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健全人格的實踐探究

2022-06-11 22:03印鑫鑫
當代家庭教育 2022年17期
關鍵詞:健全人格游戲活動幼兒教育

印鑫鑫

摘 要:健全人格的培養要從幼兒時期抓起,讓孩子從小受到品格教育的熏陶,游戲活動是幼兒教育活動中的主要方式。本文對當前幼兒教育與游戲活動的現狀展開討論,分析了游戲活動在幼兒成長中的意義與價值,最后提出了培養幼兒健全人格的主要實踐策略,通過美術、戶外、生活、情境、親子、益智等游戲形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旨在為培養幼兒健全人格提供可行性的辦法。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活動;健全人格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7-0029-04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Children's Healthy Personality in Game Activities

YIN Xinxin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in Qid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a healthy personality should start from childhood, so that children can be nurtured by character education from an early age. Play activities are the main wa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ctiv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play activities,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play activities in children's growth,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main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children's healthy personality. Through art, outdoor, life, situation, parent-child, puzzle and other game forms,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iming to provide feasible methods for cultivating children's healthy personality.

【Keyword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lay activities; Healthy personality

健全人格,簡單來說就是人格可以正常和諧地發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就是根據五大人格理論判斷一個人是否具備健全的人格,包括開放性、責任心、外傾性、宜人性、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這五個維度。孩子是一個國家發展和進步的希望,幼兒時期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充分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需求,運用多元化的游戲活動,幫助幼兒培養健康的人格、優秀的品質。

1.當前幼兒教育與游戲活動的問題探討

(1)缺乏對幼兒精神教育和興趣培養

部分學校、教師及家長仍然秉持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認為學校應該注重教授知識,忽視了對孩子的精神教育和興趣培養,無法滿足幼兒全面健康發展的需求,導致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被條條框框束縛,缺失其原有的天性與靈動性。因此,教師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應當采取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模式,結合各時期幼兒的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游戲活動,旨在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核心素養。運用游戲的方式拉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增加幼兒的信任感,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知識,以便于培養幼兒的健全人格。

(2)缺少游戲活動的自主性

由于幼兒對外界事物和環境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游戲活動可以充分地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同時這也是幼兒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幼兒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和社會。在幼兒教學的過程中,游戲活動通常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游戲活動可以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然而,現階段幼兒園中的游戲活動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在情境游戲中一些角色、游戲方式、游戲內容等方面都是由教師直接選擇決定的,幼兒無法自主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導致幼兒不愿意參與到游戲活動中。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加強培養幼兒的自主性與主動性,提高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主導地位,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游戲內容,提高幼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

2.游戲活動對幼兒成長的價值與意義

(1)促進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

幼兒時期的大多數孩子不善于與人溝通,在接觸外界世界時經常缺少探索的勇氣,因此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差。在運用游戲活動的教學方式之后,游戲過程中,幼兒需要和小伙伴進行溝通和交流,調動幼兒對新鮮事物的探索欲望和敢于探索的勇氣。幼兒時期最受歡迎的游戲是角色扮演,小朋友們可以通過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及溝通交流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他們較為喜歡、感興趣的游戲內容,提升幼兒的參與積極性,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游戲中,從而有效地推動幼兒教學的發展。

(2)促進幼兒邏輯的創新能力

當今國家科技水平發展迅速,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學校作為輸出人才的主要場所,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型能力,并且需要一直貫穿幼兒期到成年期。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要堅持培養幼兒思維邏輯的創新能力,將創新能力的培養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結合不同時期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設計出適合幼兒發展需求的游戲內容,例如,在美術游戲活動中,可以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不一樣的圖畫,不要局限于“天是藍的,草是綠的”等常規認知,要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不一樣的色彩。

(3)促進幼兒身體的全面發展

幼兒的各項身體機能尚未發展成熟,正處于身體發展的關鍵階段,不僅需要充足的營養與睡眠,還需要適當地鍛煉,才從小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同時幼兒的精力十分充沛,在游戲活動中能夠充分釋放自己的精力與天性。一些戶外游戲能夠增強幼兒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生活游戲可以鍛煉幼兒的社交能力,藝術類游戲有助于養成幼兒的藝術審美及情感表達能力,讓幼兒能夠在各個方面全面發展。在進行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游戲之中,從而快樂地學習和成長。游戲活動可以貫徹各個領域的教學內容,將幼兒教學理論與教學模式不斷地進行改革與優化,以實現幼兒健全人格的全面培養。

(4)促進幼兒思維認知的發展

處于幼兒時期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接觸到的周圍環境與事物就是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豐富的游戲活動能夠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充分釋放幼兒的天性。幼兒在開展游戲活動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游戲規則進行一定的了解,通過在游戲中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實踐,可以促進幼兒思維認知的發展。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會打消幼兒實踐和探索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幼兒思維認知能力。同時,教師應當在游戲過程中充當引導者,讓幼兒可以通過游戲活動產生感悟與思考,進而有助于思維認知的發展。

(5)促進幼兒心理健康地發展

由于原生家庭的影響,一些孩子的性格可能會有些“與眾不同”,或者幼兒在離開父母邁入校園的大門時,會產生一定的分離焦慮,無法快速融入集體生活中。因此,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可以讓孩子在幼兒園打開自己封閉的內心,消除焦慮的心理狀態,快速地融入幼兒園的大家庭中。同時,還可以提升幼兒的自信心和克服挫折的能力,在游戲成功后獲取勝利的喜悅,在失敗后也感受到挫折的滋味以及不輕易放棄的決心,進而有利于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3.培養幼兒健全人格的游戲活動實踐策略

(1)通過美術游戲,引導幼兒審美與表達能力

美術形式的游戲活動具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化的優點,深受孩子的喜愛,幼兒可以在美術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感受藝術的氛圍,并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及情感表達的能力。

幼兒在兩歲左右就形成了一定的美感,并具有獨特的審美能力。在幼兒感性的繪畫創造當中,通常具有色彩豐富、思維跳脫、個性鮮明的特點,他們可以通過對身邊事物與景象的觀察和模仿,融入自己的思維和靈感,并用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比如在吹泡泡的游戲中,幼兒通過陽光的照射發現泡泡不一樣的色彩,能夠真實地感受到美的存在。在美術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將這些美用鮮艷的色彩傳達出來,體現出孩子的靈動與美好以及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達。同時,在美術游戲活動中,幼兒不僅可以將美好的事物表達出來,還能體現出其內心深處的情感,這種情感是幼兒在感知到事物與景物后自然而然的流露,無法通過他們的語言來傳達,但是可以通過美術創作表現出來。美術游戲活動的過程也是孩子感知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過程,它可以開發孩子的藝術潛能,在藝術氛圍下洗滌心靈,完善幼兒的人格。

在日常的美術游戲活動中,孩子們最喜歡自由發揮,根據自己的想象力及親身感受來進行繪畫創作。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幼兒在美術游戲活動中的主導地位,不要限制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放松、舒適、愉快的創作氛圍,不要對孩子的作品持有質疑和消極態度,要懂得夸獎和贊賞,提高幼兒的創作自信心。同時,留意幼兒創作內容和風格的變化,若發生了一定變化,應當及時給予關注,了解創作原因和表達的內容,若發現幼兒存在心理上的問題,要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并共同商討解決對策,致力于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2)通過戶外游戲,引導幼兒團結互助的品格

戶外游戲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讓幼兒投入溫暖的大自然懷抱之中,感受藍天、白云的美好,促進幼兒的身體發育,全面培養幼兒的素質。要在戶外游戲中培養幼兒紀律意識及團結協作的品格,讓幼兒從小養成互幫互助的優良品質。

在戶外游戲的設計中,教師要格外注重規則制度的制定,要以明確的紀律要求組織幼兒的戶外活動,游戲開始前向幼兒傳達游戲的整體規則,要求幼兒在整個過程中都要遵守游戲規則,若出現不遵守規則的同學則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堅持遵守規則的同學會獲得一定的獎勵。通過這種強化游戲活動紀律性與規則性的方式,可以培養幼兒遵守紀律的意識。例如,在傳球游戲中,教師要明確同伴之間只能用雙手傳球和接球,不允許用身體的其他部位接觸到球,在球落地后即終止游戲,將小朋友們分為兩組進行比賽,看哪一組傳球次數最多。在這個游戲過程中,一定會出現用其他部位傳球、球落地仍繼續比賽的違規行為,教師在發現違規行為或其他小朋友舉報時,要第一時間詢問孩子事實情況并給予懲罰,向孩子們說明遵守游戲紀律的重要性。

依據上述游戲內容,幼兒在進行戶外游戲活動時需要與同伴協同合作,通過同伴間的緊密合作與其他小組形成對抗,孩子需要擺脫“唯我獨尊”的想法,主動與其他同伴交流與配合,才能贏得游戲最終的勝利。同時,在傳球的過程中會出現手腕酸痛、身體疲勞的情況,教師要鼓勵孩子們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堅持、頑強拼搏,游戲失敗后也不要相互抱怨,只有放平心態、看淡得失,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3)通過生活游戲,鍛煉幼兒社交能力的養成

教師在設計游戲內容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充分依據“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的內容,打造生活性課程游戲,以鍛煉幼兒的社交及社會參與能力。

在教育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充分了解并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及認知能力,從實際生活中提取合適的素材與游戲充分融合在一起,激發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熱情,讓幼兒在游戲中能夠主動和同伴進行交流,有助于養成并提升幼兒的社交能力。同時,應依據現階段幼兒教育的教學大綱及規范,關注幼兒的實際發展需求及興趣愛好。開展生活性的游戲活動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戲形式,例如開展“平安出行”的游戲,創設相應的交通警察、普通行人、汽車司機等游戲角色,并講述具有趣味性的游戲情境:今天是星期一,馬路上的車輛與行人非常多,交通十分繁忙。在一個十字路口正巧遇到了紅燈,一些行人急著去上班卻沒有遵守交通規則,即便是紅燈也走了過去,導致綠燈方向的汽車差點將行人撞倒。多虧了交通警察叔叔及時制止,才避免悲劇的發生,交警對這些行人進行了懲罰,同時對他們強調遵守規則地重要性,教師進行簡單的情境講述后,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的角色,游戲結尾交警叔叔對行人地口頭教育需要幼兒自己發揮。這種貼近生活實際的游戲形式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實際性,能夠充分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鍛煉其在社會上的交流溝通能力,同時還可以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生活經驗和常識。

(4)通過情境游戲,創設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境游戲一般包括故事情境、生活情境、角色情境這三種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作為主人公,不斷地去探索與思考,在游戲中細心觀察和思考、大膽地解決問題,提升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勇于實踐的品質。

在故事情境游戲活動中,教師應通過創設故事情境,引導幼兒自身與故事情境相融合,使其仿佛真實置身于故事事件之中,激發幼兒在情境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教師通過繪本《麗莎想要一只狗》描述的故事情境,向孩子們提出問題:“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們希望養小動物嗎?”“如果爸爸媽媽不喜歡你養小動物,你應該怎么做呢?”“回想一下故事中的麗莎是怎么做的呢?”小朋友們根據故事情境,逐漸將自己代入到故事當中,想象一下如果這個事情是真實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會怎么樣呢?通過學習主人公麗莎的做法,讓幼兒明白只有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才能夠實現夢想的道理。

在生活與角色情境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情境設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生活情境中學習相應的知識。同時,通過一些角色情景,可以打破原有教學模式上的限制,讓幼兒發揮自主性,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身的角色,教師要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情感與角色融為一體,讓幼兒能夠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自主地探究游戲的過程。

(5)通過親子游戲,促進幼兒心理認知的發展

家庭是孩子在人生旅途中經歷的第一所學校,也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教師。親子關系是孩子自出生起最先擁有的人際關系,更是陪伴其一生的人際關系,對孩子心智、性格、情感、價值觀的養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親子關系要注重從幼兒階段開始培養,并且是長期的培養過程,需要父母在培養過程中實施有效的親子教育。

為了增加父母與孩子間的溝通交流機會,拉近相互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適當組織大規模的親子游戲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在游戲過程中得以親密接觸,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在特殊的節日時,教師可以組織符合節日風俗及氛圍的親子游戲,比如,植樹節可以組織家長和孩子以家庭為單位共同種植一棵樹苗,通過挖坑、栽苗、培土、澆水等環節,讓家長與孩子相互配合、協同合作,讓幼兒在植樹過程中不僅能夠與父母親密互動,還可以學到植樹相關的生活常識。

此外,幼兒園舉辦的親子運動會,也可以讓幼兒在良好、愉悅的游戲氛圍中感受家庭的愛,促進家庭成員間的溝通與合作,增強雙方的情感交流,讓幼兒能夠在愛的陪伴下成長,讓幼兒遠離孤單和自卑,養成良好的性格,促進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6)通過益智游戲,培養幼兒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師在進行游戲活動的設計過程中,不僅要增強游戲內容的趣味性,而且應該設計一些學習益智類的游戲,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學習、主動學習的好習慣,通過思考和觀察,培養其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師可以設計類似“你劃我猜”的游戲內容,將幼兒分為幾個小組,按順序站為一列,分別給每列隊首的孩子一張圖片,上面印有簡單的詞語或圖畫,引導第一個孩子向身后的孩子運用動作去描述出這個圖片,依次向后傳遞,由最后一個孩子猜出這張圖片的內容。在游戲過后,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去思考這個游戲的成功關鍵是什么,通過思考和總結得出“仔細觀察前一個人”的結論,同時要在觀察中捋清楚自己的思路。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這一結論運用到日常的學習中,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小朋友們要認真學習,并認真思考和探究。此外,教師要引導幼兒在游戲的基礎上進行思考,提升自身的想象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

4.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游戲活動可以提高幼兒的審美與情感表達能力,使其養成團結協作的優秀品格,提高社交的能力,促進心理認知能力的發展,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進而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傊?,教師應當注重對幼兒知、情、意三個方面的培養,加強個性培養與責任感培養的統一,以培養具有良好身心素質、高尚品德和完美品格的人。

參考文獻

[1]朱兆茜.戶外游戲對幼兒品格的培養[J].家長,2019(02).

[2]盧金輝.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實踐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34).

[3]姚荔霞,張荔燕.游戲活動中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08).

[4]徐瀟逸.親子游戲促進兒童健康發展和親情融合的有效性研究[J].大學,2021(29).

[5]錢賽男.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健全人格的實踐研究[J].讀與寫,2021(24).

[6]黃亞旋.基于游戲活動的幼兒健全人格的培養[J]. 黑河教育,2020(03).

[7]李小玲.淺析區域游戲對幼兒健全人格的培養[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07).

猜你喜歡
健全人格游戲活動幼兒教育
如何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發展之探微
農村幼兒園游戲活動開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教給孩子尊重 培養健全人格
淺議游戲在小學體育課中的運用
如何有效利用游戲實施班級管理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內化外來資源開辟幼兒教育新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