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2022-06-12 03:25張智慧
民族文匯 2022年28期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培養策略核心素養

張智慧

摘 要:初中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階段,更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道德觀念的重要時期。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需要教師以提升學生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為己任,讓初中生了解基礎的法治知識的同時健全自身人格,教師以此履行素質教育核心價值觀,培養出道德品質優良的學生,為社會與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核心素養”滲透策略,有效創新課堂教學過程,深度開展實踐教學引導工作,促使學生逐步形成學科思想、培養學習認知,積極開展創新性、創造性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教學方案制訂中,明確道德與法治學習的目標,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促使學生在適宜的教學情境、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強化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應用與理解能力,更為高效、多樣地開展實踐學習活動,助力學生逐漸形成學習思想、強化學習能力,為學生高質量開展探索學習提供支撐。另外,教師要根據當前初中生的“三觀” 特點,有效強化道德與法治的引導與教育意義,促使學生全面整合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內涵,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學習與應用成效。

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進行課堂導入

素質教育理念提出,學生的學習方式應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使用科學的方法,為學生合作學習創造有利的條件,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提升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往往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發散學生思維。道德與法治教師還應重視與學生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和學生有效溝通,善于使用正向的鼓勵語言引導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在課堂上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維護秩序”的內容時,教師提前將學生分成小組,小組之間互相討論:生活中哪些場所需要維護秩序?學生討論之后會說出很多想法,如在教室里,要認真聽教師講課;在火車站的售票廳,人們要排隊購票;在圖書館,人們要安靜地看書;馬路上的行人和自行車都各行其道等。教師繼續引導學生:請猜想一下,如果生活中沒有秩序約束我們,社會將變成什么樣子?小組之間繼續交流,當學生的交流告一段落后,教師再為學生引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由此可見,通過小組合作的導入形式,教學重點可以有效凸顯。

二、有效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借助信息技術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能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使其更投入地學習。教師需要注意,信息技術的使用應為教學目標服務,避免過多使用,造成學生的興趣降低。只有合理控制使用次數和時間,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在教授“網絡改變世界”的知識時,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視頻,視頻中可以展現一些公安機關通過電子監控找到犯罪嫌疑人,交通部門通過電子眼找到違章車輛,學生通過電腦進行線上學習,超市收銀員通過電腦進行收銀等內容。在學生觀看完視頻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通過視頻能感受到社會的什么變化。學生自然能感受到網絡的用途,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探討網絡的利和弊,然后再引出教材知識,通過創設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

三、分享實際生活經驗,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為“生活及教育”。由此可見,學生在生活中更容易發現富含知識的經驗。進 入初中后,學生雖然在智力上與成人基本相等,但由于 缺乏生活經驗,對事物的分析和理解不夠全面。教師上課時如果能將具體的生活經驗搬到課堂中,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再到課本內容,有助于做好知識的過渡。通 過生活理解課本知識,對學生來講,降低了學習難度,同時也能將教材知識很好地運用在生活中。在道德與法治 課堂中,借助生活經驗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能讓學生 思考在生活中應養成什么樣的價值觀,應用什么樣的道 德力量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四、增加社會實踐教學,提升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不應該局限于課堂中,更要發揮其具備的實踐性。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實際的社會意義,這門課程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格與道德理念,讓學生知曉法律法規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學生在學習后能夠利用正確的觀念與手段處理實際生活中發生的事件,在成長的過程中具備良好的人格,成為道德品質高尚的遵紀守法的公民。教師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讓學生學會正確處理事情的方式,在遇到各種事件的情況下積極調整自身心態與思想,保證自身不受他人不良蠱惑,具備獨立的思維能力,并用端正的態度與良好的心態過好每一天,從而強化自身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讓課本知識真正助益學生成長。教師應用社會實踐帶領學生理解與領悟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真正意義,如帶領學生成為一天的城市志愿者、帶領學生共同探望留守老人和兒童,脫離傳統課堂,帶領學生走到生活中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增強學生的體驗感,以此增強學生的社會使命感,強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想要培養初中生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不僅需要依靠教材,更需要教師采取科學的教學手段。教師應遵循素質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教育中心,應用實際與課本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打造出高參與度、高活躍度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通過案例的解析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以此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讓其成為人格健全、遵守法律法規的優秀公民。

參考文獻:

[1]李佳. 拓展思維強化素養: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 考試周刊,2017(78):133.

[2]黃建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實[J]. 知識窗(教師版),2021(6):82.

[3]林鶯.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適切性落實[J].學苑教育,2020(24):43-44.

猜你喜歡
初中道德與法治培養策略核心素養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
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