在進行教學時更多偏向引導和規范,通過教學貫通教學模式和探究式學習來規劃課堂,以情境創設等趣味性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與此同時結合信息化教學手段,適當使用多媒體技術和微課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使用翻轉課堂進行教學時,首先在課前以微課形式讓學生提前對于同審美教育相融合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并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惑,同時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正確的思想道德美學觀有所了解,指引學生對思想道德觀念進行自主學習。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展示廣州小悅悅被碾壓期間十八名路人視而不見最終導致其當場去世的事件,引導學生進行積極討論,對于這次事件中路人的冷漠和肇事司機的巨大過錯提出自己的看法,由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通過這次事件給人們帶來的教訓,鼓勵學生做一個擁有正確思想道德的人,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同時再讓學生自己化身“教師”對課程進行講解并錄成視頻上傳到教學平臺。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大大提升教學效率,也成功使學生對于課程中的審美教育自發的接受和內化,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四)完善提升,課后全面的鞏固

在當前“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教師要在避免布置過多課后作業的同時積極拓展課后的“第二課堂”。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把課堂從教室轉移到社會上,在提高學生對知識點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幫助學生將美育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遵守社會規則》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交警部門的配合下去馬路上做小志愿者,近距離觀察和體會規則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強在美育和德育方面的信念和實踐,由此加深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理解,通過實踐活動為道德與法治課堂注入更多活力。在條件允許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在課后設計黑板報或者寫學習日記等形式,將道德與法治的美育相關知識點作為主題,讓學生在課后也能對課堂內容進行鞏固和提升,以此實現道德與法治在美育教學效率和質量上的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不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還具有顯著的社會意義。如今,我國正值重要的發展轉型期,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教育事業的改革為應對這一時代趨勢,是審美能力作為美育理念的重要體現,是綜合型人才的必備技能,因此審美能力的培養價值不容忽視。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思想道德類美育觀念形成的決定性時期,隨著這時期學生自主意識的增強,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至關重要,道德與法治課作為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審美教育的關鍵陣地,教師要正視思想道德課程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及時對教學工作進行反思,為初中階段的思想道德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藝涵.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中的審美力量[J].中國教育學刊,2020(3):104.

[2]顏華.道德與法治課涵育學生核心素養路徑分析:以“生命的思考”教學為例[J].新課程(中),2019(3):205.

[3]朱志云.初中思想品德課“人文課堂”審美教育構建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7(19):1.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五育并舉背景下學校審美教育路徑探析——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為例GS[2021]GHBZ065

作者簡介:柴發(1974-),男,漢族,甘肅武威人,正高級職稱,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五育思想道德美育
青島市城陽區禮德小學 “五育并舉”,讓校園充滿活力
“新美育”的內涵與實踐路徑探索
堅持五育并舉,引領學校未來發展
五育并舉 德潤童心
甘肅隴西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及對策
廣西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美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五育并舉”,學校交出智慧答卷
思想道德建設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美育教師
中學生良好思想道德養成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